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89500000002

第2章 吕碧城:花犹无影只闻香(1)

(1883—1943)

八月初三可怜夜,

花犹无影只闻香。

一弯眉月幽光寂,

照见侬家山字墙。

——吕碧城《杂感十首》其七

八月清秋夜,一弯新月如眉,高悬银汉,照人间。不必看那树影婆娑,花影摇曳,因那四溢的花香已肆虐沁人心鼻,敲开那孤寂人儿的心扉了……此刻,夜和光皆静谧,而心内,却思潮滚滚。眉月照眉心,一颦一蹙间,是离愁抑或是别恨?

我想,吕碧城终是寂寞的。因她生之旅的孤单零落,因她绝世不二的才情,因她曾经的无上风光。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女强人。当年,她是犀利的《大公报》主笔、女性解放的先驱、袁世凯家的座上宾、北洋女子公学的校长、“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成功创富的女商人、风光的社交名媛……文坛、政界、女界等,无不对这位才情高绝的女子投以热烈目光。时人有诗称之:“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年轻貌美,个性独立,才华惊世,成就斐然,冠绝群芳。这样一个吕碧城,今人尚且惊为天人,更何况清末民初那个时代!

她时尚。她潇洒穿梭于各色权贵男人中,她奇装异服舞步于各大交际场,她孤身游历世界各地……如此风光自在,实不亚于现代任何一个女子。她又极传统。生于诗书世家,写得一手绝妙好词。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分明看到一位婉约的女子!传统与现代在她身上得到淋漓的体现,时代在她身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自古名士优雅,才女风流。花香蜂蝶来,如此风华绝代的才女,按说没有理由不幸福。可谁曾想到,吕碧城竟成为“民国第一剩女”,终生独守空房呢?

才女如虹起

常想,一个人的才华和成就,努力自不可免,但先天和祖上基因确实存在。看一些名门才女的身世,我更感到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它实在是一个人性格和才华的发源之地。

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安徽旌德人,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历任国史馆协修(即翰林院)、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职位。1883年农历六月,吕碧城出生于山西太原,当时父亲正在山西学政任上。4岁时,父亲解官归乡,举家南迁到老家安徽。

所谓“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中国传统社会,以文载道,向来重视诗文传家,代代相传,这正是中国家庭和家族文化形成的根系所在。吕凤歧是读书人,以读书进仕,家里的书自然不少,而且他喜好藏书,家中藏书三万册。试想,这样一个家庭,它后代的血脉里自然流淌着一种诗文的基因。

吕碧城幼承家学,耳濡目染,加之天生颖悟,四五岁时,就已熟谙琴棋诗画,尤其擅长做词。时人有文称之:“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

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这是吕碧城12岁时写的一首词,文字已显出超越年龄的老道。当时,有人把此词拿给著名的“诗论大家”樊增祥看。这位与吕碧城父亲同年进士的老先生赞不绝口。当他得知这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小姑娘所为时,一脸惊愕,连连啧啧,说:“如此文采,情感,不同凡响呀!”又说:“尤是这‘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娇小女童,有如此英气豪迈,实为难得!难得!”

1895年,吕凤歧去世,吕家为分家明争暗斗,家族很快败落。由于吕碧城的母亲是妾室,失去丈夫,地位可想而知。当时,家族中竟然有恶人唆使了匪徒,劫持了母亲。

母亲被绑架,吕碧城的两个姐姐,一听被吓傻了,哭作一团。但12岁的吕碧城却镇定自若,说:“别怕!我来想办法。”她找出父亲生前同事、朋友和门生的地址,给他们写信告危、求助。结果,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母亲得以安然脱险,也争取到属于她们母子的那份家产。

小碧城救母一事,一时传遍乡里。

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接下来,吕家又面临打击。那就是,父亲在吕碧城9岁时为她与汪家定下婚约,如今汪家提出退婚,这真让人难堪!然而孤女寡母,势单力薄,不敢为此讲理争执,又碍于面子,吕母只好忍泪答应。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来如此。但这种联姻往往是以门当户对、互相关照为前提的。如今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这桩婚姻对人家没了意义,就要中断。无奈,只能感叹人情势利。但据说还有个原因,就是汪家被小碧城救母一事“吓”到了,认为此女非相夫教子之良淑。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他们看来,吕碧城将来定难驾驭,不是他们想要的儿媳。

家庭变故,孤儿寡母受欺,这已让小碧城看到世态炎凉,人情势利,加之“被退婚”,更让吕碧城感到屈辱,给她敏感的自尊以伤害。今天的我们,也许觉得这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但在以前,女方家如果遭到男方的退婚,是很不光彩的事,更何况是诗书之吕家?更何况是自信才女吕碧城?

