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2800000012

第12章 茫茫荒漠上创造奇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南北朝时《敕勒歌》里对西北戈壁大漠形象的描述。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有时是烈日当空,沙尘蔽日;有时是狂风怒吼,风雪交加。黎明时分,在这荒漠之上,由人和牲口组成的队伍,犹如庞大而又渺小的蚁群,一直向前延伸,从头到尾望不见踪影——修筑援华国际“大通道”的队伍,按照各自的分工,疾速地移动在兰州到霍尔果斯几千公里的土地上。

兰州——酒泉——安西——哈密——迪化——伊犁——霍尔果斯——中亚这条通道,虽在汉代以来就是中国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一条主要通道,但它绝非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在茫茫荒漠之中,有的地方所谓的“路”,其实只是一道被牲口和人践踏过的痕迹;有的路段,其实只是一头骆驼可以行走的羊肠小道。按照中苏协议,苏联援助中国的飞机、武器及军事物资,已经紧急向中苏边境古城阿拉木图集中,再从那里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可,从中国边境通往内地的物资运输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打通一条从霍尔果斯到兰州的公路。

前面讲过,自杨杰等人的西北之行,与盛世才、马步青等地方军阀达成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共识之后,新疆和甘肃等地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公路修建之中——但,自古以来这人和骆驼行走的路径,要在二三十天内将其改造为载重卡车可以通过的公路,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作者1990年代在酒泉、哈密等地参加武器试验时,曾在当地做过实地采访,那里的老人们每当回忆起当年修路时的情形,没有一个不感慨唏嘘!

“那时,新疆人、甘肃人,以及其它地方赶来支援的人,为修筑连接苏联那条公路,修得简直是发了疯!修路的队伍延绵了几千公里,仅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到果子沟沿线,就有7万多修路筑路的人;在迪化——达坂城——吐鲁番一线,就有10万多修路军人和民工;从鄯善——哈密——星星峡,也有9万多人参加修路大会战,加上其它路段的修路的人,单是在新疆境内,参加修路的各族群众,加上军人,至少在50万人以上!”

这对地广人稀的新疆和甘肃地区来说,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壮举。有的村寨或部落,除了老弱病残,是全部出动;有的人家,是全家上阵。参加修路的民工听到政府号召修路的消息,几乎在一天之中就全部集中到了工地,而且都是自带工具,自带干粮,自带衣被。一来到工地,人们按照分工,立即就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根本不存在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说。在修路工地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人们24小时都在轮班干活。饿了,吃几口自带的窝窝头或几把炒面;渴了,喝几口由牲口从远处驮来的凉水;困了,裹一件破皮袄在沙窝子里打个盹。而且,所有参加修路的人都没有工钱,全是义务劳动。在“修好机场修好路,我们不当亡国奴;不怕流血和流汗,一切都是为前线”的口号鼓动下,大家群情激奋,都心甘情愿、舍身亡命地干着属于自己的工作!

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是祖先们告诉他的子孙一条基本的生存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祖先们告诉子孙的一条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历史上,每当在遭受外族入侵的关键时刻,中华各族人民都会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显现出空前的大团结。

在修路大军中,有着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霍尔果斯到古城惠远沿线,到处都可以看到修路的锡伯族人。他们无论精壮汉子,还是妇女儿童,全都上了工地,就连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赤膊上阵,日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这些锡伯人,他们是在200多年前,受乾隆皇帝派遣,携家带口从盛京沈阳来到新疆伊犁一带戌边的。当时,有2万多名锡伯族官兵从沈阳出发,由于路途遥远艰难,一路连病带饿受冻,到达新疆时只剩下不到4000人。当时,乾隆皇帝答应他们的祖先“70年后准予回乡”,可3个70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在边远荒凉的西部边疆繁衍生息。

当日本人侵占他们老家东北的消息传来,这些世代习武的锡伯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都想上战场去跟这些强盗拼个你死我活,渴望早日将日本人赶出东北。而今,正在他们因路途遥远报国无门时,现在听说修路是为了打垮日本人,整个族群无论男女老少都激动起来,不到1.3万人的族群,竟然一下就有8000多人义务前来参加修路。没有参加修路的老人儿童,就自动赶着骆驼和牛车,帮助工地送水送粮送材料——这个族群世代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在这个时刻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伊犁的“果子沟”,在这个号称“死亡之谷”的地方,有1.2万多名哈萨克族人加入到修路工程之中。他们按照历史上形成的部落结构,组成了6支修路队伍。在这险象环生的“死亡之谷”里,为了显示自己部落的强大和团结,显示自己部落无畏和牺牲精神,部落的首领们往往为了争取到最难、最险的修路地段而互不相让,时常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为了平息纷争,他们有时只好采取“抽签”方式来决定哪个部落修哪条路段。道路通车后,各个部落还成立了义务护路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风雪交加,随时都在对自己修建的路段进行维修和护理。

在玛纳斯、达坂城、哈密、星星峡等路段的修路大军中,还有不少成建制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他们原本是转战白山黑水的将士,被日本人打败后有组织地撤退到了苏联境内。1932年冬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穿越西伯利亚回到祖国新疆。这些部队回到新疆后,立即就想重返前线继续与日寇拼杀。可不知蒋介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然命令这些部队“不许入关,就地安置”。就这样,使他们不得不在远离前线万里之遥的地方安营扎寨。当他们得知要打通“抗日西北大通道”的消息后,这些连做梦都在同鬼子拼命的东北军将士,他们立即主动请缨参加修路工程。有的部队从团长到普通士兵,人人都写了血书请求参战——憋屈在后方不能上前线的将士们,他们把重返抗日战场的心愿,将来回到东北老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打通“西北国际大通道”之上。

