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4200000005

第5章 淡定的背后是勇气和定力

生死无需回避,只需一颗淡定心

面对生死,弘一大师的心情是何等平静,态度何等从容。他凭借佛学的智慧,想明白了生死的道理。从容来自智慧的头脑,我们平常人也应该修一颗看淡生死的从容心。

让我们通过大师的演讲来感悟一下大师对生死的通透见解。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如下所列。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皆悉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谆谆为人讲说,今白患病何反舍此而求医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人们既然能参透生死,也不必执着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人生在世,事事随行就可以了。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富人请仙崖禅师为家族兴旺写些祝语,以便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仙崖禅师展开纸,写道:“父死,子死,孙死。”

富人看了之后非常生气,说道:“大师,我敬重您,请您写些祝语,可是您为什么会写些诅咒的话呢?”

仙崖禅师解释道:“假如你的儿子先于你离开人世,你将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孙子在你儿子的面前死去,那你和你的儿子都将会悲痛欲绝;假如你的家人一代一代地照我所写的次序死去,那就叫享尽天年。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兴旺。”

禅师认为,不管能否察觉到,人类的存在是不能与自然偏离的。

人生在世,一切皆为自然。事事随行,何必苛求虚无的完美呢?人越是想强调自我,想达到一种不可能的完美,就越会偏离存在的中心。

内不动心,外不炫耀

有些事情,不用解释,也不用炫耀,成功是属于你的,美好是属于你的。如果你拥有着近乎完美的一切,很少有人能不生嫉妒之心。低调和淡定是心智的成熟,是成长后的大智慧。

弘一法师曾提到翠严禅师韬光养晦的过人智慧:“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弘一法师将该观点为大众解释说:“与大众相处或独处绝不能炫耀自己,显露自己的才华。要做到韬光养晦,必须如痴如聋。修行人不要知名度,人一出名,嫉妒、障碍、陷害、诽谤全来了。培养自己的真实智慧,智慧靠养,不是学来的。”

逞口舌之快,显示和炫耀自己,是最愚蠢的做法。有一次,丹霞禅师去拜访慧忠禅师,不巧的是,慧忠禅师刚好正在小憩,于是丹霞禅师便问慧忠禅师的弟子:“请问,你的师父慧忠禅师在家吗?”

弟子刚刚领会了一些禅理,想在丹霞禅师前卖弄,于是回答道:“在是在,只是不会客。”

丹霞禅师故作惊讶地说:“啊!你回答得真是太深奥了,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明白。”

弟子听到丹霞禅师在夸奖自己,于是更加骄傲地说:“就算你有佛眼,也看不到他。”

丹霞禅师笑着说:“年轻有为啊,不愧是龙生龙、凤生凤。”

慧忠禅师醒来后,弟子便把丹霞禅师来访的经过告诉他,并把自己与禅师之间的对话大肆吹嘘了一番。他本以为师父会夸奖他,谁知道,慧忠禅师听了之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打了他20棒,最后将他逐出了山门。

丹霞禅师听说此事后,由衷地佩服慧忠禅师:“真不愧为南阳第一禅师啊!”

修行的人,是绝对不能逞口舌之争的。禅没有成见,当赞美的时候赞美,当批评的时候批评。

到处卖弄自己,对事物却一知半解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正所谓满瓶子的水是没有响声的,只有半瓶子的水才会发出响动,所以,要学会谦虚,学会躬行。

读书学到的多是知识,儒家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因为不是你自己领悟的。智慧是由定来的,不是外来的,要养。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才产生智慧,因定生慧。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内外是二,二都没有就是一,才能达到一真法界。如仍有内外,仍在十法界中。众生要懂得养智养慧,炫耀是愚钝,只有真正得到大智慧才能成为一届英才。

定力才是真功夫

生死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参透。如果一个人有从容面对生死的定力,那他一定会有大作为。处变不惊已经值得惊叹和赞扬,临生死而不变色则一定是定力的真功夫。

弘一法师也曾就生死定慧与信徒和大众交流过,他先问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来引导大众:“如果在生死交关的时候,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修行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问题。黄泉路上无老少,人人都应警惕,有充分准备,临时就不会慌张。平时要作工夫,这一天到来就能派上用场。”

禅宗如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纵然有定功,如大限来临心不乱,看他定功的深浅程度可以升天,但出不了三界。宗门大德,晚课都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经》。平常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到临终时,阿弥陀佛必来接引。幸勿临渴掘井,等病苦现前才找几位同修助念,效果很小,恐无济于事。可能随业力乱撞到三途,三途容易进去,但很难出来。

生死不是问题的终结所在,而是一种心智的成长和定慧。这需要渐行渐悟。学徒修禅也是如此。

一日,弟子问禅师:“师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清净呢?”