少年的经历,往往影响一生。少年的伤害,总是铭心刻骨,但伤害的同时也产生激励。我想,一定是从那时起,吕碧城就暗下决心:独立自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坚强容易,一下子就可以做到。但要抹去伤害,却很难。这伤害投下的阴影,一直沉在吕碧城的心底,以至影响到她日后对感情的态度:异常谨慎。

到处咸推吕碧城

由于在家族中无地位,吕碧城的母亲不堪在吕家受冷眼,于是带吕碧城姐妹四人到娘家居住。不久,奉母之命,吕碧城到天津溏沽舅舅严观笙家寄住。舅舅时任溏沽的盐运使(相当于盐场总管),官虽不大,还有些实权,吕碧城在这里,倒还可以继续她的富家千金生活。

然而时代不同了。当时,西风东渐,海港城市天津,得风气之先,成为北方最开放的大都市。此时,女子虽远未解放,但个性解放之风已然刮起。1898年,严修在天津创建严氏女学。据说吕碧城曾在此就读。其实,吕碧城是否在此真正读过书,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以她的聪明敏锐,只需一个环境,就足以使她迅速蜕变了。

当然,那时,大部分的女子仍生活在三从四德之下,在封闭的院落中,悠悠地过着几千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但吕碧城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已经嗅到新风的她,怎能安居于她的高门绣户?于是,在天津那咸咸的海风熏沐下,吕碧城怀着甜蜜的渴望,急切地想冲出高楼竹帘,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了。

1904年的一天,20岁的吕碧城鼓足勇气对舅舅说:“我要到天津城里去上新学。”

舅舅一听勃然大怒:“上什么新学?你忘记了自己是谁吗?这么大姑娘了,还上什么学业!”

在舅舅眼里,大家闺秀的吕碧城有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大逆不道,不够本分。舅舅非但不同意,还严厉训斥她一番。

吕碧城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她谁也不告诉一声,就离家出走了——只身踏上去往天津城的火车。

稀里糊涂到了天津城里后,吕碧城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怎么办?回舅舅家吗?走回头路不是她的性格。可眼下怎么办?她左思右想,突然想到舅舅署中有个姓方的秘书,他的夫人住在天津滨江道的《大公报》报社。找到这一线希望,她兴奋地给这位夫人写信,说明自己来天津的目的,请她援助。吕碧城言辞恳切,十分感人。

这封信顺利寄到《大公报》,也是巧,被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英敛之虽是满族正黄旗人,但留过洋,思想先进,主张君主立宪,是位新派人物。他回国后就创办了《大公报》这份新式报纸,以此为阵地,宣传其政治思想。

此时,他正求贤若渴,看到吕碧城的来信,眼前一亮:这文采,实在了得!于是,他亲自随同那位夫人,把吕碧城接到报社,并立即聘她为见习编辑。

机遇来得如此迅速,吕碧城自己断没想到。原本赌气离开舅舅家,是想来天津上新学,碰碰运气的。不想,一下子自己就撞上了大运——找到这样一份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的工作,还上什么学呢!她虽然还不了解记者编辑是怎么回事,但只要是写文章,她就是成竹在胸的。

从此,吕碧城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就职《大公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吕碧城的个性和才华在此得到施展,成为当时的新女性。

果然,吕碧城很快崭露头角,她的诗词作品频繁上报。她的诗作品格律谨严,文采斐然,受到诗词宿耆们高度评价。同时,碧城还写了不少鼓吹妇女解放和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着不俗诗词功底,而且个性大胆独立,20岁出头的吕碧城一下子受到万众瞩目。

