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45400000012

第12章 个体的独立自主(4)

从莱布尼茨思想发展过程看,两类实体的划分并非在他确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一开始就提出来的,而是在他确定了个体是实体之后进一步论证和说明个体何以成为个体实体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在通常认为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开始形成的标志的《形而上学谈论》(1686)中,他所讨论的实体是个体实体,在那里不但没有两类实体的划分,而且没有明确的说明个体的实体性在于什么的意向。在这篇文章中,关于个体实体他所讨论的主要是它是什么,说明个体实体是一种包含所有属性的完全存在,个体实体概念是一个包含所有谓词的完全概念。其中,他也讨论到实体形式。他认为,应相信实体形式有某种合理性,但这些形式不能改变现象,不应用它们来解释特殊事件。他批评说,那些引入和强调实体形式的哲学家并不像我们现代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远离真理,那样荒谬。他特别指出:“没有实体形式,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第一原则或把精神提高到对无形体的本性的认识和对上帝的惊叹”。而且,他还把精神和动物的灵魂看作实体形式,认为构成一个一本身(unum perse)的事物是实体,并且具有实体形式。但是在这里,他还没有把精神、灵魂或实体形式看作是实体,没有提出宇宙中所有个体事物都是实体,都有实体形式,没有指出个体实体的实体性在于实体形式。在这里他提出了灵魂或实体形式是完全不能毁灭的,但还没有提出形体本身是实体形式或灵魂构成的,它们也是不灭的。到1695年的《动力学实例》中,他已经明确提出在有形事物中除广延之外还有某种先于广延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自然造物主植入的自然的力,认为“它必定构成形体的最内在的本性”,而且是到处存在的。

在同一年发表的《新系统》中,他又重申了上述观点,并提出那种力是实体形式的本性,它具有与感觉、欲望相似的东西,可以把它设想为灵魂。他认为,正是这种力构成了个体真正统一性的本原。它不仅包含有现实的活动(lacté)或可能性的完成,而且还包含有一种原始的能动性(activité)。他还提出,要有实在的复多,必须有许多真正的单元来构成,这种单元本身具有某种形式或能动的成分,它本身就是一种完全的存在。他把这种完全的存在称为有真正统一性的单纯实体、实体的原子或形而上学的点。“只有实体的原子,就是说真正的单元才是绝对没有部分的,它们是活动的源泉,是事物由以构成的绝对的第一本原,也可以说,是在对实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最终元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中莱布尼茨已经由《形而上学谈论》中对个体是什么的研究深入到了对个体实体何以成为实体以及个体实体的内在结构的研究,已经明确阐述了他关于个体实体之所以成为个体实体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个体实体之所以是能动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灵魂或原始力,这种力构成了个体内在统一性、能动性的本原;其次还因为它是由一种本身就是形式或灵魂的实体的点或要素构成的,或者说是由简单实体构成的,它们是实体活动的源泉。

在这里,莱布尼茨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复合实体和简单实体的关系,论证了个体之所以是实体,是因为它是由一些本身独立的、能动的、实在的简单实体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这里,莱布尼茨还没有明确使用复合实体的概念,而且还没有把简单实体称为单子。在同一年给洛比达侯爵的信中,他首次提到“单子”(monad)一词,但还没有用单子来表达简单实体。约3年以后,即1698年,莱布尼茨在《论本性本身;或论属于被创造事物中的力及其活动》一文中,他开始把实体的点或实体的本原称为单子。他说:“这同一实体本原,在有生命的事物中被称为灵魂,在其他事物中被称为实体形式;由于与物质联合,它构成一个真正的一或一本身的实体,它构成我称之为单子的东西。”他还明确提出,被称为单子的东西具有一种知觉和欲望。到1714年写的《单子论》一文,莱布尼茨系统阐述了作为简单实体的单子与复合实体的关系,最终完成了对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形而上学论证。以上考察表明,莱布尼茨是首先从研究个体入手然后逐渐深入研究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表明他始终都关注个体何以成为实体的研究。从其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在承认个体实体之后提出简单实体,并且着重研究这种实体,其原因在于要真正确立个体的实体地位。由此亦可以看出两类实体在他那里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两类实体的划分对于实现他的形而上学的终极目的的意义。

以上我们阐述了莱布尼茨为什么要划分个体实体和简单实体的理由,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具体研究他所理解的个体和单子或两种实体及其相互关系。

