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以后,风尘仆仆的细君公主到了长安城。
汉代长安是在秦朝离宫的基础之上扩建的,秦朝因为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宫殿多宏伟壮丽,而经过了汉初刘邦、项羽相争之后,有些宫殿损坏,在经过了长期战乱后汉朝复归统一,尤其是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建筑风格又重现了秦汉时期的气魄宏伟的特色。“汉代皆沿秦制度”,建筑风格也是这样,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统一、强大的汉王朝,建筑风格在秦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长安城的整个布局,可概括为五宫、十二城门、八街九陌,东西九市、一百六十闾里等几项主要建筑。
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合称为五宫
长乐宫位于东南,宫垣东西约六百丈,南北约七百丈。吕后曾居此,以后成太后居地。未央宫在长乐宫西,位城西南角,东西长七百五十丈,南北长约七百丈米,皇帝居此,为朝会、布政之地。桂宫在未央宫北,东西长两百六十丈,南北长约五百四十丈。这三个宫为太后、皇后和皇帝内室居地。
未央宫建筑在长乐宫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公元前200年(汉高帝七年)由丞相萧何主持所筑的皇宫。当时未央宫建造极为豪华,它建在一个高台地上,由多个殿宇和台阁组成,周围约两千六百丈。建章宫是由一组庞大的、密密层层的宫殿群组成的。殿宇台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它平地崛起,殿宇比未央它还高。东西有20多丈高的凤阈。由于建章宫建筑在建章门以西,所以整个建筑群同未央宫隔城相对。
细君公主进了皇宫,第一次见到汉朝中央集权地的庞大、伟耸与辉煌。心中想道这里比扬州王府大多了,自己就是依托这里的富裕与强盛,高大与气派出嫁的。贱薄地生命有如此辉煌的支撑,也不枉为人一世了。假如父母在天有灵,你们看到了吗?你的女儿贵为大汉朝的公主为你们争得了荣誉,为你们洗净了满脸罪恶的灰尘,让今人与后人每每提到你们的女儿之时,也提到你们的名字。
一日,汉武帝刘彻在长乐宫召见了细君公主和她的叔叔广陵王刘胥。在座的还有皇后、昭仪、婕妤、经娥、容华等嫔妃。这样的召见不是朝堂上官式的宣见,也不是刘家皇帝家族内部的拜见,而是高于家族拜见低于朝堂宣见的一种见面,既体现出了家族的亲情,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些内容都会被记录在案,起到朝堂上当庭圣旨的作用。所以汉武帝在这里召见细君公主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这一座长乐宫,是皇帝经常处理重要事务的地方,它铭记了张骞从这里出发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今日刘细君在这里被皇上召见西行和亲,担当起靖边卫国的大任 ;六十年后,王昭君从这里自愿出塞和亲匈奴,祈求边民平安……。
细君公主对着皇上伏地跪拜道:“刘细君拜见皇上,祝皇上万岁,万万岁!”
“君儿,自你六岁一别,一晃已十载了。抬起头来,让朕看一看我大汉朝公主的面容!”细君公主感到头顶上的声音洪亮依稀熟悉。只是多了一份沧桑。是了,自己的亲叔侄,亲兄弟,一个一个离他而去,怎能没有沧桑?
“孙女遵旨,望皇上恕罪!”说话间细君公主慢慢地抬起头来,观看眼前至高无上的皇上和领导后宫的皇后,他们在这雄伟的长乐宫内,在众多佳丽五光十色衣饰的装点下,是那样的尊严伟大,皇后是那样的雍容华贵。使细君公主心中流露出一丝不适应的伤感。
汉武帝刘彻看清了细君公主的面容,面前这一位豆蔻年华,含苞待放,刘家远房的女流被自己一道圣旨册封为公主,为了大汉朝的一统江山,就要去西域担负着和亲的任务。小女初长成人,脸色还带着稚气,心灵更没有成熟,她能理解朝廷和亲的伟大战略吗?真的需要这样一位刚谙世事的初成女人,牺牲一生的青春年华去和亲吗?此时的汉武帝刘彻见到细君公主后倒升起了一丝怜悯之意。但是,他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从坚毅的脸色上可以看得出来。
“孩子快起来,一家人不必这样多的礼数,快起来,快起来!”皇后倒是显得亲热,急忙离座下来用一只手拉起细君公主,对身后的宫女吩咐道:“看座!”命细君公主坐在自己的身旁,身后的嫔妃竭力的附和着,气氛显得亲热无比,从形式上看细君公主已经成为皇帝大家族中的一员。
皇后拉着细君公主柔软纤细的手,仔细端量着她娇嫩的面容,心中暗自思量,孩子,是啊!在你之前,已经有三位公主去外藩和亲了,它们都名为公主,但是哪一位公主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不是罪臣之女就是远房女儿,大汉朝多的就是头衔和物质,随便给你个什么“公主”、“廷尉”的爵衔,对朝廷来说是无用的,对你们这些人来说是受用的。西行之路虽然有诸多艰辛,孩子,你还是去吧!这是朝廷的大事,即便我有博大的母爱也不能改变眼前的现实,也不能改变你的命运啊!于是,皇后急忙收住思路说道:“孩子,此番前去,你还需要什么?尽管给我说,我都能满足你!”
