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1400000008

第8章 人的财产

杰出的幸福论教育家伊壁鸠鲁优美而准确无误地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天生的迫切的需要。这一类需要如果无法满足的话,人就会感到痛苦。这一类需要理所当然就是食物和衣物,是较容易被满足的。第二类需要也是天生的,但并不迫切。那就是性欲的满足,虽然伊壁鸠鲁在《赖阿特斯的报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此处我将他的理论更清楚、更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一需要的满足也较为困难。第三类需要则既不是天生的,也并不迫切,那就是追求奢华、排场、铺张、辉煌,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这类需要也很难满足。

在拥有多少财产这一方面的愿望,几乎不可能或者很难确定到底怎样的程度才是合理的,因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某种财产的绝对值并不能决定他在财产方面的需求能否满足。他的满足程度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亦即,由他所期望得到的财产和实际已拥有的财产之间的比例所决定。所以,只考察一个人实际拥有的财产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在计算分数时只计算分子而没有计算分母。当一个人的意识中还不存在对某种东西的需求时,他就不会感到这方面的缺乏。就算没有这样东西,他的内心也仍然是平静的。但是,如果一个拥有百倍财产的人,一旦他对某种东西有了需求又无法得到它的话,他就会感到郁闷。在这一层面,每个人认为有可能满足的需求都限制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的需求不会超出这一视线范围。如果属于他的视线范围之内的具体事物出现,并且他认为能够得到的话,他就会感到幸福。但是,如果得到这一事物十分困难,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和可能性,那他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穷人并不会由于无法得到巨额财富而痛苦不堪,但富人在计划失败或期望落空时,就会忽略自己已经拥有的数量可观的财富,也不会以此来自我安慰。财富就像海水:一个人喝的海水越多,就越感到口渴。名声也适用于这个道理。当我们失去了财富或者安逸的生活时,最初的剧痛一旦挺了过来,我们通常的心境就和最初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这是因为:我们的财富被命运削减时,我们的要求也就相应降低了。当不幸降临时,上面所说的这一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当这一过程结束后,痛苦也就减少了很多,最后甚至完全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伤口已经愈合。相反,如果好运来临,我们的期望就会极大地膨胀,这一过程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然而,这种快乐无法持久。当这个过程结束后,我们已经习惯了那被扩大的需求范围;而且,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东西与新的需求相比就显得不足为道了。荷马在《奥德赛》第十八节所表达的意思与这里所说的相类似。这一节的最后两行如下:

平凡之人的情绪起伏不定,

就像神、人之父所赐予的日子。

我们感到不满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试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其他阻碍我们成果的条件却没有改变。

对于人类这样一个贫乏、欲求不满的物种,人们对财富的尊重要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尊重都要更多、更真诚,甚至近乎崇拜,这也不足为奇。甚至连权力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而已。同样不值得奇怪的是:为了实现获得财富这一目标,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推翻、被抛弃。比如,哲学教授就是这样抛弃了哲学的。

人们的最首要的愿望总是金钱,人们对金钱的热爱远超其他一切,并且经常因此受到责备。但是,人对金钱的狂热是自然的,并且无法避免的。金钱仿佛永不疲倦的普鲁特斯普鲁特斯:希腊神话中善于变形的海神。一般,时刻准备着变换成我们飘忽不定、变幻多端的愿望和欲求所需要的东西。任何金钱之外的物品都只能使一个需要得到满足,比如说食物能够满足饥饿之人的需要,醇香的酒能够满足健康的人的需要,药物能够满足病人的需要,皮毛能够满足人们在冬季的需要,女人能够满足小伙子的需要等。所以,这些东西都只能“服务于某种特定的东西”,它们只有相对的好处。而只有金钱的好处才是绝对的,因为它不仅仅能满足某种具体需要,而是能够满足多种抽象的普遍需要。

