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54100000028

第28章 北宋诞生记(1)

不管天上掉下来是砖头还是馅饼,最后赵匡胤还是走马上任了——殿前都点检啊!可是当他坐上了这后周第一军人的宝座之后,他才发现,做柴荣的敌人是多么的不舒服。

他发现自己被已经死了的柴荣给耍了,他是第一军人没错,可是没有任何命令是他能独自颁发且立即生效的。京城之中高官多如牛毛啊,不说别的,他头上先压了三位大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后两者也还算了,那位姓范的哥哥可实在是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范质有才且执拗,而且此人非常的专横,敢于作任何决定——柴荣临死时,招见范质等人进宫受遗诏,柴荣曾说——“翰林学士王著,系朕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召他入相,幸勿忘怀!”

可范质转身出宫,立即对身边同行的大臣说——“王著日在醉乡,乃一酒徒,岂可入相?此必主上乱命,不便遵行,愿彼此勿泄此言。”

看到了吧,不管范质是否是为了朝廷着想,至少把王著的宰相给抹掉了。连还没咽气的柴荣都敢欺瞒,小小的一个刚刚上任,没有根底资历的赵匡胤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不仅如此,就算在军队里,赵匡胤都发现自己实不符名。

真正的军权已经到了殿前司的死对头——侍卫马步军指挥使司的手里,具体来说,就是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的手里。韩通深受柴荣的信任,每当柴荣出征,他都会配合王朴留守京城。此人鲁莽,暴躁,人送外号“韩瞪眼”,可是就有一个人所不及的长处——忠心耿耿,绝不会变节投敌(这一次柴荣是选对了人的,韩通真的没有辜负他)。

这样,再加上对赵匡胤的任命,柴荣才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那就是朝中大事,由范质等三位资深宰相做主;军队之中把张永德和李重进都调出京师,出守边疆,禁军由韩通掌握,为了牵制韩通,又任命了赵匡胤做侍卫司的死对头,殿前司的首领。这样内外平衡,没人能做得了怪。

针对赵匡胤,虽然他冒升极快,但是资历太浅,年纪太轻,就算想作怪,也没有什么号召力,他的威胁可以暂时忽略不计。等到他也资深时,七岁的小皇帝想必已经长成了。

就这样,军政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完成了互相牵制,使它们既能运转,又不会勾结成一团。

看明白了这些,赵匡胤变得非常郁闷。他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啊,皇王心数不可测度,柴荣真是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版的政治理论实践课。但是他也没有绝望,三十四岁的柴荣能一战击败死敌刘崇坐稳了江山,他赵匡胤今年也三十三岁了,他也有自己的办法。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当年6月份去世,赵匡胤7月份就离开了京城开封,到外地工作生活去了。他的理由非常的正当,让人无可挑剔——去归德府,那是他的属地,那儿有许多许多堆积如山的日常工作需要他去处理。

对他这个请求,无论是范质还是韩通,都没有丝毫的异议。

这很好,京城之中有你不多,缺你不少,最好你能在归德府多待些日子,回来得越晚越好。当然,你可以尽量地把你的人都带走,比如说你的幕僚,什么赵普啊、楚昭辅啊、王仁赡之流,统统带走,别留在京师里给我们添乱。

但是,最关键的一条你可别忘了,得把你的家人都留下来。

这样才合乎规矩。

面对种种苛求,赵匡胤一一照办,只求能到工作单位正常上班。于是他就扔下了全体家小,在当年的7月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报到了。此后,在历史记载中,完全找不到他在公元959年7月份之后,至当年岁末之间,在官场之中都有过任何的特殊举动。但是后周的官场却已经在这小半年的时间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切都进行得波澜不惊,悄然无声。

变化主要在军界。

首先,在殿前司系统里,一直空缺着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这位慕容仁兄是赵匡胤的发小,关系近到了不必再收纳到“义社十兄弟”里去的程度。因为早就是兄弟了,再提都会伤感情;殿前都虞候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正是赵匡胤的“十兄弟”之一;而在慕容延钊和王审琦之间的是石守信(他还用介绍吗?),由他来做殿前都指挥使,也就是赵匡胤之前的官职。

在侍卫司那边,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赵匡胤原来的政敌,侍卫步军都指挥史、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被赶出了禁军,先升官为检校太傅,然后直接离京,去陕州做节度使;他的位置由原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常州防御使、检校司空张令铎来顶替,具体为遂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再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陈州节度使、检校太傅韩令坤为侍卫马步都虞候,加检校太尉;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高怀德为夔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是不是觉得名头太长,太烦,根本记不住?越往后当官的头衔就会越多,名目就会越杂,这是宋朝的特色,更是赵匡胤的最爱,里面有绝大的国策)。