新疆的老人们回忆道:“那些东北军人真不愧是一支能打恶仗的队伍。从迪化向东30多公里的干沟,以及达坂城附近的‘百里风区’,这些非常艰苦的施工地段,就是这些东北军人打通的。在一些险峻狭窄的路段,也是由这些军人担任工兵,承担起炸山开路的任务。由于作业工具简陋,加之通讯条件有限,仅在‘工兵队’里,就有30多人在爆破作业中被炸身亡。他们没死在同日本人血战的沙场上,却牺牲在修路的作业中。”

就这样,西北人民憋着一口打垮日本人的豪气和勇气,靠着简陋的施工工具,靠着土炸药开山放炮,靠着手挖肩扛车运,在短短的时间里,硬是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疆开出一条汽车勉强能行走的公路来。

在茫茫戈壁上,几千公里道路修筑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说来有意思的是,当1937年10月,苏联赠送给中国的第一批500辆吉斯5型卡车,从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经过安西、玉门、嘉峪关、酒泉、武威、河口到兰州时,这条公路才刚刚具备雏形,许多路段根本还未动工,但为了前线急需,苏联人的500辆大卡车,装载着援华的数千吨汽油,硬是在这没有路的古驿道上,压出了一条大道来——这就是后来甘新公路的雏形。

就这样,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前几年,在古来只有骆驼行走的丝绸之路上,日夜奔跑着苏联载着军火的大卡车;在只有秃鹫和鹰隼盘旋的茫茫戈壁上空,不间断地飞翔着巨大的军用运输机。这些汽车和飞机,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运去军火和物资,支撑着中国人民进行着艰难的抗战——这,就是著名的“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

在这里需要多交代几句的是:这条“西北国际大通道”的开通,不但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在客观上也帮了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大忙。1936年6月26日,在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合后的第13天,在川西北夹金山下的“两河口会议”上,中共中央取得的重要决议就是“必须尽快在西北寻求落脚点,打通国际通道,取得苏联的策应和支持。”

30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他的外国朋友安德烈·马尔罗斯时还指出:“当时向西北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可能与苏联接上联系,打通苏联援助的通道,没有别的选择。”此时已经定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国焘也颇有感触地回应道:“不是张学良、杨虎城救了共产党,是苏联援华的西北国际大通道壮大了共产党,没有西安事变,西路军也会占领宁夏或者进入新疆,共产党也会在西北立足,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

当然,此是后话了,恕作者简单略过,还是让我们回到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抢运上来。

同类推荐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晚潮

    晚潮

    《晚潮》作者周应英先生,生于一九三六年,湖南岳阳人。世居汨罗楚塘,与屈子祠为邻,幼年就读于该祠湖南汨罗中学,后经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屈子祠中学任教多年。一九八〇年始调岳阳师范即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高级讲师。因而他的为人、教学、诗词无不受到爱国诗人屈
热门推荐
  •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本书特以清代扬州学派文论为题,深入考察有关问题,希望弥补现时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不足。除了有助我们了解清代经家学文论的特色外,这项研究亦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儒家文论的认识,为其他类似的研究张目。
  • 我是法神

    我是法神

    始元5260年,奥德里奇在成神之路上跨过了重重困难,却没想到最后一步时反噬而亡,在无尽的混沌之中,他来到了地球。。。一代天骄,看他如何玩转地球,掀起血雨腥风。(第一次写,不喜勿喷^V^)
  • 头条先生的爱情

    头条先生的爱情

    为了引爆头条,她不惜以身犯险,躲在厕所偷拍他不能人道的证据!被他逮着惨遭惩罚。在被扔下河之际,她可怜兮兮的开口:小哥哥,你忘了我吗。她的求饶令他心软。却没想到惹火上身,从此不管去哪都被一只小身影跟踪纠缠。他一忍再忍,她得寸进尺。竟然三更半夜爬进他家里顶风作案!
  • 男神邻居撩妹记

    男神邻居撩妹记

    明星和大学生是邻居,当他发现沐可儿是曾经那个发誓要娶的人,于是想方设法得让她跟在自己身边,于是就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起参加活动、给她补习……
  • 三国梦幻恋

    三国梦幻恋

    龙阳是现代人被中央神兽带到三国时代。中央神兽似乎有什么秘密瞒着龙阳,龙阳在三国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并取得了一生的婚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红袖金风

    红袖金风

    人寒市井空,天晚江潮白;遥忆昔日武林梦,剑影刀光杀气浓;谁留万古名?谁为江山奴?这是一个平凡少年通过市井、江湖、朝堂的砥砺一步步变强的故事……
  • 神临天陨

    神临天陨

    千万年前,最后一位神帝,镇封天地,拯救苍生。其九位徒弟,化为九尊神兽,守护天地。最后一位小徒弟被神帝以陨落为代价送至轮回。
  • 寒临天下

    寒临天下

    为天不容的少年,本该隐形埋名终老此生。一世理想不过策马奔腾看尽人世繁华。怎奈一步步卷入大陆铁血争霸,千年天人恩怨。懵懂小子手提破剑,披荆斩棘。一剑为苍生,一剑为红颜。管他帝国霸皇,三教宗主,九天仙人。斩他个云开日出,万世太平。最终,想杀我的,会被我杀死。
  • 穿越之反派作死小分队

    穿越之反派作死小分队

    一群人乱穿到一个奇幻大陆,培养男主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