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42800000004

第4章 藏族人的服饰

藏区各地气候各异,服饰也是多种多样。藏装的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衣袖衣领有边饰,发饰装扮的特征是长发、辫发。

衣袖衣领的边饰多用水獭皮等色泽光亮的兽皮来点缀,此外还会使用彩色的氆氇(pǔlu)缝制出彩虹样式的条纹来装点藏袍。据说用兽皮饰边的习俗起源于古代,古时候为奖励争战中的勇士,依兽皮的等级分别会给勇士奖励水獭皮、豹子皮和虎皮,而后勇士将兽皮缝在衣领或衣襟边来展示荣耀,渐渐地就演变成了衣袖衣领的装饰品,兽皮的色泽、用料的宽窄都成了是否富有的标志。到了现代,环保理念渐渐普及,现今几乎没有人使用兽皮装饰藏袍了,缎子等布料代替了曾经的兽皮,再加上布料的色彩多样,藏袍在这个善用色彩的民族手中变得愈加美观华丽。

现今的藏族人至少会有一套藏服,通常较为华丽,作为节日的穿着。除此之外的日常着装就看个人经济条件及其他具体情况来定。日常服饰通常较为朴素,配饰较少。

农牧区服饰

农区服饰

农区男子穿氆氇长袍。领口很大,并且开右襟,穿时腰系一条带子,垂下去的部分使其略过膝盖,然后将上身多出的部分整理一下,腰部就自然形成一个囊袋,可以放些随身带的物品。

农区和城镇的妇女,冬季穿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长袖长袍的样式即传统的肥腰、长袖、大襟的藏袍,布料使用了氆氇等传统布料。无袖长袍的样式与传统藏袍样式不同,没有肥腰也不是大襟,剪裁的十分修身,能体现出女子曼妙的身姿,布料使用氆氇或者绸缎。

在安多地区,无袖长袍被称为“宝拉”。女子穿着无袖长袍时,需要搭配衬衣,衬衣多为市面上售卖的款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卫藏地区,穿好无袖长袍之后还需在腰前系一块有彩色横条的“邦典”(围裙),但未出嫁的姑娘不准系。

发饰装扮上,一般说来,少女时梳一条发辫,成年后分成两条。卫藏地区的女子会另在头顶分出一小撮以供挂“巴珠”。“巴珠”是一种三角形的头饰,普通以布扎成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缀以珊瑚、松耳石,胸前照例戴一个“嘎乌”(佛盒),两耳前面挂一双鱼形耳挂。

牧区服饰

藏区是高寒地区,海拔高,风沙大。农区还有可以遮风挡雨的固定住宅,牧区人们则每日经受着恶劣的环境。因此,农牧区服饰差别极大。牧民的服装虽然很注重实用和美观,但更注重服装挡风御寒的效果。

羊皮是制作牧区服装的主要材料。羊皮制作成宽大、厚重的羊皮袍,有羊毛的一侧朝内,白天穿在身上,晚上可当被盖,保暖功效十分好。羊皮袍子大都是光皮的,基本上不做什么处理,显示出来的颜色为白色,契合藏民族崇尚白色的观念。但也有人为了美观,在袖口、衣襟、下摆用十五厘米左右的黑平绒镶边。穿着的时候会袒露右臂,一般牧区汉子会亮出古铜色的胸膛。

牧区妇女平日也穿羊皮袍,领口、袖口和下摆先用黑平绒镶边,再以红、蓝、绿三色平绒条作装饰。

在夏天,牧人会戴红缨毡帽,冬日戴毛绒或狐狸皮帽。曾经在吐蕃王朝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狐皮被视为怯弱的象征,对临阵逃脱的胆小鬼才强迫其披戴狐尾以示羞辱,吐蕃和帕竹法律中都有“懦夫狐狸律”的条文。到近代,牧区甚至城镇和农村却开始盛行戴狐狸皮帽,讲究头脚齐全并用绸缎帮衬,不过随着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现今藏区的人们均不在藏袍上使用野生动物皮草。

牧人在赛马节等节日或盛大庆典上多穿羊羔皮袍,羊羔皮袍更为精致,此外他们还会腰系制作精美的火镰石盒、鼻烟盒等,胸前挂座钟形的嘎乌盒护身符。牧区男子还离不开腰刀、短刀和火枪。这些过去是防身的法宝,现在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或财富的象征。

除了服装外,在配饰上,有一点极具藏式特色——藏区的男子会穿耳洞,一般都穿两耳,但只在左耳戴一个大耳环,藏语将耳环叫作“纳龙”。随着现代服装的普及,有些地区的男子不会每日都穿着传统藏袍,但左耳戴大耳环的习俗还是会保持着。

