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王知道古楞泰暗指有人监视他,因为他在家里极其隐秘的几件事情,却被慈禧知道,幸亏事情不大,没影响到他。
他初始想不通慈禧何来这种手段,身边的太监还没有这样广范的监视网,在宫里住有可能,他在宫外住,身边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人,自认为出卖他的可能性较低。
再说,他在宫里没有听说重新建立锦衣卫的事情,既然没有锦衣卫这样的监视机构存在,慈禧直接掌握手下隐秘事情的很低。
不过,他想到了恭王,恭王府里养了不少游手好闲之人,听族里人说,恭王私下里成立个秘密会社,专门侦查反对满清统治的人。
初始,他并不在意,自己不是汉人,不反清,加之自己有功劳,并且手握重兵,这种被监视应该轮不到他头上。
直到慈禧似乎知道他在王府里的一切事情后,僧王觉得自己也被恭王监视了,可他在王府里看不出谁在替恭王卖命,来监视他。
为这事情,他请教过自己府里的贼情联络处师爷,想让师爷为他把关,找出恭王的奸细。
师爷从事秘密工作多年,很狡猾,他知道恭王势力大,掌握着京城一切权力和大清最神秘的监视机构,僧王只是恭王使用的一个警卫员,利用僧王的无敌战斗精神,帮助恭王镇压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维持恭王在京城掌握核心权力。
因此,师爷一点都不敢招惹恭王,包括和恭王府有牵连的一切人,自打他进到僧王府里,他敏锐的眼光就看出许多满汉下人一点不忠心僧王,总爱在背后糊弄王爷,由于是许多人集体作战,僧王纵使发现手下有错,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全当大家不是故意。
师爷知道其中厉害后,干脆就当没看见,既不加入这种类似贼帮的团伙,也不敢在僧王面前出卖他们,生怕僧王不信自己的话,反倒把自己卖给贼帮,任由他们报复收拾。
僧爷为打击太平军,在府里成立贼情联络处,也是师爷受到恭王的人游说才建议僧王这样做。
恭王府里本身就有监视处,因为不能公开设立地方监视点,恭王掌握的监视处只是在京师范围内比较有效,稍远点的地方,他也鞭长莫及。
对于太平军,流动性甚大,恭王无力建立内线联系点,他只能希望僧王如法炮制,将他建立监视处的做法复制到太平军中,力求尽快消灭太平军。
所以,恭王看上僧王府里的师爷,通过各种线人进行威逼利诱,迫使师爷向僧王建议,设立贼情联络处,专门监视破坏太平军的稳定。
就这样,僧王以为自己发明的监视方式,却是恭王暗中操作的结果,但僧王直到战死沙场,也不知到其中的内幕环节,还以为自己聪明,善用人才,利用这种监视情报网络,消灭了许多太平军与捻军主力部队。
僧王盯住古楞泰的脸看了一会,心中有些感动,到底是一家人,凡事关心大于放心,他忙弯腰扶起古楞泰,安慰他,听你的,今天不洗澡。
说完话,他想奖赏古楞泰一番,伸手翻翻袖口袋里,尚有几两黄金,一股脑拿出来塞到古楞泰手中,让他好吃好喝,不要操心过多。
古楞泰忙谢恩,收好金子就退下去了,僧王觉得脑袋有点乱,叹口气,想平静一会儿,理理头绪,看看怎样尽快消灭太平军。
突然,他想起自己到宫里要办的事情忘记说了,都是慈禧,见面只顾叙交情,迷糊得僧王记不清大事情。
他在僧王府里设立贼情联络处,每月需要开支一大笔钱,本是为国家着想的事情,他没有理由掏自己的腰包。
再说,他不善于搜刮民财,也不会经商,不像恭王,总会打着国家名义为个人敛财。
因此,僧王家里没有多少钱,只够自家人花销,摊上个网络不小的贼情联络处,委实离不开政府拨款。
慈禧比较支持他的这种行为,都是为了大清国,为了慈禧的武则天权力,她代表大清政府,给予僧王经济支持,也是绝对应该的事情。
不过,恭王看见慈禧批示拨款给僧王,总会犯上红眼病,虽说成立贼情联络处,也是他的主意,但他却不想掏一个子儿给僧王,只想僧王自己解决。
僧王后悔自己进宫忘记说要钱的事情,他现在与长毛队伍打得难分难解,他一点也离不开贼情联络处的线人,但这些线人们都是只认钱的主子,稍稍拖欠几天线索费,他们便会威胁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卖命长毛队伍,和大清国对着干。
所以,僧王一点不敢怠慢线人的酬劳,每月或者按照彼此间说好的日子,定期汇去银两,以求他们继续卖命大清政府。
现在没拿到钱,僧王着急起来,恨不能一步跨出去,回到宫里找慈禧,让她快点批示户部拿钱,自己一片热情只是为了大清江山,一点私心也没有留下。
管家古楞泰眼见僧王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神情显得焦急,以为自己不让他洗澡,令他难受异常。
于是,他忙凑到僧王身边,想说几句安慰话,无非是,你进卧室后,我端一盆水帮你擦一遍身子,一样舒坦。
可是,没等他说话,僧王却伸手搂住他的肩膀说,好兄弟!你说我该咋办?要不要现在就去慈禧处,要点钱,就是贼情联络处的经费。
古楞泰明白王爷为钱着急,怕他又跑出府门,进到宫里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数,忙劝他,僧爷不急!即便这次拿不到经费,完全可以放在下次面见慈禧时说。
僧王打断他,你不知道那些贼人没钱花了就会变节?投靠长毛出卖我们。
古楞泰冷笑一声说,人为财死也是古今真理,贼人的钱一定要给,但僧爷万不可再到宫里要钱,我们自己先垫支钱,以防恭王煽风点火,惹怒慈禧,僧爷吃不了兜着走。
僧王稍稍愣一下,觉得古楞泰说话有道理,但苦于自己没有多少现银,便问古楞泰,家里的银两不多,怎么垫支?
