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8700000317

第317章 爱国贼

汪伯彦听说要借人头,不由得紧张起来,莫非是要,把对金议和的过错都推到自己身上,借自己的人头表明绝不降金的决心,以激励天下的士民?

黄潜善已然瑟瑟发抖,汪伯彦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而且想得更深一步:赵构和秦桧会不会把软禁皇帝的罪名安在自己头上,作为向汴梁妥协的下台阶。

秦桧举目四望,宰相韩肖胄并不在堂中,汪伯彦、黄潜善,耿南仲三人精神萎顿,惶恐不安,今日过后,这三人在赵构面前,绝非自己的对手。他施施然的对赵构拱手道:“大王,有一人,名为宋将,实为宋贼。是他在和议达成以后,坚持不肯南撤,又阴使众将过江偷袭,此人名为爱国,实为害国,真爱国贼也。”

听到是一员将领,汪伯彦感到一阵清风从脑门掠过:“此人为谁?这爱国贼是谁?”

“殿前都指挥使,王禀。将王禀之头送给金人,一来表明我朝与大金议和的决心,不惜自断臂膀,以明心迹。二来向天下万民宣示,非是议和错了,也并非大金不守信用,而是有爱国贼破坏和议,害了朝廷,害了国家。”

黄潜善跳出来补充:“其三,就要让那些坚持抗战的丘八和乱民看看,谁破坏和议,谁就是反贼。”

“此议甚好,”耿南仲赞同的说,“靖康年间,若非朝廷战和不定,老夫早已在燕云议和,岂会有后来金人恼羞成怒,令二帝蒙尘之羞。”他转身面向赵构拱手道:“秦大府此议,乃是正途,请大王下令,将王禀斩首,以谢天下百姓。”

赵构面露沉痛的神色:“王禀乃本朝宿将,要以他之首级,去安抚金人,着实让人痛心。孤无颜见众臣也。”赵构说完,站起身来掩面而退。

汪伯彦,黄潜善二人面面相觑。秦桧道:“大王已经应允,相公,枢密,请拟钧令。”

王禀自打数月前离开太平军回到金陵,就一直被软禁,随驾迁往杭州之后,同样住在一个狭小的院子当中,不得出门,王禀的儿子已经在太原战死,眼下只有孙儿王沆陪伴在身边。

这天祖孙正在家中家中闲坐,突然有摄政王府使者到,让王禀接令。王禀也不拜香案,昂首接令。

“兹查殿前都指挥使王禀,跋扈军前,行为有差,傲慢金使,友邦人士,莫不惊诧……念其有功于国,不蒙法场之羞,令其自戕,献首殿前,以全国是。”

王禀都听呆了,抛开强加的罪名不说,钧令就是说朝廷需要你的脑袋,你自己割了送上来吧。

王沆叫道:“岂有此理,我父为国捐躯,吾祖当朝宿将,岂容尔等王府内侍欺辱?”

“小子,乱叫什么。”王禀喝住了自己孙儿,对使者说道:“谨遵钧令,且待吾与家人说几句话,交代后事。”

“钧令在此,尔还是早早上路,咱家要回去吃晚饭。”

王禀突然大喝一声,须发皆张:“连几句话的时间都等不得吗?”

王禀沙场宿将,发起怒来,自有一股杀气,使者不敢动弹,结结巴巴的说道:“尔……殿帅,休要小人难做,有话交代贵公子,请速言。”

王禀将王沆拉到一边,简单交代了几句,王沆只骨折流泪,也不知听进去没有。

王禀突然大声说:“都记好了,老夫戎马一生,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也不怕去见阎王。就不知列位相公,有没有面目来见我。”说完,他走到一边挂着佩剑的墙上,取下佩剑,自刎身亡。

“来呀,取下首级,装匣子,用石灰封了。”使者指使护送他来的卫士。

王沆好像吓坏了,缩在墙角,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爷爷的首级被割走。

使者将首级先送到秦桧的杭州府衙,秦桧一面检视着首级,一面问道:“王禀的家人有阻拦吗?”

“没有,他就一个孙儿,吓得躲在一边,话都不会说了。”

“如此懦弱,那便不足为虑。贵人将首级送到王府去吧。”

岳飞在广德,得知金兵进攻湖州,便判断说:“金贼此行,必往杭州,吾等要去相救。”

王贵道:“哥哥,皇上又不在杭州,在汴梁的太后才是朝廷正主,哥哥不若率军北上,去投奔太后,也好奔个出身。”

“王贵兄弟,我等结义师抵抗金贼,岂是为了出身?金兵沿途定然劫掠,朝廷大军若被击溃,也会到处肆掠,百姓可就遭灾了。若杭州摄政王在,一来可以约束朝廷军队,而来江南也有个主心骨。皇位谁为正主,非我等草民需要关心。”

岳飞“孤军转战,且行且击”。,岳飞大军前后六战,斩敌一千二百多首级。终于到达湖州郊外的钟村。

“湖州州治安吉县,已经遍插黑旗,为金贼所据。金贼大军,已直奔杭州而去。”

“金贼怎会直驱杭州,朝廷不在湖州左近借助水师堵截吗?”