禅师微微一笑道:“有个人听了算命的话,说他眉头发光,当天就能成为富人,于是他就直接走到了人家的银楼里,当着人家的面去拿钱柜里的金银财宝,结果被人抓起来送到官府。县太爷问他‘你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拿别人的东西呢?’那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见其他人!’”

禅师接着说:“在有禅心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尘埃!”

弟子又追问道:“那怎么才能成佛呢?”

禅师厉声道:“你在外云游,在庙宇与深山行走,可曾找到你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的走来走去,那只不过在浪费草鞋而已,就等着阎王跟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不依不饶地又问:“那怎么才能成佛呢?”

禅师抚掌大笑道:“好!意志坚定的人将你踏破的草鞋扔掉,光着脚行走,没有任何的束缚,没有任何的烦恼。不必为草鞋破了磨脚而担心,不必为了草鞋钱而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心里挂念的太多,忧虑太多,心里都被装满了,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看了看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定力不仅仅是坚强的意志,还是一种化险为夷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处变不惊的心智。心智的最高境界是能参透生死,坦然面对。一个有着强大定力的人,已经将一切尽收眼底,在这种心境下,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他都能够怡然自得。

消除妄想,淡定安然

消除内心妄想,保持良好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行为,人若想有超然的定力,必然要有超然的心态,好心态是一种定力,是来自人们内心的一种超然的淡定。

弘一法师在回答善友们如何看待妄想这一情绪时,他引用了莲池大师的一句话来向善友们解释:“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这句话说出了世人的心态:天冷的时候,总想夏天好过;天热的时候,又想冬天多么好,总没有舒服的日子。如果去掉妄想,心就安定,心安才会没有烦恼。

没有烦恼的人生,充实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佛家修佛,修的就是一份平和淡定之心。

佛光禅师的大弟子大智外出参学二十年归来后,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经历,最后大智问道:“师父,二十年过去了,您老人家一个人还好嘛?”

佛光禅师回答说:“很好,每天忙着讲学、说法、著作、抄经,生活的很惬意,也很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师父,您也别太操劳了,应该注意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早点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说。”

第二天清晨,大智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地听到禅房里传出师父诵经的木鱼声。

白天,佛光禅师接待了一批批来礼佛的信徒,给他们讲说佛法。晚上,他开始拟定教育僧众的教材,总有忙不完的事。

大智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有一段闲暇时间,于是急忙跑过去问:“师父,这二十年来,您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可怎么一点也不显老啊?”

佛光禅师笑着说:“我忙得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年龄呀!”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有的人年纪轻轻,但是心力衰退,心早已经老了;有的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心力旺盛,精神饱满,老当益壮。心老,人必老;心童,人必年轻,所以要以年轻快乐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一切。好好地活,争取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不为六尘所染,不被七情所困

人如果让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事情必然会纷扰不断。情绪就如生长的杂草,时时刻刻试图吸收我们的智慧,改变我们的生长方向,因此,只有克制自己不为情绪所动,你才能更淡定。

弘一大师引用某大师之语来阐述修佛的定力:“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困;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子”,古时对男子之尊称。既然发愿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必须要有一副铁石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烦恼所动,此谓之铁石心肠,禅宗称之为禅定。色、声、香、味、触是外尘,法是内尘。世间法不能沾染,出世间法亦不能诱惑我们,心才能定。修行有此觉观功夫与心态,必成无疑。

修行修的是心,心不动则万物不动。佛家潜心修行之人甚多,来看看云居禅师的修行吧:

为了潜心修行,云居禅师每晚都会到寺院后面的山洞里坐禅。

山下的几个调皮年轻人一直想找机会跟云居禅师开个玩笑,看看他到底悟道了没有。

一天晚上,他们藏在了禅师上山的必经之路上,等禅师经过时,一个年轻人从石头后伸出手放在了禅师的头上。

他们原以为禅师会吓得大叫,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禅师竟然站着没动,反而把他们吓了一跳,于是急忙缩回了手,灰溜溜地向山下跑去。而禅师却又若无其事地向山上走去。

第二天,几个年轻人一起到寺院找禅师,并问他:“大师,听说寺院后的山上经常闹鬼,你觉得是真的吗?”