我们应该把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看作能够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的城墙,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的许可证,我们的义务并不是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某种禀赋——无论是什么禀赋——从最开始的籍籍无名一直到获得了巨大的财富,那么他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的禀赋是不会改变的本金,而通过它获得的金钱只不过是本金产生的利息。所以,他并不会将赚来的钱拿出来一部分当作稳固的本金来积累,而是大手大脚地挥霍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终通常会陷入贫困,这是因为如果他们的天赋所维持的时间较短,比如说几乎一切关于美的艺术都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他们的天赋就总有一天会枯竭。抑或,他们需要依赖于某种环境和风尚才能赚钱。一旦这种环境和风尚消失,他们也就无法赚钱了。手工制作者却可以像上述情况一样大手大脚地花钱,赚了就花,花了再赚,因为他们的制作才能是不会轻易消失的,而且助手和帮工的力气也不会将他们取代。所以,以下说法是正确无疑的:“掌握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一个金饭碗。”而形形色色的艺人和艺术家所遇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因此,他们能够得到非常丰厚的报酬。他们应该把赚来的钱当作本金,但他们却将之当作利息。这就导致他们最终会陷入贫困。相较而言,那些继承遗产的人最起码很快会对本金和利息有所了解。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努力妥善地保管自己的本金。实际上,如果有可能,他们最少会将利息的八分之一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他们大部分人都过着富裕的生活。我此处所说的不包括商人,因为金钱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产生更多金钱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虽然他们用辛劳赚来了钱,但他们还是会用最合适的方法来使用这些钱,从而保持和增加资本。所以,在巧妙地、合适地运用金钱方面,他们要比其他任何阶层的人都更擅长。

通常情况下,那些亲身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与那些对贫困只是有所耳闻的人相比,更不害怕贫困,所以更热衷于奢侈和豪华。前者包括撞大运的人或通过自己的某种特长——不管是什么特长——从最初的贫困很快过上富足生活的人;后者则包括在家境良好的环境中出生并成长的人。后者更关心未来,所以与前者相比他们生活要更节俭。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与我们大致看到的景象不同,贫穷并没有那么糟糕。不过在上述例子中,在富裕家庭中出生的人把财富看作必备之物,是唯一可能的生活的必备元素,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所以他们就非常警觉地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着自己的财产。因此,他们一般都会谨小慎微、勤俭节约、井井有条。相反,那些出身贫困的人却认为贫穷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他们来说,继承而来的财产只不过是多余的东西,钱就应该用来享受和挥霍!当他们把财富挥霍一空时,他们仍然会像以前贫穷时那样继续生活,而且,还少了一样烦恼呢!就像莎士比亚所说:

一旦乞丐坐上了坐骑,就一定要把马跑到累死。

——《亨利五世》

当然,这类人对自己的运气和能力有着过于坚定的自信,因为这两种东西帮他摆脱了贫困。然而,他们的信心更多地存在于心里而非头脑里。因为与那些生而富贵的人不同,他们并不认为贫困是无底深渊。在他们看来,只要用脚努力蹬踏几下,就能再次浮起来。人的这种特性可以解释为什么与嫁妆丰厚的富家女相比,出身贫困的女子反而更加挑剔、讲究和奢侈浪费。因为通常来讲,富家女相较于贫家女,她们继承的不仅有财产,而且还有着更强烈的保护财产的愿望。不过,反对这一观点的人可以从阿里奥斯图的第一首讽刺作品中得到权威的支持。但约翰逊博士约翰逊博士(1709—1784):英国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是同意我的观点的:“一个习惯管理金钱的贵妇,花钱时会小心翼翼;而一个在结婚后才变得有钱有权的女人,花钱时却会胆大妄为,以至于挥霍无度。”(《约翰逊的一生》,博斯威尔著)无论如何,我都要劝告那些娶了贫家女做妻子的人,不要把本金给她们,而是给她们发放年金。特别要注意的还有,不要把孩子的财产交给她们。

