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8300000020

第20章 礼记(3)

【译文】

吴国侵略陈国,破坏了陈国祭祀(jì sì)的场所,杀害了患瘟疫(wēn yì)疾病的人。后来吴军班师回朝,离开陈国边境时,陈国的太宰嚭(pǐ)出使吴军。吴王夫差对负责朝勤聘问的仪说道:“这个人能说会道,我们何不试着问他一下:出师讨伐一定要有个名目,如果人们问起我们这次侵略陈国的事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嚭说:“古人侵讨他国时,不破坏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俘获鬓发斑白的人。现在贵国军队不是杀了病人吗?不是可以称为杀害病人的军队吗?”夫差说:“要是归还你们的土地,归还所有掠夺来的东西,又该怎样评价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嚭回答说:“君王讨伐我国的罪过,却又怜悯(mǐn)并赦免我们,这样的军队,还能有好的名声吗?”

【师说】

太宰嚭抓住吴军的“不义”之举,说得吴王夫差一阵难堪(kān),不能不使人信服。同时,我们也看到古人打仗极其重视规则:师出必须有名,攻城略地,烧杀抢夺,擒(qín)获俘虏(fú lǔ)等,都得有一个说法,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会被称做“不义之师”。因此,出征之前要誓师,誓词的主要内容便是罗列各种名目和理由,以便说服参战的人相信打这次仗是合乎礼仪和正义的举动。

不仅是打仗,做事同样要做到“师出有名”,合乎礼仪和正义,这样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支持。

【知识卡片】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齐、鲁、卫、宋、郑、陈、蔡、晋、燕、秦、楚、吴和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它们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故事链接】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谒[1](yè)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情。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wěi)[2]了。只要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了他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现在天下人的遭遇就像这枯萎的禾苗,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像禾苗遇到了一场哗啦啦的大雨,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注:

[1]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2]枯萎:因干枯而萎缩。

杜篑(kuì)扬觯(zhì)

【原文】

知悼子卒【知悼子:晋国之卿,名荀盈、知盈。卒:死】,未葬。平公【平公:晋国的国君,名彪。】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杜蒉(kuì):人名。】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寝(qǐn):后宫。】。”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zhuó)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北面:面朝北方。】,趋【趋:快走。】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曩(nǎng)者:刚才。开:开导。】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饮:给人喝东西。】旷何也?”曰:“子卯不乐【子卯(mǎo):古人认为不吉利的日子。乐(yuè):奏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大师:太师,乐官之长。】也。不以诏【诏:告诉。】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亵(xiè):亲近。】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亡:同‘忘’,忘记。疾:忧患。】,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宰夫:掌管饭食的官。】也。非刀匕是共【匕:古代食器,像汤勺。共:同‘供’。】,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扬:举。觯(zhì):古代酒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爵:古代酒器。这里指举杯献酒。】也!”

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译文】

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并让师旷和李调作陪,敲钟击鼓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奏乐声,问道:“国君在哪里?”有人回答说:“在后宫。”杜蒉进入后宫,沿台阶而上。他倒了一杯酒说:“师旷,把这杯酒喝了!”他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把这杯酒喝下去!”他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面朝北坐着喝了,便走下台阶,快步走出后宫。晋平公赶紧大声把他叫回来,说道:“杜蒉,刚才你也许想要开导我,所以我没有同你说话。你为什么让师旷喝酒呢?”杜蒉回答道:“照礼,在甲子日和乙卯日不奏乐。知悼子的灵柩(jiù)还在堂上,这比逢上甲子、乙卯日的禁忌还要严重。师旷是掌乐的太师,不把这种礼节告诉国君,所以罚他喝酒。”晋平公问“你为什么让李调喝酒呢?”杜蒉回答:“李调是国君的近臣。为了吃喝,竟忘了国君的忧患,所以也罚他喝一杯。”平公又问:“那你自己为什么喝酒呢?”杜蒉回答:“我掌管饭食,没有尽提供刀、汤勺(饭食)的职责,却胆敢参与防止违礼的事,所以罚自己喝一杯。”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倒杯酒来罚我喝。”杜蒉洗过酒杯,倒上酒举起献上。晋平公对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废止举杯献酒的礼仪!”

