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67400000004

第4章 文化风情

山海关是沟通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本土风情浓郁,尤其是明王朝设立关卡之后,大量移民至此,明朝山海关频频换将,历史上一些闯关东的人也在此扎根,少数民族与汉族相处一堂,带来了许多的民间风俗。

因此,京东民俗、东北民俗、齐鲁民俗、江南民俗等在这里交融,既有孤竹遗风,又有秦汉风俗,形成了山海关特色的民风民俗。

发展至今天,山海关融合天南地北之民俗,形成了以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鼓吹乐、太平鼓、青龙猴打棒、满族寸子秧歌、任家班鼓吹乐等为代表的特色民俗风情,别具一番魅力。

(一)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是昌黎“三歌”,即地秧歌、民歌、吹歌中影响最大、普及最广、最为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是一种自娱性较强的民间舞蹈,出自于平民百姓,产生年代久远,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冀东秧歌的典型代表。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桎梏,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迨至元代,因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在角色、结构、服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地秧歌队伍中丑角所戴的“缨子帽”就是从蒙古服饰延续而来的。

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明显的个性,从活动形式上看,分为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从表演内容来看,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数的是“秧歌出子”。

昌黎地秧歌中的角色分为“妞”、“丑”、“擓”、“公子”四个行当,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

20世纪50年代,是昌黎地秧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地秧歌节目,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奖。1956年,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银奖。从而使昌黎地秧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舞台。

(二)昌黎民歌

昌黎民歌是昌黎“三歌”之一,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下来的一种民间小调,演唱的内容有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小调、生产生活四种类型。

演唱形式有秧歌调、单口唱和对口篇三种形式。因地区不同,不同类型分布地域也不一样,东部沿海盛兴劳动号子、渔民号子,南部地区以秧歌调为主,西部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单口唱和对口唱较多。

多少年来,唱与昌黎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混战,昌黎几经战火蹂躏,百姓流离失所,跑反逃难。

困境中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形成了曲调凄婉、如泣如诉、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演唱风格。

昌黎民歌虽被当时的统治阶级贬为“花子腔、要饭调”,但如《冯奎卖妻》、《抵制日货》、《八路好》等近百首民歌,却成为平民百姓诅咒黑暗、鞭笞现实、辩明爱憎的一种表达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昌黎民歌在历经千百年的压抑后获得了新生,进入了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新阶段。

对昌黎民歌的产生、沿革、活动概况、地区分部及演唱特点,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研讨。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对带有明显封建迷信、颓废色情的部分,进行了批判地继承。

又先后加工整理出《拣棉花》、《茉莉花》、《绣灯笼》、《小看戏》、《游南关》等优秀作品。

(三)昌黎吹歌

昌黎吹歌是昌黎“三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极为喜闻乐见的一种鼓吹乐艺术,主要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副小钹,较大场面引进笙、管、笛、胡琴等民族乐器进行烘托。所演奏的乐曲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秧歌曲、汉吹曲和牌子曲。

昌黎吹歌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同的独特风格。它技艺奥妙,内容丰富,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很多乐曲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其人数众多,各具特色,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南派和北派两大吹歌阵营,双方在激烈的竞争中,秉承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苦心磨练,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吹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并迅速使这一民间艺术在县域内广泛地开展起来。

昌黎吹歌既是昌黎地秧歌伴奏的主要乐曲,又可自成体系,单独吹奏。吹歌艺术伴随着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锯缸》、《扑蝶》等名扬国内外。粗犷、高亢、雄浑的昌黎吹歌作为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成为向外界宣传昌黎的重要媒介。

(四)鼓吹乐

抚宁鼓吹乐,在农村被称为“鼓乐”,群众把鼓吹乐艺人叫作吹鼓手或喇叭匠。它遍及抚宁农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抚宁的代表乐种。

抚宁鼓吹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年节喜庆、典礼仪式和民间舞蹈的伴奏,有时也为商业服务,在舞台上演出,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兴旺起来。

