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69100000004

第4章 除夕的欢庆活动

农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辞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一天是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

(一)贴条幅设天地桌

为了点缀年景,营造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

旧时,女人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千,在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一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

此外,钱柜及大型生产工具,买卖店铺的幌儿、招牌上,都贴上黄纸做的“道有儿”。但是,一些王府门头或较大的宅门往往不用这些装点,他们只将标有自家堂号的大红“气死风”灯挂起来就行了。

为表“慎终追远”和“思时之敬”,有祠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有画像的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

三十儿晚至初一凌晨,传说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要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

各家所供的神像不一,大致说来,一是“百份”,即天地爷和诸神木版刻印的相册。头一张是黄纸彩色的玉皇大帝,半插半露地插在一个红灯花纸的口袋里,再夹在一个木夹子上;二是在大幅黄毛边纸上拓印的木刻水彩印刷的“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的全神码;三是福禄寿三星的画像或瓷像;四是接进来的财神码,是给夜间接神准备的祭坛。院内设生铁铸成的大“钱粮盆”一个,内放松木枝、芝麻秸,两旁各设一挂至数挂鞭炮。

旧时,如家里有佛堂、神龛的,一律要上供,供品通常有:

一是成堂套饼。即五个大小不等的月饼叠起来,上边摆个带红寿字的面桃,此为一碗,共五碗。每碗插一支供花。

二是成堂蜜供。面块小条过油后,滚上蜜,叠成小塔,高的有数尺,矮的只有几寸。除灶王供为三碗外,余者皆为五碗一堂。

三是成堂面鲜。即用面粉制成的各种水果形的点心,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

四是成堂鲜果。如柑桔、苹果之类,只有梨不作供品,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

五是其它干果或炒菜,多为素食品。供品堂数不拘,有用一堂、三堂、五堂乃至九堂的。

此外,还要做一碗年饭,摆上桂圆、荔枝、生栗子、红枣等年饭果,中间用一块大柿饼插上带松木豆染红的松枝,以红绳拴五枚小铜钱挂在上边,谓之“摇钱树”,再用黄、白年糕各一块,一块枣朝上,一块枣朝下,放在碗内,上插刘海洒金钱的元宝。这两碗供品对称地放在供桌两边,前边摆设五供祭器,并点上大红蜡,以渲染年夜的气氛。

所有这些活动仪式,都表达了人们祈福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二)吃团圆饭

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都在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时,家里的成员要齐全,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孩子们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儿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儿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菜板上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家家户户传出的剁肉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账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共叙儿女情,心头的幸福感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等。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在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品味。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除夕之夜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1.吃年夜饭守岁 守岁时间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吃至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其中就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诗句。

探究守岁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之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吞食家畜,伤害人类,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百姓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人们还想出了一整套过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作为一种民俗,除夕守岁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如“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苏轼也有诗写道: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一个“强”字,把孩童对守岁的企盼与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中写道: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

帘风开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则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意思是说亲人团聚,热闹非凡,让在槽边吃草的马都受惊了;彻夜通红的烛光,吓飞了林中的乌鸦。

守岁是一种回忆,是对逝去一年时光的总结。有的人以守岁为契机,反省过去,或因虚掷年华而惭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就有这样一个好的习惯,他在每年除夕守岁之时,“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细心阅览,去粗存精,年复一年,岁岁如此。”

守岁,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

2.熬年的传说 据说,老天爷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儿晚上就把大门打开,把库里的金银财宝撒往人间。那个时辰,遍地金灿灿、银闪闪,所有的砖头、瓦块、石头都变成了金银。

但是,有一条规矩必须遵守,就是谁都不能贪心,拣到的金银还一定得放在屋里,等天亮才能开门。

据说有个名叫李家庄的村子里有兄弟俩,老大为人尖酸刻薄,爱财如命;老二心地善良,勤劳忠诚。这年三十儿晚上,兄弟俩都坐在屋里等着天门开。

老大就想:我得想个办法,等天门一开,就能不费力地多弄一些金银。于是,他将一大堆大石头和大磨盘都搬到了自己门口,准备天门一开就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老二却一动也不动地坐着,耐心等待着。

三更时分,天门开了,院子里的砖头、瓦块果然都变成了金银。老二把金银放进筐里,搬回屋内,关上房门。老大拼出全力,把预先准备好的大块石头搬进屋内。

他想,从今往后自己就是天下最有钱的人了。他着急地等待天亮,天却总不亮。他耐不住了,也顾不上“不到天明不开门”的规矩,便开门出去看天。等他回到屋里时,发现所有金银又都变成了石头,他气得痛哭起来。而老二则是等到天大亮后才打开门,一筐金银财宝把人眼都照花了。

后来,老天爷发现像老大那样贪财如命的人越来越多,一生气,就再也不开天门了。但人们希望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总是存着侥幸的心理,痴心地等待着。

虽然等了一年又一年,天门总不见开,但是,在这天晚上,人们还是全家团聚在一起,点上蜡烛,等到天亮。就这样,慢慢形成了熬年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3.除夕守岁烧辣椒杆和沉香树头 在我国有些地区,除夕守岁,还流传着烧辣椒杆和沉香树头的习俗。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的腊月三十儿,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

这天,邻居的娃儿出来玩儿,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韩文玉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要肉吃。韩文玉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来了。这个当家人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把肉提了回来。没办法,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才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

一位好心的老太太看见了,就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韩夫人谢过这位好心的大娘,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拉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气很呛人。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

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就被辣椒味呛得他直打喷嚏,眼泪长淌。于是,凶神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燃着后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