在这里我提醒人们,小心地保管挣来的钱或继承的财产。相信我这么做并不是白费笔墨。如果一个人最初就有丰厚的财富,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地生活,亦即不用付出辛劳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哪怕是只能维持自己的而非全家的生活——那就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优越条件了;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摆脱人生中的匮乏和辛劳,从大众的苦役中解脱出来——而这种苦役是普通人的宿命。只有这种得到命运眷顾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只有他们能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每天早上他们都可以宣告:“今天是属于我的。”因此,一个拥有一千塔勒塔勒:15世纪末以来主要铸造和流通于德意志等中欧地区的一系列大型银币的总称。年金的人与一个拥有十万塔勒年金的人之间的差异,要比前者与一个一文不名的人之间的差异小得多。如果祖上的家产由一个拥有卓越精神禀赋的人来继承——他所从事的事业与埋头赚钱并没有太大关系——那么,这笔财富就能发挥出它最高的价值,因为这个人得到了命运的双重恩赐,他可以尽情为了自己的天赋而生活。他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创造出既有益于大众,又能带给自己荣耀的东西。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上百倍地偿还自己对世人的亏欠。其他同样拥有优厚生活的人则可以通过慈善活动来为世人做贡献。相较之下,如果一个继承了遗产的人不从事任何上面提到的事情——就算只是试着去做或者只做出了很少的成绩——甚或根本没有尝试着仔细研究一门学问,来促进这门学问的发展;那么,他就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这类人也不会觉得幸福,因为脱离贫穷将他引入了人生痛苦的另一个极端——无聊。他忍受着无聊的折磨。如果身处贫困之中能让他有事做的话,他反而会觉得生活更幸福。无事可做的无聊很快就会使他开始穷奢极欲,这样一来他那根本不配享用的优越条件也就被剥夺了。很多富人最后都会陷入贫穷的境地,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钱时就拿来肆意挥霍,目的不过是为了从折磨他们的无聊中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

但是,如果我们以获得最高的公职为目标,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必须获得朋友的支持、人脉和他人的青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逐渐晋升,直到获得最高的职位。这样说来,出生时一无所有反倒更好。特别是一个出身并不显赫却拥有某种才华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一文不名的穷人,这反而会成为他真正的优势,他可能因此而受到他人的提携。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在他人身上寻找缺点和不足——这不但表现在人们之间的交流上,更表现在国家公务事业方面。只有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才会对自己彻底的、全面的、绝对的劣势没有任何怀疑,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毫不重要、毫无意义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不断地对别人弯腰鞠躬,也只有他们才会鞠九十度的深躬。只有他们才能一再隐忍,并且用微笑来回应。只有这种人才明白自己的贡献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这种人才会用高高的声调或醒目的黑体字,把拙劣的文字作品在公开场合奉为经典——那些作者如果不是地位比他们高很多,就是非常有势力;也只有这种人才会做出一副讨好人的模样。所以,只有这种人才会在青年时就大力倡导下面这条很少有人指导的真理——歌德通过以下句子将这一真理表达了出来:

谁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

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这世界上最具威力的东西。

相较而言,一出生就无须为生活忧虑的人,通常都难以管束。这种人习惯于高昂着头颅、迈着大步生活,并没有学会上面所说的为人处世的艺术。他们或许也拥有某些值得骄傲的才华,但他们应该明白,这些才华根本无法与平凡庸俗、拍马屁相提并论。最后,他们会发现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身上的平庸和低劣。除此以外,当他们遭受他人的侮辱和各种气愤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感到羞耻、迷茫和恐惧。这可并非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之道。反之,他们应该附和伏尔泰的这句话:“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存在于世界上,不值得匍匐于可鄙的坏蛋脚下。”顺便补充一下,遗憾的是世界上有许多所谓的“可鄙的坏蛋”。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尤维纳利斯尤维纳利斯(约60—约140):古罗马讽刺诗人。的这句诗:

在促狭的房间中,无法施展,

想要昂首挺胸已经是很困难的了。

更适合从事艺术表演方面的人,而不适合其他那些善于钻营的世俗之人。

在“人所拥有的财产”这章中,我并没有算上妻子和孩子,因为实际上并不是他拥有妻子和孩子,而是妻子和孩子拥有他。不过朋友可以算作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但甚至在这一层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者同样也是他人所拥有的东西。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热门推荐
  • 张小娅的完美生活

    张小娅的完美生活

    完美的爱情、完美的生活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内心的渴望和毕生的追求,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纯粹的完美爱情和完美生活,人与人之间只有宽容、理解、谅解才能会得到接近完美的生活。本文通过对两男两女之间的爱情,折射出现代社会男人、女人的爱情观、事业观、家庭观。
  • 异世界的超能力魔法校内

