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4900000174

第174章 传说

“问你什么?”苏尚挑眉,脸上浅浅的笑意有多了几分,原本冷静严肃的面容,此刻便像是春暖花开,实在惑人。那一双桃花眼中满满的都是苏淮看不懂的情绪,“你终于来问我这个问题了。”苏尚愉悦道,“还以为你这辈子都不会提这个呢。”

“你是想我从哪儿说起,阿淮?”苏尚并没有给苏淮接话的机会便自顾自说道,“你那是忽然的就睡着了,不管我用了什么办法都不能把你弄醒,之后的之后,我千等万等,终于还是没能等到你醒过来,我差点都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直到我在这具身子里醒过来。”

明明知道自己没什么错,苏淮就是莫名的有些心虚。他当时是累了也倦了,索性服了药便去了,哪里想的到那么多?

苏尚并不知道自己对苏淮是什么感觉,幼时的他依赖苏淮,更多的是类似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或者说,这是独占欲在作祟。小孩子总是霸道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人给过他关爱教过他任何东西,他所拥有的,只有苏淮这么一个护着他的哥哥。

“我们后日便可到达齐国都城,旅途劳累,若是乏了便继续睡会儿吧。”苏尚放过了苏淮,有意无意的,也将这一页揭了过去。

既然已经遇见了,那剩下来的东西,便不用去考虑太多了。

--------

齐国在五国之中,疆域算得上是开阔的,都城位于中心,旁侧的,是江州,束州,淮州,以及潮安府。四地之中,唯有这潮安府是靠近长阳江边,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长阳江边,有一酒楼,名曰迎仙楼。

迎仙楼乃上京最富盛名的酒楼,亦是文人雅士汇集之所,每天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文会。

迎仙、迎仙,迎的自然是仙人。此处有个传说,口耳相传,流传已久,具体真相已不可考。传说中,这座酒楼早在大明时期就已建立,那时有个登仙而去的读书人,名曰李延。

李延,字乐之,素以德行著称。他严格按照先明圣人对读书人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被当时有名的大儒称赞称赞其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并也为此付出了终生的努力。李延终生未娶,为救助贫困百姓而穷愁潦倒,终年吃不饱饭,以写字教书为生。

然而他每每手上有了钱就被被他拿去四散分掉,并不在乎自己的窘境。他文采很好,诗性飞扬,当时的人们都很敬重他,知晓他的情况,也经常借着些名头救济他一番。李延虽是读书人,但并不迂腐,反而很乐意接受别人对他的资助。

他家徒四壁,箪食瓢饮,却并不以此为苦,反而因此为乐,反而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考验。李延因着常年的吃食无甚营养,所以很瘦,但却并不弱,面色红润,精气十足。

李延在不惑之年那一年,在迎仙楼与人比酒斗诗,曾两度引得仙人来看,据说仙人曾好几次邀他上天作神仙快活去,都被他以鄙人无甚才能,所做的,唯有留在为百姓尽点绵薄之力拒绝了。仙人被拒也不恼,反而为他的真性情所动,给了他长生不老之药,令的李延容貌无甚变化,时人啧啧称奇之余,并无嫉妒之意。只是后来李延便寻了座山,悄悄归隐种田了,世人最后一次见他,便是在那迎仙楼。

听说那时他忍不住出来寻酒喝,正好遇上了七年一度的斗诗大会,随意作了几首诗便是技惊四座,后来听在场的人这般说道。

“那李延正在兴头上,忽的一道金光照射在他头上,他大念道,不好!我该走了!

便有神仙驾着云自那天边露了头迎接李延。那李延见状也不好再三番四次的推辞,然而只是对在场的人作了揖表示歉意之后,他脚下便自动浮出一块云来,向天飞升而去,顷刻,万丈金光照射在揽月楼,周围的草木长势都瞬间好些了。而这光芒三月之后才慢慢消散,这一场景也被世人引为奇谈。”

后来陆续听得有人说曾在迎仙楼看到李延举酒斗诗的场景,这便是传说了,作不得真。

虽说如此,历代帝王都会大手一挥,哪一任皇帝在任,迎仙楼便挂哪一任的。

虽说是帝王墨宝,却也不是必然挂的。这一代的匾额,挂的,便是这迎仙楼主自个儿的墨宝。

迎仙楼从一个小酒楼蜕变成如今的势力,背后自然有人经营。虽说这主人究竟是何方人物,单就这朝廷对迎仙楼的存在睁只眼闭只眼,单说楼内悬挂着的不曾缺过的帝王墨宝及各大家的流世孤品,加上迎仙楼向来不忌惮任何人的行为,便知这迎仙楼的势力已足以让人忌惮。

曾有一个落榜的富家学生来迎仙楼找场子,却被楼主无情镇压,那在朝做丞相的爹与家中在武林颇有势力的舅舅连大气不敢喘一声便可看出,这小小的酒楼的存在,并没有那么简单。

传说自传说的道理,这迎仙楼的生意从那一日起,自是越来越好了,而每七年之际,都会有众多的文人诗客前来切磋比较,楼内大声颂诗的声音是络绎不绝,潮安府又是通商的宝地,每每都会引得过往的商人百姓驻足观看。