直到如今,凡是向国君和宾客献酒过后,就要举起酒杯,这叫做“杜举”。

【师说】

杜蒉以独特的方式来劝诫国君,使之知错能改,用心可谓良苦。这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又体现了对君主的忠诚,还富有戏剧性。

在生活中,劝诫别人,要想收到很好的效果,就要在讲究礼仪的前提之下,注意表达的方式。要变“忠言逆耳”为“忠言顺耳”,甚至是“忠言悦耳”。这就需要劝诫的人,在劝诫之前精心谋划,使劝诫既能打动人,又耐人寻味。

【知识卡片】

《檀弓》分为上、下篇,分别是《礼记》第三、四篇。因首章有“檀弓免焉”记檀弓事,故以“檀弓”名篇。

《檀弓》主要是讨论丧葬礼的文字。在谈论丧葬礼时,经常引用一些春秋战国时的故事来说明怎样做才叫合乎礼制。

【故事链接】

晏子以酒谏[1](jiàn)景公

有一天,景公饮酒,喝得很高兴,他对在座的大夫说:“今天我和各位大夫痛饮,不要讲究什么礼节。”晏子听了,脸色一变说:“国君的话讲错了!要是不讲礼节,人们会变成无理性的禽(qín)兽。力气大的可以不敬长辈,勇气多的可以杀害国君;强大的侵犯弱小的,这样得天天换主人,那么您国君将没有立足之地啊!之所以人比禽兽高贵,是因为有礼节约束,所以《诗经》里说:‘人不讲礼,何不快快去死。’礼节不可没有。”景公背对晏子,不听他的话。

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不起立相送;景公进来,也不起立相迎。景公敬酒时,自己不客气地先饮。于是景公大怒,放下酒杯,狠狠地瞪了一下晏子说:“刚才夫子教诲[2](huì)我要讲究礼节,可是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身送迎,敬酒时又自己先饮,你的君臣礼节又在哪里呢?”晏子听了,立即离开坐席,向景公深鞠(jū)一躬(gōng)[3],然后抱歉地说:“我怎么会忘记对国君说的话呢?我刚才的行为确实是不讲礼节。国君如果要想不讲礼节,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景公知道咎(jiù)由自取[4],赶快说:“这是我的错。请夫子入席,我愿意听从你的话。”

注:

[1]谏:旧时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称之为谏。

[2]教诲(huì):教育教导,使人进步。

[3]鞠躬:弯身行礼。

[4]咎由自取: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陈子车死于卫

【原文】

陈子车【陈子车:春秋时齐国大夫。】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大夫:为卿大夫处理家务的总管。下文的“宰”与此相同。】谋以殉(xùn)葬,定而后陈子亢【陈子亢(kàng):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已:止,终止。】,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二子:指陈妻和家宰。】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弗(fú):不。果:果然,结果。】用。

【译文】

陈子车在卫国死了。他的妻子和家里的总管打算用活人为他殉(xùn)葬。决定之后,陈子亢刚好过来了,两人便告诉陈子亢说:“他老人家有病,没有人在地下伺(cì)候他,希望能用活人为他殉葬。”陈子亢说:“用活人殉葬不合礼仪。尽管如此,但他有病,应当有人去伺候,谁能像他的妻子和管家一样精心伺候他?如果不用殉葬,那正合我想法。如果要殉葬,那我就想用你们两个人来殉葬。”于是,陈妻和家里的总管便没有用活人殉葬。

【师说】

面对野蛮的行径,不是义正词严地斥责,而是巧妙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既达到了制止的目的,又体现了陈子亢的智慧和“黑色幽默”,很值得赞赏和回味。

在生活中,对于别人不好的举动,也要敢于大胆地制止,并学会用巧妙的方法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

【知识卡片】

古代的殉葬制度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种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

【故事链接】

以德报怨

梁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年春天,两国的村民都种下了瓜种。不巧,这年春天气候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梁国的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到地里挑水浇瓜苗。连续浇了几天,梁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了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出不少。

楚国的村民看到梁国村民种的瓜苗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jí)妒(dù),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梁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梁国村民非常气愤,都要去踩楚国村民的瓜秧。宋县令一听,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苗。”

村民们气愤至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1],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梁国村民不但不记仇,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2]得无地自容。