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神奇的传说,无不蕴涵着人们对新一年过上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年三十儿发压岁钱

除夕的高潮是在年饭后,长辈开始发压岁钱。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1.长辈送压岁钱 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的人家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有的为了热闹追讨到长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大家围攻摸索,直到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喧闹着散开。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有童谣说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现在,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在这里是指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健康长寿。

2.压岁钱的由来及演变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后,当恶鬼妖魔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讨好它们,从而化凶为吉。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儿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了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作“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因而将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儿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在旁边守着,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从那以后大家都学着做,孩子就平安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串钱”。

到了近代,压岁钱演变为红纸包100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发压岁钱的习俗,体现了长辈们对晚辈无尽的关爱与美好的祝愿。

(五)年三十儿放爆竹

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

到了夜里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华夏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如王安石的《元日》诗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时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喜庆心情的流露。

对于经商的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而且要想发大财,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当然,这只是人们祈求富足生活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六)年三十儿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不太统一。有的在除夕之夜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时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最年长的人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全家人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

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为热烈,反映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七)年三十儿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啪响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之夜,把许多干芝麻秸一根一根地扔在院子里,分布均匀,四隅皆满。一下台阶,走入院内,就把芝麻秸踩得“嘎嘎”作响。大家你来我往,直到芝麻秸全被踩碎,才算完成了“踩祟”的仪式。

“碎”与“祟”同音,取一年开始驱除邪祟之义,大约和古时在门口立桃二符、挂松柏枝的用意相同。小孩子们总是一根一根地挨着个儿踩,非常认真。

(八)年三十儿祭祖

古时,除夕祭祖的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多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夜,都将火锅摆上,随时换菜。

除夕夜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

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上供。亲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借此保存其人敬其祖的美德。

(九)年三十儿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

送财神的人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

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送财神的习俗适应了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过上富足生活的心愿,因此流传了下来,给喜庆的除夕添添色彩。

同类推荐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热门推荐
  • 第五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EVA同人,穿越,HappyEnding,斗争,生存,人类补完计划,在神的力量之下挣扎求生,以不同的方式灵魂补完灵魂补完,这就是“我”的计划,“重塑”的补完计划。
  • 狱仙

    狱仙

    宁为红尘鬼,不做长生奴。踏足仙路,不为长生,只为当年低头那一跪,那一句先生之名!
  • 狐狸大人的日常

    狐狸大人的日常

    天界中最好脾气、最温柔大度、最勤劳能干的大神竟然成了她的主子,简直可以幻想未来的美好生活了!只不过现实生活和传言总有那么一点点差距。所谓的差距就是,其实她家大神只是一只任性傲娇还很贪玩的狡诈狐狸,简直可以料见未来的受苦受难了!说出去都没仙信呐!贪嘴偷懒、爱捉弄仙奴,外加小心眼儿,这样的问题大神真是让小仙奴难以招架。笨丫头:玉帝大老板,可不可以给小仙换个工作啊?扫天庭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呀!玉帝大老板:在其位谋其政,一定要爱岗敬业呀!天庭的就业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你看你跟着狐狸,智商不是也提高了很多嘛!笨丫头凌乱中...
  • 回到三界做剑灵

    回到三界做剑灵

    百兵之君,唯剑独尊。穿越入剑灵,修剑证天道。三界时空,不乏血雨腥风,孰正孰邪?强者为尊!人有魂魄,剑有剑灵,当人成了剑灵,飞天入地,焚天煮海,篡改天命!
  •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星辰铠皇

    星辰铠皇

    当古地球上的原始人类,第一次用木藤和兽皮编织成简陋的胸甲横在身前时,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他们为了生存而发明的这套笨重的衣裳,在数百万年后,竟然会演变进化成纵横宇宙的绝对武力!——战铠!少年麦尘做梦都想成为一名铠者,但他的精神力从十二岁那年就再也没增长过半点,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套破旧的战铠……这是铠者的战斗,这是灵魂的对决……无限星辰,万族林立,铠道峥嵘,人族永昌!
  • 凌天霸帝

    凌天霸帝

    【热血爽文】他是一个华夏的边防战士,死后却重生在一个同名之人身上。他是流落在外身的王子,因为可能继任皇位,从而遭受到来自堂兄的迫害。他是众多穿越而来的一员,却是唯一获得鸿钧传承的人,肩负着连他也不知晓的使命。为何消失无数年的雷劫,唯独会降落在穿越之人的身上?为何一些神秘的种族,一些埋在历史中的强者,和那史上没有记载的军队,他们行走在世间,行走在时间长河里,却从未显现在世人眼前?真相的背后是什么?霸帝的名号又代表着什么?且看叶龙纵横异界,拜师李小龙,义结杨过,把酒萧峰,拳打嬴政,脚踢六指琴魔,掌掴杀神白起。
  • 365天宠溺:宝贝,嫁给我

    365天宠溺:宝贝,嫁给我

    “你跟我一年,我替你家还清债务。”一场交易,她成了他的女人。一向不苟言笑的季少御最讨厌女人得寸进尺,他的宠爱并不是女人可以任性的理由,直到遇到她。他当她是宝,她却以为自己是草,从不懂得寸进尺,从不会在他面前任性,他说1,她不会说2,她的想法一直都很简单,跟他一年,和他两清。一年后。他在家通宵工作完,推开房间的门,看到正在收拾行李的她。他来到她面前,用往常一样的语气对她说:“我们去吃早餐。”
  • 浮沉之世

    浮沉之世

    在莽荒大陆,万族林立,诸皇争霸。一个少年在一处山旮旯走出,走出他不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