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70500000013

第13章 苏洵卷(13)

田制(1)

古之税重乎?今之税重乎?周公之制,园廛二十而税一(2),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稍甸县都皆无过十二(3),漆林之征二十而五(4)。盖周之盛时,其尤重者至四分而取一,其次者乃五而取一,然后以次而轻,始至于十一,而又有轻者也(5)。今之税虽不啻十一,然而使县官无急征,无横敛,则亦未至乎四而取一与五而取一之为多也。是今之税与周之税,轻重之相去无几也(6)。

虽然,当周之时,天下之民歌舞以乐其上之盛德(7),而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億其上。周之税如此,吾之税亦如此,而其民之哀乐何如此之相远也?其所以然者,盖有由矣。周之时用井田(8),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9),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10),而役属之民,夏为之耨,秋为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11)。夫使耕者至于穷饿,而不耕不获者坐而食富强之利,犹且不可(12);而况富强之民输租于县官,而不免于怨叹嗟愤(13)。何则(14)?彼以其半而供县官之税,不若周之民以其全力而供其上之税也(15)。周之十一,以其全力而供十一之税也,使以其半供十一之税,犹用十二之税然也(16)。况今之税,又非特止于十一而已,则宜乎其怨叹嗟愤之不免也(17)。噫(18)!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又不免于怨,其弊皆起于废井田。井田复,则贫民有田以耕,谷食粟米不分于富民,可以无饥(19)。富民不得多占田以锢贫民,其势不耕则无所得食,以地之全力供县官之税,又可以无怨。是以天下之士争言复井田。

既又有言者曰:夺富民之田以与无田之民,则富民不伏,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后,土旷而人稀,可以一举而就(20)。高祖之灭秦,光武之承汉,可为而不为,以是为恨。吾又以为不然,今虽使富民皆奉其田而归诸公,乞为井田,其势亦不可得。何则?井田之制,九夫为井,井间有沟(21)。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22)。甸方八里,旁加一里为一成,成间有洫,其地百井而方十里(23)。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为一同,同间有浍,其地万井而方百里(24)。百里之间为浍者一,为洫者百,为沟者万。既为井田,又必兼修沟洫。沟洫之制: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25)。万夫之地,盖三十二里有半,而其间为川为路者一,为浍为道者九,为洫为涂者百,为沟为畛者千,为遂为径者万。此二者非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垅,不可为也。纵使能尽得平原广野而遂规画于其中,亦当驱天下之人,竭天下之粮,穷数百年专力于此,不治他事,而后可以望天下之地尽为井田,尽为沟洫。已而又为民作屋庐于其中,以安其居,而后可(26)。吁!亦已迂矣(27)。井田成而民之死,其骨已朽矣。古者井田之兴,其必始于唐虞之世乎(28)!非唐虞之世,则周之世无以成井田(29)。唐虞启之,至于夏、商稍稍葺治,至周而大备(30)。周公承之,因遂申定其制度,疏整其疆界,非一日而遽能如此也,其所由来渐矣。

夫井田虽不可为,而其实便于今,今诚有能为近井田者而用之,则亦可以苏民矣乎(31)!闻之董生曰:井田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名田之说,盖出于此。而后世未有行者,非以不便民也,惧民不肯损其田以入吾法,而遂因之以为变也。孔光、何武曰: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年,而犯者没入官。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田也。纵不能尽如周制,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已过矣,而期之三年,是又迫蹙平民,使自坏其业,非人情,难用(32)。吾欲少为之限,而不禁其田尝已过吾限者,但使后之人不敢多占田以过吾限耳。要之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于他人矣(33)。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无几矣(34)。如此,则富民所占者少而余地多,余地多则贫民易取以为业,不为人所役属,各食其地之全利。利不分于人,而乐输于官(35)。夫端坐于朝廷,下令于天下,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之制,而获井田之利,虽周之井田,何以远过于此哉(36)?

【注释】

(1)田制:本文是《衡论》的第十篇,评论如何改革田赋制度。

(2)周公之制句:周公定的制度,园圃与廛里二十而税取其一。

(3)稍甸县都:古时四种划分田里、区域的单位。稍去国三百里,甸二百里,县四百里。又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4)漆:木名。落叶乔木,互生羽状复叶,初夏开小花,果实扁圆,树汁可为涂料。

(5)盖:句首语气词。周:朝代名。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之西南)。

(6)相去:相差;相距。无几:没有多少;不多。

(7)上:君王;天子。

(8)井田: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其中央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

(9)资:取用。阡陌:田界。

(10)安坐四顾句:安稳地坐着环视四周,在他们中间指挥安排。

(11)是以:连词。因此;所以。日累:每天积累。日食:每天的饮食。无告:无处诉讼。

(12)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食:享受,受用。犹且:尚且。

(13)输租:交纳租税。嗟愤:叹恨;愤恨。

(14)何则: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

(15)不若:不如;比不上。

(16)犹:如同,好像。然:代词。这样;一样。

(17)况:连词。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特:仅,只。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宜:合宜,合适。

