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见其如此的虔诚,便举着手中的大刀,大笑着说道:
“哈哈,若不是凌贤弟这场战争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还要伤亡多少人才能将其拿下;此次尔等必都是头功!”
话语间,凌振明也已经将自己所乘坐的舟,行至元军的大船上,缓慢地停在一旁,看了看四周的硝烟未灭,受伤的将士们还在队友的帮助下,一瘸一拐地走到船舱内包扎,便又转过头来,接过常遇春的话,说道:
“非也非也!此乃尔等骁勇善战的将士们的功劳啊,吾等也只是顺水推舟罢料。”
话毕,便看向廖永忠、耿炳文等诸位将领,一一对其抱拳行礼,表示敬意。等战场收拾好后,也到了日暮降临的时候,坐在船舱中的诸位将领吃完了晚餐,正总结着今日的战事,军中较为年长的廖永忠经过众位将领的一番讨论后,便面露深沉地说道:
“吾等此番战役得胜,除了自身的士兵的平日训练有素,以及临场的战术运用得当外,还因这老天的开眼啊;否则吾等之小船舰,实在是难以将其如此轻易的攻克,所以日后的建军方向,还应多以水军的建设为重。”
凌振明点了点头,接着廖永忠的话说道:
“廖将军果然是才智过人、深谋远虑啊!吾等也在考虑这场战役的关键,现被廖将军一语击破,实则妙哉!而通过此番战役后,这收获的船舰,不光短时间内还能提高水军的实力,而且必定也对吾等日后军队的水军建设打好根基。”
凌振明话毕后,众将领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咦,这常将军呢?怎么不见他在此与吾等商讨?”
凌振明在看众将领的面色后,突然注意到在座的人中没有常遇春,所以奇怪地发文道。在船舱内的众将领这时候才注意到常遇春在晚饭过后便不再见踪影,便立即紧张起来;耿炳文、凌振明等人这才想到常遇春在吃饭的时候,愤懑不了的样子,怕是有事发生,赶紧叫来一直守在船舱门口的侍卫询问,众人才得知,常遇春已经上岸,去到岸上的俘虏屋去了;
众人便急忙赶到岸上的俘虏营中,便看到了俘虏屋中,所有俘虏而来的蒙古兵都和之前反抗朱军义兵,全都倒在地上,咽喉上的血还在不停地往外冒着,无一再有生命迹象;
众人看到这一幕,很是吃惊,目瞪口呆地看着手握大刀,大刀上还在不停滴血落的常遇春。在阴暗的俘虏屋子中,他那漆黑的身影,身上还沾满了地上俘虏的血迹,从其后背看上去,很是恐怖。廖永忠缓了缓神,而仍全身颤抖着,看向常遇春,口中支支吾吾地说道:
“汝....汝等乃知杀降不祥之道理,汝怎能如此之残忍?”
常遇春并没有任何反应,仍是矗立在阴暗屋内的血滩之中,除了阵阵的喘息声音,便吾再多的动静;进到俘虏屋子内的众位将领都是身经百战,亲手斩杀数百人的英勇豪杰,而当他们第一次看到如此残忍的虐杀,心中也不免的惊讶,而更有甚者,受不了这浓重的血腥味,捂着鼻子跑出屋外;
屋内的人也不知过了多久,常遇春才慢慢地转过身来,满脸是血地,对紧蹙眉头的众将领说道:
“他们都是该死之人,待吾等战败之人如此,而今日,吾也便待他们战败之人如此;尔等无需多言了,吾已向元帅誓言,要亲自取那蛮子海牙的项上人头,这天已黑暗,吾等还是快作些休息,明日天一亮,便即可启程吧。”
话语间,常遇春便已经不再看向屋内诸位将领那诧异的眼神,经过了他们的身旁,走出了俘虏屋子内。对于常遇春自己而言,这俘虏即使是战败和投降的士兵,但也抹不去曾与自己为敌、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为敌、与元帅为敌的事实;所以其投不投降,作为朱元璋的将领,自己都有必要和义务,将其全部绞杀。
等到第二天天一放亮,众人似乎将昨日自己所见到的残忍一幕忘记,仍是充满着精神,斗志昂扬的看着小船行进的前方;对新的一题充满着期待,见到船的甲板上常遇春恢复原貌,与众人打招呼,甲板上的众人也以微笑恢复;
实则众人都很明白常遇春的杀降的心情,除了报复外,也有着对因战争失去生命的兄弟们 ,缅怀的一种方式,只是比常人表现得更为猛烈、更为凶残罢了。
打败了蛮子海牙的朱元璋,自然是江面上再也没有元军和水盗的阻扰,高掌远跖,也没有西面受敌的担忧,便再次亲自督军,与匆忙带着胜利返回的众位将领和士兵们,水军陆军一同,浩浩荡荡地进取集庆路。
此时蛮子海牙所率领的元军士兵所剩无几,自然是再也没有力量与朱元璋抗衡了;而那因这次战争,突然失去了父亲的陈兆先仍是不知死活,也不顾及手下的将士们的性命,仍是率领四万多人与朱元璋厮杀!
