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绣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一觉睡得黑甜。她之前在文府的表现虽然平静,内心却一直有些惶惶,毕竟自己面对的是一条未知的路。到了王府后,文锦绣反倒平静下来,都已在路上了,除了一条道走到底,还能做什么?
有个穿松绿色比甲的小丫鬟在门口守着,文锦绣唤她一声,她立刻回头跑到文锦绣跟前,带着几分活泼问:“姨娘有什么吩咐?”
文锦绣眯着眼笑了,面前这个小丫鬟看着十二、三岁的年纪,长得杏眼桃腮,圆圆的脸上还有些婴儿肥,看着十分稚气。文锦绣抓了一把糖给她,“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小丫鬟接了糖,眼睛马上弯成月牙儿,“奴婢宝燕,今年十二岁了。”
文锦绣让宝燕去叫了青杏来,自己透过窗户看着天边沉沉的暮色,如火的夕阳带着灿黄的云彩,幻化出绚丽多姿的景象,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样轻,却被院子里那颗结着小果子的梨树拦在世外。
青杏来了,“姨娘,东西奴婢和青萍已经整理好放在箱笼里了,您要不要用晚膳?”
不过几身衣裳和一些首饰而已,文锦绣并不在意。反而问青杏:“我想看夕阳,怎么办?”
青杏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东厢房里有摇椅,奴婢去叫了丫鬟给您抬到院子里去!”
文锦绣满意,“你顺便去把那个叫‘宝燕’的丫鬟叫了来!”
青萍拿了一个红漆描金海棠花的匣子进来给文锦绣,“这是王妃敬茶的时候赏您的,姨娘要不要打开瞧瞧?”文锦绣接过打开来,里面不过放了一些金银首饰,十分鲜亮,都是成色好的新金。文锦绣把匣子还给青萍,“你看着办好了,还有别的姨娘姨娘的回礼,一并清理好了,该放哪放哪就是了。”青萍应是,收了匣子往里间去了。
院子在青杏的带领下一团忙碌之后,文锦绣才躺在了铺了粉白色褥子的摇椅上,吩咐一旁的宝燕,“你去厨房,说我要绿豆糕、银耳莲子羹、酱肘子、两个冷盘,在上些时令蔬菜。”各色菜品都点全了。
宝燕惊讶,文锦绣却让青杏给了她二两银子,“要是超出了份额,就添钱让厨房做!”二两银子做这些绰绰有余了。宝燕接过,马上跑腿出了门。
青杏却伏在文锦绣身边,小声的道:“姨娘,咱们初来乍到,这样会不会不太好?”
文锦绣指了院里的那颗梨树,“我没怎么读过诗词歌赋,只知道这梨花不过因为花开洁白,名字又与‘离’谐音,就成不吉利的花了。如今你瞧它枝繁叶茂和桃花等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咱们还要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最重要的,我已经饿了很久了,不想让我在这个地方第一顿饭就吃的不开心!”
青杏无语的点点头。
待到天边只剩下一丝橘红的云彩时,宝燕提着一个红漆的三层食盒,满头大汗的回来了。
“怎么了?”文锦绣关心的问。
宝燕涨红了脸,支支吾吾道:“厨房妈妈说今日厨房忙,要等,奴婢看他们团团转,只好盯着她们……”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银子,双手捧着给青杏。是之前文锦绣让她拿去打点厨房的二两银子。
文锦绣让青杏接了她的银子,对她点头道:“你做的很好!”赏了她一匣子糖,让她早些下去休息。
文锦绣干脆在内室的炕桌上用膳,一边吃一边听青萍回禀。
“奴婢打听过了,王妃身边有四个大丫鬟、六个二等丫鬟、还有两个嬷嬷;方姨娘是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带一个嬷嬷;陈姨娘身边是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没有嬷嬷;不过陈姨娘养着大小姐,大小姐身边还有丫鬟乳娘和嬷嬷。”
“姨娘您一个月的月例是五十两。”
“还有……”青萍伏了身子,在文锦绣耳边低声道:“奴婢打听到,方姨娘是王妃的表妹!”
文锦绣惊讶,“这种消息你怎么打听出来的?”
“厨房的婆子说的,中午奴婢亲自去还食盒的时候,灶上的一个婆子就抱怨,今个儿外院宴客,厨房本来就忙不过来,偏方姨娘还点了佛跳墙!”
佛跳墙的工序十分复杂,无怪那婆子抱怨。文锦绣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然后马姨娘身边一个叫采春的丫鬟就冷笑着说方姨娘,‘不过是王妃庶出的表妹,还真当自己是根葱了!’”
“告诉你这个丫鬟是马姨娘身边的是谁?”文锦绣问。
青萍有些惊愕,“是中午给咱们送饭的婆子,姓黄,大家都叫她黄婆子,听说一手杭帮菜做的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