经历几个朝代更替,这股风气才渐渐消退些。然而就算是战火也未能令这里的书卷气消散的彻底,迎仙楼已成为世人比文的专用场所了。

“客官您里边请勒!打尖儿还是住店?可要尝试一下咱们这儿的特色菜?”沈楼随店小二走至一楼稍显僻静之处,随意的点了几个菜,边挥手示意小二退下,取了根竹筷,有一搭没一搭的敲击桌子,神色放空,倒像是极疲惫后的歇息。男子相貌堂堂,身躯凛凛,闭上眼,身上的煞气缓和之后,倒也称得上是一枚美男子。

不过片刻,小二便招呼着上了菜。

同类推荐
  • 缘分刚来

    缘分刚来

    董璇重生了,两世为人,她都爱上同一个人,眼看着他落入别的女人怀抱中,看着他把别的女人宠如娇玉,而自己却站在街边扫地,干着最底层活,领着最低的工资,这是她一生吗?她一路容忍退让却引来酗酒丈夫的拳打脚踢,看着家姐被那人抱着步入像天堂一样的生活之中。一切都不是她所愿意的,所以,她可以把那些不属于她的抢过来吗?
  • 心之所向,安之如秋

    心之所向,安之如秋

    毕业分手,不是不爱。各奔东西的恋人多年后再度相逢,回忆如水
  • 进击的网红

    进击的网红

    【绝对的甜文宠文!2333】因为一个舞蹈视频,她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曾写过的同人18x小说男主转身竟成了她的上司。喂……说好的正直怎么说压就压……某人:如果我和某吴氏小鲜肉成为了情敌,要不要告诉老婆我很吃醋?在线等!众人回复:楼主可以洗洗睡了!
  • 我的爪机男友和狗

    我的爪机男友和狗

    她的梦想是在职场上呼风唤雨。她的梦想是有个温柔体贴美丽大方的男票。而他的梦想是,这个傻逼我要征服她。“唉!”她莫名其妙又惊恐又激动的看着他,老娘已经这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貌美的男子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别费劲了,我不爱你

    别费劲了,我不爱你

    当你接手一个历练成绅士的男人,是否时刻都在想他的青葱岁月该是怎样的如花美眷陪在身旁,如今伊人又情归何方?大学时暗恋的阴影、为摆脱暗恋而陷入的另一场噩梦、到如今独自一人……韩悦看似单调的生活又好像过于丰富。勉为其难的一场相亲,陈浩和韩悦相识,在后面几次不经意的见面中,他惊奇地发现这女孩有很多面,一层层揭开,每层都不一样。当他开始感兴趣,就沦陷了。他的求爱之路似乎异乎寻常的艰难,只是,口口声声嚷着不爱不爱的韩悦,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心意?渐渐成熟的80后,有点辛酸,有点委屈,有点刺激,有点失望,也有点自己的穷开心。这里有爱、有心情、有故事。
热门推荐
  • 穿二代的平凡人生

    穿二代的平凡人生

    当王小明觉得已经没救的时候,总有萧忘书恰到时机的出现在他面前救他一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王小明是穿越者富二代的好朋友,简称穿二代友。
  • 命里的故事

    命里的故事

    在我看来,反思才能突破,反常才能深刻。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须强求。
  • 穿越之哥哥的妹妹公主

    穿越之哥哥的妹妹公主

    穿越时空,变成哥哥的妹妹公主.
  • 天师派后裔

    天师派后裔

    我叫荆珑,我刚出生就能看见一些奇怪的东西。听老人们都说这是阴阳眼,因为我的阴阳眼,我刚出生就克死了我的父母,奶奶把我养大,但是奶奶在我10岁那年也去世了,但是却阴差阳错的被一个天师派的高人收留。
  • 末世之星辰战争

    末世之星辰战争

    这是一个末世的小说,主角被选中开始了末世的闯荡最终站在来宇宙的顶端傲世群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
  • 当冰激凌遇上柠檬

    当冰激凌遇上柠檬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她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 冰棱深处的爱

    冰棱深处的爱

    在这战火纷飞的世界里,我们最终能重新找回宁静的家园,成为彼此的牵绊吗?(男主角是雷伊和伊修兰迪,不是因为偏心,是因为写不赢的说~我懒~)
  • 剑殇阿甘左

    剑殇阿甘左

    如果将DNF中的人物与爱情剥离整个游戏的情节。在另外的时空脱离他们应有的背景,还会延续怎样的故事?
  • 红颜涅槃:王爷放了奴家吧

    红颜涅槃:王爷放了奴家吧

    “我叫袁媛,”少女垂眸无声轻叹,接着嫣然一笑,露出藏在阴影下的小脸,对吴三少说,“陈圆圆。”星光璀璨,满目浮华,她将自己完完全全推向风口浪尖,覆水难收,只能步步为营。“我是大明子民,而你是侵我国土杀我乡亲的满清夷族,让我跟你走,除非,杀,了,我。”少女一字一句掷地有声,环佩叮当,华服耀眼,转身义无返顾地走上不归之路。光阴似箭,射穿我们的容颜,残缺丑陋的悲凉愈加深重,流年对我们撒下的谎言,是时候揭穿了。
  • 宋史通俗演义

    宋史通俗演义

    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