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1400000004

第4章 人是什么(1)

对于人的幸福来说,人的自身要比他所拥有的财产或在他人眼中的表象更有意义——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这一点。一个人本质上如何,亦即他自身所拥有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身个性是伴随人一生的,他所感受到的所有东西都受到他的个性的影响。他经历任何事情时,感受到的首先是他自身。不论是从物质上获得的乐趣,还是从精神上获得的乐趣都是如此。所以,英语中的短语to enjoy one's self(尽情享受)表述得就非常生动。比如:人们会说:“He enjoys himself in Paris.”(他在巴黎尽情享受。)而不说“他享受巴黎”。对于一个自认个性低劣的人来说,所有乐趣都会变味,就像用含有胆汁的苦涩的嘴巴品尝名贵的美酒一样。所以,除了天灾人祸之外,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不论好坏,都远远赶不上人们感受这些事情的方式重要;亦即,更重要的是人们感受事物的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对人的幸福有直接影响的是一个人自身如何,他自身拥有的东西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个性和价值。除去这些之外的所有东西都只有间接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是可以消除的,而个性的影响则永远无法消除。所以,对他人的自身优势产生的忌妒最难消除,因此人们通常会很小心地隐藏起这种忌妒心理。进一步来说,只有感觉意识的构成是永恒存在的,只有人的个性是永远、持续发挥作用的;相较之下,其他任何东西产生的作用都是暂时的、偶尔的,而且被持续不断地变化所限制。因此,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所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本性,而非金钱。”正因如此,单纯外部的灾祸要比自身招致的不幸更容易承受;这是因为运气有可能变好,但我们的自身构成却无法改变。所以,对人的幸福来说,最关键的是人的主体的优良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出色的智力、快乐的性格和健康的身体——总而言之,就是“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灵魂”(尤维纳利斯)。因此对于这些好处我们应该努力地维持和改善,而不应该一心扑在获取外在的财产和荣誉上。

在上面所说的主体的优良素质中,能够直接带来幸福的是轻松、愉悦的感官。这是因为这一优良素质所产生的好处是即时起效的,一个人之所以愉快的原因是:他自己是一个愉快的人。这种愉快的气质可以代替其他一切内在素质,但是其他所有好处都无法代替它。一个人也许是青年才俊、仪表堂堂、财产丰厚、备受尊重,但是要判断他是否幸福的话,就必须问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否轻松愉快?如果一个人的心情轻松愉快的话,那么不论他年轻还是年老,身体健康还是疾病缠身,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总之他是幸福的。年轻的时候,我曾经翻看一本旧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笑口常开的人就是幸福的;常常以泪洗面的人就是痛苦不幸的。”这句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却令我一直无法忘怀,因为它说出了一个非常质朴的真理,虽然有一些夸张。所以,如果愉悦的心情来临,我们要开放怀抱迎接它,因为它来得永远是时候。然而,我们的做法通常却并非如此:当愉悦的心情到来时,我们总是犹犹豫豫地接受——我们想搞明白这种开心和满足到底有没有来由。此外,我们在认真、严肃地思考或操劳时,会担心愉悦的心情会打扰我们。实际上,这么做是否有益并不清楚。相反,愉悦的心情却能够直接带给我们好处。对于幸福来说,只有愉悦的心情是现金,其他的东西都只是需要兑现的支票。愉悦的心情在让人们感到愉悦的当下就直接给予了人们快乐。因此,对于我们的生存来说,它是一种绝妙的恩赐,因为我们生存的真实性就在于当下——无尽的过去和未来都由它连续不断地连接在一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悦的心情当作我们首要的追求。毫无疑问,最能够促进愉悦心情的是健康;而对获得愉悦心情帮助最小的则是丰盈的财产。社会地位较低的劳动阶级,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常常满心欢喜、笑口常开,而有钱的人家却经常愁容满面。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是保持身体健康——从健康的身体中才能开出心情愉悦的花朵。大家都知道,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避免无节制的纵欲、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及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劳累;每天至少保持两个小时的户外快速运动;常用冷水洗澡,饮食有节制。一个人如果不每天运动的话,就无法保持身体健康。所有生命活动程序想要正常运作,无论是整体还是其中的一部分,都必须进行运动。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得没错:“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本质在于运动。”身体组织内部永远在持续地运动;心脏通过复杂的双重收缩和舒张,强有力地、持续不断地跳动;心脏每跳动二十八次,就将全身血液通过大小血管传送一遍;肺像一台蒸汽机一样不断地抽压空气;大肠则像一条虫子一样不停地蠕动;体腺不断地吸收和排泄;在每一次的脉搏跳动和呼吸中,大脑也进行了一次双重运动。因此,人如果不进行外在运动——许多人都缺乏运动,过着一种静止的生活——那么,他们身体外在的静止与内在的运动就会产生惊人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是有害的。因为身体内部持续不断地运动需要外在运动的配合,这种身体内外部之间的不协调就好比:我们内部有某种激烈的情绪在翻涌,但又必须努力抑制这种情绪流露在外。哪怕是树木也需要风的吹动才能生长繁茂。“某种运动的速度越快,那么它就越成其为运动”——用最为简洁的拉丁文来表述的话就是“Omnis motus guo celerior, eo magis motus”——这一观点就适合用在这里。我们的幸福是由愉悦的心情决定的,而愉悦的心情又是由身体的健康决定的。想要证明这一点,只要将我们在身体强健时与疾病缠身、痛苦不堪时,对外在事物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就可以了。我们感到高兴或者悲伤的原因,并非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正如爱比克泰德爱比克泰德(约50—约138):古希腊哲学家,晚期斯多葛派代表人之一。所说:“使人们困扰的并非客观事物,而是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我们的幸福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的身体。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从所有的事物中都能产生快乐;而一旦健康不再,所有外在的好处——无论是什么好处——便都失去了意义,哪怕是人的主体所具有的好处,譬如精神思想、心情、气质等优点,仍然会受到疾病的重大影响。这样说来,人们相见时首先要问一问对方的健康情况,并祝愿其身体健康,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来说,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由此可以得出: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为了追求金钱、学问、晋升、名誉,甚至是肉欲或其他短暂的愉悦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健康永远都要排在第一位。