莱布尼茨没有给个体下过定义,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就是他把个体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这种作为真正实体的个体就是他所谓的个体实体。他对个体实体的论述集中在《形而上学谈论》之中。在这篇文章里,莱布尼茨是为了区别上帝的活动与他的创造物的活动而说明个体实体是什么的。他说:“既然能动性和被动性独特地属于个体实体,那么说明这样的实体是什么就是必要的。”他接着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个体实体的观点,即“当几个谓词能被归属于一个单一主词,而这个主词不能被归属于任何其他主词时,它就被称作个体实体”,指出:“这当然是真的。但是这还不够,这样一个定义只是名义上的。那么我们还必须考虑,真正被归属于某一个主词意指什么。”他认为,在一个真命题中,谓词不是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就必定实际上包含在它之中。就是说,真正被归属于某一主词,不仅指那些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也指那些不是明显地但实际上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

在他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谓词都在事物的本性中有某种基础。如果说那些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是事物的属性,那么那些不是明显地包含在主词中的谓词就是事物的偶性。这就是说,个体实体不仅包含属性,而且包含偶性。不仅如此,他在后面还指出,“属于它的所有经验连同它的全部环境和外部事物的整个系列都包含在它的概念之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莱布尼茨认为个体实体的本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完全的概念。他在解释了在一个真命题中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中之后,继续说:“如果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能说,具有一个如此完全的概念,以致于它足以使我们理解并从中演绎出这个概念被归属的主词的所有谓词,这就是一个个体实体或完全存在的本性”。这就是说,既然一个真命题的谓词被包含在主词之中,那么一个个体实体就是一个完全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关于它所能真正地被谓述的一切。他认为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概念是完全的,即能从中给这个概念所归属的主词的谓词提供一个理由,这就是一个个体实体的概念。”基于上述看法,莱布尼茨否认种和属等抽象概念是完全概念。他举例说,一个热的东西有一个完全的概念,但热没有。他称包括所有能说的一切的热的概念为“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他认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个体事物的概念包含上帝的自由意志,而抽象或“本质”的概念则不包含,因而前者不像后者那样,它包含偶然的真理。他说:“这种区别在于最抽象的种的概念只包含完全不依赖上帝的意志的必然或永恒真理。而那是完全的并足以完全区别其主体,那因此而包含偶然真理或事实真理、个体的时间、地点等环境的个体实体概念,也必定把被看作是可能的上帝的自由意志包含在它们的被看作是可能的概念之中,因为上帝的这些自由意志是存在和事实的主要源泉,而本质是在先于任何意志考虑的上帝的理智之中的。”

在他看来,一个抽象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不是充分确定的,因为它不包含它所归属的主词的其他性质。以国王的概念为例。即使充分知道关于国王所能说的一切,即能充分分析这个概念,也不能说出关于“国王”所谓述的那个主词(如亚历山大)所能真正地说的一切。这是因为亚历山大的概念不仅包含国王的概念,而且也包含其他的概念。另一方面,假设一个人知道关于亚历山大所能真正地说的一切,即能充分分析亚历山大的概念,那么亚历山大就是一个本身不能谓述任何别的东西的主词,就是说,亚历山大的概念不包含在其他更复杂的概念之中。所以莱布尼茨说,国王只是一个“充分的”概念,因而只是一个抽象,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完全的”概念,因而是一个个体。简言之,在莱布尼茨看来,一个概念是完全的,当且仅当它不能作为构成另外一个比它自身更复杂的概念的部分。

那么说一个个体实体作为主词是一个完全的概念,那就是说:“一个个体实体是一个不在另一个主词中的主词。”根据以上考虑,莱布尼茨得出了关于个体实体的“几个与通常相反的重要结论”:第一,那种认为两个实体能彼此完全相似,只在数量方面不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既然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完全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是无限复杂的,那么就不会有两个实体具有相同的复杂概念,换言之,不会有两个实体是相同的。在他看来,一个完全的概念,不仅使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区别开,而且使一个特殊事物与其他特殊事物区别开。他说:“托马斯关于天使和理智所说的[“每一个个体在这里都是一个最后的种”(quod ibi omne individuums it species infima)]同样适用于所有实体,假若像几何学家就形而言所理解的那样理解种差的话。”这个结论所表达的是莱布尼茨后来一再强调和论述的“不可辨别者的同一性”原则的基本思想。第二,“除非通过创造,否则一个实体不能存在,或者除非通过毁灭,否则它就不会消灭。”既然如此,实体总是持续存在的。“在每一个实体中未来都与过去完全联系着。这就是造成个体的同一性的东西。”第三,“一个实体不能被划分为两个,或者说,一个实体不能由两个实体构成,这样实体的数量就不会自然地增加或减少,尽管它们经常变形。”既然个体实体是一个完全的概念,是一个一本身,它就不能被划分,否则它就不是一个一,就不具有统一性、完全性。第四,“每一个单个实体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整个宇宙”,“属于它的所有经验连同它的全部环境和外部事件的整个系列都包含在它的概念之中”。