方言区服饰

习惯上,藏区按方言划分可以分成卫藏地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这三部分。

藏装的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发饰装扮的特征是长发、辫发。但因为各区藏族人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服饰的细节也会有差异。

卫藏地区服饰

卫藏地区的服装主要使用纺织品,如氆氇缎袍,主色调较为素雅素净。样式为基本的长袖大襟,腰系腰带。卫藏地区的服饰特色主要表现在其配饰上。

卫藏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是被称作“巴珠”的头饰。“巴珠”是用珍珠、珊瑚、松石平系于头顶。以前的贵妇人会在其上再戴一顶珍珠帽,上面嵌以上千颗珍珠,帽顶上镶嵌松石或宝石,整个造型极其华贵。在古代,佩戴“巴珠”还有严格的规矩,珍珠做的“巴珠”只有四品以上官员家中的妇人们才能配戴,一般官员家中的贵妇只能配戴珊瑚做的“巴珠”。

此外,吐蕃时期,由于吐蕃政府位于卫藏地区,于是出现官员服饰。政府官员一般根据官阶穿着不同的缎袍,发饰一般用红宝石、珊瑚或者绿松石来装饰,耳环配饰一般使用宝石耳坠或者松耳石,腰中一般佩刀和碗套(藏族人使用餐具的规则是一人一碗,一般会随身携带,为了携带方便所以会为碗做碗套)。

藏区的女子喜爱邦典。邦典美观大方,颜色鲜明,可以与布料的藏服搭配穿,而生产邦典最好的地方,就在卫藏地区。

说到卫藏地区的服装不得不提到工布服装。

卫藏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被称作工布地区。在古代,工布地区的交通极不便利,形成相对闭塞的区间,各种习俗、文化自成一统,因而工布地区的服装极具特色,与大部分卫藏地区的服装不同,有着鲜明的特点。

工布地区人们不穿长袖藏袍,而是穿着一种叫做“谷秀”的无袖套袍。男子穿的“谷秀”下摆较短,上方开一圆洞作为衣领,套进脑袋之后,将前后垂下的袍略微整理,然后在腰间紧系腰带,两手可从左右伸展。工布地区的女子“谷秀”下摆较长,会盖过脚背。

节日期间穿着的“谷秀”十分讲究,会用银色的缎子装饰滚边,还会用金丝线在领口和腰间绣上美观的图案。“谷秀”多用黑、棕色氆氇缝制,也有用羊皮、熊皮、狼皮、猴皮等兽皮缝制的,但随着环保观念日益加深,现今没有人再使用兽皮制作“谷秀”。

工布男人戴的帽子像士兵所戴的“船形帽”,帽子用氆氇缝制。腰中会斜插腰刀,左侧插箭右侧挂弓,曾经是为了砍柴和狩猎的需要,现今成了一种表现男子气概的配饰。

康巴地区服饰

一提起“康巴”,就让人想起头上盘着红缨发辫的康巴汉子。康巴汉子们蓄着长发,掺入红色丝线编成发辫盘于头上,颇为壮观,这种发型被称为“英雄发”。

康巴地区地形复杂,相应地,服装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袍裙、长布衫和衬衣。

在气温较低的地方,春夏之际穿着的是羊羔皮制作的藏袍,在冬季则穿着老羊皮制作的藏袍。

有一首古老民歌生动鲜明地表达了康巴地区配饰的特色。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其中极具传说色彩不得不提的是德格地区的装饰。德格地区的妇女头饰如同歌谣中讲述的一样:“头顶明珠金莲抱”,头饰十分华贵,据传这是格萨尔王迎娶王妃珠姆的时候珠姆身上所做的装束。

安多地区服饰

安多地区的服装主体与卫藏地区、康巴地区的大概一致,可分为氆氇袍、羔皮袍、羊皮袍等。

配饰上,安多地区的男子一般不留辫发,但基本上人人都会戴礼帽,这是到了近现代之后开始的装扮。安多地区的女子一般为辫发,并十分喜爱辫套发饰。辫套呈长方形,长自后背到辫梢,辫套上用彩线刺绣分隔成框,再在框中佩以小珊瑚串和其他宝石。

