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6300000003

第3章 楼兰古国探奇

突然消失的楼兰国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写过这样的诗句:青海长天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究竟是指哪里呢?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可是,在以后的几百年里,楼兰国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外患的代名词和文人墨客思古怀幽的对象。楼兰国到底到哪里去了?多少年来,许多人都想弄清楚楼兰国的来龙去脉,但他们都没有成功。

神秘的古地图

1876年,一个名叫布鲁耶鲁瓦斯基的俄国人,到我国新疆东部沙漠来寻找楼兰古国。他随身带有一张古代中国的地图。凭着地图的指点,他来到罗布沙漠一带。布鲁耶鲁瓦斯基好不容易找到了已经移到西南方向100千米以外的罗布泊。罗布泊找到了,可是,楼兰国又在哪里呢?他几乎找遍了罗布泊西北岸所有的沙丘和洼地,结果却十分失望。

布鲁耶鲁瓦斯基到罗布泊探险的消息传开以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俄国人手中地图所指示的楼兰,历史上肯定存在过。不过,由于历史变迁,楼兰人早已迁往别处。因此,想仍然在罗布泊西北缘找到楼兰国,比登天还难。也有人认为,布鲁耶鲁瓦斯基找不到楼兰国是因为传说中的楼兰国根本就不存在。

到底谁的说法更正确些?谁也不知道。辩论的双方都不肯让步,这个僵局一直等到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豪廷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才被打破。

向导的发现

公元1900年3月,瑞典人斯文豪廷和他的维吾尔族向导奥尔迪克闯入到罗布泊。斯文豪廷是前往中亚沙漠探险时路过罗布沙漠的。在那里,他听说了俄国探险家的事,当即就前往罗布沙漠。在奥尔迪克的帮助下,他很快找到了罗布泊!紧接着,又雄心勃勃地前去探寻楼兰古国的奥秘。斯文豪廷想,当年布鲁耶鲁瓦斯基一直在罗布泊西北面挖掘,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那么多年过去了,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会不会还在老地方?要不在原地方,楼兰国的遗址就不一定还在罗布泊的西北面。到别的位置去挖挖,或许会有所收获。于是,斯文豪廷辗转来到罗布泊的西南面和东北面挖掘。

一天傍晚,他俩来到了一片瓦砾场中。天已经变黑,看样子只得在这荒凉之地中露宿一夜了。第二天一早,气温突然升高,他俩在戈壁滩上走啊走啊,感到干渴难熬,羊皮水袋里的水快要完了,斯文豪廷不禁抚胸长叹。忽然,他的眼前一亮,发现了一块红柳丛生的土地。他想,红柳能生长,那么树下的土中兴许能挖到水。可是,没有工具怎么挖?斯文豪廷终于想起,铁斧遗忘在昨晚睡觉的地方。于是,他赶紧让奥尔迪克去取斧子。想不到奥尔迪克竟然在瓦砾中找到了一片碎陶。奥尔迪克将陶片带给斯文豪廷看,这一下,斯文豪廷兴奋异常,身上的疲劳一扫而光,因为奥尔迪克发现的竟是古代楼兰人的遗物。但是,饮水已经没有了,这次考察只得草草收兵。

是楼兰遗物吗

第二年春天,斯文豪廷率领探险队又卷土重来。这一次来的人更多,这么多人东挖挖,西挖挖,终于在罗布泊东北面110千米处挖到了一座古堡的废墟。

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大量的古钱、陶片、汉文书籍和丝织品,经过考古学家的鉴定,这些物品都是古代楼兰国的遗物。

又过了20多年,到了1927年,不甘寂寞的斯文豪廷又率领有28位中外科学家参加的综合考察团前去罗布泊。但这次连同以后的几次考察,踌躇满志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取得新的进展。

1934年4月,斯文豪廷带着2名助手、2位学者和4个随从,又来到了罗布泊。这一次,他们终究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在罗布泊东北面的一个沙丘下找到了一个墓穴。墓穴的棺材内躺着一具蒙着毯子的女性木乃伊。据分析,木乃伊生前是身份尊贵的公主,生活在距今2000年的楼兰古国。以后的几天,考古学家在附近的一些地方还陆续发现了一些坟墓。

到了20世纪70年代,楼兰问题的研究最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楼兰!楼兰!