注:

[1]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

[2]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羞耻。

卫献公出奔

【原文】

卫献公【卫献公:卫国国君,名衎(kàn)。】出奔,反【反:通“返”,返回。】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及:到。郊:郊外。将:打算,想要。班:分发。邑(yì):采邑。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从者:跟随的人。】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皆:都。社稷(jì):国家。】,则孰执羁靮【孰(shú):谁。羁(jī):马络头。靮(dí):马缰。执羁靮:意思是在国君身旁效力。】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私:偏爱,偏心。这里指把采邑分赏给随他逃亡的人。】也,毋乃【毋(wú)乃:大概,恐怕。】不可乎?”弗【弗(fú):不。】果班。

【译文】

卫献公出逃在外,后来返回卫国。到了城郊,他想分赏随他逃亡的人,然后再进城。柳庄说:“如果大家都来保卫国家,那还有谁跟随您奔走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随着您逃亡,那么谁来保卫国家呢?国君返回自己的国家而有偏心,把土地分赏给随您逃亡的人,(恐怕会引起保卫国家的人的不满)这不可以吧?”结果卫献公没有分赏土地给跟随他逃亡的人。

【师说】

把采邑分赏给随他逃亡的人,会引起保卫国家的人的不满;而把采邑分赏给保卫国家的人,又怕今后没有人跟随,这确实让卫献公难以选择。

常言说,一碗水要端平。不论是国君,还是平民;也不论是国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公平、公正对待,赏罚分明,才会令人心服口服。反之,则会引起矛盾。

【知识卡片】

卫献公,姬姓,卫氏,名衎。卫国第二十四代国君,公元前576年至前559年、公元前546年至前544年在位。他是卫定公之子,卫殇公之兄,卫襄公之父。

【故事链接】

论功行赏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他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xiāo)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说而未说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xíng)阳时对垒(lěi)[1]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2]于万世的功勋[3](xūn)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注:

[1]对垒:指两军相持。

[2]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3]功勋:指对国家、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特殊的功劳。

战于郎

【原文】

战于郎【战:交战。于:在。郎:鲁国地名,在今山东鱼台。齐国攻打鲁国时,在郎发生战斗。】。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公叔禺(yú)人:鲁昭公的儿子。保:同“堡”,小城。息:休息。】,曰:“使之虽病【使:指徭役。之:指老百姓。病:痛苦不堪。】也,任【任:指赋税。】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谋:谋划。】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yǐ)!”与其邻重【重:应为“童”。】汪踦(qī)往,皆死焉。鲁人欲勿殇【勿:不。殇(shāng):这里指未成年而死者举行祭祀。】重汪踦,问于仲尼【仲尼:孔子的字。】。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干戈(gē):这里泛指武器。以:来。卫:保卫。社稷:指国家。】,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同类推荐
  • 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本书不仅阐释了已被实践所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常规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策略,而且借鉴了当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参阅了当代中国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创新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
  •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熟记成语对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进行日常对话大有裨益。成语接龙形式活泼,好玩有趣,是小学生掌握成语的最佳形式之一。本书精选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记忆的成语接龙,每组成语接龙附加了有趣的拓展栏目,并配有激发想象力的插图,让小学生在玩接龙、做游戏中轻松掌握成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课外知识。
  • 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细节定成败:成功教学的细节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三册,做教师要优秀,更要注重细节。一本关于教师教学细节的宝典,送给每一位渴望成功的辛勤教师,让贴心的点滴细节温暖你的心。其中的思想、机智、技巧、情感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
  • 看这本书,能帮你掌握学习法则

    看这本书,能帮你掌握学习法则

    本书内容涉及如何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如何获得高分,如何准备考试,如何提高记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哪些学习细节,最重要的快乐学习法则有哪些等方面,注重案例与方法的有效结合,目的是为了让青少年读者在有趣而易懂的案例或故事中领会有效的记忆窍门、实用的学习方法。
热门推荐
  • 弃剑录

    弃剑录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一位懵懂少年,一把本应消失的古剑,且看他如何舞动这世间风云!
  • 浅曦陌城:白色蔷薇盛开时

