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被平息后,由于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非立了大功,景帝改封刘非为江都王,以扬州为都城,肃清刘濞的残余势力,治理吴国原有的封地。
江都王刘非坐镇东南多年,现年已经五十多岁,膝下有五子二女,长子刘建,次子刘敢,三子刘蒙之,四子刘缠,幼子刘定国;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徽臣,小女儿名月蝉,都已出嫁。
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去世以后,太子刘建继父亲之后承袭了江都王。
就在刘非去世尸骨未寒之时,还未正式即位的刘建早就看上了父亲宠爱的美人淖姬,急不可待的在晚上便派人把淖姬接来,跟她在守丧的灵堂中发生奸情。连亲妹妹刘徽臣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也被他奸污了。他平时经常下令要宫中的姬妾与羊、狗等禽兽****,以此取乐,有不从者鞭刑或溺死。简直是禽兽不如,天良丧尽。
刘建平日里骄奢淫逸,无恶不作,横行辖地,草菅人命。据野史记载,骡子就是刘建折腾出来的。传说,一日刘建无聊至极,喊人牵来一匹马及一头驴子,命人将两动物栓在一起,分别往肚子里灌进去****,进行****,数月后生出一头“四不像”来,就是现在的骡子。当时就连这个荒淫无度的刘建都为此惊讶不已。
在淮南刘安谋反时,刘建一开始知他们的图谋。他不但知情不报,而且心中另有打算。他认为自己的封国靠近淮南,恐怕一旦事发,被淮南王并吞,于是也暗中广招兵员,制造兵器,一是防备刘安吞并自己,二是准备与刘安一同谋反,成功后再用武力争夺天下。平时在自己宫中也是经常佩带着天子赐给他父亲的将军印,有时坐着插满天子旌旗的车辆外出巡查封地的情况。
等到淮南王反叛的事情败露平息后,朝廷惩治同党与涉嫌者,牵连到了江都王刘建。此时,刘建恐慌不已,于是派人多带金钱,游说于京城,想通过活动平息这件讼案。刘建在京城活动,贿赂官员的事情被朝廷得知以后,汉朝的公卿大臣请求皇上逮捕刘建治罪。汉武帝念及叔侄之情,不忍心治罪刘建,随即派官员去审讯他。刘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悔,以为罪责难逃,就畏罪自杀了。
此后,汉武帝下诏诛杀刘安、刘建家族,废除了淮南国、江都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江都国改为广陵郡,收归中央,自此淮南王与江都王宗族覆亡。
当时刚生下刘细君的母亲成光也以同谋罪被斩杀了。当年,刘细君年纪幼小而躲过了这一劫难,不过,幼小就出生在皇室的她,身价也因此一落千丈,在族人与亲戚的怜悯中艰难的生活着。虽然仍旧保持着皇族的身份,但是皇族的荣华富贵却与她无关,身世的坎坷和世态的冷漠,使这位柔弱的女子过早的尝到了社会的苦难和无奈。她只知道艰难的生活,用蓬勃的生命与人抗争着,与社会抗争着,像一颗孱弱花蕾,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显示出不凡的美丽。
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出使乌孙国的张骞回到了汉朝的首都——长安城。张骞等人和黄头发的乌孙人一进长安,立刻引起社会轰动,人们一边挤拥在街道两旁观看,一边轻声地议论:“这是哪国人呀?他们的容貌多么奇特!”
“可能是乌孙人吧。博望侯不就在后面吗?”
“他这次就是出使乌孙国的呀,你看,还带回了很多礼物啊!”