从1979年到198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三次深入详尽的调查,进一步弄清了楼兰的真实面目。

科学家们挖出的楼兰遗址是一座边长300多米,面积10万平方米的正方形城堡。城堡中街道的痕迹依稀可辨。考古队员在城中发现了三间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大屋子,残存的墙壁高2米,厚1.1米,雕梁画栋,显示出当年的豪华。人们在城南还发现了一个院落,柱子歪斜、破败,但胡杨木做的大门仍然半闭半合,仿佛在等待主人的回来。在城北,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面积约为数百平方米的大平台,据分析,这是当年建造宫廷的地基。在城东,人们找到了一座残败的佛塔,佛塔由木料和土坯砌成,如今只剩下10.4米高的残迹。佛塔前的院子,堆满了木材,最长的竟达7米,当年佛塔的香火之盛,由此可见一斑。遗址的西面是古楼兰人的墓地,每个坟堆的外围都搭起篱笆,用以抵挡风沙,它们由7排椭圆形木桩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楼兰遗址发掘出一具完整的女尸。经先进仪器测定,女尸已在当地沉睡了3880年。她头戴毛绒毡帽,身穿绫罗长袍,腰围丝带,脚踏皮靴,穿着十分高贵。根据分折,女尸生前大约20岁,身高1.60米左右。

是谁毁灭了楼兰

楼兰古城的遗址已被挖掘出来,“古代曾经有过楼兰国”这个观点已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然而,是谁毁灭了楼兰?关于这一点,人们又产生了分歧。

一些人认为,是战乱毁灭了楼兰。他们以斯文豪廷从楼兰带回的木简以及其他一些文物为证据,言之确凿地说,建立于公元前130年左右的楼兰国,到了公元前80年,由于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因此动了迁移的念头。终于有一天,楼兰国君主接受了汉昭帝刘弗陵的劝说,举国南迁,从此便迅速消失了。

不过,南迁之说并不能令人十分信服。有人就认为,既然说楼兰国是举国南迁了,那么为什么至今仍找不到南迁的证据,在楼兰遗址以南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标志楼兰族曾经存在的痕迹。显然,这种说法尚存在不少漏洞。

另一些人则认为,是丝绸之路的改造使得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楼兰逐渐衰败,最终导致湮没。然而,持改造之说的学者同样也找不出楼兰古国在“改造”以后的去向。

目前,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是“缺水说”,那是水源的枯竭才使得楼兰古国最终在地球上消失。人们认为,在最初的日子里,楼兰地区水土肥沃,植被茂盛。后来,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森林慢慢不见了,气候也变得异常干燥,沙漠的进逼使得人类步步退缩。水源日益枯竭,最终断了流。楼兰人只好三三两两逃往他乡。大约在公元542年,最后一批楼兰人在一名叫鄯米的头人带领下,远走他乡,到伊吾一带落了户。从此以后,楼兰古城便成了风沙的天下,直至有一天被考古学家所发现。

关于楼兰古国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争论归争论,人们从楼兰国的兴衰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这就是,为了人类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繁荣,从现在起,就必须正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实际行动来避免类似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

龙虎山穴棺

山野里,一群利用暑假来观光野游的青年学生,正行进在江西贵溪龙虎山腹地。这里山岩陡峭、古木参天是一个人迹罕至的险要之地。可这群小伙子却毫不畏惧,依旧兴致勃勃地向丛山的深处艰难地挺进着。

这条小山谷虽然不大,但两侧树木参天,遮天蔽日。脚下的野草一直没腰无路可行,却也令人害怕。这时走在前面的几个同学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裂口,它有30米宽、30米深,形成了一个宽敞的洞穴。他们走进这一洞穴,发现在那平坦的洞底整齐地排列着一具具棺材,足有四、五十口。他们惊恐地走近棺木,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知何时已被人撬开,从撬开的棺木中,他们看到了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死尸。其中,一名男子约有40多岁,竟睁着眼睛仿佛在怒视着开棺人;另一具男尸,头戴黄绉镶边的红绸帽。脑后留着一条辫,身穿蓝布袍、脚穿高底布鞋,全套服装十分考究,仿佛是睡去的清代文人。另外十几副被撬开的棺木中所安葬的有男有女,多数为老人。他们的面目都依稀可辨,服装色泽鲜艳,妇女们的服饰工艺精细、制造典雅。

青年学生的意外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引来了考古工作者。他们来到这个洞穴,看到那已被撬开的棺木感到既奇怪又惋惜,奇怪的是一些什么人早已来过此洞,惋惜的是这棺木中的一些随葬品已被窃贼盗走,影响了考古工作的正常开展。但他们还是仔细地分析了这些死者的服饰及所能找到的随葬品,肯定这些死者是清代及以前的人,这些棺木已在这里存放了几百年。

