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69200000004

第4章 民俗风情

居庸关一带,紧靠京都,一直以来都是关内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交汇之地。千百年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交融,逐渐演变成今天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

从居庸关的春节、端午节至中秋节,都能看出浓厚的北方民俗风情。

更有意思的是居庸关的婚礼习俗,从合婚、相亲开始,经过放小定、择日子、放大定、送嫁妆,再至亲迎、拜天地、吃子孙饽饽、闹洞房,最后以分大小、会亲、回门结束,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一)春节习俗

春节即旧历新年,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北京是元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这使北京传统的春节习俗源远流长。而居庸关是北京的北大门,深受北京的影响,它的春节自然也是丰富多彩。

居庸关的传统春节行事见于许多民谣之中。“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

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概括地描述了从腊八至大年初一人们忙忙碌碌过节的情景。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缽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纪念释迦摩尼,在每年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在民间,人们熬好腊八粥后,往往盛入食盒,亲友相互馈赠。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过去多数人家厨房的北墙或东墙上都设一神龛,常年供奉灶君爷像。

据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君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供玉皇赏罚。送灶时,人们在灶君像前摆设桌案,上供关东糖、清水和秣草。

古时祭灶用黄羊、鱼和猪头等物。明清时才改用关东糖。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温热,使其融化,涂于灶君爷嘴上。

唐代文献《辇下岁时记》记载,民间以酒糟涂于灶上,使灶神酒醉。可见此类风俗由来已久。

二十三祭灶与正月有密切关连,传说七天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与诸神同来人间过年,因之要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此后方可过节。灶祭之后,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春节前,家家要彻底清扫,人人都理发洗澡,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

民谚道:“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尘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发师傅们这时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于为人理发。

春节前夕,人们把居处内外整饰得特别有节日气氛。一般人家在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门上贴有“抬头见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贴剪纸。屋内摆设的八仙桌、太师椅带上桌围椅帔。

条案正上方挂上有吉祥图案、语句的中堂、对联。条案前方桌上摆设五供、高足盘,放上蜜供或年糕。屋里挂起大红灯笼。墙上要贴年画、福字。

《山海经》记载,古时有神荼、郁垒两兄弟善捉鬼。后人将其像绘于桃木板,挂在门上,以驱鬼避邪,故称桃符。以后改木为纸,像也改画唐朝大将秦琼、尉迟恭。

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考证此为最早的春联。

明初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联逐渐普及,并改桃符为红纸。年画是由门神演变而来的。

居庸关一带出售的年画以天津杨柳青出品为主,亦有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出品。

旧日的戏班差不多天天都演出。只在腊月下旬有几天不演。每年演出的最后一场戏叫封箱戏。封箱戏多演双出或反串,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演封箱戏不收戏份,一时成为梨园美谈。

除夕和元旦是春节的高潮,守岁辞岁、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团圆饭、过桥、摸门钉、拜年等,活动繁多。

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时,要将“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称天地,上绘有天地间诸神像。在百份前要摆设蜜供、年糕、饺子、苹果等祭品。夜深之后,人们点上红烛,打开大门,燃放鞭炮、烧“元宝”“接神咒”,贴上准备好的新灶君爷神像。

接神完后,一家人在神坛前行叩首礼,并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谱。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总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

初二祭财神,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人们烧香后,还带纸糊的元宝回家,用布或红纸包好放在床下,祈望发财。

初五又称“破五”。自这天起,年节期间的各项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复常态,但仍很有节日气氛。

初八称“顺星日”,传说众星神于此日降临下界。当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闪现之时,人们在院中案上放置糕点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还要把“星神马”放在胡麻杆上烧掉。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高潮和尾声。

从正月十三至十七大街小巷、宫苑庙宇到处张灯结彩。入夜后,观灯者满街满巷,耍社火,放鞭炮。

旧时,一般妇女要遵守许多森严的清规戒律,平常很少出门,大家闺秀更是如此。但在元宵之夜,她们亦有“曇花一现”的自由,可以逛街观灯。

据文献记载,过去居庸关一带曾有数十座寺庙。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或其附近设有集市,故称庙会。一年一度的厂甸,更是盛极一时。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原为北方道教中心。元代道教全真派始祖丘处机曾在这里居住,死后葬于此。