她的诗词,不只有文采,那么唯美,同时又有一种过人的豪气,那么率真,那么昂扬;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文字风流,年轻貌美,性格大方,吕碧城很快成为明星,挤身上流社会,成为各大聚会的焦点人物。别看她是旧家女子,但交际中落落大方,毫无旧女性的娇柔做作,与各色男人诗酒唱和,毫不怯场,令人赞叹。

她是那么耀眼,无论旧派新学,都对这位年轻貌美有家学有思想的才女青眼有加,名流们纷纷追捧她。诗坛名宿樊增祥、易实甫对她备加欣赏,袁世凯的风流儿子袁克文对她倾慕有加,李鸿章的侄子李经义对她热烈追求,鉴湖女侠秋瑾主动找她为友,而那些急于走出家庭的女子,对吕碧城更是仰之弥高,热烈地崇拜……

一时间,吕碧城声名鹊起,名动京津。当时的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写道:

飞将词坛冠众英,

天生宿慧启文明。

绛帷独拥人争羡,

到处咸推吕碧城。

吕碧城自己也说:“由是京、津间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

少年青春,雅集风流,名士如云。如此快意,人生能有几何?如此快意,几人能有?吕碧城是幸运的,在主笔《大公报》四年间,她就过着如此光彩照人的生活。在最好的年龄,吕碧城成为最美的风景。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吕碧城迎着时代,昂扬向前。春风得意时,胆子也大,往往做出常人难为的非凡事。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前后亡故,全国一片不安。此时,吕碧城在报上发表了一阕《百字令》: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翚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眉妩。

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

吕碧城以此痛斥慈禧的专权卖国,讥讽她死后到阴朝,一定怕见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词的旁边,还配上慈禧太后的画像。此词轰动一时,令清庭十分尴尬。

今天看此掌故,感叹吕碧城真是胆魄了得,颇有政论家的范儿,但又感叹当时报纸的言论自由。纵然因为当时的混乱,但那种空气,《大公报》的那块阵地,终给了报人吕碧城这样大胆发挥的机会。这里既有她作为报人的一份热情和责任,也暴露了她年轻气盛、狂放激进的一面。而这丝毫遮挡不住她的光芒。

袁世凯府座上宾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势不可挡,封闭老大的中国大门终于不情愿地打开了。1860年,天津开埠,九国租界设立。在一片亡国声中,西学以其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的优势,迅速受到国人追捧。

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也认识到大势所趋,于是施行新政,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通令各省开办新学堂。此时,西方的自由、民主及科学思想,让国人认识到自己的落后,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唤醒了养在深闺人不识的中国女性。于是,一个个思想开放,个性独立的新女性产生,一个个走出家庭的“娜拉”产生,要求解放,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受教育的女权运动此起彼伏。“张女权,兴女学”,成为一时风潮。

1903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授权天津教育家傅增湘创办天津女子学堂。吕碧城的顶头上司英敛之,老师严复等人积极推荐吕碧城。当时,风头正劲的吕碧城,不仅是新女性的最佳代表,而且之前曾发表大量妇女解放,兴女权的诗文,已经成为女性解放的先行者。她认为,女性独立,必先“启发民智”,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即受教育。兴办女学,是最好方式。

吕碧城的这些观点,英敛之十分欣赏,她还带吕碧城认识唐绍仪、严复、卢木斋、傅增湘等名流,大家对她十分欣赏。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校长的严复,曾激赏吕碧城说:“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并欣然收吕碧城为女弟子。

经过英敛之、严复、傅增湘等人的大力推荐,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吕碧城协助傅增湘筹办女学。1904年11月7日,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入学女生30余人。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

当时,傅增湘提倡“学术兼顾新旧,分为文理两科,训练要求严格”,吕碧城十分赞成,很是出力。她既有国学素养,又有新思想,自然是得心应手。两年后的1906年春天,学校增设师范科,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由于成绩突出,吕碧城被傅增湘提名,出任校长。这年,她不过23岁。如此年轻的女校长,吕碧城更是名声大噪,声闻全国。