云居禅师微笑着说:“怎么可能会有这回事,你们不要信以为真。”

“是吗?可是我们却听说,昨天晚上你就遇到了鬼,而且还被鬼按住了头。”年轻人继续说。

云居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我昨晚在山上被按住了头是有其事,不过按我头的并不是鬼怪,而是一些调皮的孩子在跟我开玩笑。”

“你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当时你就没有害怕吗?”年轻人不解地问。

禅师回答道:“鬼怪的手是不会有那么厚实和温暖的!我又怎么会害怕!即使真的是鬼怪也无需害怕,你们没有听说过吗,将军之勇是临阵不惧,猎人之勇是不惧虎狼,渔人之勇是不惧蛟龙,而和尚的勇是就是一个‘悟’。我连生死都看透了,又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人生在世不称意的事情十有八九,祸福无常,无论遇到了什么危险和困难都要处变不惊,不为情绪和外物所动,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更多化险为夷的机会。

保持淡定清醒

喧嚣之后是平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天地自然无法改变,就让一切顺其自然。

弘一法师修行多年,心胸宽广是世人难比的,他告诉听他讲经的人说:“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大师说自己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世人每好作感时诗文,余雅不喜此事,曾有诗以示津中同人。诗云:“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自分聪明原有限,羞从事后论旁人。”

只有心无成见,待人才能无差别。龙堂禅师经常到寺庙里去给那里的比丘尼讲道,按照惯例,在布道完毕之后,他要和比丘尼一起讨论,为他们解惑。

一次,一位比丘尼问龙堂禅师:“禅师,要如何修行,下辈子才能转成男相。”

龙堂禅师想了想问道:“你出家多久了啊?”

比丘尼回答说:“出家多长时间与未来有什么关系吗?我只想下辈子转变成男相。”

龙堂禅师说:“那你现在是什么呢?”

比丘尼不悦地说:“难道大师看不出来吗?我现在是女众。”

“你是女众吗?有谁能够看出你是女众呢?”龙堂禅师笑着说。

男女有别,是万物的自然而成,世间的千差万别又何尝只有这一种呢?只有在心里消除了差别,对待别人才能无差别。

要认识自己,就多听别人的教诲,但不要听人的诽谤之言,也不要诽谤别人。在温州的净取寺,有一个名叫玄机的比丘尼,他曾在大日山参禅。

有一天,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学着六祖大师的口吻问:“你从哪里来?”

玄机回答说:“我来自大日山。”

雪峰禅师继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想了想回答说:“如果太阳出来的话,一定会融化了雪峰。”

雪峰禅师问他日出没有,意思是你开悟了没有?玄机回答说如果我开悟了,哪里还有你雪峰呢?哪里还要来问你呢?

雪峰禅师听了,觉得小和尚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回答得有点道理,于是继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和尚回答说:“我叫玄机。”

雪峰禅师望着他,继续问道:“日织几何?”意思是说,你每日是如何修行用功的?

小和尚起初不知怎么回答,但是想了想说:“一丝不挂。”意思说已经解脱尽净了。

雪峰禅师听了没有再问下去。小和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决定离开。

当他走到寺庙门口时,雪峰禅师在后面大声说:“玄机,你的袈裟拖在地下了!”

小和尚一听袈裟拖在地下,急忙回头一看。

雪峰禅师哈哈大笑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啊!”

做人不要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故步自封。要想清晰地认识自己,就要多听别人的教诲,多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加迅速,更加成熟。

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心平气和能化解一切矛盾。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是否能心平气和地去化解,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是否宁静。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俗家人,保持一份宁静之心才能顺畅通达。弘一法师就修心一事对众人说:“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据说在日本,农民被视为“贱民”,没有社会地位,就连出家也是不允许的。有个叫做无三禅师的和尚,原本出身“贱民”,为了皈依佛门,假冒士族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无三禅师在寺庙里潜心修行,淡泊名利,在住持去世后,被推任为新的住持。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三禅师的“贱民身份”还是被人知道了,于是在举行就任仪式的当天,有人出来刁难他:“贱民原本连做和尚的资格都没有,尔今怎么配当寺庙的住持呢?”

