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你们三人各带五万兵马攻打南郑,安阳,上庸。我亲自带领大军攻打固城。然后我们在一起拿下蜀国首都西城。夺下汉中。蜀汉危矣”。
“诺”。三人齐声答道。
子余三年。七月马义在取得定军山的胜利后使用计谋让董厥下了姜维兵权后轻而易举便夺下了蜀国褒城,南郑,安阳,上庸,固城等多座城池。然后三十万大军直逼蜀国首都西城。
早有细作报知了刘禅,刘禅急忙召集众将商议,朝堂之上文臣位于左,武将位于右。而姜维与关统也站在了朝堂之上。那件事情刘禅并没有怪罪于姜维。而是将矛头全部指向了已经死去的董厥。刘禅命人将董厥一家老小三百余口全部杀死。并不给予埋葬。就这样暴尸荒野。
此时的刘禅听说马义大军即将来到非常惊恐,急忙看着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们问道“如今马义大军逼近,离我西城不到二十余里地,众位爱卿快快想想对策”。
刘禅话音刚落,大臣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建议死战。有的建议议和。甚至还有的建议归降。
这时姜维拱手说道“陛下,臣觉得此时敌军势大,汉中已成定居。没有任何屏障早晚是禹国的。臣建议陛下迁都成都。成都本来就是我国旧都。再加上西川要比汉中难攻。可再坚守,以图后发制人”。
姜维话音刚落,尚书令王文便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将军此言差矣。退守西川,我军尽失汉中之地。益州将更加疲敝。而且谁能料想禹国攻下汉中之后不会进攻西川。臣以为陛下可迁都成都,但需要派一将军率领汉中六万兵马留守西城。牵制住马义大军,争取拼杀掉马义更多的兵马,如果陛下觉得可以,老臣愿意留下来抵挡马义大军”。
姜维听后立刻反驳道“尚书令难道想要害死我这六万弟兄吗。西城无险可守。城墙厚度还不如上庸等城。敌军三十万大军顷刻之间便可攻下城池,何必多此一举”。
“我看大将军前两次和禹军交战被打怕了吧。当年韩信背水一战以少胜多。今日我六万兵勇依然可以效仿当年韩信背西城一战”。王文嘲笑道。
姜维刚要反驳却被刘禅叫住,刘禅此时已经有些不相信姜维了,毕竟他连续丢失了定军山与褒城。于是便叹息道“我意已决,按照尚书令之意所有文臣武将皆撤回成都。留尚书令王文率领六万士卒留守西城”。
姜维也知道刘禅的苦衷只能默默叹息,遵守诏令。回去之后姜维便收拾了东西,为了不使刘禅在众文武百官面前为难,也为了避免被那些小人侮辱。姜维早先一步与王平向汉中而去。在路上姜维向周围望去山腰盘旋的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不禁的感叹道“粗旷的山峦,敦厚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
而在一旁的王平似乎不太关心姜维所说的话,而是再想其他事情。
姜维看到王平一脸茫然的样子便问道“王平你在想什么”?
姜维的这句话点醒了王平,王平笑着说道“大将军,我在想尚书令留守西城一事。你觉得他们可以吗”?
“你怎么看这件事情”?姜维反问道。
王平便想都没想的说道“末将以为尚书令王文之话并无道理”。
姜维听到王平这样说便有些生气说道“你也相信他背水一战之说,当年韩信背水一战是因为对手无谋,而如今呢他面对的是马义。马义何等人物,战神雍王马广之子。段轩继位以来第一位大将军,有勇有谋。恐怕王文无法成为当年韩信,只能成为当年赵国的赵括。纸上谈兵。可惜了我那六万弟兄”。
王平听后感觉事情不太妙便疑惑的问“那大将军为何不阻止他”。
“我当然阻止了,可是有用吗”?姜维叹息道“现如今的陛下已经不再相信我了,当然这也怪不得他,定军山,褒城我连败两阵损失将近二十万兵马。是我之过也,但愿马义不会借此灭了蜀国”。
却说马义在得知刘禅迁都之后便召集众将商议说道“现如今刘禅迁都成都,只留下王文与六万甲士留守西城,只是这王文何许人也。为什么我没听过”?
章立想了想拱手说道“大将军,此人在下听过。王文曾为关羽主簿,关羽兵败遇害,王文亦归入孙吴。王文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们信以为真,王文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
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在秭归与王文相遇。刘备见到王文后非常高兴,任命王文为宜都郡太守。随后刘备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王文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但同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王文随败军退回蜀中。
刘备去世后,为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郡太守,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王文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王文军。但同时兵力分散的弱点暴露,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王文抓住机会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箭身亡”。
“哦?照你这么说此人也算有些智谋,不过他这次主动向刘禅提议率领六万大军留下又是所谓何意”。
章立便回答道“末将听说,他欲要效仿当年韩信那样,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