看出了点门道了吗?赵匡胤的敌人被驱逐出境了,他的兄弟朋友们都被安插进了各个重要部门。尤其是在他的敌对势力,侍卫司一边。

请看具体介绍:韩令坤早就是赵匡胤的朋友,张令铎是出了名的“仁厚”之人,绝不与人轻易作对,并且在一年之后,他就和高怀德都成了赵匡胤的一家人——高怀德娶了赵匡胤的妹妹,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美。

但是,还剩下了两位侍卫司的顶级高官,是赵匡胤所搞不定的,那就是侍卫司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可惜他身在扬州;还有副都指挥使韩通,他威名赫赫,留守开封,镇慑全局,是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保护者。他是如此的伟大,从而,也必须一个人面对整群饿狼。

而绝妙的是,此人对此毫无知觉,反而认为开封城从政治的上层建筑,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平稳有序,绝无异常。他非常的满意,对坊间隐隐流传的各种流言以及他儿子韩微给他的警告毫不在意(可惜了韩微,此人年幼时生病,落下了终生残疾,成了驼背,人称“橐驼儿”。可他心明眼亮,一眼就看穿了赵匡胤必将成为后周和韩家最大的凶兆。一直在劝父亲早动手,主动除掉赵匡胤),现在一切不都很好吗?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就这样下去,要一直平稳地保持着这样的局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公元959年的年关到了。

那个七岁的孩子

过年如过关。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个叫柴宗训的小孩子被早早地叫醒了,他被大人们摆布着穿上了烦琐沉重的衣服,戴上了更加沉重压得脖子都生痛的帽子。这时他知道了,他又得要去那个又宽又高的大屋子里,去见那些长着白胡子或者黑胡子的人了。

听他们讲一些他根本听不懂的话,然后看着宰相们的表情,去缓缓地点头。

这样的事他现在已经有点习惯了,他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玩,可是他得做。不然,他死去的父皇就会难过……就在前些日子,11月初,他才把他的父皇安葬在庆陵。

朝会大典,这个姓柴的小孩子高高在上,也孤零零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他听着下面有人在向他叩拜称贺,说是建议在新的一年里,仍然沿用先帝的年号,为显德七年,希望先帝威灵保佑大周国泰民安……这些他都无动于衷,也真的听不懂。之后的事就非常有趣了,那么多的胡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向他走来,挨个向他叩头,此起彼伏,真的好有趣……

就在这个孩子刚刚露出了些许笑容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把他的欢乐从此永远地埋葬泯灭——北方边疆的镇州、定州火速发来了警报,契丹人联合了北汉人,突然来袭,要朝廷马上派兵救援。

大殿乱成了一团,所有的大臣都现出了原形,他们围住了三位德高望重,能力超凡的大宰相,七嘴八舌地讨论要怎么办。

孤零零坐在高处的小孩子柴宗训茫然地看着下边突然慌乱的人群,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更不知道这些人正在纷乱争论的,其实就是他的命运……

争论的结果出来了,来者不善,要派出最强的人马迎敌。由禁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大军北伐,即刻起程!

这个意见被全票赞成、一致通过了,包括最上层的领导——三位宰相,以及韩通。这个决定非常合适,京城里是离不开韩通的,而赵匡胤年富力强,正应该多作贡献,更何况他本就一直在外,他带兵出征,一点都不会造成京师官场的不适应。

而且是多么的巧合呀,这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时,赵匡胤本人也正好就在京城里,可以马上就带兵出发,一点都不耽误军情。

第二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二,军情紧急,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升帅帐调兵遣将,分派如下:

令——禁军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领前军为先锋,先期北上;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及侍卫步军虎捷左厢、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赵彦徽率部随自己出征。

留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率兵在京协助韩通把守京城。

看到这样的一份军力分配名单,如果还有人要说赵匡胤没有包藏祸心的话,他一定是拿了赵匡胤的钱了。

把韩通名下一大半的侍卫司兵力带走出征,留下的却都是殿前司的亲信主力,但是从表面上看,一切却仍然无可挑剔——殿前司和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兵、部分守城,仍然是劳逸均沾,互相牵制。

这非常符合已经去世的先帝柴荣的遗证,也足以让现在的朝廷大佬们放心。

好了,那就马上出兵吧!可是且慢,军情再紧急,也没有点兵当日马上出征的道理,男人出兵和女人出嫁一样,得选日子,还得挑时辰,哪有那么唐突儿戏的事……于是,这还得等至少一天。

