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8700000083

第83章 伪诏

张叔夜所担心的,恰恰是在赵桓回来后,会不会忌恨上自己的孩子,对他下手,这样自己就害了这孩儿了。但最终还是想:“天家父子间的私事,还是等皇帝自家去操心吧。”

然后他开始考虑更紧迫的问题:太子监国,能够服众吗?以皇后垂帘,皇后也这么年轻,没有经验,如何让臣民心服?

赵桓在去年五月立还是幼儿的儿子为太子,就引来很多非议,说“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张叔夜道:“不若请亲王监国。”除了在金营做人质的越王郓王,还有五个弟弟可以监国。

“自然是要皇后监国。”呼延庚道,“若是以信王,甚至康王监国,皇上回来后,让他们如何自处?”赵桓的几个弟弟都成年了,等赵桓回来,他们会甘心放弃宝座吗?岂不是又一出宫闱惨剧?

张叔夜这才定下决心。第二天便亲自出去,到各位重臣家中拜访

让太子监国,现在皇帝不在京城中,那只好群臣推戴。朝中重臣被赵桓几乎带走一半,另有几个在追随康王赵构北上求和了,目前不知下落。

张叔夜先找到了吏部侍郎李若水。李若水素有官声,而且吏部尚书王时雍不在,吏部以他为首,算是朝廷重臣了。

李若水颇有疑虑:“主上仁孝慈俭,未曾犯下什么过错,岂宜轻议废立?”若不是知道张叔夜一向公忠体国,李若水差点就要拂袖逐客了。

张叔夜道:“非是废立,只是让太子监国,一来让臣民有望,二来断了金人的念想,他们可能放回主上。”

李若水道:“可否先答应金贼的条件,让他们放回主上。”

“先不说金贼豺狼本性,定不会守信放人。现下吾到哪里去筹集千万黄金?”

李若水道:“汴梁百姓累受君恩,每家每户筹黄金十锭。”说到这里,李若水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当时金银和通行的铜钱没有标准兑换价,大约一两黄金兑换二十两左右白银,一两白银兑换十贯钱,十锭黄金便是相当于至少是两百两白银,两百万钱,大约相当于普通百姓每家一百年的收入。

李若水自己卡了一会,才转圈道:“不若与金人先和议,让他们退让一步,以低一些的条件把主上放回来。”

张叔夜十分失望,连李若水这一关都过不去,那还怎么劝服别人呢?

果然,前宰相唐恪闭门不见,李回要“以生灵为重,切勿再战”,李邦彦“宁死不仕二君”。

他又让刘子羽去与其父刘鞈通气,刘鞈的态度,却和李若水一致:先想办法把皇帝弄回来再说。

到了晚间,王禀气闷的对呼延庚道:“朝野之间,都不赞同让太子监国,他们怎么就想不明白呢?太子监国,是眼下唯一可以维系人心继续抗敌的方法呀。”

“节帅,他们不是看不明白,是各有私心。”呼延庚想起他在原来的时空,历史上明代的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内各路大员的反应,他暗暗下定决心,既要坚持抗敌,又绝不让夺门之变在这个时代发生。

“那就让李若水去和谈,让他自己把官家要回来。”呼延庚本来对李若水还挺敬重的,但看他对赵桓这么忠心,心里不大乐意,直呼其名了,“碰一碰钉子,便不会这么食古不化。”

于是,在当朝宰执都不在的情形下,张叔夜以赵桓的“代天留守”密旨,以李若水和徐秉哲为和谈使,去金营谈条件。

李若水苦着脸,带回来金人的答复,也是赵桓的圣旨:

“大金军本来已经登城,京城内所有的公私财物都是大金的战利品。如今大金国顾忌到开封城内的百万生灵,因此不下城墙。这是保存大宋社稷,全活京城生灵的无上恩德啊。

因此凡事大金索要的金银钱帛,自然应当全力报效,一匹一两都不可存留。官吏民庶之家可以任意搜刮,其财产应当全部借给朝廷。以报答大金的恩德。”

李若水把这段话讲完,堂下的参军事刘子羽当即叫道:“不知李侍郎要派何人去搜刮,还是亲任‘搜刮使’?”李若水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紧闭着嘴巴,一句话不说。

散堂之后,张叔夜派自己的儿子张伯奋去向李若水请教,李若水道:“吾无异议,俱听张相公吩咐,唯求主上能归来。”

就这样,张叔夜联络刘鞈、李若水,孙傅,凑够了几名重臣,一同向朱皇后上书,请太子监国。按照三请三让的惯例,朱皇后驳回了这一请求,等待臣子的第二次上书。

本来一切顺利,可在二月二十七日,开封知府徐秉哲又来找麻烦,原来汴梁居民的各类生活物资全靠城外输入,自金兵攻城以来,已经三个月没有输入了,目前汴梁百物匮乏,主粮虽有储备,但也粮价高企。

