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17600000067

第67章 曲中锋芒1

共和二十一年,三月初三。

三月初三是踏青节,也是祭扫先祖的节日。过了一个冬天,人们终于换下了沉重的冬装,开始走出家门。一年多前虽然发生了大帅叛逃,西靖省远征军吃了个败仗这两件大事,但这一年多来共和国仍然走在日益发展的路上,对于这些普通民众来说,那两件大事无非是增添了一些私下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放在心上。

郑司楚把刷子往温水桶里蘸了蘸,刷到飞羽身上。飞羽舒服地打了个响鼻,一动不动,身边那两匹关了一个冬天的小马却一直欢蹦乱跳。趁着今天天气暖和,他将几匹马都牵到了院子里刷一下。

看着这几匹爱马,郑司楚淡淡笑了笑。自从父亲暴病昏迷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爽朗。

郑昭昏迷以后,大统制下令,国务卿府事务由吏部司司长顾清随暂时代理。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任命,但谁都知道,假如郑昭一直昏迷的话,顾清随迟早就经接任国务卿一职了。官场上这种人事更替郑司楚也管不着,只是这几个月来他为了照顾父亲,原先定下的谋职一事也就搁下了。

洗完了马,他回到父亲卧室的外间。戚海尘的药尚未煎好,他进去看了看父亲,见郑昭睡得正香,便掩上门,从外间的小橱中取出一本乐谱跟一支铁笛,重新回到院子里,坐在院中大树下的一块石头上照着乐谱试着吹起来。

这乐谱是程迪文给他的。程迪文来过几次,看望郑昭之后和郑司楚闲聊,说起他在礼部司的事情,程迪文说得眉飞色舞,说那部《八音集成》进展甚快,改编的大曲现在亦已初见眉目,国庆大典时应该可以由乐师演奏了。说到兴头,程迪文还拿出铁笛来吹了几个调子,郑司楚虽对音律不太感兴趣,却也觉得这曲子雍容典雅,甚是大气,当数百个乐师以各种乐器演奏时,多半气势宏大。程迪文给他留了一本乐谱,还送了一支铁笛给他,说音乐可以让病人心神稳定,对养病大有好处。不过郑司楚也知道程迪文吹笛才算动听,自己吹起来的话只怕会鸡犬不宁,但程迪文一片好意,他也不好忤其美意,现在偷空便试着吹吹。

谱子上的乐曲是程迪文编写的一本学笛的入门教材,谱子由简渐繁,大多是他到礼部后搜集来的。郑司楚以前也学过一些,并不是门外汉,只是他对此道一直兴趣不大,又自知再练都练不成程迪文这等笛技,所以一直没动过。不过这支铁笛做得极是精致,就算当成摆设都不错。他吹了开篇的练习曲,只觉有模有样,心想自己的笛技原来并不如预料之糟,便翻到后面的实际乐谱。第一支是首《落梅风》,这是支古曲,流传极广,连很多要饭的都会吹。他吹了一段,手法渐渐熟练,笛声也渐有悠扬之意。

看来我已经有了要饭的基本手艺了。

郑司楚自嘲地想着。这支《落梅风》曲调虽然简单,但甚是动听,只是清丽中总有些凄楚之意。他翻到下一页,却见上面写着“秋风谣”三字,下面还有个脚注,写着雾云程迪文据民间小曲改编。这曲子也很简单,不过这名字倒是新鲜,郑司楚都从来没听到过。他来了点兴趣,照着乐谱吹了起来。

这支曲子一般极是清丽,但与《落梅风》相比却是另一种路子,声调甚高,清丽中透出一股高亢昂扬之气,郑司楚甚至觉得其中有几分悲壮。秋风萧萧,原本就有种萧条悲哀之感,但这支《秋风谣》的悲凉中却似乎还带着一丝壮怀激烈。

这是什么曲子?郑司楚甚是好奇。吹第一遍时还有点生涩,再吹一遍便要流畅许多。只是这一次不自觉地吹得响了些,清丽之意大减,而那种肃杀悲壮却大为增加。

只怕走上了野路子。郑司楚抹了抹铁笛,不由苦笑起来。程迪文爱吹的曲子大多是些清丽婉转的调子,而自己吹出来竟然带上了干戈兵刃的杀气,如果被程迪文听到了,只怕会气个半死,说自己暴殄天物吧。他照着谱子又吹了一遍,只想回到那种清丽的调子上去,可是这一遍吹完,竟然更加肃杀,直如利剑突起,长枪林立。

真是支有趣的曲子。郑司楚笑了起来,心里却也有几分苦涩。也许自己心中总是忘不了军旅生涯,所以连吹笛子都不自觉地有这种意思了。只是不知为什么,他隐隐觉得这曲子有几分熟悉,仿佛很久以前曾经听到过。当然这也不奇怪,程迪文本来就是根据民间小曲改编的,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听到过,自然大有可能。他把笛子拿到唇边,又慢慢吹了一遍。

这一次吹得慢了些,只是如此一来更与“清丽”二字风马牛不相及,竟是一派苍凉悲壮之音。他越吹越响,虽是春风迨荡,草木争荣,但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横尸遍野的沙场。

真是入了魔道了。郑司楚没好气地想着。他放下笛子,却见司阍老吴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一边,似乎要说什么话。他道:“老吴,有什么事么?”  老吴“啊”了一声,道:“少爷,方才信使来报,说夫人这几天就要来看望老爷。”

这等“老爷”、“少爷”的称谓在共和国早已废止,郑司楚自己便纠正了他好多次,但老吴年纪大了,总改不掉。此时听得母亲要来,郑司楚也吃了一惊,道:“马上要来么?”