张骞回长安的消息被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着……。
汉武帝刘彻在上林离宫接见了张骞和乌孙客人。乌孙客人向武帝献了礼品,他没有心动,唯独一见到几十匹身体高大的乌孙马,不由得连声叫好。他随即换了衣服,挑出一匹,就在宫外的草地上试骑马来。武帝急急驰骋了好一阵子,下了马以后,对张骞和客人们说道:
“此马真是好马,跑得既快又稳,匈奴马、东胡马都比不上它的速度。”
“这是我们大昆莫猎骄靡在全国马群内挑选的良马,特意献给陛下的礼物。”乌孙使臣急忙回说道。
“张骞,你不是说过大宛高山顶上有一种天马吗?我想这乌孙马就是天马了。”刚下马的刘彻兴致勃勃地说道。
“皇上说的极是,这就是乌孙国的天马。”张骞极力附和道。
于是,乌孙马被称为“天马”的缘由,一直延续到现在。
张骞虽然没能完成乌孙人东迁至敦煌的任务,却与乌孙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把西域诸国的客人与商人引到了长安,成就了丝绸之路的雏形。这开天辟地的壮举,功在千秋,利在万世。由于张骞在出使西域中表现了卓越的外交才能,汉武帝就提升他担任 “大行令”的官职,专门管理与外国交往中的商贸事务。
乌孙客人在长安城度过了一段十分愉快的日子,汉朝人的好客和礼貌,长安城的庞大,街市的繁华、宫殿的壮丽,都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回国前,汉武帝还设宴席专门为他们饯行,席间享受着贵宾的待遇。
“乌孙是西方的一个大国,听说他们的国王是吃狼奶长大的,两次打败过匈奴。”席间汉武帝高兴地说道。
“我们大昆莫英勇善战,虽然是一位难得的草原之王,可是与皇上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乌孙使节赶紧迎奉着说道。
“你们乌孙人到长安来,肯定是和我们交朋友来的。乌孙与汉朝建立联盟,以后就更不怕匈奴喽。”高兴的汉武帝又说道。
“汉朝这样强大富饶,对我们又这样尊重和友好,我们回去一定报告国王,永远和汉朝友好相处。”乌孙使臣十分感激,他们再三感谢说道。
高兴的汉武帝又多赠给他们许多金银财宝,雕玉丝绸。
过了一年多,大宛、康居、大夏、月支等国家都派人和汉朝的副使一起来到长安。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开始正式往来。后来,汉武帝又派使者到安息、龟兹、罗马(犛靬)、印度(身毒)、里海(奄蔡)、条支等国交往。汉朝凡出使西域的人,各国都很信任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很好。由于西行使者往来频繁、人数众多,所以经常在路上相互碰到。他们都像张骞一样带着国书和贵重的丝织品,路途遥远的里海等地,需要八九年时间才能回到汉朝。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现象进入了一个兴旺发展的时期。
张骞离开乌孙国回汉朝以后,在西部草原上种族部落形势发生了变化。一两个月后,匈奴得知了乌孙与汉王朝通使的消息,雷霆大怒,先是派人到乌孙国指责猎骄靡,猎骄靡婉言以对;后来匈奴屡屡在乌孙国的边境骚扰,抢掠牲畜财务,等到乌孙的人马赶到,他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后来就在全国动员,准备出兵进攻乌孙国,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猎骄靡深刻理解了张骞提出的“汉乌联合,共灭匈奴”的思想。加上从汉朝回来的乌孙使者向猎骄靡回报,看到内地山川壮丽,建筑雄伟,物产丰富,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人多富厚,人员俊美的情报,增强了猎骄靡与匈奴“分庭抗礼”的信心。他决定通过与汉王朝结盟的方式,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互为依存,来保证自身政权的安全稳定。两国所谓“结盟”实际是一种军事联合的方式,因为国家政权是一种宗法性的,世袭的王权统治,国家与国家联姻,利用“亲戚”这种特殊关系对国王及王室产生影响,以便产生更大的亲和力量。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起到不可估量的政治作用,汉王朝与乌孙“结盟”或“和亲”,双方都包含着这样的愿望。实际上“结盟”是“和亲”的先导,“和亲”是“结盟”的高级形式。
几年以后,乌孙国由于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大昆莫猎骄靡由于战事频繁,同时又惧怕匈奴报复性的侵略。
公元前106年,猎骄靡下定决心与汉朝联盟,共同抗击匈奴想最后消灭它,以求草原永远的和谐安宁。遂派使者带着礼物到汉朝面见汉武帝,提出加强军事同盟与和亲事宜。
汉武帝在朝堂上争取大臣们的意见,一部分人说:“乌孙人原先不想与汉朝联盟和亲,今日出尔反尔,又来要求和亲,实是一个不信不义的民族,不能答应和亲,与他们和亲有降汉朝的天威。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另一部分人说:“从汉朝长远利益考虑,应该与乌孙国建立姻亲关系,先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宁,然后在与乌孙联合,共同联络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往来,广布天朝国威。”
汉武帝刘彻面对群臣纷乱的意见,很难定夺,于是大声说道:“宣张骞!”
