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要说的四位帝王是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女真崛起边地,入主中原,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繁盛的清王朝,这四位帝王贡献良多,他们个个雄才大略,文武兼备。正因为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太多的是非功过,近年来以其为主题的所谓清宫戏也就格外地多。四位帝王以自己为主角唱出的这四台大戏,至今令我们回味无穷。
你很难想象,选举这个极为西方化的词汇会跟大清帝国的皇帝扯上边。努尔哈赤英雄,他的儿子也个个好汉,没有谁可以顺理成章地即位。于是皇太极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由议政会议推举出来的皇帝。这让我们难免产生遐想,如果这一制度能在以后沿承并加强,中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努尔哈赤生前曾明确定下汗位继承人由八旗贝勒推举产生的制度,按照这一遗训,后金上层一时出现了颇为为难的局面,最终还是皇太极继承了汗位。他是怎样获得继承权的呢?对这个问题,史籍记载并不一致,一说皇太极是八旗贝勒推举即汗位的;另一说认为他是“夺位”。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清实录》和一些私人笔记记载,综合考察,当时的过程是这样的:按照努尔哈赤“推举”的遗训,八旗贝勒都有被推举为汗的权利,当时八旗贝勒中条件最优越的有两个人:代善和皇太极。代善年齿居长,是四个地位最高的和硕贝勒中的大贝勒,是正红和镶红两旗旗主,曾屡立战功,有影响力;皇太极也是四和硕贝勒之一,才智出众,英勇超人,努尔哈赤生前曾给以“父兄依赖如眸子”的评价,也很有影响力。两人中,该推选谁呢?贝勒们都不表态。这时,代善主动提出:“父亲想立的是皇太极。”皇太极便说:“当立者兄也。”两人推来让去,三天也定不下来。第三天,代善和儿子岳托、萨哈廉商定拥立皇太极,并将贝勒们召集到一起,宣布了这个意见,大家都赞成。于是,九月一日,皇太极举行祭天礼,即位为新汗王。
从上述这样一个过程可以看出来,皇太极确是八旗贝勒们推选的新汗,那为什么又有“夺位”之说呢?那是因为他之所以能被推选为新汗,是他长时间极力争夺继承权的结果。努尔哈赤在1620年以前曾确定代善为继承人,作战中常常委以重任,皇太极便处处与他这位兄长争功,唯恐落后。比如在决定后金存亡的萨尔浒大战中,初三这天,代善领20个人假扮哨卒作为先锋,先行侦察敌情,皇太极因为祭神晚到了一步,发现代善已经先走,便立即要求领兵赶上去。努尔哈赤叫他不必追赶,他说:“大哥既然单独先走了,我们干什么留在后面?”便急忙领兵追赶去了。他唯恐落后一步的心情有多急迫!再比如:1621年(天命六年),在沈阳城外的战斗中,努尔哈赤出于对皇太极的爱护,不让他当先冲击,而守在城边瞭望,皇太极说:“两红旗兵(指代善所领兵)随后就到,让他们瞭望吧!”说着,就一马当先,冲向敌军,努尔哈赤赶紧指挥自己亲率的两黄旗兵随后冲了上去,敌军大败,皇太极领兵乘胜追击60里才收兵,又立了一次大功。如此英勇争功,自然给大家都留下了突出的印象,连朝鲜使臣都知道他“英勇超人”,努尔哈赤也特别“偏爱”他。
如果说上面这样一些争功的事还可以用年轻人的争强好胜来解释的话,那还有一件事就完全可以看出皇太极有意打击代善、争夺继承权的用心了。那是1621年,从后金回国的朝鲜使臣郑忠信向朝鲜国王报告时谈到,皇太极心存杀害兄长的阴谋。据他说,努尔哈赤和大将阿敦有一次密谈,努尔哈赤问阿敦:“你看我这些儿子当中,谁能接替我?”阿敦说:“知子莫若父,这事谁敢乱说什么!”努尔哈赤说:“你说说不妨。”阿敦就说:“智勇双全,大家都称道的人就行。”努尔哈赤说:“我知道你指的是谁了。”郑忠信说,阿敦说的是皇太极。可这个阿敦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后来偷偷告诉代善说:“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等兄弟要谋害你,情况很危险,你要防备!”代善就到努尔哈赤面前,哭诉说三个弟弟阴谋害他。努尔哈赤问皇太极兄弟可有此事?皇太极他们自然都说没有,于是,努尔哈赤斥责阿敦挑拨离间,将他关了起来,后来处死了。这件事说明皇太极可能有“夺位”之嫌。
从上面的故事看,在努尔哈赤生前,皇太极对于争夺汗位继承权曾有过精心谋划,在明争暗斗中树立威望,发展势力,为后来被推举继承汗位打下了基础;在努尔哈赤死后,他便顺利被推举为新汗王。所以应该说,他是经过自己的积极争取,最终在八旗贝勒们的共同推举下登上汗王宝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