除了发饰之外,还有一种装饰是由劳动工具转变而来。牧区女子在挤牛奶的时候,为了防止牦牛把奶桶踢翻,于是用“T”字形工具“雪龙”将奶桶固定住,用法是:一端系在腰带上,一端系在奶桶上。“雪龙”是藏语的音译,随着时间流逝,也渐渐地变成了一种装饰。“雪龙”一般由银制作,板面上敲打雕刻出美丽吉祥的图案花纹,还会嵌入珊瑚、绿松石等宝石,“雪龙”末端一般会缀以布带或者丝带装饰,看起来飘逸美观。

在安多地区,华锐服装极具特色。华锐藏族分布于甘肃、青海的四个地市州。“华锐”是藏语音译,意为“英雄的部落”,相传吐蕃王朝时期,吐蕃的一支军队进驻定居后逐渐形成了该地区藏族的主体,服装上一来有古藏族服装的遗风,二来与当地土族服装的融合。此外,受土族刺绣的影响,华锐地区女子服饰上多有刺绣图案。

华锐地区的藏族非常讲究藏袍的边饰。当地人将藏袍叫做“擦日”,“擦日”的衣边和袖口用不同颜色的氆氇镶成一寸宽的花边,颜色依次递增,如同彩虹一样。

华锐藏族还有种特有的传统服装——白褐袍,华锐地区的人极其崇尚白色,所以分外偏爱白褐袍。白褐袍中的分类既有毫无装饰的藏袍,也有袖口装饰黑色的藏袍。

华锐藏族男女都戴帽,最古老的帽子是用白毡制成的带沿高尖帽。比较高级的一种帽子是细呢圆顶小帽,俗称“四片瓦”,因为它有四片帽耳,能够张开,也可合闭,装饰的比较华丽。最受藏族牧民欢迎的是礼帽,男子戴礼帽,搭配藏袍,看上去更为英俊,女子也会戴礼帽,不过不同于男子的礼帽,女子礼帽帽沿较宽且呈圆形,并且会在帽子上插花,看上去更为秀气美丽。

同类推荐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热门推荐
  • 我的超级丧尸宝宝

    我的超级丧尸宝宝

    重生到末日前夕,我就是一本活的末日指南!预知丧尸侵袭,收刮黑金,强化身体!打造一支专属暴走卫队,吊打丧尸!在这个以杀戮和死亡为主调的舞台上,用血和泪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还游走在死亡边缘的兄弟姐妹们,加入我的暴走卫队吧!让我带你暴走,带你飞!暴走主力团一群,56684241期待您的加入!
  • 玄兵天策

    玄兵天策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段隐秘的身世,一个嗜血的魔王,世界将走向何方。传说中的玄兵天策是否再现。残酷的世界总是英雄辈出,无休止的的修炼才能得以生存存。
  • 狂帝追妻:爆宠小萌妃

    狂帝追妻:爆宠小萌妃

    高考理科状元,一朝穿越,成了墙角蹲的小傻姑。路上捡了个小乞丐,结果是流落民间的太子爷。抓了一只大鸟来烤,竟然是神鸟凤凰。包扎个伤口,却撕了王爷的底裤。本来买块地要当个小财主,最后万民拥戴成女王。她咆哮:你们古代人真会玩!!她真的只想很低调。
  • 松窗杂录

    松窗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路无尽

    路无尽

    两世为人也为神,他的道没有尽头,第三世他的路又是怎样
  • 劫逆山海

    劫逆山海

    天地风云起,万物众生熄;轮回磨灭陨,宇宙洪荒开。平凡少年破开天路,寻找世界的真相。千万年的算计,亿万年的布局,且看这苍穹如何破开迷障,这轮回如何演变无常。
  • 王者帝尊

    王者帝尊

    废柴少年寒月奇迹般的重生,竟然开启了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为了洗刷前世的不甘心,踏上征程,励志成为巅峰的灵帝!然而,背后隐藏的巨大秘密却让一切峰回路转!不要犹豫!不一样的故事,即将开启全新的惊天动地!……灵海升级系统:灵士、灵者、灵师、大灵师、灵王、灵皇、灵宗、灵尊、灵圣、灵帝
  • 爱在江南的日子

    爱在江南的日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苏佳良忘不了那些日子……
  • 技术人生

    技术人生

    2010年,一个叫白慕云的男人,一个以计算机信息技术挑翻了全球的技术先生来了。什么Facebook,谷歌,什么淘宝,腾讯,不过是只在网络信息里嗷嗷待哺的婴儿而已。伙计们!一台电脑在手,让我们干翻全世界!
  • 缘来爱往

    缘来爱往

    当年抓到黎源劈腿,杨艾没有手撕小三,爆打劈腿男。而是默默的回到一个人的世界,疗伤四年后为了躲他,她还跑去了离家遥远的沿海城市。结果上班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