虽然健康对增进愉悦的心情大有裨益——愉悦的心情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愉悦的心情却并不完全是由健康决定的;因为哪怕是最健康不过的人也会产生忧郁的气质和悲伤的情绪。导致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人最初的、无法改变的机体组织的构成;亦即,一个人的感觉能力与肌肉活动、新陈代谢、兴奋能力之间所构成的比例,不同的比例的正常程度不同。如果感觉能力过于突出,那么就会导致情趣失衡,产生周期性的过分的高兴或无法排解的郁闷。超常的神经力量,也就是超长的感觉能力,是产生天才的条件。因此,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所有优秀的、杰出的人物都是忧郁的,这一点非常正确:“所有哲学、政治学、诗歌或其他艺术领域出色的人物,看上去都是忧郁的。”西塞罗引用率很高的这句话指的也是上述那段话:“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天才都是忧郁的。”关于我现在对人与生俱来的因人而异的基本情绪所进行的探讨,莎士比亚曾经进行过非常优美的论述:

老天造下人来,

真是无奇不有;

有的人老是眯着眼睛笑,

好像鹦鹉见了吹风笛的人一样;

有的人终日皱着眉头,

即使捏斯托发誓说那笑话很可笑,

他听了也不肯露一露他的牙齿,

装出一个笑容来。

——《威尼斯商人》引用自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 上》。

柏拉图使用“郁闷”和“愉快”两个词来描述这两种情绪,不同情绪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感受愉快和不快印象的能力有着很大差别。所以,让一个人感到绝望的事,也许会让另一个人感到好笑。通常来讲,一个人感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的话,那么他感受不快印象的能力就越强,反过来也是一样。同样一件事的结果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郁闷”型的人会由于“不好”的结果而伤心烦恼,而好的结果也无法使他高兴起来。“愉快”型的人则不会为不好的结果而伤心烦恼,而好的结果会使他感到十分快乐。“郁闷”型的人即使已经完成了十个目标中的九个,也不会为已经完成的目标感到高兴,反而会为那一个没有完成的目标而闷闷不乐。“愉快”型的人与前者正相反,他们会因为已经完成的目标感到安慰和快乐。然而,就像没有任何好处的完全的坏事并不多见一样,“郁闷”型的人,也就是阴沉和神经质的人,虽然总体而言比那些乐观快乐的人所承受的想象出来的不幸和苦难更多,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所遭遇的实际的不幸和苦难反而更少;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黑暗的,总是想到最坏的结果,因此总是时刻防备着。正因如此,他们失算和栽跟头的次数要比那些总是愉快乐观的人更少。但是,如果一个人天生容易感到不满、易怒,又遭受着神经系统或者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那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长久的苦难使他对生活感到厌倦,并且因此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因此,哪怕是最小的烦恼和困难都会引起自杀行为。确实,如果事情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那么这一丁点的烦恼和困难都不再有意义了,一个人会单纯地因为长久的郁闷情绪而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虽然一个病人被他人严格地监视着,但他仍然会时刻抓住每一个监管松懈的机会,迫切地使用对他来说最自然、最求之不得的手段来摆脱痛苦——在这一过程中他并不会犹豫退缩,也没有内心的斗争。如果想要了解关于自杀更为详细的论述,可以读一读埃斯基罗尔埃斯基罗尔(1772—1840):法国的早期精神病学家。的《精神疾病》。然而除了这种情况,哪怕是最健康、最乐观的人也会在某种情况下想到过自杀。那就是当有着十分巨大的痛苦,或者不幸无法避免地逼近时,这种痛苦和不幸已经战胜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差别在于导致自杀所需要的诱因的大小,它与人的不满情绪的强弱成反比。人的不满情绪越强,可能导致自杀所需要的诱因就越小,直至最后减小为零。反之,人的愉快情绪越强,支撑这种情绪的健康状况越好,导致自杀所需的诱因就越大。所以,虽然导致自杀的诱因有大有小,但有两个极端,即天生的忧郁情绪得到了病态的加剧;天生是乐观、健康的,单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

