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阵变幻,萧杀气氛自然弥漫,众魔也意识到大战将至,一改先前日行数十里时的悠闲,各个握紧手中武器,满脸沉静中却掩饰不住兴奋,在这帮小子的脑子里,本就极少畏惧的字眼,且刚刚吸收了大量精核,实力大进,更加不知道害怕为何物。
再说了,老大可是亲自督阵前来,就在自己身边看着呢,魔界的宣誓效忠那可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简单形式,那是从心底里的认可,从此把性命交给对方处置,绝不会有背叛和怨言,现在好容易等来了机会,各个是心中激动,要好好表现一番,给自己的主人看看,装熊认怂,没一个这样的。
大队轰隆隆前行,到是比原来快速了很多,若是楼凡、西尤两家看见,定会鼓掌欢迎,欢喜无限,只奈何此时两家正在排兵布阵,全力准备发动攻击,却是无暇关注这边的动静了。
两家密探自然是仍有,楼凡、西尤两家孜孜不倦的补充,不计成本的投入,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数量,见双方情况并无新变化,密探自然也不必再回去汇报,就这么瞪圆了眼睛,急切切的看着两方慢慢缩小距离,终于缓缓靠近,激动的心几乎爆炸开来,这可终于要开打了,可算能回去了,太折磨魔了。
拓跋明远不仁不义,这仗打是肯定要打的,可也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瞎冲,孙子不是曰了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小龙哥自然想不那么清楚,但也知道这事挺重要,得搞清楚哪里厚实,哪里薄弱,从哪里插进去,从哪里突出来,这些不弄明白,瞎胡乱冲,是要吃大亏的,万一陷在里面,可就害得弟兄们白白丧了性命。
所以,苏铭在大军距离拓跋家阵营千米之处,便勒住队伍,这距离不远不近,正好合适,等自己弄明白了突入点,只需要一个短短的冲刺,便能以最威猛气势、最强大的冲势贯入对方阵中,一路摧枯拉朽的切割下去。
定住队伍,苏铭传令升起楼台,这是苏铭考虑自己要居中指挥特意打造的,前番的教训实在深刻,自己在那里喊的声嘶力竭,可没几个能看得见的,说真的,小龙哥自己也挺郁闷,自己在这群魔之中,就像小孩子跑到了大人堆里,几乎普遍都比自己高出多半截,还真的就看不见,你说长这么傻大傻大的有啥用,还浪费衣服。
楼台升起,足有十余米高,底座是两排巨大的轮子,四面各有两面巨型大鼓,隆隆鼓声响起,低沉肃穆,直透人心,忍不住就要热血沸腾,杀意冲天。四十余名膀大腰圆的魔族轮换推着前行,虽然楼台形体巨大,在平地上到也能奔驰如飞,不用担心把苏铭自己丢在台上,舍给敌人,当然小龙哥也不会那么傻,真到那份上,也就意味着兵溃如山倒,还在上面傻站着等这挨捉!
石头等四个护卫攀爬而上,各立一角,各自怀抱不同颜色的令旗,即是苏铭护卫,也是苏铭传令之魔。苏铭上台自然不用那么麻烦,脚下一顿,无形气浪炸开,身躯便冉冉升起,仿佛自有天然空气阶梯,极潇洒的就迈上了楼台,就光凭这一手,群魔就大是叹服,一时欢声雷动,哪还有半点大战来临前的紧张。
苏铭自然是无心听众魔欢呼,当务之急是赶快寻找到突破点,你在这里准备攻击人家,焉知人家没在琢磨你,要是人家率先发动攻击,那就只能全力相抗,先去的想法可就废了。
立于台巅,视野开阔,凝神往拓跋家阵营看去,不由愕住,一时哭笑不得,这拓跋明远哪是出来打仗呀,这明显就是拉出来显家主作派来了,这般弄法,岂不是自己想找死吗!这机会实在难得,只要自己这边一个冲荡过去,定会把拓跋明远这老贼头淹没其中,到时候对方群龙无首,那还不乱成一团?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苏铭不再犹豫,劈手夺过石头怀里的红色令旗,就要亲自摆开,连让石头传令都省了,只要这红色令旗一摆,三千陷阵营将士就将轰隆启动,接着是三千屠戮营,三千条巨大狼牙棒砸下、三千杆长柄大刀劈下,嘿嘿,看你这老混球咋抵挡!
拓跋家的阵营非常奇怪,近三万魔确是不假,光看两边阵型的大小就能比量个差不多,足足有苏铭这边三倍多,当然结构是松散些,不如苏铭这边整齐密实。
但这不是奇怪之处,毕竟苏铭把队列训练当成很重要的一项,务必要整齐划一,战阵之上,群战之中,刀枪剑戟密集如雨,只有细密无疏漏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拓跋家族疏于操练,再说也未必有自己这等想法,出现这情况也是正常的。
奇怪的是尽管全员衣甲鲜亮,但却是老中青结合,男男女女搭配,这是上阵打仗好吧?不是在轻松的环境做工,莫非还能讲究那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拖家带口的,能安下心来杀敌吗?
当然,这也并不是最奇怪的,原来苏铭就已经想到,拓跋家这三万魔未必都是精锐,说不定把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弄出来充数呢,现在一看果不其然,前排及左右是精锐无疑,约有万人,各个挺胸凹肚,一副很牛气的样子,中间和后部那就杂乱多了,老少妇女都有,果然是充数的。
最奇怪的是这帮的表情衣着,各个都是衣着鲜亮,和萧杀的战场实在是太不搭调,咋说呢,盛装而出、花枝招展!对,就是这样,而且各个面露喜色,根本不像是来参加这什么战斗,倒是像来参加那什么派对的。
最可气的是中间的这拓跋明远,你老小子能有点军事常识不?站在中间最前排不说,旁边还密密麻麻的围拢一帮老头,拓跋明远牛气的很,冲着苏铭这边边看边比划,吐沫飞溅的不知道在白话什么,那些老头看上去很是同意,不断的点头,一群老鸡吃小米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