“是啊。信使说他们一同出发,但夫人要慢些,大概还有三四天吧。”

信使是快马加鞭,一路驿站换马的,母亲要来的话自然不会有他们这么快。但如果只迟了三四天的话,那母亲赶来也是非常急了。郑司楚没想到与父亲分居已久的母亲听到父亲重病的消息居然也会赶到雾云城来,站起来道:“是么?我去让他们准备些南边的食材吧,再让人去路上迎接。”

郑司楚的母亲名叫段白薇,是南边人,饮食也一直保留着南方的习惯。其实郑昭也是南方人,但郑昭在雾云呆得久了,吃的东西已无所谓,郑司楚更没有偏食的习惯,但他知道母亲一直吃不惯北方菜,所以伙食一定要提前预备下。而他们现在已经搬出了国务卿府,住到一个清静的小院子里来,母亲只怕还不知道他们的新住址,确要派人迎接。

老吴报完了信,正待要走,忽然道:“少爷,你刚才吹的是什么曲子?”

郑司楚道:“这曲子叫《秋风谣》,你听过?”

同类推荐
  • 武云

    武云

    在这个充满各种玄奇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寻。有人求权倾一世、享尽繁华,有人寻武道尽头、求天下第一,有人愿逍遥天地间、漫步花丛过,亦有人求长生不死,彼岸超脱。而周明觉得,此生此世,只求天地玄奇尽入我眼,红尘摆渡只求一人。而万载超脱、繁华盛景,不过云烟。
  • 僵尸兄妹

    僵尸兄妹

    远古时期蚩尤同儿女大战炎黄。蚩尤战死沙场。炎黄因杀死蚩尤,已无力杀死蚩尤儿女,只能将其儿女一南一北镇压由其后人看守。……万年以后不料一伙盗贼撕开封印。将其放出,蚩尤儿女得知炎黄已死,便决定不复仇,想生活在这个繁华的城市…………
  • 魂赞

    魂赞

    那一天,我看到了魂;那之后,多了一个我。
  • 千年一仙

    千年一仙

    邪派七公子排名第二的六如公子玉霄白为救爱人而投身名门正派化作一名小弟子白小羽凤落栖山终一鸣挣开铁锁走蛟龙白小羽强者突起搅乱修仙界浑水混迹正邪双方,又被双方所不容道不尽的正邪饮不尽的苦酒还原最初的玄幻世界
  • 永恒异魂

    永恒异魂

    漆黑冰冷的宇宙内,位面无数,种族亿万!广阔天宇内,亿万人中,每个人,每一物种,皆有两面!一面是自我,一半是异!异可化自我,异可永恒!异化魂,天必颤!地将覆!
热门推荐
  • 红颜恋

    红颜恋

    当她被事实打入地府的时候,她却只觉得自己连心痛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的一切终究不过是欺骗。他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九皇子,他以为自己不会动心却终究丢失了心,又是一个骗局,为了皇位他甘愿娶别人。
  • 非常圈点圈

    非常圈点圈

    神秘的店铺,行为古怪的兄妹,酷似真人的管家……施没没是探案世家的第五代传人,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施家的传统办案法已经没落,励志要做福尔摩斯的“柯南”少女决定是时候出击了。施没没:啦啦啦~
  • 仙人魔境

    仙人魔境

    以前人的目光,用独特的方式,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修道故事,向诛仙致敬!
  • 元幻大陆

    元幻大陆

    请大家耐心等待,因为学业繁忙,更得会比较慢,就算不好看,也请不要骂人。
  • 唯武狂天

    唯武狂天

    武者当狂战在天地,以武之道破苍穹。以身立于天地,握拳扫八方。华夏武道大宗师转生为林浩,脑海深处的玄奥紫珠,心脏中神秘强大的一滴血,他在这片天地演绎热血创奇。
  • Personal Memoirs of U.S.Grant

    Personal Memoirs of U.S.Gra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欧巴我们结婚吧

    欧巴我们结婚吧

    辛星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守护的一朵花朵。但有可能因为照顾她的园丁没有很好关注她的成长,所以……辛星星成了一朵会“祸国”的食人花!但,只要她遇上某人……画风就变成了这样……“昔日晗!你为什么又来捉弄我!”某女气鼓鼓的朝着某男询问。某男痞痞一笑:“捉弄你~没道理~”于是某天之骄子就和某朵愤怒的食人花轰轰烈烈的开战了……
  • 浮梦典当

    浮梦典当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个古老的当铺,一名有着神秘背景的女掌柜,一个个被命运契约下的藏品......“嘘,别吵到它们,它们已经睡着了......这里不是一个当铺,只是一个暂时容纳它们的客栈,终有一天,它们会回到自己主人的手中......”“你想好了么,用你最珍贵的,换取你心中所想......真的不会后悔......”
  • 和睦和谐(中华美德)

    和睦和谐(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易经》中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有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和气生财”。随便一数,跟“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中国也提出“和平发展”之路。本书就是收录有关“和睦和谐”的故事,将“和”的思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