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渐渐愈合,空间重新静寂下来,回归到那混沌诡异的样子。
依旧被上苍遗忘。
——大楚朝康元二十三年——
楚帝都琼丘
“来看看啊,来瞧一瞧啊,我们家的…”
“呦,姑娘,来看看我们这里新进的胭脂,保证您找到心仪的相公!”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大楚国都城琼丘,房楼林立,鳞次栉比,人来人往,好一派繁华气象。可是在这繁华之中,带了丝丝萎靡之风,这并不是天下太平的景象。
“咱们楚国自百年前出了咱们赫赫有名的太祖皇帝楚元帝楚峥陛下后,可是出了名,太祖皇帝经过数十年以铁血手段和极其厉害的谋略以及用人之道,广纳贤才,强兵富民,把楚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一步步建设成为当今九大强国之一,让我们这些楚民也能堂堂正正的挺起胸膛做人。”一处茶馆中,一位说书人轻敲檀板。
“咱们楚国位于北方境内,临近边境,饱受边境异域之人的侵扰,幸得太祖皇帝庇佑,让我们的疆土扩大到中原,建立楚国,封国号为楚,自立历法,定都琼丘。后来啊……
太祖皇帝早年四处征战,落下了病根,早早的就逝世了,膝下只有与皇后云氏所生一子,也就是楚嘉帝楚景清陛下,他天性不愿与人争斗,与周边国家定下和平协议,他让人民休养生息,力图发展农耕,进一步使咱们国家的人生活的更加舒适,让我们衣食无忧,经过前两代皇帝的毕生心血,楚国渐渐繁荣起来,好一派乾坤晴朗,天下安定的好气象啊……”
说书先生停下了滔滔不绝的三寸不烂之舌,拿起茶盏,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又继续开口说道:
“不过…”先生话锋一转,带着丝丝沉痛说道。
“现今不一样了,嘉帝陛下天性恬淡,无奈因其父膝下仅有他这一子,才登上帝位,在如今康帝年岁26时便颁下退位诏书,自己去国安寺修佛去了,空挂了个太上皇的名号,而如今康帝陛下却……
你们大概都知道,我就不说的那么详细了,反正要不是九年前出了咱们墨王爷,咱们所生所居的家乡,大概真的就沦为别的附属国了吧。”说书先生语气愈加低沉,但谈到他口中的墨王爷时,却带了几分欢喜和感激。
“那你快说说咱们墨王爷到底怎么好了?你快说啊…”见说书先生低头不语,底下有个人催促着,话音一落,引来众多附和声。
这厢说罢,在茶馆角落无人问津处,坐着两个身着黑斗篷的人,因楚国侠客众多,不想被旁人认出,大多身着斗篷,所以并没有引起旁人瞩目,这两人听到这话,都微微扭了扭头,朝说书先生所在的中心看了一眼,便又回头喝茶。
“说起来这位墨王爷啊,身份及其神秘,没有人知道她从何处来,年岁几何,是何身份,只知道她是一位女人,九年前四月太上皇和康帝陛下联合发布诏书,将她册封为墨王,赐府墨王府。
当年九月,边疆狄族侵略我国,竟无人能抗,当月,墨王爷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边疆,以八万兵马对抗狄族十五万兵马,当场面看似已定之时,墨王爷大发神威,居然靠自身机智化解危机,以牺牲三万兵力的战绩大败狄族,使狄族败兴而归,丧失十二万兵马,后落荒而逃。
这一场大战,后被传为振国之战,以正楚国之威,后班师回朝,康帝陛下为奖赏,将同回的剩余的五万兵马奖赏给墨王爷,命名为墨家军,后墨家军随墨王爷征战数年,平定边疆,签下和平协约,只要墨王在楚国一日,狄族不犯楚国一寸地。”
说书先生眼中闪着微微精光,用极其崇敬的语气说罢这段话,然后又勾起别人的悬念: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
“是什么!”“你别卖关子,快说啊!”百姓就急忙催促。
说书先生“嘿嘿”一笑,接着说道:
“当年那八万兵士,其实只是临时从各地召集的流民,平常吃不暖穿不好的,也没受过什么训练,也亏得墨王爷能获胜,果然神人!”
“那墨王爷到底是谁啊,知道长什么样子么,有多大?”下面的人不关注战事,他们都已经被之前的胜利洗脑了,很少有人能看到长远,一些人起哄着。
“你们不感激墨王的恩德,居然说出这些话!唉…罢了罢了…”说书先生有些薄怒,后好像又想到什么,看着周围那些毫无居安思危思想的人,眼中闪过一丝悲凉,摇了摇头无奈道。
“那些有什么好感激的,反正都是咱们的王爷,你快回答刚刚的问题啊…”周围的人还是起哄着。
“唉…”说书先生叹了口气,无奈又开口说道,“无人知晓这位墨王年岁几何,她常以面纱覆面,名氏不详,仅知姓墨,据传她精通占星术,能知天下命运,却从不外传,旁人若问,她只回答‘万事皆有命数,不可说,不可说’就一笔盖过。
她之所以面纱覆面,相传是由于美貌无比,旁人一见就会神魂颠倒,挪不开眼,故将面容遮盖起来。
嘿嘿,又有人传道,她貌若无盐,不得已将丑颜遮盖,不过从没人确定见过墨王的面容,还是不要妄自揣度了……”
“那接下来呢?”众人问道?
“预知后事如何,明日此地再会”说书先生笑呵呵说道。
众人一笑而散。
茶馆又恢复了安静的气氛,各自与友人谈论着当今时事,无人发觉角落一对黑色身影款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