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没有富有的身家,也没有让人羡慕的职位。但是,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现在我退休了,赋闲在家,每每想起这匆匆过去的数十年,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光阴里,经历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有些已经淡忘或者模糊,而有些,随着时间的流淌,在记忆中反倒越来越清晰了。
安徽马鞍山是我的出生地,这里是丘陵地区,解放前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开垦了的土地也易旱易涝。没有农业科学技术,生产力低下,农作物收成极低,如遇到自然灾害,大面积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封建官吏的压迫和地主老财的剥削,成年累月老百姓食不充饥,衣不遮体。又缺医少药,儿童夭折,成人命短。正是:满目焦土,处处坟茔。1947年9月的某一天我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乡村。
我出生的那一年,家里有9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姐姐,还有我。爷爷是个木匠,他从年轻时直到年老,都以做木匠为生,他擅长做犁、耙、耖等农具,尤其是他做的犁,用的人握得稳,易于耕作,深浅自如。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家都请他去干活。他的个性就是不说话,三天也不说一句话,人称老木头。奶奶是当涂县江心洲人,九岁被送到周家当童养媳,十八岁与爷爷成亲。她一辈子奔走劳碌,性格刚正不阿,对外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能搅出三分理。在家庭内部也是说一不二的,有奶奶的威严,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家。爸爸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说严重一点就是有点智障。不过干农活并不比别人差,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捕鱼捞虾,每天晚上总是深夜才回家,从不叫一声累,不说一句苦。爸爸为了养活众多儿女,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最后终因积劳成疾,五十二岁与世长辞。妈妈是江苏江宁陆郎人,她一辈子劳作,勤俭持家。
姐姐十一岁那一年因病辞世,几个人为她送行,我晓得姐姐不回来了,我哭得好伤心,连着喊:“姐姐,姐姐!”直到现在,我还怀念她。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她带着我出去挖猪草,回到家门口,发现钥匙丢了,我们好着急,等妈妈回来了,砸了锁,才进了家。
由父辈起,再上溯到历代祖先,他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田为生。相传三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率领他的四个儿子从安徽和县鸡笼山分别迁徙至安徽广德,江苏江宁铜井、马鞍山佳山的青邮和梅山。迁往梅山的就是我们的本房(第四房)祖先周家基。探寻先辈们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土地,耕者无田,就无法生存,于是他们四处寻觅荒山野岭和废弃土地,垦荒造田,略有收获,就赖以生存。随着人口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他们又不得不再次举家搬迁,寻找新的活路。
追昔抚今,令周家人感慨万千,最值得深思的是:从我父辈起,上至祖祖辈辈,没有一个人读过书。个个目不识丁,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没有文化,就要受到别人的欺辱;没有文化,就会胆小怕事,不敢走出家门,闯一番事业;没有文化,就会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任人宰割。
悠悠300年,风雨沧桑,从江北到江南,历经数次大迁徙,闯过了道道难关,老周家人走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