“禀皇上,大行令张骞已经去世多年了。”一名太监小声在刘彻耳边提醒道。
汉武帝沉默无语,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暂时出现了沉默。刘彻的沉默,此时,面对纷乱的意见,最需要张骞拿出具体的意见,自己忘记了张骞已经去世几年了。大臣的沉默,自己身居要职,因为无能不能给当今的皇上排忧解难,众多的文官武将不及一个“大行令”张骞,纷纷低头汗颜,缄口无语。同时也反映出在那个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汉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已经被至高无上的皇帝铭记在心,成为众多臣民们为国效劳的榜样。
汉武帝决定:同意乌孙和亲的要求,为了显示汉朝的国威,一定要先来送上聘礼,然后才能把公主嫁过去。
乌孙使者得到汉朝皇帝应允下嫁公主的消息以后,昼夜兼程赶回乌孙国向大昆莫报告喜讯去了。
公元前117年,也就是刘建因罪被诛戮的四年后,刘胥被封为广陵王,他广派人员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带回宫中抚养。从此刘细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幼小的刘细君初进王府,心神不定,对眼前这个陌生环境感到不适应,不过,由于好奇心占了上风,她睁大了眼睛对这座豪华的府第好奇的观察着。眼前的一切令她颇为惊异,首先是室内陈设,记得原来收养自己家庭和千百个普通家庭一样,室内的陈设都很朴素,色调也比较暗淡,可是眼前的家俱和器皿都光彩夺目,无论是家俱的质感和色泽,帐幔的细密柔软,还是精美的铜器和玉器,都给人一种华丽的震撼。
看到的王府人员的服饰,有些人的服饰颜色都比较庄重,深色的比较多,有颜色艳丽花纹的比较少。只有服侍自己的婢女阿容的衣服是明艳的菊黄色,上面满是卷枝花草纹饰,既华丽又典雅,质地又异常细腻。低头打量着自己,只见自己穿着的绒絮丝绵内衣,颜色是玫瑰花瓣的那种红色,刺绣的图案很抽象,既像云又像飞鸟,暗暗地隐藏在花瓣里,像是藏在花瓣里一个难解的梦。
细君正在胡思乱想,忽听外面有几个宫女笑着说道:“夫人来了!”
“夫人?什么夫人?不知是我的什么人?”细君思考着。
只见屏风外面转进来一个年轻美丽的贵妇人,身上披着一件半旧的狐裘,头顶挽了个简单的发髻,斜插着一支碧玉簪,松松的长发柔顺地披在身后,一种和气、雍容与华贵从身上难以遮拦的显露出来。进来才知道这是自己的婶娘,因为自己昨天走进王府的时候,就是她指挥众多的老妈子、婢女给自己沐浴、梳头发和换衣服。
“我的女儿起床了?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婶娘见细君表情复杂地望着自己,关切地问道。
“婶娘,我很好,没什么事儿,就是……。”细君还不习惯称她为婶娘,因此支支吾吾地说道。
“没有关系,主要你在外面受苦时间太长了,现在好好静养一段时间,以后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随即过来拉着细君的手在床沿坐了下来,微笑着安慰道。说话间又从同来的一个老宫女手里接过一个锦盒递给阿婵,嘱咐道:“这是几粒进补的药丸,每天晚上临睡前服侍小姐吃一粒就可以了。”
“是,夫人!”阿婵顺从地接了过去。
婶娘又坐了一会儿,指示宫女与丫鬟要照顾好小姐的生活起居,就起身离去了。
刘细君进了王府以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日子从此结束了,本应该锦衣玉食,饮甘餍肥的生活来到面前。犹如一棵幼嫩树苗,经过秋季的萧杀,冬天地冻天寒的困苦,当春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在王府富裕生活,文化氛围,礼教礼节、琴棋书画的熏陶下,茁壮地疯长了。
五六年以后,细君不但渐渐适应了王府的生活,而且还能指挥着生活,让本来属于自己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天早晨,细君起床之后,在卧室里走来走去,觉得十分无聊,便对阿容说道:“天冷在卧室里呆了这么多天,快闷死了!我要出去走走!”说着抬脚向门外走去。
“小姐,外面冷,穿上防雪的衣服!”说着拿出一件碧彩闪烁白狐狸毛里的鹤氅,罩在细君身上。
细君迈出门槛,只见连日的风雪已经停了,旭日初升,照在厚厚的积雪上,照在宫殿的屋脊上,照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美丽。细君深深吸了一口气,有种脱笼之鹄的感觉,惬意的微笑浮上她的脸颊。她兴奋地在广陵王府跑来跑去,一路上遇到一些扫雪的宫女,拎着东西走过的宦官,像往常一样见了她都停下来行礼,细君只顾新鲜和开心,也没顾上搭理他们。
一场大雪的降临,使王府改变了面貌,细君一路走一路啧啧称奇,眼前的王府建筑错落有致,有山脉、有流水、有巨大的湖泊,在皑皑白雪覆盖下美丽极了。她一面走着一面思考着,忽然,院中响起微微风声,刘细君放慢脚步走过去,前面,前面又出现一片好大花园,高高低低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上,都盖着厚厚的积雪,看不清原来面目。树木花草也都凋零了,看上去仿佛银装素裹,只有园中的一棵老松树仍苍翠遒劲,顶着厚厚的积雪傲然挺立着,岿然不动。
她兴致勃勃的心情转眼变成诗词:
庭径之侧一孤松,
冬雪之下显精灵。
夜栖去回往来鸟,
晨迎东西南北风。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适应这个家庭并逐渐成为这个家庭主人的刘细君逐渐成为一个楚楚动人的大姑娘了,由于王府文明素质的熏陶,从一个流浪街头脏女孩变成了王府的一位小姐。生活中循规蹈矩,见人时彬彬有礼,作息行动规范始终,谈诗作文引经据典,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就连走起路来都像一片彩云飘逸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