在这要命的一天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每一件事都足以让这段历史上的第二天、第三天按照既定顺序发生的事情流产。要命啊,想想真是后怕,这就像一场战斗首先发生在敌我双方的参谋室里一样,这一天里的经历远远比一天之后发生的事让赵匡胤心惊肉跳。

因为开封城里突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人心惶惶,有些大户人家和官宦子弟都在搬家出城逃难了。还是因为那块神秘的木条上的五个字——点检作天子。

开封城里的居民是见多识广的,也是记忆力健全的。“主少国疑”,而且“外敌突现”,再加上马上就大军集结,再加上“点检作天子”,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时光倒流整十年,公元950年11月22日的开封,郭威也是带着本国的军队,冲进了开封,那一天无数人家破人亡,血淋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谁敢掉以轻心!

而且多么的不巧啊,“点检”,当然是“都点检”,他正在此时的开封城里,已经在集结军队了!

流言,有时就是谶言,会让你平空得到人心,进而敢跟着你做任何事——因为老天爷在帮你嘛……可有时流言也会变成杀人刀,把你完美的“阴谋”变成了路人皆知的“阳谋”,让你什么把戏都再也玩不出来,只能等着提前清醒过来的被算计者预先报复。

史称赵匡胤害怕了,他在外边的所有场合都待不住,只好躲回家里,他不由自主地嘀咕——外边都在传我要造反了,满城轰动,我该怎么办啊?(外间汹汹若此,将奈何?)

经典的一幕出现了,没等他母亲,未来的杜太后发话,他的妹妹就冲出了厨房,其“面如铁色,引擀面杖逐太祖,击之(上帝,她真把她哥给抡了),并喝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

将门虎女啊,啥也别说了,我们除了对她未来的丈夫高怀德先生表示担忧并报以同情之外,就只能对她鼓掌欢呼了。历史证明,真是对症下药,她老哥还就吃这一套。这种强硬摧残式的刺激,远比小心呵护式的鼓励管用,赵匡胤当时默然而出,深深为自己的胆怯行为脸红,转而他就做出了一件极为勇敢并且关键的事来。

这件事彻底地让他的第二天、第三天得以到来,中国的历史得以顺利地传承。

赵匡胤决定主动去见韩通,而且是直接去韩通的家里求见。

他明白,作为开封城的军事兼警察总监,韩通对市面上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了如指掌。那个见了鬼的传言一定已经传进了韩通的耳朵里,而且通过韩通,很快就会再传到三位当朝大宰相外加太后和小皇帝的耳朵里。要是他再不采取些有效的行动,别说是领兵出征了,就算他想平安地返回到归德府那个小地方,都是痴心妄想。

《闻见近录》中记载,赵匡胤当天来到了韩通家,韩通真的把他让进去了。可以想象,他的身份让他可以带进去几个跟班的,但除非他的班底都是萧峰那一级别的,要不然,只要韩通不高兴,他活着出来的概率就等于零。

事实上,他真的遇到了危险。韩微,这个虽然背驼但是心明眼亮的年轻人再一次建议自己的父亲就此干掉赵匡胤,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可是固执的韩通再一次地让机会从自己的指缝里溜走。事后几乎历代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韩通这时做错了,当断不断,身受其乱,而且把柴荣交托给他的江山断送了出去。可是再往深里想一层呢?为什么韩通还有三位宰相以及皇太后等人都没有对赵匡胤下手,并且仍旧让他按时带兵出征?

问题在于,杀人容易,善后极难。

想想十多年前的后汉末帝刘承佑吧,他不就是因为莽撞出手,无罪处死朝中大臣,逼着外面的郭威造反的吗?这时候赵匡胤毫无反迹,只是因为一些流言就处死统兵大将,开封城外其他的将军们会怎么想?

