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蜀国愿意归还禹国京兆,广魏,安定,扶风四郡,但是要你禹国提供粮草助我蜀国东进攻魏,这样也算是替禹国帝王施行当年的东出之策了”。
章季此时才觉得诸葛亮真是聪明,便在心里说道“蜀国粮道拖延千里,而大禹凉州却是粮草充足,诸葛亮用四郡之地换来无数粮草真是值得,不过我也要回来了京兆,广魏四郡算是守住了凉州的门户,也算可以”。于是点头答应了。
“好”!诸葛亮站了起来,走到章季面前说道“我即刻差人送大将军返回凉州,然后我们本月末时在京兆郡一起签订盟约,为表明心意,请禹国帝王务必前去”。
章季点头同意缓缓退下。次日诸葛亮让王平护送章季返回金城。
再说赵天,逃出山谷之后带着章季的书信星夜返回了金城,面见段荡,并将兵败之事全部告诉了段荡,
段荡大惊,坐在椅子上恐慌了起来,但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查看章季的书信。便命人将两封书信呈上,段荡慌忙打开第一封信。
信中是这样写的:
臣此次不知与蜀军的战斗会如何,特在陛下返回金城之后写下此信。陛下入进雍凉未过十年,各地分割,四国称雄称霸于世,中原曹魏拥有天下七大州。江东孙权,掌管三州之地,拥有三江之险。国富而民强。唯有益州刘禅偏僻之地,所以奸诈诸葛北上攻打我禹国,想吞并禹国之地。交战以来。我禹军不能敌,雍州之地尽归蜀国。陛下看到这封信之时也就是说明京兆失手。我禹国精锐尽丧,凉州危矣。臣不能救我大禹脱离险境,不能救百姓于水火,此臣之过也。然臣举柬之事有五点。1昔日汉高祖刘邦以民为主,广招贤良之士造福百姓。所以汉世兴隆三百余年。望陛下效仿汉高祖刘邦,制定按三条执法1不发动战争使天下太平。2为百姓着想,以民为主。3各地官员不滥用职权,不轻易动用民力,财力。此臣举柬事之一也,2我三弟张义虽然可恶,但还是发兵拯救京兆,望陛下能够不计前嫌,张义勇猛,位居五龙陛下可以重用。此臣举柬事之二也。3我被陛下封为大将军,这才有了统兵之名,我感恩圣瑜,竭尽所能报答陛下,可是文臣当帅,古无先例,我就更不能做冒昧之事,所以我死后,请陛下撤销我大将军之名,并把我尸体运回家乡与先帝葬在一起我也能含笑九泉了。此臣举柬事之三也。4,臣毕生所学,臣有二着1天理地文2内省五经请陛下细读此二着能让陛下成为一代明君,并把这二着传于天下使内外合一,此臣举柬事之四也,
望陛下听信臣之忠言,谨记六点,1顺民意2得民心3亲贤臣4远小人5不发动战争6内外统一。一有不慎禹国将永无宁日,臣章季谢恩。
段荡看完之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大将军真乃一代贤臣”。说完之后便又打开了第二封信。信中是如此写道:
陛下在上,臣章季叩拜,我下面所说之事虽然会冒昧陛下,但请陛下不要动怒,以大局为重。昔日先帝入进雍凉,得民心,顺天意。已过三十余年,三国没人敢看不起我大禹。然今非昔比,先帝走后,蜀国诸葛亮大肆进军,禹国男子皆战死边疆,雍王含恨而终,雍州各地也尽归蜀国,我们不能如此下去。我料诸葛亮必然不会杀我,因为他最终不是图我禹国,而是打开东出之道攻打魏国。匡复汉事,所以我会竭尽所能说服诸葛亮与我军停战议和。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以禹国子民为重,断然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答应议和,臣替禹国子民谢过陛下”。
段荡看完第二封书信后有些生气,将书信扔在桌子上说道“大将军竟然要我与蜀国议和”。
赵天听后拱手说道“陛下,我国的确不能再战了。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但是在一旁的董越却夺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将军与少公子此言差矣,停战议和这话大将军竟然也能说得出来,难道我数十万将士就白死了吗”?
赵天苦苦哀求道“陛下三思啊”!
段荡本来就生气,董越的话更是激怒了他,段荡大声嚷道“好了,少公子不必再劝。朕是不会向蜀国低头的,少公子还是早些下去休息吧”。
赵天没有办法只能慢慢退下。
再说诸葛亮这边,要与禹国议和的事很快便再军营中传开了,将士们非常不解,魏延更是不解,而且有些生气便来到了诸葛亮的营寨。
诸葛亮看见魏延一脸严肃的样子便问道“文长,有何事”?
魏延拱手说道“丞相,在下不解,我们已经打破了禹国最后一道防线,不知道为何此时诸葛亮要与禹国停战议和,而且还要让出京兆四郡。丞相可知我军为夺得四郡死了多少将士吗”!
诸葛亮便又问道“文长是何意啊”。
魏延坚信说道“趁势一举拿下禹国凉州,然后攻打并州,再向魏国进军,平定中原”。
“若如此做,我军必败,文长你身为我军上将军,难道不清楚吗,我军长途跋涉,久战沙场不得停歇。如果按照文长之言非十年不能进入中原。而且禹国虽败但是凉州尚有十万兵马,还有并州张义十七万兵马,必然拼死一战。相反我们与禹军同盟,亦可以稳定北方,进行东出攻打魏国,二可以让禹国提供粮草助我军东进有何不可”。诸葛亮回答道
魏延想了想觉得诸葛亮说的有些道理,便拱手说道“末将鲁莽,请丞相恕罪,不过,我们打的禹国如此惨败,禹国帝王会答应吗”?
“禹国帝王虽然没有脑子,但是章季却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利弊。好好看着吧他一定会说服段荡与我国签订盟约,退下吧”。
“是,末将告退”。魏延缓缓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