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虽然国小弱衰,兵寡将弱,不足为患,但其后却有六国做后盾,据我所知其总数不下20万,而丞相与我的兵马也只有十万,恐怕无法与其抗衡”
蒙骜并没有将自己的退敌之策说出来,反而一直嫌兵力不足,将难题白在吕不韦面前,予以故意刁难。
吕不韦心里明白,蒙骜是故意为难自己,怀疑自己无将才,索性将自己的退敌之计说个明白
“蒙将军,东周虽然敢以卵击石,无非是认为我国两度国君新立,国内大乱,六国定想借机分一杯羹,所以才会一呼百应,所谓利聚而在一起。自苏秦以来,六国便再未实现过合纵之势,此次六国虽然联手,兵力过20万,却相互牵制,否则以其20万的兵力早已经动兵犯境,为何又巡于此地而不前呢?六国征战,粮草必定供应不急,我们可分兵断其粮草,之后再发一篇檄文,到时候自然会解兵而去,攻取东周也是易如反掌了”
蒙骜静静的听着吕不韦的分析,心里对与吕不韦关于局势的明朗分析而钦佩不已,想自己戎马多年的结论也不过如此,他一个从未在战场上流过血的商人竟然有如此见解,和原先自己所理解的一身铜臭的商人完全不符。口气立刻谦卑起来
“末将对于丞相的分析完全赞同,不过末将只知舞刀弄枪,这檄文还要请丞相捉刀而行了”蒙骜对吕不韦的想法有了改观,言语客气了起来。吕不韦点头称是,道
“这是自然。只不过谁去宣告檄文还得将军费心,何人能抬我威风还得劳烦将军,还有,我尊大王旨意带太子前来磨练,此次宣告檄文之事,将太子一并带着,乔装打扮一下”
“是,末将遵旨”
十日之后,六国君主眼见秦军驻扎在边境,没有什么动静,又得知军中粮草不多,后继又遥遥无期,更有消息传来秦军意欲断其粮道,心中甚为着急,便都到东周君帐中商议对策,其实按照他们的想法,只是想趁着此次来个浑水摸鱼,不想便宜被人占了去,他们可不想与秦军交锋。
众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议着,忽听军兵来报说有秦使觐见,众人一惊,忙让其进来。
秦使不亢不卑的走进来,端庄大气,身后跟着一个手持檄文的少年,虎目扫视在场每一人,不紧不慢,小小年纪一股子霸气外扬,气场竟然远远的超过了来使。
使者转身对着手持檄文的少年略一点头,少年昂首挺胸走上前去,扫视了一下正好奇打量自己的众君主,打开了檄文,清朗响亮的声音开始响彻大殿
“文呈东周君以及各国君主足下:东周者,乃周室余脉,姬家后裔,我主感念周军昔年赐姓之功,许东周君与洛邑以安身立命,怎知东周君以怨报德,趁我国二君新丧,纠集六国之师,意欲再起烽烟。为保万民于安乐,我主定要挥师东进,不日将扫平东周小国,尔辈六国诸侯,如甘冒以卵击石之虞,自可为东周君之前驱,待我金戈铁马平定东周小国,定将而国也夷为平地!”
东周君听完少年使者语含轻蔑的读罢檄文已是气的瑟瑟发抖,六国君主也是愤恨难平,齐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指着少年秦使破口大骂
“尔等蛮夷之邦实在是欺人太甚,竟敢以十万兵力来对抗我20万联兵,真乃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回去告诉你们的统帅,我们即刻就挥师西进,马踏联营,让他赶紧给自己找口棺材,快滚!”
二位使者不语,相对看一眼,随即年长使者淡然道
“如此,告退··”
齐王建没有理会他们,继续道
“与其在此地和秦军进行徒劳无益的对峙,不如领兵出去杀个痛快,他们只有十万,而我们有20万,我们戳力同心,共同西进,定能让一向骄傲自大的秦国一战俯首称臣,我们先回去准备兵马,一个时辰之后,我们擂鼓进击!”
走到门口的使者眉头紧锁,少年使者则是不屑了漏出一抹轻蔑的笑。
“太子似乎不紧张联兵的进攻?如果他们联兵攻打,我大秦虽然不惧怕,可也要有不少的损失”
那位气势惊了东周君何六国君主的少年使者正是嬴政,嬴政看着这位期许轩昂的将军,他是蒙骜手下的一员大将,叫樊於期,也是骁勇善战之辈。
“将军多虑了,六国断不会联军。可笑六国之君,明明想不战而退,保全自己,却偏偏要装腔作势的说漂亮话,真是可笑,实在可笑啊!”樊於期被嬴政如此确定的决心惊的心一震,忙问道
“太子如何如此肯定?”
“将军,只顾着听他们的义愤填膺,却没有发现齐王建在慷慨辱骂我等的时候眸中确是惊悚惧怕吗?”
樊於期思索了一下,果然赞同的点点头,不禁佩服起这位少年太子,
“据闻东周君愚钝鲁莽,缺乏深谋远虑,六国虽然说得是漂亮的托词,只怕他会信以为真,依照太子之意,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就派出4万兵马迎击东周,其余六万将士为上阵搏杀的兵士呐喊助威,如此,不费吹灰之力,我等则与帐前共饮,坐看东周的灭忙!”
二人相视一笑,远远的看着此刻已经从东周君帐中出来了六国君主,纷纷往不同的方向走去,仿若这不牢固的联军,注定是分解而散。
东周君果然在约定的一个时辰之后来到了战场,可是却没有一个联兵的影子,难道是自己来早了?望着不远处气势磅礴的秦军兵营,自己这点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可是这已经是他的举国之兵了。
“报····大王,小人奉命联络齐君,谁知他已经率领自己的部下回齐国了”
“报····大王,大事不好啦”
“报····大王,大事不好啦”
······这一声声急报仿佛是一声声丧号,让东周君在马上如坐针毡。
“燕王率领部下回国”
“韩王率领部下回国”
“赵王率领部下回国”
“齐王率领部下回国”
“魏王率领部下回国”
“楚王率领部下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