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定睛打量了一下这个屋子转角的格局。这个数尺宽的环形水池形似勾玉,池水不深,仅一人多高,其间的鹅卵石在油灯泛着星星点点的亮光,却恰到好处围在宅转角一尺见方的直角木制回廊边上。回廊尽头对开着一扇通往厨房的大门,门边上是一个大水缸,木桶跟瓜瓢斜斜地依旁边,估计是方便取水用的。我仔仔细细看了好久,有些奇怪。这回廊木制地板上虽有些潮湿,却完全没有能供凳子四脚放下的凹槽,而且这尺来的宽度,两把凳子并排哪里得放下。
“咦?这水池底下好像有什么图案”,我正寻摸着对策,便见豆子举盏向池水照去,“这像是什么字,具体啥子完全没认出来。”
我也瞪着眼睛,瞧见澈底池底的青苔间隐约可两个见鸟一样形状的文字,也有些纳闷,也完全没搞懂是啥字。
“哦,这是鸟篆,上面写着‘玄黄’两个字”,明夷随口答道。
“行啊,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豆子有些诧异。
“哼,我大学可是学考古的,这难不倒我。”明夷有些沾沾自喜地解释了起来。鸟篆可追溯到“羽”的原始部落对鸟的崇拜,延至商周以玄鸟图腾,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多见于青铜礼器之上,到战国末期渐趋稀少,至秦统一文字鸟篆日渐衰亡,汉晋复古之风盛行,少数鸟篆又开始出现于玉器印玺之上,延至清代仍有存在,留存至今的264个不重复鸟篆。鸟篆出现于春秋中期,现存资料表明铭鸟篆文器物首见于楚国,随后受楚文化影响的其他南方诸国,其中越国铭鸟篆器物数量最多。
“嘿,你们家祖宗还真是别有一番雅致啊”豆子惊叹,“那不是说,这池子春秋时候就有了?”
“也不是,鸟篆作为我国象形书法之一,在历史上一直都流传较广”,明夷也来了兴致,“不过说来也奇怪,这种鸟篆多出现在青铜礼器、印文以及书法中,鲜少有出现在水下,而且还是在偏远广西深山老林之中的水池里,古来南越之地。”
“不仅是这样”,我仔细的看了看水池旁边,说道,“你们看这池边和水面的鹅卵石,难道不觉得蹊跷么。”
“哪里奇怪了,一般的池水不都这样,很正常啊?”明夷有些不解。
豆子观察了一下,也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来“你看这池内一直有活水流入,怎么也不见有水留出,更不见水面涨高,就好像这池里的水怎么也填不满一样。”
“那照这么来看,这池子边缘应该有个通道,才能保证多余的水排掉”,我接过话头“但是,你们看看,这池子边缘,哪有什么排水口。”
“拜托,明显还有一种可能啊,难道就不能把排水孔修到水面下么?”明夷不解地问。
“有是有可能,不过那样太难了”,我解释道“你看这池水缘的鹅卵石,一点苔藓也没有,而水面下的鹅卵石青苔却极为均匀,这就意味着这个水池的水位常年保持不变,再看看引流下来的溪水,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这注入水池的水流量不可能一致,如果开在池底那有任何能保证这池面的高度常年不变化呢?”
“有一种可能”,豆子答道“就是池底应该有一个检测水压的简易装置,控制排放的水流量。”
“但这就更不合理了”,我分辨道“其一,是以前那个落后的年代,又是这么偏远的山区,怎么造出如此先进的装置;其二,放在那么简单的方法不用,为何要用那么复杂的方法检测水压;其三,如果是山洪暴发,那又该如何。”我顿了顿,“再说来,谁吃饱了没事,非得严格控制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水池的水位高度来做什么?”
“难不成,这池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地秘密也不一定”明夷有些兴奋,“你们看‘玄黄’在古方士指天地的意思,也有天地混沌之气的意思,更有一种意思是比喻外表而非本质。所以我想这池底应该是另有玄机。”
“钥匙孔道!”我跟豆子异口同声地惊道。
我们也没跟明夷解释,赶紧一股脑地把搬来的凳子统统丢下水里,衣服都没来得及脱,人也跟着跳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