那么,这个处在亚热带气候区,四季温度较高,海拔仅300多米的洞穴,本应是有机物极易腐烂变质的。而在这个没有任何防腐措施的洞中,为什么能使这些几百年前的尸体没有腐烂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具具尸体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呢?当年将尸体存放到此洞者是否已发现了这一洞穴的奇异功能呢?考古工作者们无法回答。

就在这神秘洞穴的两公里远,则存在着一个大型的“墓穴群”,这就是有着“空中博物馆”之美称的龙虎山穴棺所在地。这是一个悬崖峭壁,在峭壁中部的岩穴中有着一个很大的山洞。透过那洞口已风化了的木门,人们便可以看见那存放于洞内的数千具木棺。在这崖下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河中散落着许多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高出水面约20多米,仿佛是一只航行于河心的小船,在它的上面刻有“赤壁凌空”几个大字,经考证这是王安石的草书。通过这几个大字人们推测这巨石原是悬于峭壁之上,是后来崩落下来的,在这巨石的顶部残存着一个破旧的亭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看洞穴的理想之地。

多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这一洞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其中几个穴棺的考察,发现它们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在这些木棺中所存在的木乃伊及其随葬品,如:青铜剑、帛画及一些小工艺品等稀世文物都已成为研究战国时期江西文化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古代文献的记载,考古学家初步肯定,出现在这里的“穴棺群”是当时居住在这一带的畲族人的墓群。

那么古代的畲族人为什么要费尽力气将棺木放到悬崖之上而不葬于土地呢?他们又是如何在那种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将沉重的木棺搬入高不可攀的悬崖洞穴的呢?这附近神秘山谷中的棺木与这里“龙虎山穴棺”又有什么联系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两处的尸体都不腐烂而成为木乃伊的呢?

考古工作者带着这一系列疑问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在当地,他们听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这崖下的小河曾是古代仙女沐浴的地方,飘飘而至的仙女们从天而降先落脚在这崖洞里藏好衣服而后再到河中沐浴。由此畲族人认为仙女的藏衣洞就是吉祥圣地,死去的人到了那里就可以随仙女升天而进入天堂。所以他们在亲人死去后就将遗体放入洞穴,而放入洞穴的遗体又能长久不腐。传说总归传说,它并不是古尸不腐的谜底所在。地质学家们经过对这里考察后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这龙虎山的岩石中含有放射性微量元素,是它们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所以,遗体放入了洞穴后就在这放射性元素的保护下,受不到细菌的侵蚀而保存了下来。同时,人们还在这里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将两只鸡杀死,一只放在洞内,一只放在洞外,一周后,人们发现放在洞内的一只鸡新鲜如故,而放在洞外的一只则早已腐烂。由此,人们肯定了这岩洞确有防腐功能。

迷宫之谜

1950年,英国南部小村维克里辛顿的教区牧师撒尔斯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中,他从家里的窗子向外望,看到很多人在下面花园的迷宫中走来走去,背后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向他讲述眼前的情景。

他醒后,梦境仍历历在目,自觉非把梦里的迷宫建造起来不可。迷宫仿照村中教堂里一组宗教雕刻而建成,甚具象征意义,蜿蜒小径表示人生的旅途,那些死胡同代表人死前所犯的罪孽,是登上极乐天堂的路障。

有史以来,世界各地都建有迷宫,有的是真实的建筑,有的是具象征意义的艺术品。远古人类也采用酷似迷宫的图案,例如在苏默人的图记、巴比伦人的书板、伊特拉利亚人的酒瓶、罗马人的碎石路、庞贝城的一根柱子上,甚至在爱尔兰纽格兰奇古墓壮观的石门雕刻上,都可以见到这些图案。纽格兰·奇古墓已有五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一座最古老的建筑。

尽管迷宫时有发现,但是其真正意义和建造原因,人类所知甚少。很多人认为迷宫是用来消遣的,有些人觉得那是个猜不透的谜,或是个伤脑筋的难题,更有些人认为迷宫是种隐含特别意思的符号。

远古最著名的迷宫,据说是密诺斯王下令在克里特岛诺瑟斯建造的,由著名建筑师、雕刻家代达罗斯负责设计,相传,最里面的密室住着可怖的牛首人身怪物弥诺陶洛斯。密诺斯王因儿子死于雅典人之手,强迫他们每年献七对少年男女给他作补偿,供弥诺陶洛斯吞吃。后来,提修斯得到密诺斯的漂亮女儿艾莉艾妮帮助,斩除此怪物,才逃出错综复杂的迷宫。

尽管这个传说脍炙人口,克里特迷宫的实际形状却无人知晓。这迷宫可能只是条经过装饰的走道,供举行祭祖仪式时跳舞之用,或者可能就是今天称为戈提纳洞穴的洞穴网,网中洞穴位于诺瑟斯市密诸斯皇宫附近,由迂回交错的隧道相连。