前面说过,一个个体实体的完全概念足以理解并从中演绎出这个概念所归属的主词的所有谓词,而在莱布尼茨看来所有事物都是联系的,这样,一个实体的概念就包含与整个系列的关系。既然宇宙即“整个事物系列”由无限个体实体构成,那么个体实体的完全概念可以说“包含着无限”。例如,亚历山大的完全概念必然包含亚历山大与宇宙中所有事物的关系,不仅涵盖一个有限的时代,而且涵盖整个时间。莱布尼茨所说的个体实体包含着无限,一方面是指“它像一个完整的世界,像上帝或他所表达的整个宇宙的镜子”;另一方面是指“它表达(无论多么含混地)宇宙中过去、现在或将来发生的一切”。

在上述四个结论中,第一、三、四结论可以从他的个体实体是一个完全的概念引申出来,但第二个结论似乎不能直接引出。不过,从下面将会看到,这个观点对于解决个体实体的灵魂与形体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可以说奠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上述四个结论是莱布尼茨关于个体的最基本观点,它们分别表达了作为实体的个体所具有的独立性、不可创造性、不可毁灭性、同一性、完整性和丰富性等一些个体性特征。然而,这些基本观点虽然能从个体实体是完全的概念这种基本思想引申出来,但这种引申并不充分。为了给他的这些基本结论提供论证,在写作《形而上学谈论》以后,莱布尼茨就着手研究个体实体的内在结构,以说明个体实体何以成为个体实体,并进一步阐明个体实体的特性。

同类推荐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热门推荐
  • 什么是我们的年代

    什么是我们的年代

    我们这一代人,80年代的人,年近而立的我们,却怎么也找不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年代。
  • 《终于我们没有错过彼此》

    《终于我们没有错过彼此》

    这一段情从花季便萌芽,我们都没有勇气说出口。在那个岔路口,我们错过彼此,但命运却让我们再次相遇,这一次我们都没有放手。
  • 血族小公主殿下

    血族小公主殿下

    隐藏在人群中的她,当他出现时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听鬼唱情歌

    听鬼唱情歌

    本书内容感情色彩丰富、幽默、新颖、感性情、感色彩敏感请书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哦;书中主人淡淡无奇的生活中偶遇女鬼,这次不凡的遭遇颠覆了他的人生观。都说人鬼殊途书中主人与小女鬼这次邂逅必定能刺入你的脑海......(大家拭目以待吧!)
  • 终焉回归

    终焉回归

    不管穿越不穿越的问题,所谓重生就是要在不低于自己以前的水平下愉悦的四处浪啊!怀着这种心情,离叶踏上了成为一个懒散的强(逗)者(逼)的旅程。本书前期有点压抑有点乱,后期各种恶搞各种乱,如有雷同……你咬我啊~~~============(果然还是想分割一下……)啊诺,有人想提什么意见的话直接书评区就好了的说,看到了我就会认真回复的。QQ的话我也有啦,不过不常上来着,有兴趣的加一下?喏喏,就是这个啦:1873048620
  • 刑泽天下

    刑泽天下

    他乃当年五界地神族第一高手,因神魔妖三族大战,卫保神族太平,他打到金身破碎,元神消散,但身为天命者的他,运气好到爆棚,居然遇上了万年一次的结界之门的开启,故此轮回到仙武界,重生投胎,当他恢复前世记忆时,他发誓要重回五界地,报当年灭金身散元神之仇。
  • 流浪的路上

    流浪的路上

    本书是以随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远离他乡,追逐自己梦想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因感觉到在大学学不到实用的知识,在大学继续读书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想利用暑假的时间独自出去看看,检验之前在大学学的东西是否有用。然后决定是否继续回校读书,还是就此进入社会?经过一个暑期的流浪,对于是回学校继续读书还是不回去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在外流浪。从一个四处碰壁的大学生,从普工、学徒开始,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一步步的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最后成功的做到了工程师的位置上的励志故事
  • 腹黑总裁的傲娇哥哥

    腹黑总裁的傲娇哥哥

    如果有来生即使倾尽所有也想好好爱你一回什么世俗什么伦理只想与你无论生死永生一起
  • 同桌爽歪歪(同桌好好玩)

    同桌爽歪歪(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