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正为朱九涛搅局的事恼火,天门却说是喜事,即便冬节之日谋事不吉,花光了他的储备也称不上什么喜事吧。
他要听天门如何释解这次意外。
天门说:“我前几日观天象……”
“慢来,慢来,我一直有个疑问,你小小的年纪,怎会懂得天象之学呢?”
洪秀全道:“你爷爷做过钦天监不错,他去世时你才多大?”
天门不慌不忙说:“大王,天地造化,人分九等,有人生来便居上上之流,有人却只能居最下一层。天门不敢托大,称不得上上人,却要比一般人灵透些。世间的事能看透八九成,风云变幻可以琢磨透五六成。”
“世间的事看透八九成怎么讲?是不管谁做何种事,由始到终你都一目了然吗?”
“那倒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我不相干的人和事,我何必费心劳神去琢磨?”
“你我交集在一起,算是息息相关了,我将要做的事,想必你已早知结果?”
天门心说,当然知道,只是说了你未必相信,便是你相信,你的下属幕僚也未必相信。莫说你改变不了人生轨迹,便是你欲改变自己,也改变不了他人对你 的推动。
一个人独处是为自己活着,两个人相处要为对方着想。天机虚幻,人心飘忽,烧香拜佛者看似虔诚,出了庙宇还不是依旧我行我素。周易说,履霜知坚冰至,可是谁会为踩上一层薄霜便停止前行的脚步呢。
天门不愿和他枉费口舌,一语掩过,说:
“大王是替天行道,所谓天道天定,你的事天门连五六成都看不清,仅能看清三两步,再远便无能为力了。”
这话和天门说过的“帝星南泄”并不相合,不过人都喜听吉言,吉言在耳总是喜悦于心,谁会自讨不痛快,非要去分出真假呢。
洪秀全烦恼当头,最需要吉祥话欢心。
“好吧,你接着刚才的话讲,你观天象瞧出什么?”
“大王,你见过云遮日,可见过日遮云吗?”
“这个,我不曾留意过,如何说法?”
天门读书庞杂,经史子集,玄学神话,无所不包,因此便艺高人胆大,开始大刀阔斧地编造。
“我那日观天象,发现一朵云行迹古怪,先走成一个‘大’字,行到太阳上面,合起来组成一个‘太’字。我正琢磨这是何意,那云朵像遭了‘龙摆尾’,一阵急旋,搅成一根龙盘柱,紧紧抱住了太阳,也就是须臾之间,太阳破云而出,将那‘龙柱云’挡在背后,再无踪迹。再看那太阳,却是一副旗开得胜的模样,眉开眼笑起来。”
天门如说评书一般,边比划边讲,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听得洪秀全身临其境,紧张不已。
天门讲完半天,他才缓过神来,道:“讲完了?”
“完了。”
“是何暗示?”
“这是乾卦九二爻的卦象,‘见龙在田’。”
“‘见龙在田’?哦,果真是大喜事,可是这和冬节的庆典有何关系呢?”
“喜事不在‘见龙在田’上。”天门道:“乾卦九二爻辞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喜事其实在‘利见大人’上面。”
“怎么讲?”洪秀全急道:“你一总说出来,别卖关子。”
天门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口喝了,才道:“九二本为阴位,却出阳爻,是为位置不当,虽云开见日,却独木难支,大事难成。这正合冬至之日,阴冲阳的节气。云和太阳组成‘太’字,这就妙了,‘太’不正是‘太平军’吗?因此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军民同乐,皆大欢喜,壮阳气,消阴邪,这才是大吉祥。”
“听上去有些道理,你的意思是说,‘利见大人’的‘大人’是指众多军民吗?难道‘大人’不是指有权势的大人物?”洪秀全道。
天门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为的是化解眼前这场危机,让洪秀全不再追查伪造密信的事情,却没有往别处想。
洪秀全的话提醒了他,这不正是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的好时机吗!
“大王正见,‘利见大人’的‘大’字,既有广大之意,也有大智慧大能量之意。这二者缺一不可,合二为一才合天象的‘太’字。”
“见‘大人’的目的何在?”洪秀全困惑了。
“大王,若要取天下,靠天父天兄的‘神助’,和‘太平军’千万弟兄用命,当然可以成事,但曲弱之木不堪负重,将起之云难以行雨。若遇些摧残阻挠,轻则削弱实力,打击士气,重则伤筋动骨,一蹶不振。只有知己知彼,万无一失,才可乘势而起,从此飞龙在天。”
哪朝哪代,都不乏天才奇人,为何崭露头角的少之又少呢?