白云观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九开庙。传说十九日丘处机下界超渡有缘者,称“会神仙”,开庙时游人如云,各路民间花会多来此表演。

大钟寺正名觉生寺,庙内的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闻名中外。开庙时,庙中住持在其悬钮两侧孔下,系一小铜锣,游人登楼用铜钱投击小孔,传说击中者可得福。

宣武门外琉璃厂会从初一至十六开市,人称“厂甸”。此处辽代为海王村,明代为琉璃窑厂,清乾隆时始成市肆。开市之日,商贩云集,凡文物、古书、首饰、珠宝、玩具、食品,应有尽有,为旧时北京春节最热闹的去处,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厂甸出售的各种民间玩具。

逛厂甸的孩子,一般都要买风车和空竹,再买上一串春节才上市的大糖葫芦,捧在手里,走在街头,为节日增色不少。

此外,还有风筝、毽子、泥人、鬃人等。传统木版年画“新正逛厂甸”反映了这种节日景象。

居庸关一带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每年正月二十九、三十要举行“跳布札”活动,俗称“打鬼”。雍和宫“打鬼”之后,居庸关一带的全部传统春节活动就结束了。

从前的劳动大众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休息几天,因此,花会这种民间文娱活动在春节期间便显得极为活跃。特别在城郊乡下,几乎村村有花会。例如居庸关一带苏家坨一村就有18档花会。

民间花会一般的表演项目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莲花落、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中还要搭起大棚、悬挂宫灯、画幅、入夜后在大棚附近演出各种节目,热闹非常。

居庸关一带的民间花会活动别具特色。民间花会使用的旱船一般为3只,而这里的旱船有时多达9只。居庸关一带永宁南关的竹马老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演出节目为《昭君出塞》。

过去,在有花会活动的村里,一般都选举德高望重者为会头,一入腊月便组织村民排练。正月里各处花会互相邀请,你来他往,锣鼓喧天,男女老幼争相观看,煞是热闹。

今天,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各种新风俗,新习惯,正使传统的春节活动愈来愈丰富多彩。

(二)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居庸关一带对端午节还有个特殊的称呼,叫作“女儿节”,而且从明代开始就已经这样叫了。

明朝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写道:“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

五月端午节在居庸关一带的百姓眼里是个大节,是同正月初一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的“三节”。

百本张岔曲《端阳节》中,对老居庸关一带过端午节的习俗,有段很生动的描述:“五月端午街前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椹、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瑞树,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孩子们头上写了个王老虎,姑娘们鬓边斜簮五色绫蝠。”

“神符”就是钟馗像一类的东西,用来制鬼御魅。五月是疟疾常发季节,旧俗要在端午节捉疟疾鬼,负责捉鬼的神就是钟馗。

雄黄酒是在酒中加了有杀虫解毒功效的药材雄黄。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初,天气已热,各种毒虫都要出来,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喝雄黄酒就是为了避毒祛瘟。

成年人喝雄黄酒时,还要蘸着酒在小孩儿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叫作“画王老虎”,耳朵、鼻子等处也要抹上雄黄酒,达到镇百怪,避虫毒的目的。

不仅如此,家家户户还要在门上插上艾叶、菖蒲。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说:“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曰避毒虫”,看来目的都是一样。

五月里,樱桃、桑椹、石榴都是时新的水果。五月端午,正值樱桃大批上市,那是一年中最先成熟的水果,古人循节应时的生活多么迷人!

除了樱桃,还有火红的石榴,酸甜的桑椹。居庸关一带的百姓讲究端午节吃黑桑椹,据说吃了黑桑椹不招苍蝇。

粽子是大家熟悉的端午应节食品,南北方都要吃。但是在习俗上,北京与南方却有些不同:南方的粽子有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都很好吃,而且多是趁热吃。

北京过去只有小枣粽子,而且要晾凉了吃。《一岁货声》中吆喝的是:“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重在“凉凉的”,对居庸关人而言是别具风味的。

曲中所说“五毒”,指的是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

玫瑰饼是北京的特产。《春明采风志》写道:“玫瑰来自北山玫瑰沟……四月花开,沿街唤卖。”