有些专家认为密诺斯皇宫根本就没有什么迷宫,因为英语“迷宫”一词源于一个希腊词,意指“双头斧”,克里特岛古时崇拜公牛,在诺瑟斯此风尤甚。当地人以双头斧宰杀供祭祖用的公牛,密诺斯皇宫可能是“双头斧之所”,后来误称为迷宫。至于传说所描述的迷宫,考古学家在诺瑟斯迄今还找不到一丝痕迹。

中世纪时期,欧洲一些著名大小教堂的地板和墙壁上,都画了迷宫,有些名为耶路撒冷之途,用意似是让不能前往圣城朝圣的人以手指沿墙上的迷宫路线画,或者跑下来以膝盖沿地上迷宫的路线前进,作象征式的朝圣。至于其他的迷宫,有人认为是代表耶稣由彼拉多的衙门往骷髅地所走的最后一段路。

在英国,专为非基督教徒作游戏而设计的迷宫是在田野中用草皮铺成的。这种草皮迷宫古时可能数以百计,并且有各种各样的地方名称,例如牧人竞赛,朱利安的卧室等,乡人就在迷宫内玩各种游戏,时至今日,草皮迷宫只剩下9个,游戏规则更早已被遗忘。

十四世纪后,流行在大宅的花园内建造树篱迷宫,供娱客之用。法王路易十四曾在凡尔赛宫建造过一个十分壮观的树篱迷宫,1775年已毁。1690年建于伦敦汉普顿宫的树篱迷宫,也许可算是最著名的。

在欧洲草木不大茂盛的地带,如斯堪底纳维亚沿海,石料甚多,碎石大石都有,建造者就地取材,以石块来造迷宫,建造目的则众说纷纭。譬如十九世纪一位历史学家调查过建于瑞典海岸外哥特兰岛上维斯贝的迷宫,当地人说那是为儿童游戏而建的,其他证据却显示那个迷宫可能是水手在出海前跳舞祈求上天保佑的祭祖地点。

近代,建造迷宫之风又开始兴起,所及的地方有瑞典的韦姆兰、比利时的伯勒伊堡、苏格兰的弗罗斯堡。1968年,雕刻家艾尔顿用了20万块砖和无数石头,在纽约州阿克维尔建成长504米的“克里特迷宫”。

新迷宫将陆续建成。不论是作为一种象征,还是供举行祭祖之用,甚至只用来娱乐,所有迷宫均显示出人类的创造力,以及爱好思考难题的天性。

三巨石是由魔鬼搬去的吗

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85公里,有一个草木茂盛的高原,高原上的贝尔拜克市中残存着古罗马庙宇遗迹。

庙宇原以建筑精美著称,建于公元一世纪,坐落于高台上,四周的田野景色非常秀丽,令人神往。更加引人入胜的是环绕庙宇的巨大石墙,迄今还没有人能解释这堵石墙是怎样筑成的。

墙的西端平放着三块世界上最大的石板。就算使用最先进的机械,也难以把石板搬运到那个位置,然而这些石板放在那里已将近两千年了。罗马帝国的工程技术诚然高明,但是在别处从没发现过古罗马人运用这种惊人的技术。

三块石板大得异乎寻常,合称“三巨石”。假如竖起来,每块石板都有五、六层楼高,最大的一块约长19.2米,宽4.2米,厚3.6米,重达800吨,石板从1.6公里外的采石场凿下运到贝尔拜克,再吊起7.5米左右,安放在由较小石块砌成的高台上。

即使是今天工业用的起重机,也很少能完成这么困难的工程,三块石板安放得极其准确,石板之间连刀刃也插不进去。难怪以前的人都认为,石板一定是由魔鬼劈凿好,搬到那里去的。今天仍有人认为这不是人力所为。

更加神秘的是,采石场里还有一块石头,比那三块更大,重近1000吨,没有人知道在修建庙宇时为何没有用上那块巨石。当时的人既能把如此庞大的三巨石搬动吊起,如果说他们搬不动剩下的巨石,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巨石林之谜

在法国北部布列丹尼的卡纳克村外,竖立着近3000块石柱,排列成几条平行的直线,这些石柱属于史前遗迹,高度从5.4~6米不等,参差错落,蔚为奇观。

这个石林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出现,在郊野上绵延近4.8公里,非常壮观,其中一块称为“巨石柱”,原本高18米,重340吨,如今已崩裂为四块。

