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想到那幅画,戒空心里就很纠结,就好像看见一个香喷喷的馒头,让人垂涎欲滴,正要想上去咬一口时,旁人却说,那是块石头,那是何等的纠结啊!
师父说起了佛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自古以来,死在谣言下的人何止千万。佛总曰,日行一善,普度众生,连我们自己都度不了,何以度人?”
戒空摸着光秃秃的脑袋说:“师父,我听不明白。”
每当戒空听不懂师父说的话时,戒空就把它当成是佛理。佛理高深莫测,非普通人,非大智慧之人不可理解。戒空对佛的理解是,佛说,某人有可能是坏人,当追问某人坏在哪里时,它便抛出一句,佛曰,不可说。
师父说:“世界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天地万物都可以一目了然,唯独这人心,最让人看不明白。”
戒空又问:“其他的庙里都有佛像,为什么我们庙里没有呢?”
师父说:“拜佛之人只是为求一时的心安理得,如若心中无佛,再怎么拜也枉然,唯有心中有佛,才能心静如水。”
这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群黄蜂,戒空爬树时曾被黄蜂蜇过,那种痛苦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戒空大喊一声,“师父,有黄蜂,快跑……”
师父说:“出家人要心如止水,哪能如此冒失。”
可是师父刚说完,便已忘记心如止水了,撒跑就跑。戒空在后面喊:“师父,等等我……”
接着拼命地狂奔,说来也奇怪,黄蜂一路追着他们不放,好像不上去咬一口就不甘心似的,戒空跑啊跑啊,很快就追上了师父,又很快把师父甩在后面。戒空停下来发现师父还没有赶上来,于是又跑回去找师父。
师父坐在一棵树下大口喘气,光溜溜的头上肿起了很多小红苞。戒空上前问道:“师父,你是不是做了亏心事?”
在戒空有限的理解中,好人有好报,坏人做了坏事就会遭到报应,他上次是因为到树上偷鸟蛋才被黄蜂蜇的。而且师父经常教导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戒空很自然地联想到,师父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才引来黄蜂的报应的。
师父说:“现在世道混乱,黑白不分,当官的鱼肉百姓,想不到就连这小小的蜜蜂也受到影响,变成了混乱分子。”
回来的路上,戒空一直思考着,什么叫混乱分子呢?又想着师父刚才说的话,经过反复思考,最后终于想通了,因为世道混乱,老百姓都成了混乱分子。
转眼四年过去了,十四岁的戒空长得玉树临风,英俊不凡,为此师兄们妒忌不已,戒空把这个功劳都归功于爬树。的确,论起爬树,戒空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只用了四年的时间,戒空的轻功就超越了他的师叔。戒空坐在高高的树上,咬了一口刚摘的野果,一边看着刚收获的几个鸟蛋,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迷人的微笑,今晚又可以开荤了。师父对弟子们是很严格的,出家人必须恪守清规,戒酒、戒荤、戒色、戒赌,但是却偏偏对戒空打开方便之门。
那是在一年前,戒空遇见一个老猎户。老猎户一手拿着猎枪,一手拿着还在作垂死挣扎的野鸡,戒空上前拦住去路,“阿弥陀佛,施主,我师父说不可以杀生的,杀生是要下地狱的。”
老猎户开始时吃了一惊,打猎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凡是敢出来拦路的,要么是打劫的,要么是要饭的。虽然看见对方是个出家人,但还是拿枪口对准对方,老猎户说:“小和尚,我是个猎人,猎人不打猎,那我们吃什么?”
戒空说:“你杀生就是不对,人有很多种活法,不一定非得要杀生才能活。”
老猎户开始有点不耐烦了,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再跟他纠缠下去的话,天都要黑了。“哎,我说小和尚,我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不打猎,他们吃什么?我们全家人都等着这只鸡呢,你快点让开,要是他们饿死了,等于是你间接杀害了他们,你就犯了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