人们用玫瑰花瓣作为原料,先捣成玫瑰酱,再加以上等好白糖和蜂蜜在锅里熬稀,拌上松仁儿等果料,调成馅儿,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饼,然后盖上鲜红的“五毒”形象的印子,就成了《京都风俗志》中所说的“馈赠亲友,称为上品”的五毒饼了。

如果说插艾草、菖蒲,耳鼻涂雄黄酒是为了“避毒虫”,那么吃五毒饼则是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透着居庸关人的诙谐和风趣。

端午节里,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北京因为缺少大江大河,所以《帝京景物略》中说:“无竞渡俗,亦竞游耍。”这就点明北京人在端午节期间虽不赛龙舟,却有外出游玩“耍青”的习俗。

农历五月,夏季初来,新绿盎然,十分适宜出游。那时候,天坛、金鱼池、高梁桥等地都是游人汇集的地方。

清初人庞嵦《长安杂兴》诗:“一粒丹砂九节蒲,金鱼池上酒重沽。天坛道士酬佳节,亲送真人五毒图。”说的就是当年的情景。

此外,居庸关端午节的习俗还有不少。系五彩长命缕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代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写道“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清代满族人盛行戴头花,居庸关的花市整条街都是卖绢花、绒花、纸花、通草花等人造花的。

端午节期间,妇女们头簪绒花,也是古时风俗。居庸关人把红绒花叫作“福儿”。不管是“福”字花,还是其它造型,都是这么称呼。

另外,居庸关人在端午节还盛行佩戴葫芦。《北京俗曲十二景》写道:“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

这种葫芦的做法是: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同样功用的挂件还有小粽子、小香包等。

中华民族循节应时的体悟,使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变得富有艺术情趣,世代相传,成为人们怀念不已的风俗。

(三)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仲秋节、追月节等。

又因为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中秋节来源于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的传说故事。

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即在八月十五固定的时间内,有了特定的内容,如全家团聚、赏月、玩月等,并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和参与,这就完全符合了民俗节日的性质。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始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拜月习俗。早在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已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

将八月十五定为节日,源于春秋时君王春分拜日、秋分拜月之俗。后贵族官吏效仿,再传至民间,形成了官俗民承。其实关于秋分祭月的古老礼俗早在殷墟卜辞中就有祭月的记载。祭月、赏月为官俗,而拜月、玩月则为民俗。

官俗民承、民俗官用、官俗与民俗融为一体,形成了特有的中秋民间节俗。

赏月、玩月是民间娱乐性的中秋节俗,宫中祭月摆供,文人赏月饮酒赋诗,富户搭架装饰台榭赏月玩乐。

民间小户则争占酒楼或在自家屋前摆放小桌,赏月团圆,戏耍玩月。看空中月、观水中月。小孩子还有追月、捉迷藏,玩纸船,喂兔子的游戏。

旧时居庸关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居庸关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种节物,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

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因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

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

中秋节居庸关人有买兔儿爷,请“神祇”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祇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开的桂树,因此居庸关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

居庸关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其它地方还有观潮、打秋千、观灯猜谜等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中也有禁忌,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

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

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当然也有望空对月摆供的。供品有各种月饼和鲜果,如苹果、柿子、葡萄、石榴、晚桃、九节藕和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等。

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

供桌中间摆一张白面红糖馅大圆蒸饼,称为团圆饼,供桌外层设香炉、蜡扦、花瓶,蜡扦上插红烛,下压敬神钱粮,如黄钱、元宝、千张等。

花瓶内分别插上带枝的毛豆和红色鸡冠花。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主祭,先向神位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四)婚嫁习俗

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险关要地,紧靠全国文化古都北京,它的婚礼深受北京影响,十分有趣。

居庸关婚礼,一般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居庸关特色的婚礼了。

1.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居庸关也不例外。

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12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

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

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

又有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的说法。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

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2.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

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

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

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两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

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3.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

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

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20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

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4.择日子 居庸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

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经日期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

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经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

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为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唯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5.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过礼。

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它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

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衣料首饰类、酒肉食品类、面食类和果食类等。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

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

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

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即只收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

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

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两人一块儿参加的。

而女家则像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

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

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

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别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6.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

送嫁妆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

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

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7.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

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

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

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像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

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两人,娶亲官客两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

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

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

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

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

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

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两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