    异世界的超能力魔法校内

    全新构造的世界与生态环境,没有了风火水土这个世界是如何组成的?这个世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当信仰不是纯洁高尚善良而是悲伤怨念贪婪神明们又会给人们怎样的恩赐翅膀尾巴犄角鳞片恶魔形象的物种又是如何创造出文明的
  • 闷骚校草:丫头别跑

    闷骚校草:丫头别跑

    他和她都生活在家族的利益之中。他说,她是一个有趣的人,亦是一个孤独的人,从此以后,他会陪在她身边,让孤独远离她;她说,他是一个霸道的人,亦是一个懂她的人,从此以后,她愿伴着她。他和她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那又怎样?以后,他陪她,她伴他。第一次见面,他只留给了她一个背影,她只是看着他从窗口望着他离开的背影……
  • 流沙

    流沙

    孩童时代的一句承诺,让他念念不忘;音信全无的他让她不知所措;多年后的擦肩而过让她耿耿于怀;再次的相见让他们视若仇敌;生活为他们编排了一场精彩的闹剧,也许只是为了谢幕时刻更加华丽一些罢了,他们在爱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接受着命运的编排。他们挣扎过、放弃过,但依然坚定的走了下去,因为黑暗的终点就是光明。而另外的他,因为爱,不择手段;因为恨,变本加厉;因为欲望,他跌入深渊;一次小小的贪念将他一步步推入罪恶的边缘,愈走愈远。三个人的故事,两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孤独。然而生活本身并不专业,总有一堆配件环绕一个主件,谁是唯一的标配还远远不能早下定论。
  •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千言津16岁的那年,为完成人鱼历程的必需上陆地生活,于一家海边旅店打工,上学路程遇到了阳光少年白辰。生性清冷的千言津与阳光温暖的白辰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寂之清羽之护

    寂之清羽之护

    他八岁的时候,她十二岁。在爷爷的寿辰上,他第一次看到了她,她安静的陪在爷爷身边,无喜无悲,仿佛整个宴席上的热闹都与她无关。他十六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在爷爷的葬礼上,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她了,爷爷已然故去,而二十岁的她依旧是那么年轻美丽,八年的岁月没能从她身上偷走年华;玄黑的丧服掩不去她的高贵,仿佛传说中的仙人一般清雅脱俗,超脱凡尘。看着她,他就觉得他可以用万世的流离去换取她一世的陪伴。
  • 歌德(名人传记丛书)

    歌德(名人传记丛书)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 粉饰春意

    粉饰春意

    为了他,她不惜把自己的位置拱手让给别的女子,让别人代替她待在她身边,不惜得罪鬼族和神族两族,在他大婚之日被他一掌飞拍到南天门,被两族大兵逼下凡大战了,最终还是不敌人多势众,昏死在雪地里。五万年后,为贺他突破九重天晋升上神,六界之间跟他有一丝交情的都来祝贺。而跟他交情甚深的魔君还带上一位貌美如花的上神前来祝贺。再见到她时,她身上有魔界的封痕,听说是魔君收入麾下的徒弟,却是早在五万年前就飞升上神的仙姿出众之人,现在却是天宫里专门酿梅花酒的上神。自那之后天宫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位上神貌美如花,却有双重身份。有人说她笑起来就如春暖花开,但又有人说,自五万年前起她就不曾笑过。
  • 韩娱之重逢的世界

    韩娱之重逢的世界

    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太好,但是会尽力把少时和2pm写好的,男主是2pm里的新成员,这是自己加的,2pm会与少时发生许多的故事,如果大家喜欢请一定要看看,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ps:剧情略微较扯,别介意
  • 终极奇遁天师

    终极奇遁天师

    天下奇术,源出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三部古老易书各有所长,各成体系,当三派传人挟技斗法,孰能更胜一筹?!当古老的奇门遁甲秘术与现代机械科技融合将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废材江小渠在摆弄美女顾客的宝玑陀飞轮手表时,意外窥破手表中暗藏的八卦天机,被卷入一连串的阴谋与暗战,险象环生的麻烦接踵而至……良心作品,请大家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