同类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王廷相评传

    王廷相评传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热门推荐
  • 都市灶君

    都市灶君

    一次对自家火神庙的打扫,张振从垮塌的灶台里掏出了位灶王爷。从次便踏上了一条成神的不归路。
  •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我们不停地开发新产品;不停地扩大市场;不停地看手机,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我们在商务谈判中耗去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在策划广告方案中熬过了一夜又一夜;我们梦想着一夜暴富,渴望着一朝成名……生活的加法让我们的精神难以平息下来,感觉越来越累。而生活的艺术不仅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加”,也要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减”。因为生活既是矛也是盾,一方面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中不断学会去放弃。本书旨在告诉大家,要想不让自己太累,就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简化生活,减去繁琐,剪掉拖累,我们就能够轻装前行。
  • 武皇临世

    武皇临世

    天木大陆,青、赤、白、黑、黄五棵巨形大树,分别屹立在大陆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千丈的的树干拔地而起,巨大的树冠耸入云霄,根本看不清这树有多高!天木大陆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天木大陆灵气充盈,这里没有斗气,没有古武,法术就是这里的一切!没有法术的人在这里就是平民就是废物!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废材林武走上另一条道路!
  • 慎柔五书

    慎柔五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后来我才发现,从那61人成为我同学的那一刻,我的人生就与他们紧密相连。从她成为我同桌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融入了她,我这本不充实的生活,竟美好起来了。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感情的故事——————谨此书献给我梦幻的青春和我挚爱的同桌
  • 单身主宰

    单身主宰

    单胜苟在被一只狗咬后获得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生物提供着他们的能力给系统拥有者兑换,只要有足够的积分就能换到。而积分获取的方式就是拆散情侣!!!上课传纸条联络感情?举起手来,伸张正义:“老师这有人不好好听课!!”不要让他们影响到其他同学!!!公园长椅上情侣四目相对就要亲嘴?出其不意,上去就是一巴掌:“呜呜呜,你这负心汉,我们从此一刀两断!!”然后迅速撤离,做好事不留名,给流浪人员腾出长椅睡觉。楼下两只小狗控制不住自己的兽欲?撸起袖子就上前:“哎哎哎,就要放学了,你们怎么可以在这嘿嘿嘿,被小朋友看见多不好。来来来,我帮你们分开,哎呀.....卧槽.......怎么这么难拉!!!”一个光荣的斗士就此诞生!!!!管它同性异性先拆开再说,让自私的情侣们知道什么是人间大爱!!!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盛世宠婚:首席诱妻入怀

    盛世宠婚:首席诱妻入怀

    一个是被赶出家族的世家千金,一个是游走在黑白商界的天之骄子。第一次相遇,她满脸无奈:这位先生,能不能管管你流动的荷尔蒙,飞机不是你家的,招来蜂蝶很影响我睡觉。第二次遇见,他揽着她的腰,在她耳边低笑:再倔强的玫瑰都会对我投怀送抱。第三次再见已经是六年后,身边跟着两个同版萌宝,她甩他一脸:借你点东西怎么了,他们还不是从我的肚子里出来的,你哪里来的哪里凉快去。
  • 步步为凰

    步步为凰

    她是卧底中的卧底,站在黑道巅峰、通吃黑白两道,一朝穿越,面临被辱危局;纤纤素手扭转乾坤,却惹上不该惹的男人,卷入不该卷的风波。奉旨进京,步步杀机,却不及桃花遍地让人头疼。纠缠不休的异族王子、身负世仇的少年将军、腹黑俊美的病弱王爷、狠厉霸道的督察院统领、想要争位的各个皇子……九龙夺嫡,他们却偏偏说是为她。这锅她不背,却注定成为祸水,与整个皇朝为敌。“不,你不是祸水,是洪水!”某男咬牙切齿磨刀霍霍,准备为她斩尽桃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镜之铃兰引

    三世镜之铃兰引

    黄泉冥界在星河云海间扯出一幅朱色的红绸。她的身体被束缚在血池里疼痛地无法挣扎,依稀记得有一身蓝袍抱起血池中攀着遍是血污的她,悠然行走于星河间,行过之处漫地血水化为白莲。她知道是谁,她还知道几百年前她无意毁掉了他的婚约,她也知道此番他来救自己不过是因为她的身份,可她唯一不知道的是,这位降生于东方净土的青玄帝君与她在四海八荒内寻找了百年的那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梵音海上碧波千尺,漂浮于水泽间的铃兰次第盛开,白色花盏荡着铃声在雨幕中飘摇,是否能唤起前世种种,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过去,所谓纠缠一生,不如一生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