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

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两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

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

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两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

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8.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

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待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

大门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

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

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

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

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

9.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后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

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10.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

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

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

11.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成员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

唯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来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

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叫作“双礼”。

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12.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

据书中记载:“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父、外祖母齐集于男方家。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

“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两人作陪。如是,女方来10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20人作陪也。”

“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扇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

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两人作陪一人,对亲家的宾客是何等尊敬。

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13.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回家,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

不过也有在四日回家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唯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

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作“单九”“双九”“十二天”。

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居庸关这些传统民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婚的仪式也日趋现代化,再也不复从前那种繁文缛节了。

同类推荐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绝色特工妃:凤凌九霄

    绝色特工妃:凤凌九霄

    什么?一朝穿越,竟是世人所唾弃的绝世废柴,惊世丑女!NoNoNo,她,特工界的女王,苏晓,绝不是什么废柴,丑女。绝世容颜,上古灵体,逆天神宠,绝世神器,稀世丹药,样样在手。当强悍霸道腹黑的她,遇上一只大尾巴狼,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我在二次元的选择

    我在二次元的选择

    人生中充满了选择,不同的选择结局也不同,零羽就面临一个问题,在某种时刻,他得选择,这是对他的试炼,也是对他的考验,当位临一个又一个世界,选择也接踵而来。“重启吧!这次不会选错了。”约会大作战的善恶选择,是追求爱情还是实力,是选择魔王还是天使,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是什么?
  • 今年不要再喜欢王俊凯了

    今年不要再喜欢王俊凯了

    她的一句“王俊凯”换来了她(他)们的相识,可就是因为这一声“王俊凯”,让她痛苦了一辈子。
  • 称霸天下的强者

    称霸天下的强者

    九劫天雷,我一口气就能吹跑它;神兽冰风,那是我老婆之一;手下,个个都是强者;死了,没事我帮你复活;耶和华,对不起我不刁他;天上的那些神,对不起他们都不是我对手;我不需要认识你,你只要记住我的名字就够了;你可以选择和我作对,但是我要告诉你:我做人的原则就是,谁要是惹我,我杀他满门。看什么看,不信啊。世界杀手前三名都是我的人,怎么和我斗啊。好好的考虑清楚吧......
  • 夕阳下的步兵

    夕阳下的步兵

    为了躲避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入伍当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场战役给他心中落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退伍后难以融入正常的生活,战争给他心里留下的创伤难以释怀。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步兵身边却发生着不普通的事。他该何去何从?并不是只有特种兵的生活才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中国步兵不比任何一个兵种差。本书将给您讲述一个90后参战步兵的退伍前后故事。
  • 时光易逝,人亦老

    时光易逝,人亦老

    时光本就是一个很虚无的词,所以她试着不去提,可是。。。。。。终究还是让思绪停在了这个上面,是人是狗,时间会慢慢讲给你听······你说的话我都会相信,因为我相信你不会骗我······
  • 我的皇后灿白鹿勋凡

    我的皇后灿白鹿勋凡

    这本书我以前写过叫:我的皇后灿白鹿勋。因为我把号弄丢了以前那名叫夜色绝恋,那号是我的因为我不小心弄丢了。现在只能重新写,这本会比上一本的内容更仔细
  • 都市纵横

    都市纵横

    我从来都没想过,我会走到夜店!并且入了这一行!毕业那一年,被女朋友甩,被高富帅侮辱,没有工作,人生陷入谷底....无意之中路过一家KTV,被高额的招聘启事吸引....从此踏上了我从没想象过的生活道路......
  • 那一层寝室楼

    那一层寝室楼

    这篇小说,这是小说吗,这只是一些零碎的爆笑小日常记录和怀念着我已经走过的青春。不敢奢求大家为我的胡扯点赞,更不敢奢求大家为我打赏,如果你看了我的胡扯能哈哈一笑,我就非常开心了,如果你看了我的胡扯想起了你以前的同学、室友,那么我就认为我成功了。室友们你们现在都还好吗?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疯狂的日子吗?
  • 孽龙血

    孽龙血

    前世被视为怪物,尝尽了人情冷暖,今世化为龙,定要一飞冲天。前世是孽,今生在孽一回,又当如何,龙注定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