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曹小晴己经剥开一颗,放进了嘴里,味道竟然比她做的还要好,不由眉头一皱,便问:“以前,他们批发给你过吗?”
大婶摇摇头道:“没有。”
曹小晴心中一动,又问:“那家炒货店,是王百通开的吗?”
大婶干脆地说:“不是他本人,是他大舅子。他大舅子在县城,开了一家很大的炒货店、。”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你第一天来卖白果的时候,他大舅子也来买过呢。”
曹小晴听了这话,眼前立刻就闪现出,三天前和王百通坐在一起的那个男人,怪不得似曾相识呢,原来此人就是,自己第一个来买她白果的,那个穿皮夹克黑色皮夹克,看上去很有钱的男人!
想到这里,她立刻就豁然开朗了!
王百通之所以要买她三百斤白果,大概以为是个稀罕物,很难炒成吧。没想到,他大舅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炒出来更好的味道了,于是,就不必买她的了!
自然,开大炒货店的人,无论是经验、佐料,还是机器设备,肯定比自己更加齐全和高端了!
曹小晴明白这点,但还是不死心地问了一句:“你们卖多少钱一斤?”
大婶是个爽快人,倒也不瞒她:“进价六块,零卖十二块。”
曹小晴想起自己刚才卖的三块钱一斤,简直气得心疼,自己还是太年轻太单纯了啊,被别人几句话一哄,就屈服了!
这个时候,父亲的平车,己经走得很远了,她连忙追了上去,心情却郁闷得无以复加!
她一路走,一路想,很快便释然了:挖药材和五香炒白果一样,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一旦有人开了头,自然就有人郊仿,就算不是王百通大舅子,也还会有别的人!
一旦竞争太过激烈,自己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这样一想,她就更加沮丧了!
因为心情不好,回去的路上,父女俩走得更快了,不过才十点钟光景,就回到了曹场庄。
因为前几天大张旗鼓地请吃饭,还找了那么多人帮忙,现在每斤白果,却只卖了三块钱,等于是被人坑了。
所以,父女俩的面子上,都感觉到非常过意不去,也很害怕见到人。
没想到,在经过老宅子时,偏偏就看到,自家半大家子的人,正站在门口,亲热地说着闲话呢。
见他们回来,曹永泰立刻就羡慕地问:“哟,老三,我刚听人说,街上炒白果,都卖到十二块一斤了,你们三百斤,赚了最少三千块钱吧?”
曹永民脸一红,便老实地回答道:“没赚多少钱,才只有三块钱一斤呢。”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回过神来,他们原先脸上的羡慕,就变成了鄙视,纷纷发表见解!
曹永泰大惊小怪道:“才三块钱一斤,那不是被人坑了吗?”
高红英撇撇嘴说:“不是被坑了,是被骗了。”
曹永国嘿嘿一笑道:“可怜我们一家人,忙得跟兔子爹似的,瞎忙了。”
陈菊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农村人呢,脑子没有‘街滑子’转得快!”
所谓“街滑子”,是当地土语,意思是住在街的人,都是很滑头的。
曹永民是个温和的人,并没有把这些冷言冷语,放在心上。
曹小晴却臊红了脸,连忙低着头,快步走过了老宅子。
但是她的身后,还是传来曹老妈妈阴阳怪气的声音:“我们老曹家的人啊,都是本本份份的庄户人家,就没有一个是做生意的料,还是安安稳稳种地吧!”
曹小晴恨不得有一个地缝钻进去,逃也似地往家里赶去
李淑娟正在泡黄豆,刚才外面的动静,她也听到了一些,见到女儿,便装作不知道似的,微微一笑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曹小晴委曲地撇了撇嘴,带着哭腔道:“妈,我被人骗了,原本说好六块一斤的,结果只卖了三块钱。”
虽然现在,她变得坚强了不少,但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遇到这种事情,不免感到气馁。
没想到,李淑娟却夸奖道:“三块钱一斤,算起来,也赚了最少一块钱呢。”
这话和刚才父亲说的,简直如出一辙!
曹小晴不由叹了口气,苦笑道:“好吧,我知道了。”便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正在这时,曹永国也回来了,望着水中泡着的黄豆,便问妻子,“要做盐豆子了吗?”
李淑娟点点头:“是的,快要有新鲜的盐豆子吃了。”
听了这话,父女俩脸上的不快,立刻就淡了许多。
匆匆吃过饭,曹永民便和妻子一起,抬起泡好的黄豆,放进锅里,加入水没过黄豆。然后,他便去地里看萝卜去了。
曹小晴则蹲在灶前,负责烧火,看上去闷闷的。
李淑娟一边关注着锅里的情况,一边想要逗女儿开心:“你可能不知道吧,关于盐豆子,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然后不等女儿回答,便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相传在楚汉相争期间,楚军屡战屡败,故此食材紧缺,只好把黄豆煮熟了,加点盐当菜吃。
后来有一次,他们刚把黄豆煮好,汉军就杀了过来。
楚军无奈之下,赶紧将刚煮好的黄豆,装进了莆包里,藏在粮草车内。等到好不容易,逃离了汉军的追击,己经是五六天之后了。
他们把黄豆打开,却发现长满了白丝,还有一股子怪味。
楚军不由暗暗叫苦,但是又舍不得扔掉,于是就在长满白丝的黄豆里,加上盐,继续当菜食用。没想到,味道竟然还不错,就是有一股子怪味。
专门为项羽服务的军医,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赶到现场,察看品尝后,就在里面加入生姜、辣椒、萝卜等等,以去掉怪味。没想到,经此一加,竟然比原来的更加好吃了。
于是,盐豆子便在楚军中,流行开了。
项羽兵败后,剩余的将士们,四散逃走,盐豆子便随之传到了民间,并从此成为,徐州东部地区,老百姓日常必备的最重要下饭菜,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