此时,细君公主离座跪伏在皇上和皇后面前说道:“启禀皇上,此番细君为国西行和亲,万死不辞!只是……。”
“孙女又有何难处?快快讲来!”汉武帝刘彻急忙问道。
“细君此去塞外,路程千里迢迢,远离皇家故土,即便思念汉朝疆土,也难回乡拜祭,一是要求皇上经常派人前去探望细君,以慰藉思乡之心。二若是细君能有寸功之时,请皇上册封细君,给犯罪已亡的父母挣一个脸面,小女心愿足矣。”细君公主望着皇上说着,此时,由于心中离别之情的滚疼和怀念父母的苦楚,她已经哽咽难声、泪雨滂沱了。
“孩子,你放心前去吧!我一定满足你的所有请求!每年定期前往乌孙国看你。你若为国家建功立业,理当彪炳汉史,被后人称颂。”汉武帝刘彻说话的同时,看到细君公主悲伤不已的表情,也有一丝难言的伤感涌上心头。心中暗想,罪不该赦的刘建竟然有此明礼大义的女儿,实在难得,他倘若地下有知,也应该瞑目安息了。
“谢皇上,我皇万岁,万万岁!”伤心的细君公主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泪流满面的磕头谢恩。
“你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出来,有皇爷我给你做主!”刘彻似乎关心地问道。
“臣女大谢皇上,有您这一句话,此番前去西域,虽然路途遥远,臣女万死不辞!”
此时,无法改变命运,无奈的刘细君也清楚地知道,即便自己提出父母亲的事情,皇上也不会改变当时的判决,因为每一名统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篡权欲谋反是重中之重的罪行。另外,自己也不是汉朝遣外和亲的第一人,也只能如此了。以前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许多远嫁的女子都没有留下姓名,这些女孩子大多都是十多岁,而且都是年轻貌美的时候,可是皇上偏偏却让她们远嫁。这些地位低贱的女儿只能任人摆布,所以和亲的路已经很长了,但是她们的名字确实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们都是代替王公大臣的女儿,作为和亲的使臣,她们肩负的担子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让和平能够长久稳定下来,这样做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情。自己这种无奈的举动,到底是替谁人远嫁?反正是替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远行罢了。刘细君想到此,脑海里一丝有所担当的快慰闪现出一种义无反顾的无畏感。只是不尽泪水还在义无反顾的流淌着。
此时,细君公主被又起身的皇后双手从地毯上拉了起来,连声的安抚道:“公主不哭,公主不哭,我们去后宫休息……”于是,站起身来辞别皇上,率领众位嫔妃回后宫去了。
细君公主西行的人员和物资数量按照皇上的的谕旨,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行政要员10人,主要负责公主一路的食宿和领导护送的卫队,制定西行路线和行军速度;护送卫队和旗手100人,负责公主和车仗的安全;公主贴身侍女和宫女20人,主要照顾公主的生活起居;厨师、乐师、礼师等20人,主要负责公主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与活动;银匠、石匠、木匠等各种技术的匠人30人,负责把先进的农牧业和手工业技术传授给乌孙国;医生、翻译、向导、驭手等50人、其他仆役、杂工30人;乌孙国迎接人员20余人;随行商贾100多人。随行各种车辆100辆,乘马、驮马、辕马300匹,骆驼200峰,犍牛100头,专门骑乘驾车,驮载物资;朝廷批准带到西域的丝绸、麻布、玉石、玛瑙,金银器皿,香料等物品已经准备就绪;朝廷已经下旨晓谕沿途各地郡县和关卡,做好送亲队伍的接待和物资供应,随时补充水源、给养、草料、牲畜等各种物资。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的三月九日,阳春之风把沉默寂静一冬的田野叫醒,梳洗打扮后穿上绿色的盛装,又翻过厚厚的城墙,跨越耸立的楼殿,多情的分开含苞的花蕾,抽出枝码的嫩叶,树在春风阳光下青了,草坪绿了,花儿咧嘴了,小鸟歌唱了,就连早已开冻的小溪也弹起了琴弦……。
今天是细君公主出嫁的日子,刚到辰时,长乐宫高翘的廊檐下已经是大红灯笼高悬,红绸吊挂,鲜花满阶,大红地毯从长乐宫门台阶一直向南,经过长乐前殿、长定殿、长秋殿、长寿殿、永宁殿、临华殿、神仙殿、温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长亭殿、金华殿、承明殿,一直延伸到宫外。各个殿台阶的两厢,安排的乐队,慢慢地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在春风里荡漾回响。彰显着红色,宽宽的地毯两边,站满了文武官员及他们的家眷侍女,官员们人人官服整齐,朝靴干净,嫔妇们浓妆艳裹,各显姿色,都是为着皇帝家的公主出嫁而来。这是破天荒公主出嫁,这是历史上亘古未有的送行,这是一个出名的女人叫响那个时代婚姻嫁送,皇帝要出面,皇后要出面,后宫的三宫,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要参加。换一句话说,当今皇帝老子要嫁孙女出门,文武百官及家眷们谁敢不来庆贺?
