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毕之后,马义看了看身后的挥旗手,挥旗手明白马义的意思,便挥动了旗帜。
禹军还是变换阵型。偃月阵变成了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此阵法密集防御。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很显然马义摆出此阵法是想转攻为守缓缓撤退。
夏侯义看出了马义的想法并没有打算给马义这个机会,他也仿佛不惧怕方圆阵的防御性,急忙让自己的鹤翼阵变成了禹军善用的阵法鱼鳞阵,该阵法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就这样魏军用鱼鳞阵向禹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魏军阵法的首端是盾牌兵和重装甲步兵所组成的。一边用来抵挡禹军的弓弩箭,一边发动猛烈进攻。禹军就这样与魏军冲撞在了一起。魏兵骑兵虽有也冲杀上来。禹军拼命抵挡死伤无数。张海也在军阵中杀来杀去。遇到了魏主将潘龙,潘龙大喝一声骑马向张海冲来,张海冷笑一声便手握长枪冲了上来,与潘龙对打,两人大战五十回合虽不分胜负,但是潘龙有些吃力,但也不能撤退只得苦苦支撑。远处的张舒见潘龙有些敌不过张海,便骑马上来助战。
面对张舒的援助,张海丝毫不惧,三人又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张海在两人的围攻下仍然轻便的挥舞着长枪。
马义远远望去,看着勇猛的张海说道“张海真乃天神之力。力战两人毫不费力,当年其父辽王也没有也没有如此阵势”。
副将李贵笑道“看来大将军这此对于阵法中军主将是选对人了”。
两方士兵也斗得十分起劲,但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三人。夏侯义看到张海也急忙问道“此人是谁,如今世道,天下还能有此等猛将”。
夏侯铁拱手回答“大将军此人名叫张海,当年辽王张义的儿子,现在官拜镇国将军”。
夏侯义叹息道“为什么禹国如此好命”。
只见战场上尘土飞扬,张海与张舒,潘龙两人已经战斗了不下百余回合,张舒,潘龙两人看情况不妙,便采取了前后两面夹击张海,张海挥舞长枪,长枪犹如大刀一般在张海周围旋转。长枪划破张舒左臂,潘龙挥刀抵挡,张海灵机一动,躲过潘龙防御刺中潘龙胸口。长枪穿透潘龙身体、张舒十分惊讶。夏侯义也见形势不妙,恐怕潘龙之死会引起军士的恐慌,便即刻命令夏侯铁前去支援。夏侯铁领命提刀便上了战马。
此时张舒见潘龙已死便急忙回马便走,张海拔出插在潘龙身上的长枪,看着张舒狼狈的样子便哈哈大笑。
正当张海高兴之时,夏侯铁骑马赶到,张海立刻严肃了起来。因为张海识得夏侯铁,知道他的武功十分厉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夏侯铁好像丝毫不畏惧张海一样,手持大刀冲了上来。
两人就这样又大战了起来。战下不到百十回合。直到一百五十回合左右,张海有些招架不住,夏侯铁看出张海的破绽,一刀劈向张海,张海知道躲不过去,便手握长枪刺向夏侯铁的要害,夏侯铁十分惊讶,但此时已经躲不过去。就这样张海被夏侯铁大刀砍中,而夏侯铁则是被张海刺中要害。两人纷纷倒在了马下。
夏侯义看见夏侯铁战死,便非常大怒,对着胡鑫大声喊道“命令三军,进攻”。
就这样十万魏军丝毫没有保留的向禹军发动进攻。禹军不敌纷纷败退。眼看禹军就要全军覆没的时候,章立率军从西南角杀入敌阵。导致魏军阵型被迫。阵脚大乱。原来章立率军来到魏郡之时,正好见此状况,便参与了进来。
夏侯义见此时大势已去便只能鸣金收兵,魏军溃败。躲进了魏郡城中。马义收了兵马便向营寨而去。
再说张龙这边,正在猛攻禹军营寨之时,赵天率领五万骑兵迅速赶到,加入战斗之中。禹军骁骑皆惯使长枪。而张龙这边的骑兵使用的都是弯刀,相比起来禹军骁骑的长枪杀伤力更大,再说战马这边,禹军战马都是西域进攻的大腕马,非常优良。而魏军这边皆是中原白色马匹也不及禹军战马。
但是张龙丝毫不畏惧,张龙采用阵法对决,只见魏兵首尾相连,战成一排,酷似城池,此乃一字长蛇阵。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骑兵古代机动能力强的兵种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
就这样与禹军展开了激战,虽然一字长蛇阵厉害,但是由于张龙部队皆是骑兵没有步兵掩护,在加上禹军骁骑十分英勇。魏军不能敌。
张龙挽铁锤,腰悬宝雕弓,跃马率领兵马向北而逃。赵天招三路兵追击张龙,忽见魏兵分两路逃跑,五万骑兵如潮涌一般,赵天命令弓弩一齐骤发。魏兵大败,其中一部分魏兵为了掩护张龙撤退,主动迎战赵天,魏兵将赵天一军包围在中间,赵天奋勇突围。谁料是在垓心,左冲右突,不能得脱;魏兵密围,就如城池。但还是抵挡不住禹军骁骑。死伤惨重。赵天突围出来往山谷中继续追击张龙。张龙引军抄小路而走,看天色已晚,但见一簇皂旗,蜂拥而来,一员玉军将领,手提铁锤指着张龙大叫“贼将休走!吾乃禹将马护!”张龙急走到前面,尽力纵马加鞭,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马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