抚宁鼓吹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乐器形制极为特殊且种类繁多,乐曲丰富多彩,深具古韵。历史上鼓吹乐名人辈出,他们在冀东和东北三省久负盛名,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可以说,抚宁鼓吹乐对我国传统音乐学、律学、音乐史学、民俗学等,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抚宁鼓吹乐中的唢呐与其它地区的唢呐构造不同,演奏方法也不同,这在全国是极其独特的。抚宁鼓吹乐中艺人的“借字”、“双搬家”创作乐曲的技法、板式、速度、加花减字的变奏方法,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宝贵财富,引起了全国很多专家的极大兴趣。

(五)太平鼓

传说太平鼓是唐王东征高句丽时途经抚宁留下来的,因此有“千年太平鼓”之誉。为女性所专用,单纯用于年节喜庆,属于自娱自乐。

太平鼓活动场所主要是庭院,除鼓点外,没有其它音乐,为纯鼓舞,且鼓点、舞姿、队形全部来源于生活。

鼓点如磕苏子、弹棉花、翻锅盖等;舞姿如看媳妇、逗狮子等;队形有夹寨子、串门子等,具有形象、通俗、好学、易记的特点。没有职业艺人,传承关系多为母女、婆媳、妯娌、邻里等。

1986年,全国开展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舞蹈集成》以来,抚宁县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始终没有停止这项工作。

现今,书面文字、音像资料、图谱、器具均很丰富。群众学演太平鼓的热情高涨,先后建立了东王庄太平鼓基地、抚宁老年大学太平鼓基地、城关一小太平鼓基地,文化局同有关单位共同制鼓四百多面,分发各基地,亦对太平鼓制作艺人给予了支持。千年太平鼓韵在抚宁大地上更加响亮。

(六)青龙猴打棒

青龙《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为一体。

场面宏大,舞姿抒展形象,动作灵敏粗犷,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振奋向上的启迪,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猴打棒》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远在康熙年间,逢年过节,由两人装扮成神话故事中的顽猴,手持双棒,集跳跃、击棒、驱邪、呐喊为一体,称为《猴打棒》棒。

同治五年,青龙民间举办花会将《猴打棒》纳入其中,列为十档之首。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舞蹈,在乡村广为流传。

青龙《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人民自编自演的民间舞蹈,它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满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贵文化史料,是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的一个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它是广大群众普遍喜爱的一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群众性。

(七)满族寸子秧歌

满族寸子秧歌是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流传于娄丈子乡、八道河乡、凉水河乡、隔河头乡等乡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满族寸子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可分为秧歌走街和单个节目打场。表演者根据不同的曲调、不同的表演形式把宫廷中女人雍容高贵、美丽大方的一面表演得惟妙惟肖。

在清朝宫廷中有满人和汉人之分,汉族女人有裹小脚的习俗,裹上小脚的女人身形婀娜多姿,尤其是走起路来犹如舞蹈一般,因此,满族女人也想模仿,但又不想改变本民族的习俗,所以,他们就在鞋底上安一个小假脚,这种鞋被称为旗鞋。

为了表现满族这一特殊的生活习俗,人们就想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由于制作旗鞋工艺烦琐,演员们又不易在拥挤的观众中扭动舞蹈,因此,人们就开始用不足一尺的小高跷来代替旗鞋,这样就产生了“满族寸子秧歌”。

满族寸子秧歌是青龙满族人民自编自演的民间舞蹈,它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满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贵文化史料,是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的一个典范。

(八)任家班鼓吹乐

唢呐自明朝以来,历代名人辈出,在冀东和东北三省久负盛名,任家班唢呐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代表人任启瑞有着冀东“天下第一吹”的美名,是冀东民间鼓吹乐的代表人物,经其搜集、整理的唢呐演奏曲目有五百余首。

任家班唢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是一种原生态的音乐,可以在河北梆子、皮影戏、评剧中担任伴奏,还可以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甚至人的声音。

在民间,常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喜庆之日的秧歌等活动中为其伴奏,由乐手艺人们演奏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戏段、套曲等。其演奏形式生动活泼,极富地方色彩。

任家鼓吹乐中的“三节唢呐”更是唢呐界中的一绝。三节唢呐分两种组合形式,一种是上四孔、中两孔、下两孔。另一种是上三孔、中三孔、下两孔。

吹奏者在开始吹奏时使用三节连在一起的唢呐,演出过程中陆续拔掉前边的两节而能继续将同一首曲目演奏完整,令人拍案叫绝。大大增加了任家班唢呐的可视性、表演性、情趣性,很受各地鼓吹乐艺人的欢迎。