古楞泰笑一下,安慰僧王,夫人手上有些宝石首饰,可以典当一些,日后再赎回来不迟。
僧王点点头,叹口气说,也只能如此,你到夫人处做工作,顺便典当出去,换了银两马上交给刘师爷,让他对照线人名单汇钱。
恭王听说僧王为了保持贼情联络处的正常运转,把自家的积蓄花光了,在家里不禁顿足大笑,心里极为舒畅,暗骂僧王活该倒霉,偏偏与他争风吃醋,算是报应。
同时,恭王想诱骗慈禧不给僧王报销线人开支,生生拖垮僧王经济,令他直不起腰杆与自己竞争。
于是,隔天,恭王就到慈禧处请安,两人客套一番后,互相手拉手坐在金炕上,说起最近国家大事。
恭王故意抬举一番僧王,说他如何辛苦,实为大清忠臣,朝廷应该多多关心于他。
慈禧听得微笑,以为两个情人间的关系不错,懂得互相体谅,齐心协力辅助自己成就武则天大业。
但恭王话锋一转,又说起京城最近传开的小道消息,说社会上的黑帮势力越来越大,大有取代官府治理天下的趋势,百姓们都说市面混乱,无法正常生活。
慈禧眉头微微一皱,瞅着恭王下令,哪路黑帮重新抬头,你就喊禁军严厉打击。
说完,她稍稍停顿一下,又接着命令,假如城里禁军不够,你传话给僧王,令他拨给你几营铁骑,就说我说的,还怕荡不平黑道匪帮?
恭王故意叹口气,神情表现出无尽的忧愁,慈禧盯着他的脸看,不禁笑说,难道恭王也怕黑道?
恭王忙回应慈禧,不是我怕一般什么黑道帮派,他们哪里是大清禁军的对手,只是这些黑帮背后有内幕支持。
慈禧狐疑,谁能支持社会上的无赖地皮?想造反不成?
恭王装作神秘,往慈禧面前靠靠说,坊间传说僧王府里有人和黑道关系不错。
说着,担心慈禧不信,恭王抬出僧王府里成立贼情联络处的事情,说这种机构联络的就是黑道贼帮,全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慈禧以为恭王误会僧王奉献大清国的一片忠心,忙向他解释,僧王的联络处你我都知道,只是为了掌握长毛贼军的情况而设,并不是为了联系黑道匪帮。
当然,慈禧知道恭王想说里面用的是坏人,忙宽慰他,僧王用人历来有分寸,纵使偶尔使用几个下三滥的货色,也是为了打入长毛贼军中。
她歇口气,想接着说,但却端起塌塌桌上的一杯清茶,送到嘴边抿了一口,生怕话多,淘干了咽喉,为点区区贼盗事情,却损害自己的贵体。
恭王没敢直接插话,现在的慈禧已经不是咸丰时代的小不点,手握重权,并且恩威并使,获得朝野上下一定的支持度,自己委实不能拿出恩人甚至长辈姿态去要求她,只能缩下身段听她说。
恭王心里同时拿定主意,只要说不动慈禧收拾僧王,他追备随时紧跟慈禧的意思走,表面上热烈响应慈禧关心僧王的号召,力求自己不招惹慈禧生气。
慈禧说两句长毛都是贼混的话,又说僧王用些长毛同类,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只是为了利用贼混间的利益矛盾,从中瓦解长毛贼军,挽救大清江山社稷。
她似乎担心恭王想不通,忙又说,僧王只是临时用用贼寇,并不打算长久使用,一旦战事结束,就会将这些贼寇与长毛余孽们一同铲除,恢复我大清盛世太平。
恭王知道慈禧心中认准僧王没错,只能顺着她的意思走,幸亏心中有准备,不至于在神情上表露慌张,令慈禧疑心,专注到僧王身上,恭王的威风就算完了。
于是,恭王转过来安慰慈禧,太后放心,我一定支持僧王的工作,努力配合他的情报计划,力争最快打垮长毛贼军。
慈禧点点头,说恭王就是恭王,脑袋聪明,人也好,知道孰轻孰重,明白事理,亏自己的眼光没看错,找上恭王是一辈子的福气。
慈禧说到动情处,故意眨巴几下眼睛,以示眼泪快要掉下来,力图重新感动恭王一下,拴住他的心,令他安心为自己卖命,大清权力的运作,少不得恭王的圆滑处置。
恭王果然被慈禧的凄楚表情感染,似乎回到当年斗争肃顺一伙人的时代,他不禁豪情万丈,翻身跪在地上说,太后,臣愿扶持你一辈子,甘心做你的牛马。
慈禧禁不住笑出来,心说恭王不老道,女人一点小动作,也能俘虏他的心,看来,还是个蠢男人,只配窝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厮混一生。
她为掩饰心中的轻视,忙张开双手伸向恭王,嘴中同时卖乖道,你我都是一家人,何来这些俗套,来来!我今天要好好宽慰你。
说完,她降低音调,尽量挤出温柔的嗓音,凑着恭王耳朵说,亲爱!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何必这样拘束呢?快点抱住我,人家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