(18)噫:文言叹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19)谷食粟米:泛指粮食。

(20)旷:荒凉,荒芜。一举而就:谓一次行动取得成功。

(21)沟:井田中间的界沟。

(22)邑:古代区域单位。方二里。丘:古代区划田地、政区的单位名。

(23)一成:古为方十里之地。洫:田间水道,沟渠。

(24)一同:古为方百里之地。浍:田间的水沟。

(25)夫: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百亩为夫。遂:田间排水的小沟。畛:zhěn,田间分界的小路。

(26)已而:然后,后来。屋庐:住房。

(27)吁句:唉!也是太迂腐了。

(28)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29)无以: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谓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30)唐虞启之句:唐尧虞舜之时开始,到了夏朝和商朝稍稍整治,到了周朝就完备了。

(31)诚:确实,的确。近:相近,近似,苏:拯救;解救。

(32)纵:即使。迫蹙:逼迫,压迫。

(33)要:矫正;更正。复:再,又。

(34)这句的意思是:有的子孙出去而分开后所剩没有多少了。

(35)输:缴纳赋税。

(36)何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乐论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天下未知君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异其君父兄,而圣人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肯靡然以从我拜起坐立,而圣人身先之以耻。呜呼,其亦难矣!天下恶夫死也久矣,圣人招之曰:来,吾生尔。既而其法果可以生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视其向(1)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则宜何从?故当其时,虽难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视君父兄,如头足之不待别白(2)而后识,视拜起坐立如寝食之不待告语而后从事。虽然,百人从之,一人不从,则其势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其初之无礼而死,而见其今之无礼而不至乎死也,则曰圣人欺我。故当其时,虽易而难久。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酒有鸩,肉有堇(3),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然后人不以苦口为讳。去其鸩,彻(4)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于是观之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为乐。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谹(5),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说,又何从而不信乎?

【注释】

(1)向:原来。

(2)别白:辨别。

(3)堇:一种野生的草,有毒性,也叫陆英。

(4)彻:通“撤”,撤去。

(5)谹谹:山谷中的回声。

易论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1)。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

生民之初(2),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不耕而不饥,不蚕而不寒,故其民逸(3)。民之苦劳而乐逸也,若水之走下。而圣人者,独为之君臣,而使天下贵役贱;为之父子,而使天下尊役卑;为之兄弟,而使天下长役幼。蚕而后衣,耕而后食,率天下而劳之(4)一圣人之力,固非足以胜天下之民之众,而其所以能夺其乐而易之以其所苦,而天下之民,亦遂肯弃逸而即劳,欣然戴之以为君师,而遵蹈其法制者,《礼》则使然也(5)。

圣人之始作《礼》也,其说曰:天下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是人之相杀无已也(6)。不耕而食鸟兽之肉,不蚕而衣鸟兽之皮(7),是鸟兽与人相食无已也。有贵贱,有尊卑,有长幼,则人不相杀;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则鸟兽与人不相食。人之好生也甚于逸,而恶死也甚于劳(8)。圣人夺其逸死,而与之劳生(9),此虽三尺竖子,知所趋避矣。故其道之所以信于天下而不可废者,《礼》为之明也。

虽然,明则易达,易达则亵(10),亵则易废。圣人惧其道之废,而天下复于乱也,然后作《易》。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以为卦,考鬼神之情以为辞。探之茫茫(11),索之冥冥(12)。童而习之,白首而不得其源(13)。故天下视圣人,如神之幽,如天之高,尊其人而其教亦随而尊。故其道之所以尊于天下而不敢废者,《易》为之幽也。

凡人之所以见信者,以其中无所不可测者也;人之所以获尊者,以其中有所不可窥者也。是以《礼》无所不可测,而《易》有所不可窥,故天下之人,信圣人之道而尊之。不然,则《易》者,岂圣人务为新奇秘怪以夸后世邪(14)?