这些石柱为何立在卡纳壳村已无从稽考。由于缺乏图文资料,石林的确实意义也无法得知。考古学家发现,附近有些用石头搭成的史前墓葬,所以猜想这些石柱是为了纪念死者而竖立的,在布列丹尼语中“卡纳克”的意思正好是“骨殖坟场”。

石柱沿东西方向排列,位置显然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的日出方向一致,因此许多考古学家推测,布置石柱的人是崇奉太阳的。

有人又推测,石林是占星祭司所设置的观月台,用来观察天象,预测月蚀的时间;又可能是生育能力的象征,因为当时的人念念不忘获得丰收和健康的子女。据说到了19世纪,膝下犹虚的育龄夫妻还会到卡纳克村,裸着身体跳舞,祈求能生儿育女。

如今,考古学家仍在继续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揭开这些石柱的秘密。

同类推荐
  • 自然发现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自然发现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 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探索恐龙时代(科学探索的真相)

    探索恐龙时代(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为丛书之一。《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内容涉及日食与月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不断 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人类的航天历程》从人类从天空到太空的征程、世界各国对航天的探索、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展望航天未来、不能忘记的航天功臣五个模块 进行了讲述。《人类的航天历程》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
热门推荐
  • 雨落归泽

    雨落归泽

    你们别过来,他是我哥。你哥?骗三岁小孩呢?那你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我,我,我叫我哥,为什么要叫名字?你们管得也太宽了吧?!......What???只是想找个高个的男生来吓跑这些坏人,怎么这高个还趁机认下妹妹了,唉哟妈,这算不算自己挖坑往里跳啊......
  • 万道龙尊

    万道龙尊

    在我从地球华夏登临这一地开始,任何天才,任何强者,任何敌人,任何异族,统统被我踩在脚底!你马上知道,我是谁!——龙珠在手,我是不朽,木东。
  • 四神之黑猫

    四神之黑猫

    现实和虚拟相互切换的网游小说。一次奇怪的游戏共振,让她变成一个四国夹缝中的人。还好有哥哥护着,还不至于变成怪人。哎?哎?哎?这是什么?尾巴?可这个样子,怎么看都是人族吧!什么?竟然让游戏和世界连起来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游戏啊!?
  • 古道啸西风

    古道啸西风

    两百年前,古华皇朝崩,九鼎现,武林宗师,皇朝旧侯一争九鼎,群雄逐鹿。一百年前,北州少林寺空智方丈修炼易筋经走火入魔,堕入魔道,杀得北州武林宗师凋零,人心惶惶。六十年前,江湖人才辈出,群雄争霸,然双星并世,引领一时风骚。三十年前,五帝横空,纵横四海,搅动武林,敢问天下,谁可称雄。江湖从来都不平静,纷纷扰扰,问今朝,谁主天下沉浮?
  • 魔法灵域

    魔法灵域

    一个新的世界展开,撒拉学院的新生来临,而天生赐予救世主力量的金阳会在撒拉学院展开怎样的故事?(●—●)他又会遇到哪些伙伴呢?又将发生什么呢?
  • 千锤

    千锤

    元年3086年,被称之为【魂】的外种生物开始了解并入侵人类,人类进入黑暗年代,被迫联合为三约帝国,开始与【魂】对抗,几千年后,一名曦月学院的资质极差的普通少年,看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为了抓住自己的命运,走上一条铺满荆棘的强者之路,故事,就此展开.........群号:529603018,欢迎加入。
  • 我爱炸毛,不要惹我

    我爱炸毛,不要惹我

    我们的林伊梦小朋友从小就是一个声音甜美长相可爱却又温婉似水的蓝孩纸,但想不到的是我们的林伊萌小朋友是个巨蟹座,骨子里有的是傲娇的气质,而这气质沉寂了十五年终于被我们的林伊萌小朋友的同桌安艺伦大总攻给逼了出来。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偏执与狂

    偏执与狂

    这坡脚的青春,请给予我一根拐杖,让我从晨曦走到日暮,那里没有黄昏,只有永恒……
  • 高冷冥王驾到

    高冷冥王驾到

    我天生异骨,体质阴寒,在某一世被姓祈的厉鬼选中作为大补的丹药,吸食了精气。他觉得还不够,将一滴血封在我眉心,施下情咒,只许我生生世世爱他一人。每一世当我情欲萌动之时,他便会出现在面前:俊美的容颜带着玉质的诱人光泽,薄唇微掀,似笑非笑。我触到那对深邃的冰眸子,只那么一眼,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他。当我知道真相时,心痛如刀绞,仍对他不离不弃,我渴望用真情感化他,哪怕只是一点点,可惜每一世我都失败了!最可怕的是这辈子,他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