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越此时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内心也是非常着急,因为一但段轩返回禹国,他就可能联手张义对段贤施压,张义在老兵心中威望甚高。必定会一呼百应。但是此时的他却不能露出慌张的样子,一旦露出。段贤必然绝望。
董越想了想回答道“陛下,此事也是出乎老臣的意料,不过并不是没有挽救的办法。陛下可以命令大将军带领二万大军前往并州边境排兵布阵,向张义表明决心,一旦开战我们是死战到底。二则是向其他各国发出求援书信,获得援助。要让其他国都知道陛下才是先帝托付继位的人选”。
段贤想了想疑惑问道“这样真的可行吗?二十万大军可是我凉州全部兵力,倘若其他各国都不肯援助我们,反而起兵攻大我大禹又该怎么办”。
“请陛下放心,依老臣所料,蜀国魏国都不会趁此危难之际攻打我们,因为现在诸葛亮正在攻打魏国,无暇他顾”董越回答道。
段贤听到董越这样说越加的疑惑了问道“义父既然他们不会管我们,那我们还向他们求援管用吗”。
“臣这是要做给吴国看,请陛下看着吧,吴国孙权一定会出兵援助的”。董越解释道。
段贤听后这才放心说道“如此甚好,甚好,丞相此事交给你办吧”。
“臣,遵旨”。董越拱手答道。
就这样董越回去以段贤的名义写了一封求援信命人送往吴国,但是董越没有告诉段贤,他是以割地求援的。
就这样信使行了几日来到东吴面见了孙权,将书信交给了孙权。
孙权看了书信后便召集众臣商议说道“禹帝差人送来一封求援信,信中说辽王张义起兵造反,段贤请我们出兵相助,事成之后以雍州广魏,安定,扶风三郡之地作为代价。大家说说吧,我们该怎么办吧,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是救是急救还是缓救,如果不救是找借口推辞还是直接拒绝出兵”。
张昭拱手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还是推辞掉为好,一雍州距离荆州有千里之地,我军将士很难到达。二禹国骁骑天下无敌,而我吴国除了水军,步军马军皆不如禹国,张义带领的兵马大多都是征战沙场的悍将,一但开战起来,恐怕我们不是张义对手,到那时偷鸡不成反失把米。恐天下人耻笑。三,我国现在能调动的兵力是四十余万,就算把他们全部调去营救段贤,那么倘若魏国蜀国趁机攻打我国,必定危险。四,我军就算占领了雍州三郡,但是也是夹在蜀国与禹国中间,十分危险,而且我军将士在那里呆久了必定水土不服,怎么还可能守住城池,所以请陛下三思”。
孙权听后觉得张昭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他不想失去这个进击中原的好机会。便叹息道“丞相所言我也知道,可是我吴国世居江东这偏远之地,不是长久之计,寡人想要进军中原”。
此时孙权见陆逊不发一言便看了看陆逊问道“大都督,有何高见啊”。
陆逊拱手答道“臣觉得可以出兵相救,因为我们此次援助段贤必将有益于我们,不但可以不费一兵一族得到雍州三郡还可以获得禹国重要机密。况且老丞相刚才所说四点末将都有应对之策,老丞相所说第一点,是路途遥远恐我军疲惫不堪,不好作战。末将以为路途虽远但是可以锻炼我军马上功夫,而且我军将士到达禹国并不是立刻与张义开战,可以休息多日再做定夺。老丞相所说第二点,是担心禹国骁骑厉害我军不能敌,这一点就更不用担心了,诸葛亮曾用三万钩镰枪兵大破禹国九万骁骑。我军也可用钩镰枪。而且两军交战靠的是兵法而不是死拼。老丞相所说第三点,恐出兵相助,魏蜀来犯。臣前些日子得到消息诸葛亮欲要五出祁山,经雍州南安攻打魏国司州,魏国必定倾全国之兵抵挡诸葛亮,肯定无暇他顾,所以臣保我东吴无忧。老丞相所说第四点,恐我江东将士水土不服无法镇守雍州城池,更担心禹蜀夹击。臣觉得只要我们占领雍州三郡后便可在当地征兵,雍州敢士之士众多,才让段玉如此猖狂,连曹操都惧怕,而且我们不但可以招募大批禹国死士,还可以购买许多良马骏马为我们所用以此来弥补我吴国陆战之缺陷,甚至还可以训练出比禹国更勇猛的骁骑部队。至于害怕禹蜀夹击就更不用担心了,我们与蜀国有同盟盟约,蜀国只想要灭魏国,不敢侵犯我们,就算侵犯了,我们也可以两面夹击,一路从广魏出军攻打蜀国汉中,二从江东出兵攻打蜀国南下等郡。蜀国首尾难顾必然大败。还有那禹国,等我们强大后便可出雍州夺下禹国首都,甚至是灭国都可以,我也不需要太多兵马,十万精兵足以”。
孙权听后自叹不如笑道“大都督真乃神人也,片语之间便将进军中原之计说的如此详细,堪和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比拼。大都督是继当年宫瑾之后第二位天赐英才。陆逊,我命你即可统领十万精兵,援助段贤,抵抗张义,然后找好机会再图天下”。
“末将领命”。陆逊缓缓退下,回去后陆逊便收拾了东西,调集了十万大军,命潘璋为先锋大将领三万兵马前行,朱治领两万兵马为后军,自统中军浩浩荡荡的向并州而来。
而张义这边闻听大将军段横带领二十万大军来到并州边境安营扎寨便召集众将商议说道“陛下命令段横带领二十万大军来到并州,我担心段横会趁我军不备攻打我并州,但是我还需要在崤关等待王妃与少公子的到来,哪位将军肯带兵前去抵挡段横”。
胡锐拱手说道“区区段横何用劳烦辽王前去,如果辽王放心,末将愿意带领五万精兵抵挡段横,如若不成功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