圣人不因天下之至神,则无所施其教(15)。卜筮者(16),天下之至神也。而卜者,听乎天而人不预焉者也(17);筮者,决之天而营之人者也(18)。龟,漫而无理者也,灼荆而钻之,方、功、义、弓,惟其所为,而人何预焉?圣人曰:是纯乎天技耳(19)。技何所施吾教,于是取筮(20)。夫筮之所以或为阳或为阴者,必自分而为二始(21)。挂一,吾知其为一而挂之也(22);揲之以四,吾知其为四而揲之也(23)。归奇于扐(24),吾知其为一为二为三为四而归之也,人也(25);分而为二,吾不知其为几而分之也,天也。圣人曰:是天人参焉,道也(26)。道有所施吾教矣,于是因而作《易》,以神天下之耳目,而其道遂尊而不废。此圣人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而济其道于无穷也。

【注释】

(1)圣人之道句:圣人的政治主张,因为得到《礼》而使人信服,因为得到《易》而使人尊崇。

(2)生民:犹言人类诞生。

(3)蚕:名词用作动词,即养蚕。逸:闲适;安乐。

(4)蚕而后衣句:养蚕而后就有了衣服穿,耕种而后就有了食物吃,率领天下的老百姓从事劳动。

(5)而天下之民句:而天下的百姓,也竟然肯抛弃逸乐去从事劳苦,高兴地拥戴他作为君主,作为师长,并且遵照他的法令制度,是《礼》使他们这样的。

(6)无已:无止境;无了时。

(7)食:名词用作动词。吃。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8)这句的意思是:人的喜欢生存超过安逸,畏惧死亡超过劳苦。

(9)这句的意思是:圣人夺走他的贪图安逸和死亡,给予他付出劳动和生存。

(10)达:通晓,明白。亵:轻慢,不庄重。

同类推荐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宋辽金元诗词

    宋辽金元诗词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热门推荐
  • 天灵录

    天灵录

    是废物又如何,不是废物又如何,今生今世我定要逆苍穹,噬星空,超脱六界之外,踏轮回。万物皆有轮回,万事万物,无时无地都在轮回,而我已超出六界之外,因为今生今世吾掌轮回。
  • 谁念情深如许

    谁念情深如许

    颜清上辈子尝够了被抛弃的滋味,有幸重生只愿意清清冷冷的过完这一世。奈何捡来的性命自然逃不过报恩,只有完成所交代的任务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也罢,做完这个唯一的任务,她就能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怎么自己越来越舍不得自己的任务对象了……
  • 龙魔奇谈

    龙魔奇谈

    广目天王手中的‘螭龙’和‘东海龙宫’的‘龙公主’居然来到了人间!‘幽冥九魔’也投胎转世来到了人间!这些人啊凑到一起究竟会闹出什么样的事?新手新书!多谢大家的支持!!!
  • 念一座城

    念一座城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恋,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在劫难逃。------初恋,爱情,阴谋..........一切的一切...让她都无法承受,也许,那些所谓的坏人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吧。-------是的,她开始耍起了心眼,开始做任何那些所谓的‘坏人’该做的事..有人问她后悔吗,她却摇了摇头“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完。”------敬请期待。-------
  • 上古世纪之弑神

    上古世纪之弑神

    精灵国王逝去的瞬间,被通过冥界之门的精灵们永远铭刻在了记忆深处。他们仿佛亲眼见到国王的鲜血遍染大地,复仇从此成为精灵千百年来的执念。淡泊的精灵开始用漫长的生命来谋划,得知杀死国王的破坏神就在原大陆深处时,他们吟诵起复仇的诗篇,向北方冰封的大陆起航。
  • 至尊风水道士

    至尊风水道士

    修道者,逆天而行,夺天地之造化,求永生。赵长生,一个小道士,在山上生活多年,学得一身本事,当他一头扎进滚滚红尘的都市里,本想着能大展拳脚,游戏人生,娶得美娇妻,不曾想麻烦一个个接踵而至。
  • 俱灭天地

    俱灭天地

    一个重生的人,重获新生热爱生命和珍惜亲人的人,为了这一切不断奋斗拼搏战斗的历史。绝对精彩,不容错过。
  • 强势狐妃

    强势狐妃

    此书的第一部在书旗小说的原创里一点浮萍是远方来,奄奄飞;归雁去何处?已经不能朝思暮想他。人是仿徨,是否可以在人海里找出与自己比肩的人?佛曰:前生的100次回眸,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前生的100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了今生的白头,如果真的如佛说,为何你总是不好好珍惜,让我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你?
  • 双世彼岸

    双世彼岸

    王牌杀手彼岸被闺蜜取舍其地位,后穿越复仇。变成右相的女儿,在宫廷盛宴中表现出重,却在重要时刻,隐藏实力。当朝王爷助她复仇记划一臂之力。
  • 霸道校草学霸萌妹我爱你

    霸道校草学霸萌妹我爱你

    他是楚翼学院的校草,她是大三二班的班花。一次偶然,让他和她相遇;一次次的意外,让他爱上了她。他第一次给她写情书,让她的后桌收到了,并对他产生了误会;他的第一次表白,她拒绝,他不灰心继续追。一次不行他两次,两次不行他三次,直到把她追到手……直到那天......某男趴在某女桌前:“你喜欢我什么?”某女深思过后问道:“要我说实话吗?”“恩”“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