健康和美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美貌这一主体具有的好处对我们的幸福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它只能通过给别人留下印象的方式产生间接的影响——但是,美貌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男性来说也很重要。美丽的容貌就像一张打开的推荐信,它能在第一时间帮我们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所以,荷马的几句诗与我这里的论述非常相配:

神祇的神圣馈赠是不能蔑视的,

这些馈赠只能由神祇赐给我们。

不管是谁,都不能随意获取它们。

——《伊利亚特》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热门推荐
  • 至生飘渺

    至生飘渺

    岁月无情的过去,而我沉睡了一百年之久,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之间有一盘棋操控着这一切,而我要做的,是挣脱!总有一天我会站在巅峰,即使已经白发苍苍,但我,是绝对不会屈服与命运的枷锁!
  • 花開若阡陌

    花開若阡陌

    他,一头紫发,手拿雀扇,脚踏火凤,配上一副流火绯瞳绝世颜,本应该安安静静赢天下,做圣君,可因,一声“姐姐”羁绊了一生,不惜倾尽容颜,散尽功力而死。。
  • 碎梦诛魔

    碎梦诛魔

    不断做着同样的残缺梦,是切身相关还是无心之梦,为了得到答案,少年开始了大陆历练,传承与真相选择与放弃得到与失去少年的命运是平坦还是坎坷最后心碎的他是坚守本心还是就此沉沦??
  • 一口气读懂明朝24悬案

    一口气读懂明朝24悬案

    本书所选悬案尽量涵盖明朝整个历史阶段,其中主要以明朝高层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涉及皇帝、后宫、重臣、宠臣、直臣各色人等,谈论了24件影响深远的悬案。
  • 红颜易逝

    红颜易逝

    年少时的一丝悸动大火斩断的天真无邪迟来八年的真相八年后的再度重逢沉寂的心又开始隐隐跳动步步为营,步步惊心,绝世红颜的爱恋但是,再怎么样绝世的红颜终会化为一具枯骨
  • 逆天狂妃太傲娇

    逆天狂妃太傲娇

    一世相逢,第一个遇见她的他能否与她携手白头?“凤离。”“啊?”“我的名字。”“哦...你不掌舵了?”“本来就不用掌。”“那你刚才在干什么啊!”“耍帅。”“......”万般娇纵,从小爱慕的他是否会赢得她芳心?“二王爷。”“嗯?”“您不觉得光天化日的坐在我一个黄花大闺女的房间里很失礼吗?”“那晚上就行了?”“.......”万人之上,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又可否宠她一生?“嫁人当嫁凤若清。卿儿,你当年说的话可还算?”“若你不是皇上,若我不是苏久卿,定当作数。”“可你知....”“我知,只可惜我不是当年的苏久卿了。”穿越之后,她又该何去何从?
  • 梦之梦魇

    梦之梦魇

    想知道真实的大学生活吗?个经受分裂之痛的男孩子,从一座小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生活中他遇到了朋友,恋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始终丢弃不了曾经的那段情,于是有很多人伤心又有很多人狂笑,几个人感情的纠结,友情爱情,还有九零后那份创业的激情,缠绵在其中,开始的瞬间相聚于是这以后的一个个离开,终归是一个人但心中少了份感伤,却不知始得终弃,终归一场梦。
  • 布萨文等

    布萨文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佳人:康氏三姐妹

    家有佳人:康氏三姐妹

    康氏三姐妹,老大理智独立,单身;老二性格懦弱,相夫教子;老三心思聪颖,通过商学院结识新贵。三姐妹的另一半也在商场、官场上或扶持或争斗,康家三姐妹各自的命运会如何?
  •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