人民路快走到尽头的时候,看到两个全副武装的男性背包客在路边停了下来,卸下满身装备,并在面前摆放着一张纸,大致意思是:他们刚从西藏走完阿里大环线回来,结果到了大理之后却没有路费了,打算用身上的装备来换取路费。一开始我觉得在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是在所难免的,不过我后来才知道这两个驴友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理古城,而且每次他们的理由都是差不多的,用廉价的装备来换取高额的金钱,他们的行为在大理古城常带的一些人乃至很多旅行者中遭到了唾弃,他们的确是得到了金钱,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影响了旅行者这个群体在大多数人眼中的看法,而这种影响还是负面的。
出了人民路就绕道洋人街,在没来大理之前就听说过洋人街的大名。在大理众多的街道当中,洋人街应该算是最容易找的几条街道之一,因为洋人街的入口立着两块相对立的大石牌,不过牌子上的对联--“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实在是不怎么文艺,不过算是表达出一种善意吧。
之前还一直奇怪在大理古城里遇到的外国人屈指可数,但是步入洋人街后,放眼望去全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他们在咖啡店抑或披萨店的门口坐下,相互谈论着,走在洋人街仿若穿越了空间走到了国外一样,但是那些木制的中国风建筑清晰地告诉你--这是在中国大理。但让人奇怪的是,这满街的外国人在这古城的中国风式建筑中却显得格外协调,给人的感觉更像他们本就属于这里。本打算找一张位子坐下来,点一杯咖啡,然后跟外国朋友聊聊他们的文化,但这整条街道上驻足的中国人都很少,所以黄皮肤黑头发的我只好落荒而逃,毕竟主动跟一个外国朋友聊天我自认为还可以,但是跟一群外国朋友聊天我就只能败退了,毕竟我的英语水平有限呐。
离开洋人街,外国人瞬间就少了很多,甚至几乎看不到。很多外国国家提倡个人主义,而身在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他们算是少数了,他们聚集在一起除了文化交流外,更多的算是寻找一种暂时的归属感么?
红龙井,大理古城著名的水街。一开始听到水街,我还以为是一条建筑在流水之中的街道,不过亲眼见识过才知道,原来水街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街道起始之处有一处四龙盘柱的亭阁,亭子的中央有着一口水井,便是红龙井了,只不过我看到的红龙井水量已经小了很多,也许多年之前的红龙井会是另外一副模样。
整个红龙井街道当中穿行着一条狭长的水渠,水渠里有着清水流淌,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渠没有人可以去清理,整个水渠里面都长满了长绿的水藻,水藻迎合着水流摇摆,亦如一席在水中漂洗的绿色长裙。水街两旁多是小的茶馆或者咖啡店,耷拉着人字拖、依着水街、靠着藤椅、晒着太阳,真的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我没能去尝一下大理白族的三道茶。
大理古城的人文气息很浓厚,小小的古城就有两座博物馆,一座农村电影院博物馆,还有一座大理市博物馆,不过我只参观了电影博物馆,而大理市博物馆闭馆修缮中,我只能无奈地错过了。
古城里有一座天主教堂,这是我二十几年来第一次见识到教堂。这座偏居一隅的天主教堂糅合了西方教堂以及大理白族建筑的风格,白墙青瓦、飞檐、檐绘配上被岁月洗礼过的苍白十字架看起来却颇具了一种别样的魅力。教堂外驻足的国外游客相互交流,赞叹着这座教堂建筑的一样美感,来的人不管信或不信仰上帝,都会收起相机进到教堂进拜谒一下,我觉得这是一种对待别人信仰的尊重。除此之外,古城之中还有着一座基督教堂,红十字隐藏在树荫里,要仔细一点才能看到,大理的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红砖黑瓦的基督教堂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战地医护,我并不了解信仰文化,但是那十字架上的血红是鲜血浸透的么?
大理古城蛮大,在古城里走走停停,累了就在路边坐下休息,饿了就找一家小店吃点东西,无聊了就以一种自己感到舒适的姿势发呆,眼神跟着天上的浮云飘来飘去。在路上,所以一切都无需那么着急,因为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时间相当富裕。
从日照当空走到日暮西沉,看着大理的苍穹由浅蓝渐渐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蓝,直至最后深蓝转变成漆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城市的天空可以演绎出如此绚丽多变的色彩,那种渐变的蓝仿若画板上调试出来的一样。
日落月升,古城亮起了灯火,走到大理王府附近,看着那牌匾,不知怎地就突然想到了《天龙八部》当中的段誉,影视作品中的段誉可是个痴情种子,想着想着就笑了。
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突然看到一些当地人摆的服装摊子,贩卖白族服装。忽然想到白天在街道上看到那些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游客,原来他们的衣服是在这边买的。穿着白族服装游走在古城街道上,想想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兴致勃勃的想要买一套白族服装,不过挑到后来实在是没选到自己喜欢的,只好作罢。从一堆服装摊中抬头的时候,又看到了苍山。
不管驻足在古城哪一条街道,抬头都可以看到苍山。而苍山卷裹着云朵,亦如山水画般,是谁以苍穹为幕,泼墨了这繁华古城,渲染出这半壁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