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依法治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振兴的基本途径和核心举措。党中央和国家已经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重视,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1998年10月14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
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尽快实现依法治农。依法治农意义深远,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是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有力保证,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保障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手段的必然选择,是尊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经营自主权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是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农业经济法以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为其调整对象。这里的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民事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关系。而作为经济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农业经济法学,亦称农业法学,在我国,起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具体地说,它始于1980年葛恒美教授的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法研究组的创建,完成于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的成立,自1985年开始出版《农业经济法》或《农业法教程》等名称的教材。由于农业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需要长期的探索和不断发展、完善。对这门学科开拓、创造作出贡献的有葛恒美、沈雯辉、沈守愚、彭传彪、石英、高恩录等教授和王存学、丁关良等研究员。这本《农业经济法学》就是在农业经济法学基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探索发展的背景下完成的。
《农业经济法学》以促进依法治农的实现为使命,围绕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容和基本环节展开研究,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法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以法学基本理论为依托,以我国现有农业法律法规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三农”发展实际,大量收集和利用农村法治建设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依法治农的成功经验,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农业经济法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介绍、剖析和探讨。
本书主要内容和结构是:全书根据当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法律体系和内容编排,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民事关系(或称农业和农村民事经济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关系。全书共十章,各章分别是:第一章,农业经济法概述;第二章,农业基本法研究;第三章,农业科技、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法研究;第四章,土地管理法研究;第五章,农村土地承包法研究;第六章,农村企业法研究;第七章,农村税收以及农民负担问题法律研究;第八章,农业产业法研究;第九章,农业环境资源法研究;第十章,食品卫生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法律研究。此外,另设“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为附录。
《农业经济法学》是由安徽农业大学长期从事农业经济法学教学和研究的5位老师在数年来教学和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在本书的撰写中,我们力求做到: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翔实、全面;详略适当,重点突出;继承与创新兼具,尊重历史和创新;观点明确,分析论证层次分明,文字简练通顺;引用法律条文准确、适当。本书的撰写和编排,既考虑到理论研究的深度,同时也考虑到成果的应用性。因此,本书既是一本研究著作,又可以作为农业院校有关课程的教材。
和研究的5位老师在数年来教学和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在本书的撰写中,我们力求做到: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翔实、全面;详略适当,重点突出;继承与创新兼具,尊重历史和创新;观点明确,分析论证层次分明,文字简练通顺;引用法律条文准确、适当。本书的撰写和编排,既考虑到理论研究的深度,同时也考虑到成果的应用性。因此,本书既是一本研究著作,又可以作为农业院校有关课程的教材。
本书作者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