解决百姓生计,本是开封府的责任,现在徐秉哲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张叔夜。

张叔夜心力憔悴,又累倒了,他不得不请刘鞈代他办理公务,让呼延庚搬到枢密院来,给刘鞈出主意。呼延庚与刘子羽、张伯奋、张仲熊等参军事一同商议,把事情一件一件的理清楚。

首先是约定明天再次上书,提请太子监国。

其二呢,是开放艮岳,派厢军樵采和扑捉里面的动物,解决一部分过冬的柴薪和肉食。艮岳是赵佶所建的御花园,现在让厢军把里面的树木竹子等等砍伐掉,房屋拆掉,用以获取柴火,里面养的动物也任由扑杀,然后把柴薪和肉食在雷观主持的各个救济点平价发卖。

其三呢,是让徐秉哲再次出使金营,虚以逶迤。徐秉哲给张叔夜丢烂摊子,呼延庚就派他往返金营,吃些苦头。

但呼延庚没想到,这第三条他犯了个大错误。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徐秉哲出使金营回来,还带回来四个人:何栗、王时雍、王孝迪、孙覿。金兵为了表达和谈诚意,把这四个人放回来了。

这四个人连家都没回,直接和徐秉哲一起,直奔中书省政事堂,也就是大宋真正的最高政务机关所在。

太宰何栗往都堂当中一坐,传令让宣抚司诸人七品以上官员到都堂。张叔夜,孙傅奉命到了都堂,看到连平时不大管事的尚书右丞,宣抚司判官李回也在,顿时感觉情况不妙。

何栗看与汴京战守相关的七品以上官员都聚齐了,当即抽出一份圣旨出来,赵桓的圣旨:“京城将吏士卒失守,几至宗社倾危,尚赖金人讲和,止於割地而已……”圣旨说了三个意思:

一曰:张叔夜身为两京道宣抚使,不能防守京城,让皇帝被俘,几至宗社倾危,罪在不赦,现拿捕到金营,由皇帝赵桓亲自审问,此外凡是在金国入侵期间主张抵抗的大臣,都有激怒金人的罪责,“取四十五处守臣亲属於军。”连这些守臣的家属也要一并惩处。

二曰:何栗本是太宰,现派何栗回汴梁坐镇都堂,主持大局。太宰何栗、中书侍郎王孝迪、再加上尚书右丞李回,已经构成了一个最起码的宰执数目,而孙覿是中书舍人,可以起草各种政令。赵桓是派了一个完整的行政班子回来执行自己的命令。

三曰:金人已经知道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宋廷一时筹措不出,除去尽力在民间搜刮以外,可以以女子抵价。

帝妃每口折价两千金锭,帝嫔、帝姬(公主)、王妃每口折价一千金锭,郡主(亲王之女)每口折价五百金锭,县主(公侯之女)每口折价二百金锭、宫女、宗妇折银五百锭,歌女折银二百锭,良家妇女折银一百锭,伎女折银五十两。

这道圣旨一出,无论堂上堂下,众人目瞪口呆。

何栗道:“来呀,将张叔夜、王禀、折彦质、刘鞈等人,押解问罪。”

但是,没有人动。因为殿前司已经随着赵桓出京,被金兵格杀殆尽了。眼下在都堂左近护卫的,是龙捷军的步军。

何栗还在催促:“快呀,将张叔夜拿下。”

全场都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然到这么久的辛苦,这么多场苦战,满城居民挨饿受冻,就换来这样一个结果吗?

突然,堂下一名年轻的将领,手持银锏冲上都堂来:“这圣旨不合制度,没有门下给事中的审核,不得发布。”

冲上来的当然就是呼延庚,他一边往都堂上冲,一边大叫:“尔等将国家制度于何地?”

宋代制度,一道诏书经过中书舍人“制词”、“书行”与给事中的“书读”等三道关卡之后,才可以成为正式的政令,而且还必须有宰相副署。

呼延庚不知道何栗等四人有没有将诏书拿到门下省去审核,但他发现四人组中没有门下省的,当机立断以此冲上堂来。

何栗等人都是文官,哪里架得住呼延庚,呼延庚一把夺过诏书眼光一扫,果然没有给事中的印章,便叫道:“此乃伪诏。”

当然,他早已做好准备,如果上面有门下省给事中的大印,他就会当堂扯碎诏书,毁灭证据了。

王时雍最先反应过来:“这莽夫居然咆哮都堂,还带着兵器,快把他拖下去斩了。”

宋代在流程上,仍旧遵循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制度。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制词:皇帝决定做某件事时,便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诏书,称为制词。如果中书舍人对皇帝的政策不同意,则把草稿扔回给皇帝,称为“封还词头”