巳时一刻,汉武帝刘彻走出了长乐宫的高门,接着,皇后、三宫、嫔、世妇、御妻按级别鱼贯而出,只有皇后并排坐在刘彻的身旁,其他嫔妃分别站在汉武帝刘彻和皇后身后大殿的廊檐下红地毯上。
随着一名太监“皇上驾到——”高喊声,一声接一声的传到了长乐宫的大门以外。大门外护送车仗的卫士、侍从、驭手和其他人员顿时精神起来,他们知道离出发的时间不远了。
“阳春三月,天宇碧透,四海安宁,国泰民安,值此风和日丽,万物升华之际,细君公主婚嫁辞别皇家宗族仪式——开始!”一名礼宾大臣高声喊道。
“鸣炮奏乐!”礼宾大臣喊完话后,随即象征着细君公主十六岁的十六声铁炮接连响起,所有的鼓乐也响起来了。
“文武大臣列队向皇上叩拜贺喜!”两边大臣和嫔妇们纷纷跪下来连连叩头,齐声喊道:“祝贺皇家大喜!祝贺皇家大喜!”
“同喜,同贺!”刘彻抬起手来又说道:“诸爱卿平身!”于是文武大臣们站立起来又分两边站下。
“婚嫁公主刘细君辞别皇家宗族最高族长——!”礼宾大臣又清亮的喊道。
只见细君公主从台阶下侧面走出来,在众位宫女跟服下款款走到红地毯的中央,身体稍微站定,微微抬头向上看了一眼皇帝和众位后宫嫔妃,右手轻轻的握着左手指微微下蹲,弯曲了一下腰肢,接着双膝跪到了地毯的软垫上,后面随行的宫女们也都一起跪了下去。细君公主轻轻叩头清楚地说道:
“皇爷在上,细君感谢皇宫多年养育之恩,今日拜辞,就要远别,恳请皇爷和后宫长辈们保重龙凤之体!”
“我的公主快起,今日相别,就要远行,你到西域乌孙之后,要处处以皇家声誉为重,事事以汉朝利益为要,不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刘彻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说道。
“臣女谨记皇爷教诲,就此拜别了。只是请求皇爷莫忘远在边疆臣女,我到乌孙国以后,会写书信递送给皇爷的”细君公主说完话又拜了下去。
“朕赐细君公主书信直达皇案特权,书信八百里加急快递的特权!”刘彻在感受辞别仪式时,心中升起了凡人所具有的离别伤感之情,听到细君公主话说到“书信”之事,破例特许她的书信像边疆告急文书一样可以特快专递。以便慰藉一个小女孩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忠心。
“感谢皇爷爱戴!皇爷万岁、万万岁!”伏地叩头的细君公主声泪俱下地谢道。
“拜辞仪式结束,送细君公主启程!”礼宾大臣高声说完。汉武帝刘彻站起身来,右手前伸,从形体上做了一个请公主起身上路的动作。皇后起身走下台阶,代表皇上把娇小玲珑的细君公主拉起身来,又在耳畔耳语了什么,向前送了几步,就被其他的嫔妃代送了。
“文武百官恭送细君公主启程!”礼宾大臣又一声清亮的喊声。
随即,文武百官们默默站立,低首拱手,静静的恭送细君公主从面前人墙形成的通道中走了过去,只有少数女眷们偶尔抬头看清了细君公主离别的伤感和满脸的泪花。
细君公主似乎无奈的向前走着,从眼前连自己都不知道也没有走过的路上走着,她似乎是人到中流,无力靠岸也无力回头,只能顺着大汉朝社会潮流和舆论强大的推力向前,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只有义无反顾,没有一点停靠的希望和要停靠的滩涂。
细君公主被人簇拥着向前行走着,从这一条象征着喜庆热烈,两面摆满鲜花的长长的红地毯上面走着,她的名声随着今天盛大的庆典得到空前显赫和升华,她用青春年华的绽放给本来雄伟的皇宫又镶嵌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以至于这颗明珠在汉朝的历史上都大放异彩。
细君公主豪迈的向前走着,她十六岁的心虽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但是这一只小鸟已经被过多责任的囹圄豢养,需要她幼稚的生命勉为其难的担负起国家的责任,尽管她力不从心,她也无力卸掉责任,只能勇往直前。
长乐宫门外,细君公主被人簇拥着,带领两名贴身宫女登上了最大的一辆红顶黄色的帏车,随即几百名随从人员各就岗位,随着三声炮响,鼓乐齐鸣,笙瑟相和,人声鼎沸,呼声相应。在掌声、乐声、笑声中的世界里百姓频频祝福;在鲜花、礼花、胸花的海洋里人们挥手相送。
在朝廷委派特使张疆域带领下,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三百多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陪嫁妆奁,护拥着细君公主经过大街向西进发。一路上浩浩荡荡,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十分壮观。长安城万人空巷,沿街百姓两旁站立,笑脸注目相送,相送细君公主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