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岩说着站起身,迎了过来。
两人年龄相差不大,秦煊又是特招,李岩也没什么架子,两人聊了几句就熟悉起来。
上午的课还没开始,第一节课是《古代文学》,李岩亲自将秦煊送到教室。
“李导,麻烦你了。”
李岩笑道:“没事,等我跟这节课的杨老师说一声,一会你做一下自我介绍。”
进了教室,李岩和杨老师交流了一番,接着朝秦煊招了招手。
这时候学生已经来得差不多了,见李岩过来,都有些好奇,互相询问起来。
“李导怎么来了?”
“不知道,可能有事要说吧。”
“跟在李导后面的是谁?”
“不认识,插班生?转系的?”
“看年龄,好像比我们大一点,上几届的学长?”
“算了,别猜了,等会就知道了。”
这时秦煊已经走上台,李岩拍了拍手,朝台下的学生说道:“好了,给大家说一下,今天咱们班会加入一个特招生。”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李岩转头示意了一下,秦煊立刻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秦煊,很高兴能来中戏上学,希望各位以后多多关照。”
一群混影视文学系的年轻人,平时小说自然看的不少,台下很快有几个学生叫了起来:“秦煊?”
“你是九州的作者吗?”
“你真是秦煊?昆仑是你写的?”
一提这两部作品,一些人就算之前不清楚作者是谁,眼下也反应过来。
“名人啊,怪不得是特招。”
“好年轻啊,可惜不是特别帅。”
“咱这是中戏,你去表演系,帅哥一抓一大把,眼都能看绿了,但要是换别的地方,秦煊已经挺帅了。”
“啧啧,还没认识就为他说话,你看上他了啊。”
“哪有,我是他的书粉。”
李岩见气氛还不错,就没再多说,说了句大家好好相处,就和授课的杨老师致意离开。
秦煊没有孤僻的找一个角落坐下,也没有去寻觅漂亮妹子,而是坐在最前排一个男生旁边,这哥们刚才还跟他招手来着。
刚一坐下,这哥们就热情的说道:“你好,我叫严文豪,我很喜欢你的昆仑。”
“谢谢。”秦煊小声道谢,此时已经上课,又是坐在最前面,他可不想给授课老师留下耍大牌的印象,况且以他的情况,离大牌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不过严文豪却没那么多心思,在杨老师的眼皮底下,继续兴奋的说道:“你知不知道,你的昆仑已经被列入咱们文学系的书单上了,读武侠必看的作品,对了,悄悄问一句,梁萧真的加入元军了?”
“嗯。”秦煊微微点头,算是回答。
严文豪犹豫了一下,提醒道:“可是这样写,会引起争议吧?”
秦煊没有说话,在原来的世界中,主角助元伐宋确实饱受诟病,但他却不打算改变。
一个矛盾的人物,一部有争议的好作品,正好可以作为铺垫。
当人们纠结主角的身份,争论主角的作为,讨论武侠的写法时,他就有机会用更经典的作品,推动武侠的重新崛起。
见秦煊不答,严文豪还想说话,这时台上的杨老师终于看不过去了,提醒道:“严文豪,就你话多,有什么话等下课再说。”
严文豪立刻闭嘴,秦煊朝他笑了笑,就低头看起教材。
古代文学范围极广,文学发展轨迹涉及多个历史时期,内容更是包括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方方面面。
这一课讲的恰好是秦汉文学概况,内容以汉乐府和五言诗为主,可惜不论是作品还是诗人,秦煊一个都不认识。
“古代帝王倒是没变,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相差不多。”
秦煊一边听课,一边仔细琢磨着,谁知正在授课的杨老师,讲着讲着突然说到了他的身上。
“五言诗始于东汉,东汉末年走向成熟,说到古体五言诗,秦煊同学之前所作的侠客行,便是标准的古体五言诗。”
这首诗不少同学也看过,听老师提起,目光又全部转了过来。
“侠客行这首诗我看过,网络上的评价非常高,我个人也十分认可,结合之后的蜀道难,可见秦煊在古体诗上,有着相当的造诣。”
杨老师说着,突然笑道:“咱们中戏的文学系,鉴赏之余,更偏向创作,不知道秦煊同学能不能即兴创作一首。”
“啊?”
秦煊一时有些懵,不过他也看出来,杨老师并非恶意,而是打算以这样的形势让他快速融入班级。
秦煊还想犹豫,严文豪已经在一旁捂着嘴叫道:“来一首。”
如果是普通同学,起哄的人肯定没多少,但秦煊毕竟小有名气,一群人也不知道是期待还是想看热闹,也跟着起哄起来。
诗歌,秦煊小时候不知道背过多少,他正思考选哪一首的时候,杨老师再次说道:“不知道以什么为题吗,这样,你就以今天初入中戏的心境,试一下。”
“……”
秦煊很想说,本来轻松加愉快,叫你这么一搞,还真有些为难了,不过他还是立刻认真思考起来。
初入中戏,除了兴奋激动,他的目标就是学,去汲取每一分知识,去弥补错过的时光。
“有了,如果以惜时奋进为题,恐怕所有人都听过那句经典的诗词。”
有了决定,秦煊抬起头,根本不用仔细回忆,就脱口而出道: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这样一首连作者都不知晓的古典诗歌,在原本的世界中,真的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尤其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是被家长,被老师从小到大反复唠叨,秦煊小时候就听过无数便,这也是他脱口而出的原因,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回忆,实在是太熟了。
秦煊说完,上课的学生并没有觉得多惊讶,只是念叨最后两句时,有一些思索和感触。
但对杨老师来说,这首典型的汉代乐府诗,所带来的震动就相当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