闷葫芦肚中全是种子,秋去冬来却糜烂腹中,百无一用。番石榴肚中也孕百籽,可它见风开口,晶莹外露,人见人爱。
只有天赋才华,却不擅长表达,或者言之无味,怎能引人注目,怎能声名远播,又怎能建功立业。
天门既有天赋神通,又巧舌如簧,八面玲珑,他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还有何可奇怪的。
若依他的话说,五百年出一高士,这名头落在他头上,谁会不服。
天门一席话,如破纱透光,说得洪秀全心悦诚服,就差五体投地了。
“天门,你的话极对,我和出清也曾议过,若能在朝廷安插一个眼线,再好不过了,可惜我们远在广西,又与朝中重臣素无交集,这件事难以办到。”
“大王,此事当然不容易做到,便是能做到,现时也来不及。龙已现于人间,不久可望‘或跃在渊’。当务之急是派个得力的人潜入京城,监视朝廷一举一动,搜集官兵动向,大王便可有的放矢,万无一失。”
“广西离京城数千里,这时派人去,再送密报回来,一去一回几个月,岂不误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况且眼下并不宜谋大事,大王为何如此性急呢?”
“不是我性急,而是筹措粮米不易,拖得久了,坐吃山空,人心涣散,怎好号令军士。”
“这些全是小事,凭宋先生的睿智,不难周全。”天门说:“据我推算,道光皇帝正患恶疾,想是阳寿将尽,值此非常时期,必须尽快去打探确切,好谋划您的大事。”
“是吗?你快测一测他还能活多久。”洪秀全两眼放光,兴奋异常,“待他归天之时,趁着朝廷大办丧事我们举事,正可乱中取胜。”
“天门测不出。”
“为何?”
“皇宫之中,既有前朝帝王的阴影,又多满清帝王的幽灵,再加上宫中太医庞杂,各种灵丹妙药甚多,你来我往,讯息纠缠不清,便是神仙也难断得准道光的死期。”
阴阳术数之学,本就扑朔迷离,天门又和普通术士不同,洪秀全哪能分得清天门的说法是真是假。
“依你之见,只有去人最稳妥?”
“是,道光薨殁之日前后,必是朝廷防卫最严密之时,官兵的驻守、换防如若不清,便贸然行动,无异于盲人骑瞎马。起兵谋反岂能靠碰运气呢!”
天门的话可谓金玉良言,处处替洪秀全考虑,令洪秀全再无戒备之心。
他道:“言之有理,可是金田之中,怕是没有合适的人过去。”
宋得明在内室再也坐不住了,转出来书道:“怎无合适之人,宋以为天门最为合适。”
这原是他试探天门的话。
天门一番话虽无懈可击,但伪造密信之事来得蹊跷,而且尚未查明真相,此时天门献出此计,不能不防他另有图谋。
洪秀全看过后,笑道:“宋先生的意思是派你前往京城,你意下如何?”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天门像被黄蜂蜇了一般,惊慌失措道:“天门乃朝廷钦犯,况且京城之中认识我的人甚多,我若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你举荐个人如何?”宋得明书道。
“去京城须是北方人,金田村中除了宋先生和江先生,可还有北人么?”
“没有。”
“这何就为难了,宋先生当然不便前往,那就只有江先生合适了,可是他家里摊上天大的官司,尚不知会否牵连到他。”
宋得明只瞧着天门点头,却不再接话。
天门知他有意要找自己破绽,道:“要谁去由你们定夺,只要不让我回去就行。”
天门将难题还给了宋得明。
洪秀全和宋得明商议道:“我看还是天门去最妥当,他在京城轻车熟路,人又机灵,况且年经小,不引人注意,至于钦犯那桩事,只要躲开熟人,不有意去投案,谁会认得出他来。”
天门忙说:“大王,您饶了天门吧,宋先生知道我在京城的名气大着呢,只要一露面,必定藏不住。”
宋得明书道:“天门合适。”
“宋先生,你可不能公报私仇,借刀杀人,”天门面露冷笑道:“你那灾还未过去呢,我走了你就不害怕吗?”
宋得明见天门态度异常坚决,疑虑顿消,书道:“宋与你早已冰释前嫌,绝无挟私报复之心。”
宋得明笑书:“为了‘太平王’的大事,宋何惜这条性命。你身为少师,也该为王冒一次险,尽些心力。”
天门依旧摇头不止,说:“非是天门不愿为大王效力,实是担忧一担天门出事,误了大王的千秋大计。”
“无妨,可令江晨同行,我再多派几个人手,暗中保护你。”
天门直坚持到再无退路,才叹息一声道:“我这就叫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洪秀全和宋得明相视大笑。
两人笑声未落,韦昌辉神色紧张地进来禀报,“村子左侧山口处发现一队官兵……”
韦昌辉的话刚说了一半,冯云山也后脚进来,道:“杨秀清前来求见。”
天门心说,坏了,怕是金蝉脱壳之计要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