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能这样说,儿臣很高兴,只不过恐怕要让娘你失望了”。
“什么?你要干什么”?香寒疑惑的问道。
段轩回答道“苏于先生曾在草庐之中为我提议,其中第三条便是罢用父兄之亲臣。所以儿臣不想骗你”。
“你要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吗”?香寒变得严肃了起来,她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段轩点了点头说道“儿臣想要遵循先生之言,并且近日便会下诏,免除五叔公等人的官职,罢免归乡”。
段轩话音刚落,香寒便有些生气责备道“你竟然要罢免你的五叔公,你可知道你的五叔公为我大禹为你能够登基,竭尽全力”。
“这些儿臣都知道,只是五叔公与那些战功赫赫的人,他们在朝中威望甚高,如果让他们在继续待在朝上的话,儿臣依然没有办法主持朝政”。
“那你的意思是,连本宫你也要罢免了”。香寒生气地问道
段轩听后急忙起身跪在香寒面前悲伤说道“儿臣不敢,如果没有娘就没有轩儿的今天,儿臣也知道娘是为了轩儿好,可是轩儿已经在位一年之久了,却没有半点实权,要一直这样下去,儿臣还不如不做这个皇帝”。
“可是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当年后汉隐帝登上皇位后,在几个顾命大臣的辅弼下,朝廷的政务运作还是比较清明正常的,可就是这个20岁左右、不识政务国是的后汉隐帝在这个时候总是想着独享皇帝大权、又在奸佞小人的鼓动下屠杀顾命大臣后、被后周太祖郭威起兵讨伐、并被乱兵所杀,后汉灭亡也就在于此事此时了。还有赵高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难道你今天也要像后汉隐帝和秦二世一样吗”?
“娘”!段轩着急说道“苏于先生,乃是大才并非是赵高等人,我识得奸臣,忠臣,也并非后汉隐帝,所以我有信心,让禹国强大起来,请娘相信儿臣”。
香寒看见段轩如此苦苦哀求便有些心痛拉起段轩说道“轩儿啊,你知道母后最喜欢哪位皇帝吗”。
“儿臣不知,请母后示下”。
“秦惠文王,为何呢,因为他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我觉得嬴驷就是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在治理秦国期间,他不敢贸然出兵对付魏国和楚国,他任用张仪进行游说之后,才敢对其它国家发动战争。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才走向正轨,和楚国、魏国等国家相比起来,秦国还有很多路要走。为了让秦国走的更远,秦惠文王每一个决策都要纵观方方面面来决定施行,如果某一环节没有想到,可能就会引起其它国家对秦国发起兼并战争。幸亏秦惠文王任用张仪当说客,说服了其它国家“亲秦”,这才避免了战争。从秦惠文王功绩来看,他无疑是位贤明的君主。
秦惠文王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变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触动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当时,商鞅变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民间百姓对商鞅的呼声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识到商鞅手握重权,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利益。在他上位后,对商鞅进行车裂,而且顺手铲除了商鞅的党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
秦惠文王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即位期间,采用了张仪、公孙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将士,并且对他进行了重用。张仪对秦惠文王在扩张领土上的建议是连横说。秦惠文王认为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毫不怀疑的进行重用。张仪主张秦国参与各诸侯复杂的斗争,秦国在参与过程中,进行谋利。在扩张上,秦国先对东边的魏国下手,魏国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兵,随后便败下阵来。为了保全国家政权,魏国只好被迫割让15座城邑给秦国,使得秦国领土进一步得到增加。这才有了秦国统一天下,娘也想让你像嬴驷一样,会识得大才,娘承认苏于是大才,不过为了这一个大才你就要废除那么多忠心禹国的大臣们吗,你就不怕他们起反心吗”?
段轩反驳道“娘,我知道娘对我的期望,我也知道那些人对我大禹的忠心,只是现在朝中都是老臣,没有新臣,老臣手握重权,像马义,章立,赵天等人,虽然有一腔热血,但是也只能膝屈于老臣之下。这样的话我禹国怎样才能强大,何时才能统一天下呢”。
香寒笑了笑“我明白了,是苏于让你来跟我说这些的吧”。
段轩摇头道“不,娘,儿臣所说都是心里话,苏于先生只不过是看透了我心中所想罢了,还请娘答应孩儿请求”。
香寒听见段轩如此说,心痛如绞,但又能怎样呢,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这时香寒才真正的明白了当初段玉对他所说的话,于是香寒便叹息道“儿啊,既然你都把话说在这个份上了,娘只跟你说一句话,上古造字,玉王同字,玉字三横一竖;三横乃天地人,一竖乃参通天地人者;参通天地人者,是为王,如今你已经是皇帝了,娘管不了你了。从今以后你我就只有母子之情,哎,去做你想做的吧,禹国今后无论好坏都不要怪娘没有提醒你。从今以后娘就再也不会过问朝中之事,你就可以亲政了,去吧”。说着便挥了挥手。
“娘,你早些休息吧,儿臣告退”。段轩站了起来,深深的跪拜了香寒便离开了。
段轩走后香寒坐在床上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我注定了要来淌禹国这趟浑水,可是我才发现原来我给轩儿最好的东西,都不是他最想要的。轩儿,以后无论怎样,都不要让为娘受这份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