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居住的小院,安排貂蝉睡下之后,张忘决定去向杨离辞别。
自己这条命是人家救的,离开华阴之前,无论如何都应当对救命之恩有所报答。
若是好人无好报,世上谁还做好人?
张忘张怀溪,有恩必报。
贾诩拜见了杨离之后,被安排在客房休息。
他在客房中点了油灯读书,却怎么都读不下去。
张忘对他的崇拜之意和夸赞之词,反反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这种一看就是发自肺腑的敬慕之情,让铁石心肠的他,无法不动容。
抛去想要争霸天下的荒唐念头,那少年还是挺招人喜欢的。
喟然叹息了一声,贾诩将书卷掷于案上,决定去找张忘再谈谈。
一个满腹诗书的汉家儿郎,如果不逐鹿天下,想要富贵一生,并不是什么难事。
张忘正负手向杨离书房的方向走,走不多远,见到了负手而来的贾诩。
两个负手而行的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皆把手不自然的从身后放了下来。
贾诩暗暗撇嘴,心说我一把年纪了做做样子,你小小年纪干嘛要装腔作势?
张忘该装的时候装,不该装的时候立刻就能把尊严放下。
他一路小跑来到贾诩身前,躬身施礼,笑得极为灿烂:“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懂得欣赏这寒冬冷风的美,没想到先生也是同道中人。”
贾诩看着他这张近乎谄媚的笑脸,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动。
换做自己,再怎么仰慕一个人,也不可能这般放下自己的尊严。
仅从脸皮厚这一点来说,张忘算是有祸害天下的资格。
将行毕大礼的张忘搀扶起来,贾诩坚如铁石的心忽然有些柔软。
他要做什么,就让他去做吧,年轻的时候不肆意张狂,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不够心狠手辣,那又怎样?这世上,难道会缺心狠手辣之人吗?
高高在上的那个人,从来都不需要是全才,只要会用人就够了。
想到这里,贾诩倒背着手,施施然回房睡觉去了。
以后的日子还长,养足精神才能慢慢陪他玩。
张忘还以为贾诩打算和他煮酒论英雄呢,最不济也要谈论天下大势,没想到贾诩根本不搭理他,让他自己热脸蹭了一个冷屁股。
他孤零零站了一会儿,调整了一下失落的心态,这才直奔杨离的书房而去。
书房内,杨离正在奋笔疾书,听到张忘来访,便吩咐家奴带他进来。
张忘进了书房,对着杨离一揖到底:“张忘见过恩公。”
恩公?
听到张忘的称呼,杨离微微撇了撇嘴,这是准备要报恩了吗?
他走上前,将张忘搀扶起来,说道:“救你不过举手之劳,为何总是念念不忘?恩公一词,莫再提起。”
张忘笑了笑,直接说出来意:“张忘此来,是向叔父辞行的。”
辞行?
杨离眯起眼睛,盯着张忘:“年关将至,贤侄为何要离去?可是家奴照顾不周?”
张忘说道:“不瞒叔父,张忘原本就是要游历天下,所以才千里迢迢,从蜀郡而来,谁料到遭遇大难,差点儿小命呜呼。”
说到这里,张忘冲着杨离行了一个大礼:“若无叔父施以援手,张忘早已死在街头,大恩大德,不知该如何报答。”
杨离扶他起来,笑道:“我华阴杨氏数百年大族,名声在外,救人于危难这种小事,也要人回报的话,岂不是遭天下人背后耻笑?”
张忘一本正经道:“施恩不图报,那是你的事;有恩不思报,那就是我的事。张忘别无所长,就是读的书多,恩公若是不弃金银俗物,张忘有数种日进斗金之法,可助恩公家族一世衣食无忧。”
杨离丝毫不以为意,挥挥手道:“我杨氏数百年大族,良田千顷,店铺无数,岂会缺了钱财?贤侄再提什么报恩之类的废话,我可真要生气了。”
张忘见杨离态度坚决,不像是作伪,便退了一步道:“杨氏名门世家,代代都出卓越子弟,此乃万卷藏书之功。我有一部《论语注疏》,可帮助族中弟子研习论语。我愿意誊写出来,为杨氏万卷藏书再添一部,以报救命之恩,请叔父莫再推辞。”
“哦,贤侄这《论语注疏》,是谁人所著?”
杨离一听这话,多少有了一些兴趣。
古代的读书人都这毛病,把书看得比金银财宝重要。
张忘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道:“是我在蜀山一处山洞中寻到的,不知道著者是谁。”
《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北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凡二十卷。
此书是几个时代注家们的共同成果,在朱熹的《四书集注》问世之前,此书是天下士子学习论语的标准注疏,非同凡响。
这种实话当然没办法和东汉人杨离交代。
“这样啊……”
杨离略有失望,都不知道是谁写的,还能指望它是本好书吗?
真正的名家大儒,根本也不可能会去蜀山那种遥远险峻的地方隐居。
张忘满怀信心道:“此书有二十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我可以先默写出一卷,恩公若觉有可取之处,我再写后续。”
杨离本想拒绝,转念一想,他提出来要报答,自己若是拒绝了他,他肯定还要在别的方面纠缠。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让他写书吧。
想到这里,他说道:“如此,这件事就有劳贤侄了。贤侄满腹才华,出口成章。我相信能被贤侄看重的,定然是一本好书。”
张忘知道杨离只是嘴上客气,并不信自己真的能拿出好书,一笑置之,并不与他争论。
事实胜于雄辩,论语注疏一经面世,自然会让人视若珍宝。
“我会叫人将笔墨纸砚都给你送到住处去,你安心写书便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提出来,我会安排下人给你配齐。”
杨离说到这里,想起一事:“对了,你那救命小恩人安置好了吗?”
张忘回道:“多谢叔父收留,我已把她安置在我住的院子里了。另有一件事,要禀报叔父一声。为了感谢华阴百姓对我的恩义,明日我将向全城百姓传授酿醋之法。”
杨离早已知道此事,笑道:“酿醋之法,乃是日进斗金的法子,你就这样无偿送出去,不心疼吗?”
张忘哈哈一笑:“一个人知道法子,可以日进斗金,人人都知道,不过是多了一条谋生的路罢了。”
“不论如何,都是造福于民。”杨离感慨地说道,“华阴百姓,一定会记住你这份恩情。”
张忘想说的话都说完,想做的事也得到了支持,拜别杨离,回到自己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