    浅曦陌城:白色蔷薇盛开时

    她是舒氏集团的千金,小的时候因为车祸,而永远失去左眼的光明。她是一名普通的女孩儿,从小被人侮辱长大,13岁那年,结交了一位千金。她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一世之约妖孽本无双

    一世之约妖孽本无双

    妖凤血脉,逆天修炼,再世之恋!上一世,她与他相爱相杀.她反握住他的手,将锋利的匕首往自己的心口送去,却还笑着与他立下三生契。这一世,她在被人刺杀坠海之际,被他所救。“你知道么,你让我感觉很特别,”他将血咒发作时他的感受实话实说。“所以,我也会对你很特别。”这句话,好似承诺。他爱上她,不是可能,是命定!而血脉的隔阂,却注定了他们正站在水火不容的对立面,他们该如何再次相遇?“想嫁给我就直说,尔这样欲拒还迎的成何体统?”男主拍案而起。“你先吃药。”迎来的却是淡淡的劝语。“我颜值高,我任性......”颜值高?!这话谁教你的?“欸,人格分裂症又发作了,你现在爱上自己了。都说了,药不能停!”“。。。。。。”
  • 平华世界

    平华世界

    本小说架空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制度、传统、宗教等。此以舞台,通过刻画入骨入肉的数百计人物;通过描述精彩的,跌宕起伏的、联连的、宏大的故事,旨在进一步让读者去了解、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类应去往那里?’交流群:102890497
  • 殿下唯爱小野猫

    殿下唯爱小野猫

    片段二#“卧槽!你你你要干什么!我喊人了啊!”沈慕晴盯着莫煕樊那双勾人心魄的双眸,结结巴巴的开口。#莫煕樊好笑的勾了勾唇,“哦?那你喊啊,尽量多叫几个人来见证我怎么把你吃干抹净!”片段一#“慕遥你冷静一点好不好,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只是你别伤害慕晴!”楚翎风焦急的看着对沈慕晴比划着刀子的慕遥,生怕一个不小心,下一秒就会伤着沈慕晴。#慕遥阴冷的大笑起来:“呵呵呵,我要的只有莫煕樊才给得起。只是我亲爱的姐姐,整整十年了,你为什么要回来?你一回来便夺走了我的一切,你该死!”因为愤怒慕遥原本好似洋娃娃的脸变的扭曲恐怖。
  • 王者荣耀之群英之战

    王者荣耀之群英之战

    当另一个空间所存在的王者荣耀大陆发生混乱,所有英雄汇聚人间,寻找各自契约者,突然爆发的混战,只为了七年之后的,群英之战。
  • 第三势力崛起

    第三势力崛起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我们的朋友、亲人、敌人等等等,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连串的关系网络,到底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的人生观到底是怎样?我们自己也许根本不知道;就像楚门一样,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排好的人生剧本中,也许我们都为自己而活。
  • 为了冠军

    为了冠军

    “你回来了吗”“我落了点东西”“什么”“总冠军奖杯”
  • 终极道士:美女总裁缠上我

    终极道士:美女总裁缠上我

    跟随世外高人修行了十几年的白易回归都市,本想退订娃娃亲。谁知竟被美女总裁赖上无法脱身,还获赠了巨额财产。却不想因此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波中,从此不得不为了消受美人恩而卖命的纵横花都……
  • 长篇小说同一片蓝天下

    长篇小说同一片蓝天下

    本文整体结构与构思:本长篇小说是以女主角----成都一普通女性,自主经营打印店的叶薇为线索,描写了在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生活,淋漓至尽,展现出人性光辉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助学,一帮一辅助,循循善诱,帮助大巴山深处,行走在贫困线上,即将辍学或已经辍学的适龄学生,克服贫困努力读书,按照自己理想目标奋斗。以及与好姐妹张丽霞、李虹共同携手,帮助大巴山深处的学生到成都过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六一”儿童节,零距离接触成都,拓宽视野,了解科技蓬勃发展背后的平凡。本书绝对主角为叶薇,虽然其中涉及到情感,但绝非本书主调,只是润色需要,让故事可以描绘得更加生动。大部分故事情节发生在大巴山深处和成都之间,即使书中提到的赞助公司和其他集团,不在多,而在精,介于助学,乐于帮助他人为载体,尽力做到牵动读者的各种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