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初闻战(杜甫),长河没晓天(陈子昂)。
人心胜潮水(皇甫冉),万里忽争先(孟浩然)。
烽火从北来(崔颢),健儿宁斗死(杜甫)。
报国有壮心(李白),中夜拔剑起(刘庭琦)。
征战从此始(刘湾),丹霄羽翮齐(郑繇)。
今朝擎剑去(李贺),誓欲斩鲸鲵(李白)。
——1937年夏于南昌
陈禅心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抗战诗人。
20岁就在家乡福建莆田县享有诗名的陈禅心,在25岁的时候毅然投笔从戎,放下莆田城郊东阳小学的教职,1936年9月,加入了中国新兴的抗日空军驱逐机第四大队。抗战初期他参加过上海、南京、武汉的保卫战,后随部队驻防重庆七年,一次都未返乡看望父母和新婚妻子。
他是驾驭战机血战蓝天的“空军诗人”。戎马生涯之际,陈禅心以诗记史,讴歌抗战将士,控诉日寇暴行,反对汪伪投敌,寄语反战人士,在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报刊均有发稿,短短几年辑成《抗倭集》。1939年初,他将诗集交中国空军出版社出版,所得稿费全部捐赠。郭沫若为该集作序云:“莆阳陈禅心同志服务空军,公余辄亲吟事。自抗战军兴,尤多感发,近以所著《抗倭集》嘱叙於余,凡数百首,皆集唐贤句为之,其中大有可歌可泣之什。”柳亚子也以“见虎一文,骇怖叹服”,“循诵佳篇,心志开朗”,盛赞其诗作。
让人惊叹的是,这位爱诗爱和平的“天之骄子”,竟然为基层士兵打抱不平,1942年4月,在四川南充航站,陈禅心因反对克扣士兵军饷而愤然弃职,解甲归田。
他穿越经典,娴熟地集唐诗佳句,投古老诗篇于抗战烽火,淬成一首首形式与内容妙配的佳作,以历史名篇观照战争硝烟,穿越的姿态是那么潇洒自如。董必武、于右任、郭沫若、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林庚白、张仲仁、陈树人等诗坛名人,当时皆与陈禅心往来唱和。其《抗倭集》,收录325首诗,引用了2000多句出自杜甫、李白、白居易等274位唐代诗人的佳作,这些唐诗成句引经据典,讲究平仄,严丝合缝,格律协调,让人拍案叫绝。
1942年春,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渝演出。正在重庆孔学会兼职的陈禅心,在4月15日、21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四首“七绝”,为《屈原》叫好,其一为:“灵均词赋已千秋,此日应须写国仇。欲为两间撑正气,唇枪舌剑论薰莸。”
他穿越旧时代和新时代,解放后,依然写诗作文,与儿子陈季衡自费编辑出版了近数十种诗刊、图书,并乐此不疲地寄往世界各地,以文会友,宣传和平。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为他的《海峡和平合一家》诗词集题序赞誉:“禅心同志可称一位热心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海峡和平统一的爱国诗人!”第五届中国侨联副主席陈兰通教授题词:“春风吹拂,老树开花!”“以史为鉴,启迪后人!”新加坡作家协会永久名誉理事周颖南教授题词:“文章报国,气壮山河!”福建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原福建省副省长温附山题词:“往昔抗日‘空军诗人’,当今宣传和平诗人!”
时间留恋这位穿越时空的诗人。1912年农历9月出生的陈禅心,2000年还在家乡莆田,与夫人林独秀参加了莆田市城厢区百对金婚佳侣跨世纪集体婚庆活动。诗人不老,壮心不已。近年来,他创作了25卷书稿并出版了17本诗词和文史著作,如《阑倚词选》、《航空救国》、《陈禅心诗词书法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