同类推荐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在哈佛听讲座

    在哈佛听讲座

    想聆听世界的声音吗?只有两个地方吧,一个是联合国,另一个就是哈佛。在哈佛,能够听到来自人类智者最有冲击力的声音。哈佛,让学子仰慕,让世人瞩目。人们渴望了解哈佛;渴望领悟哈佛的追求、哈佛的理念;渴望解读哈佛三百多年历史的精髓和她博大宽广的胸怀……
  •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胃病的饮食调养

    胃病的饮食调养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胃病的一般医学知识、常见胃病症状及胃病的饮食调养,简要介绍了胃的解剖生理及常用化验检查正常值。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常见胃病有针对性地详细介绍了药膳及食疗两方面的饮食调养方法,详述了不同方剂的配制、功用、服用方法、适应证等内容,所述疗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不同地域的家庭及病人皆可掌握使用。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胃病患者的保健指南,既适合于胃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对广大基层医护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逝水无情,爱有天意

    逝水无情,爱有天意

    在这个被金钱和欲望填满的世界,我们还有多少真爱存在?当我们飞扬的青春被掩埋,还有多少人记得那远去的人?在这满是慌言的现实中,我不停的反思着自己的人生。把这本书献给被我掩埋的一个女孩和我现在深爱着的一个女人。
  • 魔帝记

    魔帝记

    卡赞的诅咒在血液里流淌,祷告之书的能量冲击着灵魂。少年手握魔剑,将世界劈成两半,一半是服从,一半是死亡。
  • 踏上阴阳路

    踏上阴阳路

    我叫徐梦鑫,本该是平平凡凡的因为父亲的五弊三缺害得我阴差阳错的开启了阴阳眼,从此我也踏上了阴阳路开始捉鬼杀僵尸泡校花
  • 蟾蜍怒放

    蟾蜍怒放

    本文包含作者的八篇短篇小说,作者笔锋细腻,并没有阐述太多的思想,而是将他所见所闻所想平实的呈现出来,其中内里的情感与批判,都需要读者慢慢体会。
  • 凤驭苍穹:邪尊滚下榻

    凤驭苍穹:邪尊滚下榻

    她,一代至尊,上有大哥稀世珍宠,下有百万精英追随,肆意潇洒。她,第一嫡女,美丽与智慧并存,却自掩锋芒,只愿做亲人溺宠下的娇娇女。一朝惊变,至尊陨落,她成了她……一世重生,陌生的世界,却是熟悉的暗潮汹涌。冷眼看风雨,她笑,前世今生,她唯一的珍惜!这一世,决计不会再让任何人触碰半分!可是,当一夕间,家族被灭,大哥失踪,怒火足以焚天下。衣袍一挥,天下乱,硝烟起。她执剑一指,睥睨天下,金戈铁马,笑看沙场风云,运筹帷幄间天下归一。哥哥,要寻!仇人,要杀!至尊王者,罗刹重生,前世今生,犯我者,必百倍还之!
  • 吉祥小皇后

    吉祥小皇后

    天使?毕业典礼一醉之后她竟然成了半个天使?没搞错吧?翘辫子就翘辫子嘛!说得那么‘高尚’!什么?搞错人了?为什么死了还不能死透透啊?顶着别人的身体‘寄生’过日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还是个深宫‘怨妇’?即是后宫最大的,也是后宫最小的?还是个差点——不,是已经被毒死的皇后。她一个听起来十岁,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小皇后打得过谁啊?所以……她决定要到宫外潇洒了!
  • 老妃来欺:皇上请吃药

    老妃来欺:皇上请吃药

    一次莫名的穿越任务,一串来历不明的珠石手串,缺心眼杀手居然灰头土脸变身王府二小姐,是福还是祸?盼着早日完成任务回归现代拿提成玩男人,却被人打包送给了小鲜肉天子为妃!老牛吃嫩草,一口都不少,只恨一失足沦为天下笑柄,老妃来欺,从此后宫不太平。-------司徒月的穿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