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德芬
在亲密关系中,你为什么处于“劣势”
我们常常因为模式发作而责怪别人,而且每次都振振有词的举证历历,把自己放在一个全然受害者的地位。今天我们来看看,怎么样可以认出自己的模式,并且掌握它,不让它来主宰你。
在微博发了“对方没有按照你规定的时间和你预期的方式回应你,就是不尊重你/忽视你/不爱你……其实只是你自己模式发作而已”的话题,收到很多回应:
难道爱我不应该照顾一下我的感受吗?
不能完全理解、完全尊重,那到底什么才是爱情?
其实爱情不是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的——尤其是如果你“自认为”是在“成长”的话。拿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方会很累的。
如果你对某些事情非常敏感,你可以好好的跟对方沟通,其实有些话一说出来就没事了,就是有些人别别扭扭的,明明自己心里在意,还要装作没事,日积月累,到最后就是不可收拾的爆发,对关系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且,你自己如果认真看待自己的“模式”,遇上了就去承认,接受,它愈来愈不会控制你,而对方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自动改变,这是屡试不爽的。
还有很多人抱怨对方不像以前那样主动联系,或是今天约吃晚饭,第二天才回信。其实,这是因为你在乎他,才会被他这样牵引着。
这是恋爱当中双方一种微妙的能量关系,你愈在乎,他愈耍跩,你愈不在乎,而且如果跟他开诚布公的讨论过,还是屡教不改的话,真的就不要再采取任何主动了,看看对方会怎么样。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处在这种“劣势”,就表示你爱得太多了,你比对方在乎。
如果不带着觉知继续下去,就会变成你一直感受到“不被爱”的模式,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你的“不被爱”模式被你自己显化在生命中了,你成功的复制了小时候最不喜欢感受到的情境。
所谓成长,就是接受自己“不被爱”的时刻
有个朋友条件不错,每次交往的对象却都是对她不太好的。
她姐姐的一句话说明了她的模式运作:“我妹妹啊,追她的人只要对她一好,她就立刻没有兴趣了。”
这就是说明了,男人一对她好,她就不习惯了,在找亲密关系的时候,她没能脱离“找一个父亲”的模式,所以就“按照父亲对待她的方式”来寻找喜欢的男人。偏偏父亲是军人,不苟言笑,不表露感情,她下意识会不自觉的重复自己和父亲的模式。毕竟,父亲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位异性。
这个模式的破解方法其实就是与父亲和解。
如果父亲在世,就当面告诉他你心里的感受,不是以一个求爱小女孩的身份,而是一个成年的女人,和她仰慕所爱的男人的平等沟通。如果父亲已经不在了,就在心里能量层面上和他沟通。对着他的照片告诉他你都渴望他的拥抱和宠爱,而既然小时候没有得到,可以要求父亲祝福你得到一个真正爱你、宠你的男人。
另外一个朋友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
父母偏爱弟弟,对她种种的优秀出众、美丽可爱似乎无动于衷。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对一个孩子来说,不受父母重视是攸关生死的大事),这个女孩变得特别会讨好,不敢得罪任何人,而在学校里,更是一个超级学霸,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希望父母看见她、赞美她、认可她。
长大以后,她的事业当然成功,开始奉养父母,对父母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而弟弟又刚好不是太争气,这才获得父母一点点的欢心。
她看到自己的模式,觉得最难改的是讨好——不敢说不,不好意思拒绝,不会当面与人“撕”。但是聪明如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做自己,勇敢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虽然还是不敢与人“撕”,但是已经能够理直气壮的去拒绝别人无理的要求,而不至于勉强自己去应和了。
所谓的去改变模式,就是一种成长,这种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其实不高,但是不容易。
面对“不被爱”的模式发作,我们就是需要和不被爱的悲伤、愤怒感受待在一起,承认、接受自己有不被爱的时刻,而且,知道这个不被爱的感觉是从小就有的,不是眼前这个人或是这件事引发出来的。由此类推,“不配得”、“不被尊重”、“多余的”、“无用的”这些模式都是如此,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
但是,如果不能够从中超脱出来,我们这一生人都会受制于这样的模式困扰,我个人是喜欢一了百了的解决问题。
每次模式发作的时候,我不一定能够驾驭得了它,但是,会冷眼旁观自己的言行,知道其中有多少百分比是被模式操控的,这一份知晓和看见,就能够帮你在面对模式的纠缠时,多了一份挣脱的能力。
挣脱模式纠缠之后,我们是自由的。可以与人互撕,也可以决定一笑置之。后面的行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受模式的牵制,去做一些身不由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