而这穷途末路的陈兆先哪里是凌振明、常遇春这些狠角色的对手,一场角逐过后,便被凌振明徒手拽马而下,从马上摔倒在地的陈兆先仍是不知死活的瞪大着眼睛看着凌振明,而凌振明却来不及理会其仇恨的眼神,急忙跳马而下,用他掉落的长矛将常遇春横劈向他脑袋的大刀抵挡住,虽然成功地将其抵挡,但其手中的长矛也因此重力而被劈断;
凌振明自己也倒在地上,额头上被大刀狠劈而下的气流所割出一道血痕,陈兆先见此状,便被吓得不敢再动弹;常常遇春见到自己伤了凌振明,战事也也基本结束,朱元璋还在亲自督军;便再无加害陈兆先的心,而是收起了愤怒的红眼,对陈兆先“哼”了一声,大步走上前来查看凌振明的伤势。
经过一番清点过后,朱元璋的军队这次一共收降了三万六千多人;被凌振明的挺身而出感动以及常遇春的蛮力所震慑住的陈兆先做为败军的头领,也愿意放弃陈见,自愿投降。
穿着金甲,骑在马上亲自督军的朱元璋见这陈兆先愿意投降自然是欢喜,先是安抚其失去父亲之心,说道:
“汝之家父虽然有背于吾等,却也在葛仙乡上,死于非命而汝又有与吾等为敌之意思,但吾乃谅解汝之心思,只要汝真心投降与吾,愿意为我,抛弃前嫌,吾等也会将汝之过错忘却,真心地接纳于尔等众人。”
陈兆先在朱军的众位将领面前,不再敢大声说话,只是低着头,小声地低语道:“小的明白了,小的今后,必定尽心尽力,为主公效力;就算日后会战死沙场,也是吾等之光荣。”
得到陈兆先的承诺后,朱元璋也不再多虑其是否真诚,只是与凌振明相视而笑,而常遇春则是略显不愉,不再看其柔弱的表情以及不愿意接受眼前的这个人,甘愿忘却自己父亲的生死,成丧家之犬,日后要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事实。
有了前车之鉴后,凌振明和廖永忠和徐达等诸位将领,都向朱元璋谏言说恐怕这三万六千的降兵实在太多,怕是疏于管理后又有他变;朱元璋在听取众人之言后,叹了口气,说道:
“去逆效顺,还有何求?”
话毕,便与众位将领从中挑选出五百余名勇士,并且令人给他们安排侍卫守住他们的住宿之处,使其暂时环榻而寝。到了晚上,睡觉之时,看起来,朱元璋只留冯国胜一人在自己帐中看守着,自己也卸甲登床,酣眠达旦;而实则是有凌振明带领的二十余人在暗中保护着他;但这举动却也成功地安抚了诸位将领的不安之心。
又过了数日,朱元璋又命令冯国用、凌振明两人,带着这五百名投降的士兵,作为先锋,骑着骏马奔驰到蒋山,投降的五百余人都没曾想过居然立即得到朱元璋如此的重用,还安排自己的义子和大将带领自己作为先锋,便都感激思奋地在与元军将占的时候,先登陷阵,击退了数百名元兵后,又长驱而去,到达了金陵城之下。驻守金陵城的仍是元军的猛将福寿,他在城下已经筑栅为垒,屯兵固守其下;
见到福寿严阵以待的样子,冯国用便与凌振明协商一番后,等待大军都到来后,便自己先亲自率队攻击其珊,与随后到来的凌振明、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次第踵至,你推我扳的,竟然硬生生地将元军的筑栅全部毁去。
金陵城下的元军见屏障被其毁去后,军心打乱,四处逃跑,原本还以为前来攻击的朱军部队都如张天佑等部队一样软弱的福寿,此番便不得不亲自督兵出战,但此时的元军已经被常遇春、徐达等将领所率领的精兵杀得七零八落的,福寿只有率兵暂时撤退。
而常遇春、徐达等人又怎肯放过这机会,乘胜追击,接连几天的猛力围攻,终于打开金陵城的一道缝隙,之后便率领着将士们一同杀入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