同类推荐
  • 三国群豪传

    三国群豪传

    东汉末年,寒霜遗才张角仅凭一人之力把大汉王朝搅得天翻地覆。黄岳八俊、颖川八杰、水镜八顾,三大当世名士门生各自为自己的理念而战。主角段勋,黄岳八俊之首大师兄,守望星座为皓天麒麟。另类三国,再现超智商的阴谋阳谋。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 三国人物战

    三国人物战

    二十一世纪某学校的高才生少年,回到三国这个动乱的时代,他何去何从,称霸天下他有这个全力,辅佐他人他可以,隐居山林他不甘寂寞,在臣与君的道路上他该何去何从,老天喜欢跟人开玩笑,那老天给他开的玩笑到底有多大呢……
  • 天下蓝图

    天下蓝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威烈王的破落、小人也卓越、藏富于民、败也客卿、儒将蒙恬、择主而侍的时机、林下张良、大师风范等。
  • 大风歌者

    大风歌者

    考古学和史学博士刘宏,在一次考古中遇到意外,醒来后发现自己居然来到了大汉王朝,而且差一点就丢了小命!且看一个现代人如何在汉代叱诧风云,大风起兮,吾辈当歌!这里有千古一帝,有神秘的鬼谷门。这里有热血名将,有华夏儿郎的汉风傲骨。这里更有时代最强音:犯我大汉国威者,虽远必诛之!PS:每天早十点四十更新,读者书友群518740702
热门推荐
  • 生死炼心

    生死炼心

    九死归来,每十万年,转生一次。但每一次都是自己吗?无数时间布下的网,一个无敌的心念。心之所致至,天地为惊。但自己九生九死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吗?那个冥冥中的主宰又是谁?
  • 顾凉卿

    顾凉卿

    一朝梦醒,未来之事她早已熟知。遭奸人陷害的顾家满门抄斩,仅余求学在外的她幸存,自毁声音,成为太子身边最大的谋臣,出谋划策,只为一朝为父报仇……梦醒,她依旧是顾家受宠的二小姐,现实与梦境的一步步重合,她,又该何去何从?
  • 欢天喜地七仙女后传
  • 棟亭書目

    棟亭書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

    本书围绕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主题,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行状况,系统评析了相关理论和观点,深入分析了当前的金融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并在政策工具选择、传导机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等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重要结论和创新见解。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帝谋·三千红尘

    帝谋·三千红尘

    她是美艳聪绝的嫡长公主,世人眼中最是意气风发的尊贵女子,受帝父皇兄两朝宠爱,九州无极;他是旷世门阀的嫡传血脉,百姓心里第一贵胄天成的温润王孙,年少封王恩赏两无双,位同储君;九岁时,她为王朝杀天下、诛亲贵,出手狠辣,惊绝于世,正逢初遇良人--白衣玄带谦谦君子,更得圣旨赐婚,最是春风得意富贵花;十二岁时,她被他退婚于朝,尝尽天下唏嘘诟病,自此于公主府豢养面首三千,自言繁华人生,惟愿饮尽弱水三千瓢,宁负天下不辜己;十七岁时,当她的过去被人残忍剖展于天下武林面前,他对她爱恨反转,恨不得疼碎整颗心,可相隔五年的情爱,当真还能恢复如初?那年与那一身玄衣的少年相识于帝都皓雪中,颠覆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亦颠覆了她对自己的认定,后来,她愿意为他倾覆一切,只愿与他执手天荒地老,但只得来他慵懒含笑的拒绝,她只知道他不愿娶她,却看不见他早已为她倾覆的一切;她一生挚爱:一个是天下命定的王者,为她洒尽心头赤血,却要倾覆她的王朝;一个是瀛寰背后的操手,承担天下一诺为卿,却势必将她拒之门外;当挚爱与使命碰撞,当亲情与爱情对立,三寸绕指柔,终究难抵三千繁华界。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都是闲事。
  • 毛泽东教我们学用人

    毛泽东教我们学用人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用人思想的内涵是:慧眼识人,大胆任人,团结聚人等;在领略他卓越的领导艺术才能和炉火纯青的用人艺术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毛泽东独具特色的用人思想对我们在更新用人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用人机制等方面所起的重大指导意义。
  • 无限二次元攻略系统

    无限二次元攻略系统

    这是一个纯洁的少年在节(sang)操(xin)满(bing)满(kuang)的系统的帮(xie)助(po)之下,在无尽的时空位面之中散播“爱”与“正义”的故事!传说只要攻略了三千个二次元之中的漂亮妹纸,就能够证道飞升,回到三次元的现实世界!但是为什么这件事情听起来那么不靠谱呢?这种莫名的熟悉又是怎么一回事?御女三千证道飞升什么的一定是有哪里弄错了吧!目前世界进度:学园默示录(进行中)—火影忍者—东京喰种(先公布这三个之后的写到了之后再公布)
  • 宸星传说

    宸星传说

    驱魔,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工作,在人类刚刚开始认识世界之时,驱魔师这个职业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一些本该传承的东西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会阻碍人类的发展,从而,驱魔师也不断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了,记得那些驱魔师们。然而,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知道,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