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外寇氛生,又报倭军逼宛平。
主将未停麻雀战,敌方已动铁鸦兵。
六千子弟齐殉国,廿四钟时已弃城。
赏罚分明军令在,斯人何不处严刑。
固守经年漫自夸,忽然一夕弃京华。
五朝文物移新主,百万人民失旧家。
事敌汉奸春后笋,储才学校雨馀花。
门头沟外奇兵起,种豆于今反得瓜。
竞率全团死堑围,英雄盖世杨方珪。
自来南口称天险,争奈张垣树敌旗。
孰使刘封为大将,终推傅介是男儿。
阻山南部膏腴地,善守边疆拒敌师。
如斯诸葛方为亮,十万雄师受指挥。
力战屡穷罗店寇,反攻会解宝山围。
遂令学就万人敌,徒使缝成千女徽。
松井石根真竖子,难民车上示皇威。
——一九三八年
在阳光洒满的校园,学生们都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列队进入食堂,有时还要搞夜间演习。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西大学常见的景象。如今,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马君武的雕像,依然端坐在绿草茵茵的校园里,微笑着注视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马君武受命担任广西大学校长后,励精图治,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而闻名。时人把他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起称为“北蔡南马”。
1901年,在日本与孙中山见面之后,马君武这个名字就注定与民国联系在一起。这位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工艺化学、后又到德国柏林工艺大学学习冶金的学子,1911年11月,回到上海后,就参加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约法》的起草。1917年跟着孙中山“护法”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在广西,他提出禁烟禁赌、整顿金融、发展实业、兴办教育、建筑公路、成立新军等主张。
马君武生于1881年,从小丧父,家贫而好学,终成一代大家。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获得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的人。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冶金、生物、农业等自然科学,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也有研究。
他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懂得英、法、德、日四国文字,1901年翻译了《法兰西革命史》,1918年翻译了卢梭的《民约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不遗余力。他在1901年翻译出版《代数学》一书,两次留学德国期间又翻译和编写了《平面几何学》、《微分方程式》、《矿物学》、《植物学》等。
他是一个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理想的爱国诗人,在20世纪初,与诗人柳亚子、苏曼殊齐名,所写诗作多收入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马君武诗集》。1931年11月,他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哀沈阳》两首“感时近作”,反对不抵抗政策。
这首《抗日纪事四首》就是这位辛亥老人爱国心声的吐露。全诗感叹于卢沟桥事变后国土的沦丧,对祖国文化遗产受到欺凌感到痛心,对奋起反抗以身殉国的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日寇的侵略行径表示了无比的愤慨。诗中的杨方珪,是在南口牺牲的团长。1938年6月,在重庆为王铭章师长举行的公祭大会上,郭沫若撰写的广播辞这样说:“抗战以来,我国可歌可泣的壮烈的事迹,真是不计其数。南苑的佟麟阁、赵登禹两师长,南口的杨方珪团长,宝山的姚子青营长,忻口的郝梦麟军长与刘铮磊师长,广德的饶国华师长,连此次腾县的王铭章师长,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增加不少光辉灿烂的篇页。”
1940年8月,马君武因胃病复发在桂林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