这时,营官来报,马军司统制刘经和后军统制扈成前来同岳飞会合。岳飞将两名将领请到帐中落座,问道:“二位统制,为何不见朝廷大军?”

刘经道:“朝廷前几日斩了王殿帅的人头,说他‘爱国为贼,激怒友邦’,送与金贼求和,在湖州据守的儿郎们心凉了半截,大多散去了。”

“殿帅?”岳飞沉默半晌,才喃喃自语道:“激怒友邦四个字,怎能让人心服?”他又问刘经和扈成:“二位将军作何打算?”

刘经道:“莫非刺史还未听说?”

“听说什么?”

“摄政王已经离开杭州,迁往明州了。”

赵构居然又跑了,在杀害大将修好金贼之后,居然又跑了?

“摄政王为何要去明州?”

“摄政王以殿帅的首级求和,金贼不应,继续攻往杭州,摄政王就退守明州了。”

“那……二位将军作何打算?”

刘经道:“末将也找不到上官,愿听刺史号令。”

扈成道:“吾却想带着队伍,北上去投汴梁,刺史可愿与某同往?”

同类推荐
  • 明末光辉

    明末光辉

    一个半疯半明的杀人犯,除了能吃外,亦有情有义。一个曾经的军统局特务,酷爱沉思,曾经冷血无情。当杀人犯与特务搅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本人猜不透,但:或许有浴火重生;或许有死了都要爱;或许有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许有!或许有!或许有!
  • 浮华风云录

    浮华风云录

    世事无常多蹊跷,黄粱一梦雄鸡晓。自古东南西北朝,只留尘埃后人笑。风云变幻,万古空留尘埃。爱恨情仇,也是烟消云散。他遇到穿越而来的人,却发现自己最爱的人会是家族的噩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活着只有一个仇字;他一介小兵,最终成为退却外族的华人英雄;历史会因穿越之人而改变吗?爱恨多陆离,世事多光怪,浮华惊梦,风云莫测,叹不得,写不尽,或喜,或悲,空一场。企鹅群号:317108376
  • 少年魏武帝

    少年魏武帝

    描写曹操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代霸主的故事
  • 皇极惊世传

    皇极惊世传

    庙堂下,四个流着鼻涕的少年,自小立誓,要做那功名千秋的从龙之臣;江湖上,万恶山巅有封困甲子的大魔欲出世;承平百年,乱象渐起。而主角,士巾束发,手持心经,自庙堂而下,入江湖……
  • 英雄:创世纪

    英雄:创世纪

    看得太透彻,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平淡的开始,平淡的结束!有很多事情,我都已经看透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兴趣了。往死而生,往生而死。
热门推荐
  • 周氏冥通记

    周氏冥通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上下五千年2

    世界上下五千年2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 老板的双面老婆

    老板的双面老婆

    啥?这年代也玩附体重生?不重生还好,这身体还有个未婚夫?Ohno!敢在本姑奶奶面前高傲?把我当玩具?丫的,好啊,看到最后谁玩谁!本小姐玩上了!玩玩还送了心,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她怎么办?姑娘重生后差点忘了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了,复仇……啥,我自己的亲姐姐们是这男人的朋友们的未婚妻!
  • 寒门飞雪

    寒门飞雪

    当人性趋向邪恶,妖魔便乘机而生。当群魔现世、妖君降临,人类能否警醒?十二把灵器同时现世,又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一个新人类时代的崛起,能否改变世界的格局,请欣赏《寒门飞雪》。
  • tfboys爱恋之旅

    tfboys爱恋之旅

    本文讲诉的是三位女主和我们的三小只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偶遇到后来的一起练习,再到最后的在一起,经历的许多曲折的故事
  • 小小城隍

    小小城隍

    一个学生被意外选入城隍开启了两个世界的人,除冤鬼解怨情,办鬼事,听鬼说,一切的一切都在为鬼
  • 毕业季:青春物语

    毕业季:青春物语

    昨天,我们还是一名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岁月的流逝,在激情飞扬的青春怎能不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呢?六位90后青年,曾在梧桐树下许下小小心愿,当毕业季来临,他们各奔东西,4年后,他们来到梧桐树下,回来曾经的记忆..........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本文寄语:请珍惜现在穿校服的日子,因为以后就没机会了............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多多支持!
  • 猿首

    猿首

    众所周知,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而从猿到人至少是经过250万年的演变,这期间“成人之路”坎坷无比,幸得上天眷顾,给了我们人类延续的机会,使我们人类最终能一步步成为如今地球的统治者。在我们感叹“人生”的同时,何不妨进入本书!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充满了原始危机的时代,感受先祖们的拼搏奋斗,看先祖们是怎么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拼杀出一条统治之路。本书内容多为脑洞,网上现有资料并一定都是真的,所以本人决定多采用自己的看法,也只有采用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写这本书。
  • 豪门喜剧:落魄千金【已完结】

    豪门喜剧:落魄千金【已完结】

    一百个笑话也逗不笑她,她是个笑不露齿的淑女,可是上天真会开玩笑,居然会给她创造这样的迹遇,一个是小时候青梅竹马的伙伴,另一个是大集团的少爷,她从未想过要嫁入豪门,可是豪门却非她不让!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