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刻薄抠门之人故而存了些银钱。两老人有点小聪明就想着用这些银钱送他们的孩子去读书,以后等孩子考取功名好让他们能够改头换面,不再蜗居在山野农村!
这两老人的眼界倒是比一般的村民长远些!于是两个老人相继送三个儿子上学堂!
老大陶之贵模样俊秀,脑袋聪明在学堂很受夫子们的喜爱。严加教导也能成大器,但陶家两老明显只是宠爱他,却没教导他!
一来二去陶之贵在学堂竟然和那些纨绔子弟为伍,书也没有好好念,整日就干些招猫逗狗的事惹夫子生气!当两老发现不对劲时,陶之贵早就长歪了。童生没考上还被学堂退学了!
两老气得发疯狠狠教训了他一顿,让他在家里帮忙种地,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陶之贵见过外面的花花世界哪里又安得下心当个农夫?每日就跑到镇上同他那些狐朋狗友瞎混!
陶家老人看老大不中用了就把主意打到了老二身上,老二陶之安便被送进学堂。但老二不如老大聪明,启蒙又晚,恁凭夫子如何教都开不了窍,气得夫子们直呼“朽木不可雕!”一年后就在学堂呆不下去只能回家种田。
陶老头钱花了,两个儿子却废了,每日就阴沉着张脸,对谁也能骂上几句,陶家没人敢惹他!直到陶老头有天看见小儿子捧着书读得认真,他的脸色才突然好看了些。
说来也奇怪,别人家都是小儿子最得宠,但老陶家却是老大最得宠,小儿子受苦受累!老三陶之宁在陶家穿得最少,吃得最差,活干得最多,白眼也得的多,但他脾气秉性却是最好的。
自从陶老头看到陶之宁看书后就突然转了性对老三好得不行,还把他送进了学堂!
老三陶之宁也是懂得珍惜,在学堂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一点也没有沾染不良习。在他十三岁时考取了童生又在十五岁时考取秀才,成为村里,镇里炙手可热的少年郎!
老陶家也成为了村里许多人巴结的对象,在陶之宁十六岁时求亲的人多得都要踩坏陶家的门槛,其中还不乏一些商家小姐,陶老太想在其中挑了个姑娘说给陶之宁。不过陶之宁以想要认真读书拒绝了,陶老头也赞同,陶老太只好打消给陶之宁说亲的念头!
陶老太打消了给老三说亲的念头,却提起了给老大和老二说亲的念头!老大比老三年长六岁,老二比老三年长四岁。如果不是老大常出门浪荡,他孩子都该有了。老大一直没娶妻他们也没有想着张罗老二的婚事,现在的确该给他们说亲了!
老大,老二没有功名在身,求亲的人自然只是村子的姑娘。老大在外浪了几年,花楼没少逛,见过的美女不说多也绝不少自然不肯娶个样貌平凡的村姑娘。
陶老头两口子不满的是那些姑娘的嫁妆少得可怜,何况他们还得给彩礼,这一来二去不得赔银子?挑来挑去都没挑到心仪的,这下陶家亲事也就拖上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陶之贵突然给他们带回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说要娶这个姑娘为妻!老两口一开始还不同意,害怕娶回个不正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