书行:在制词完毕后,要发给宰相和执政阅读,听取他们的意见,其中门下侍郎必须读过,并把诏书草稿送到门下省,称为书行。

书读:门下省给事中在看到诏书后,有两种选择,一是不同意这个政策,就把诏书打回去,称为封驳。如果同意诏书的内容,则向相关机构发布,称为书读

诏书只有在经过了制词、书行、书读三步后,才有效力

呼延庚抓住的漏洞,就是诏书没有在门下省“书读”。

同类推荐
  • 超时空漂流记

    超时空漂流记

    用神话还原历史,用历史改写故事!罗脩是一名天才历史讲师,某天他厌倦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跑到了酒吧将自己灌醉,以至于酿成了一场车祸,进入了牢狱生活。几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等到他读完信中的内容时发现,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古代的世界里面,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生活!
  • 战国一哥

    战国一哥

    这是一位变法图强的战国初期政治家,还是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奇才。他是战国时代唯一能够打败秦国夺得其土地并将秦国遏制在函谷关内的大将军。他一生中征战无数,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包括秦国在内的土地千里。他共与诸侯国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竟然没有一次败绩!他的《吴子兵法》在历史上闻名遐迩,在汉代甚至超过孙子兵法!而且,有证据证明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与《左传》有扯不断的奇特联系……他是谁?战国一哥!
  • 郭嘉传人

    郭嘉传人

    我是郭奕,郭嘉的独生爱子。表字,咳咳,伯,咳咳,起……老爹的本事我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这泡妞的品位和手段却绝对不会逊色!郭嘉未竟的事业以及他不会奢望的大业就由我来完成吧!————————————————————————来点推荐收藏什么的吧,这些玩意儿跟妹纸一样,本公子可是从来不会嫌多的啊!
  • 半劫沟只有一半是天堂

    半劫沟只有一半是天堂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拥有一个有着神奇历史传说的水塘。一个沟底埋藏的半部历史,却也见证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演绎着无耻和荒唐与伟大和光荣的搏杀。体内膨涨的恶性,催生着恶魔的疯狂。荒淫无耻的行径,把自己的欢乐,根植于别人痛苦的沃野之上,最后,终将导致众叛亲离的下场。只因过早的将一只脚踏入了半劫沟,而跌进了地狱之门。而那一群为着民族大义而牺牲的真正的灵魂,却把自己的血迹,铸就了通向天堂之路的阶梯。历史见证着,半劫沟只有一半儿是天堂。
  • 楚汉之风云突变

    楚汉之风云突变

    昔年大江东去滚滚流,霸王自刎乌江恨!如今我为霸王,楚汉之局,由我而定!看我如何斗大汉,战天下,平天下!这一世,天下是我西楚霸王的……
热门推荐
  • 霸爱

    霸爱

    蒋文文是一个现代都市的女大学生,本来学的是广告专业,但是为了锻炼自己,毕业后去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经过了几个月业绩变的很好,但是打算辞职了,理由是被同事们嫉妒,大家都不爱搭理她,而一个巧合遇到了自己的下一个老板,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竟然发生了很多浪漫传奇的事情……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2003的樱花最美

    2003的樱花最美

    她在寻找最美的樱花,最美的他,,“我……还能不能够坚持到能够看到樱花绽放的那一刻……”她已经找到了最美的樱花,躺在病床上的她,那么憔悴,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此刻的她才24岁她不能遵守约定,她也不能够坚持了,她不能陪他一起看樱花了,她终于停止了呼吸,,,,,在那个夜晚,樱花
  • 我的宇宙

    我的宇宙

    精品小说《我的宇宙》为何没有签约?作者为何半夜惨叫?我的小说为何屡遭黑手?小说签约为何频频被拒?屡次申请签约终被拒,纠结何人所为?编辑门外为何夜夜有人送礼?数百本小说签约通通被拒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关注每天更新创世巨献《我的宇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签约审核的变态内心世界
  • 十字路口说爱

    十字路口说爱

    我可以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我可以说自己傻,我可以认为这个人一点都不值得我这样,我也可以去原谅,告诉自己不再想,平常心就好!问问自己的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愿你我都做一个清醒者,冷冷的旁观这个世界,向世界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该背叛的时候就背叛……我原本只想好好的爱生活,现实的冷漠让我不得不把内心武装起来用一颗狠毒的心面对别人…我在娱乐圈越走越远,初心慢慢消失不见?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黑人狂魔日记

    黑人狂魔日记

    正魔大战之后,魔道被封印在另一个位面,正道高阶修真者亦纷纷陨落。只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遗迹和传承。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渐渐忘记了曾经的大战,终于在上个世纪的一次文化浩劫,这些记忆几乎是被执政官抹除的干干净净。故事由此开始。
  • 甜梦之书

    甜梦之书

    我和你初次相遇的时候,这个世界年纪还小,天空还没有破碎,苹果树尚未发芽,你说你要去屠龙,我对你说巨龙还在蛋里。
  • 千百种爱情

    千百种爱情

    什么样儿的人都有——在爱情里,就是有千百种爱情的面目,不一定是最完美,却是最适合自己的。本文有些另类,不是从一而终,而是短篇集结,算是小柒的随想。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