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把女儿下葬了。
宰相始终想不通,到底是谁刺杀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偶尔出去烧烧香。就烧香的空当里女儿就被害了!他知道,是因为女儿要太子妃了,才招来了杀身之祸!难道是陈侯爷派人杀的吗?可听说陈侯爷并不愿意让他女儿嫁给太子啊?又怎么可能杀害自己的女儿呢?
他前四后相,也捋不出头绪。女儿死后,他曾经派人调查过陈侯爷,可调查结果是陈侯爷及他的家人那天都没有出门,他就把陈侯爷杀人的可能性排除了——
后来又派人追查刺客的下落,但始终也没有查到。皇上也派大理寺调查此事,然而,一点线索没有,根本无从查起,也就慢慢的淡化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选太子妃的事情暂时压了下来。毕竟宰相女儿刚死,皇上也顾忌宰相的面子,不能立即更改太子妃。
太子虽然不能立即让父皇把纤纤赐婚给自己,但毕竟宰相女儿死了,没有了阻碍,所以心情也好了许多,不必再担忧父皇逼着自己取宰相女儿为太子妃了!
太子和纤纤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太子每天练完剑,都会去看望纤纤。
这天晚上,太子吩咐侍卫把纤纤约到了小桥之上。侍卫们和丫鬟都远远地跟着。
月光如银,月儿或伫立柳树的枝头,或在夜晚轻纱般的云中穿行,然后静静地落在地面上。
微风吹动树叶,树叶追随着月色。摇动着,掩映着,显示出一种绝妙的错落美、稀疏美。
有时,月色照在虬枝斜干上,又形成一种倾斜美、婆娑美,有时月光又洒在小桥上、荷叶上、荷花上。小桥荷花荷叶映着月光,夜晚显得更加静悄悄的……
在这如银似水的月色中,太子和纤纤依偎着,在桥上赏月——
纤纤望着这圆圆的月亮,动情的吟诵道: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她用这首诗表达着自己对太子的依恋和思念,太子明白纤纤抒发的感情,于是也对着月光悠悠的吟诵: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纤纤听到太子的吟诵,动情的说:“以后希望咱俩常常赏月,月亮里有你,也有我,咱俩永远同心,永远相伴,好不好?”
太子温柔的望着纤纤的脸颊,轻轻的说:“好。咱们一起赏月,一起打猎,一起看日出,一起去泛舟……”
太子向往的说着,觉得两个人的心贴的更近了,他把纤纤揽得更紧了……
纤纤幸福的靠在太子的肩头,希望这种幸福永远存在两个人的心头……
燕去燕回,花开花落。转眼间就又过去了一年。一年间他俩如胶似漆,常常出去打猎,练剑,吟诗,赏月,两个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一年了,选太子妃的事情又提上了朝堂。
朝堂之上,皇上又提出选太子妃的事情。大臣们又开始议论纷纷,各自推荐对自己有利的太子妃。一时间又是热热闹闹,只有宰相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发呆。
他再想自己的女儿,皇上已经答应让女儿做太子妃,可女儿太短命了,竟然撒手人寰!再也回不来了!
博城大人依据我的嘱托,跪倒说到:“陛下,微臣认为,陈侯爷之女文武全才,既贤惠淑德,又精通武艺。将来对太子肯定帮助不小。再加上陈侯爷精通兵法,懂得用兵之道,将来太子做了皇帝,即使陈侯爷不能带兵,也可以出谋划策,这对江山社稷是绝对有好处的!请皇上三思。”
王大人首先反对:“皇上,不可以。陈侯爷原来把持重兵,他的属下带兵者甚多。将来太子当了皇帝,怕陈侯爷把持朝政!”
博城反驳说:“王大人所言没有道理。陈侯爷将来就是国丈,自己女婿的江山他肯定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有二心呢?”
与博城大人心近的将军都支持博城的建议,王大人的人都支持王大人和宰相。
皇上说:“各位爱卿,今天就议论到这里,等朕征求一下太皇太后的意见,再做决定,散朝……”
皇上散朝后,来到了太皇太后这里,后宫之事他要征求一下太皇太后的意见,而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