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状况,都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大殿里鸦雀无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微笑着说:“泥出莲花。”

尴尬而僵持的局面被打破了,大家欢呼喝彩,那个故意挑衅的人无言以对,心里暗暗佩服无三禅师的机智和果敢。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搅和就职仪式,反而增加了无三禅师的威望,众人对他更加敬佩。

之后,有个刚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向无三禅师请教,什么是“泥中莲花”。无三禅师解释说:“无论出身贫贱还是高贵,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贫穷只能使那些没有抱负的人沉沦,但却能造就那些有志气的人。”

生活容不得一点儿马虎,要想在生活中占据主角的地位,就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一颗宁静淡雅之心。一颗宁静平和的心能征服外物,说服众人,它才是人们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保持一颗清透淡定心

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不要被权贵迷惑双眼,只有保持一颗清透之心,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才能不在漫漫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有信佛的居士问弘一法师如何成就大事,坚持自己,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大师只回答了简短的两个字:“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只要能做到不愤怒不恐惧,一切困境都会在这种坚定的内心力量下融化。道树禅师在一个道观旁边建了一座寺院,但是道士无法忍受寺院里传出的钟声和诵经声,于是每天都会变幻成一些鬼怪到寺院里骚扰僧众,有时还呼风唤雨,电闪雷鸣,甚至白天时让天空的星星也闪闪发光。很多年轻的寺僧被各种奇怪的现象吓走了。

道树禅师知道这些都只是幻象罢了,于是一直不为所动,安心地住在那里。最后,道士终于黔驴技穷,只好另寻安身之地。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的法术非常高明,你是用什么办法战胜他的呢?难道你也会法术?”

道树禅师说:“我根本就不会什么法术,我唯一的法宝就是‘无’。他会法术证明他有,既然是‘有’就一定会有尽头,可是‘无’却是没有尽头的,我以不变应万变,无变自然会胜过有变。”

很多时候我们对付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无招胜有招。因为‘无’没有战法,没有常规,所以对手不会找到你的破绽。

要想成大事,必先苦其心志。面对生活中的诸多考验,我们要做到不生气,不愤怒,要坚持自己,从容应对。

有一年大旱,人们饥不择食,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僧人。归省禅师只能命令弟子们挖些野菜充饥。僧人们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一个叫法远的和尚乘归省禅师外出化缘的时机,召集寺院里的僧众将储藏在厨房的应急粮食取出来做成了粥。但是粥还没有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其他和尚吓得四散跑掉了,只留法远在厨房。

归省禅师回来后得知法远将应急之粮吃了,就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理直气壮地说:“作为住持你一点也不关心僧众,你没有看到我们各个面如枯槁,无精打采吗?有粮食为什么不吃呢?”

归省禅师严厉地说:“你触犯了清规,打你三十大板,离开吧!”

法远受罚后默默离开了寺院,但是他并没走远,而是在寺院外安了家,并向往常一样和寺僧们一起诵经,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未间断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归省禅师在寺院的围墙下发现了他,于是问道:“你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法远恭敬地回答:“好像快一年了吧!”

“给房钱了吗?”

“没有。”

“你已经不是寺里的一员,住在这里要交房钱,既然没有怎么敢住在这里呢?”

法远听后转身离开,之后他开始在集市上为人诵经、化缘,并将化来的钱全部添置了香火。

归省禅师笑着说:“法远乃肉身佛也!”

法远后来成了归省禅师衣钵的继承者,并将佛学发扬光大。

要想成就事业,必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应该交的学费,成长过程中受的磨练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坚强的性格,增加自身的能力。人生的伟业,关键就是能行,所以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无论遇到了多少鸿沟,都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这是一种内心的坚定,这是不为外界变化所打扰的淡定。

放低身价保持淡定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放低身价,绝不讨好大多数。其实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身价,一切都只是虚幻的光环而已。物质条件、权力地位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它们能抬得起你,就能摔得痛你。

放低身价不只体现在态度上,也体现在劳动上,弘一法师在讲佛时,为人们破解了“习劳”的重要性。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

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只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劳动的故事。

所谓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来,佛在世时,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忙扫,不一会儿,他们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到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次,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

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

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

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

他将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平平整整,然后扶他上床。由此可见,佛是怎样习劳的了。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劳,自己坐着享福。这些事实出于经律,并不是凭空说说的。

现在我再说两桩事情,给大家听听:《弥陀经》中载著的一位大弟子——阿冤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谁能替我穿针呀!”佛听了立刻答应说:“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足以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淡定让你平心静气

平心静气就会心安,就不会有恐惧和担心。淡定能让你平静如水。不要太在意外界的东西,也不要在意外界的东西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内心的那份淡定能让你战胜一切,直面一切。

有听弘一法师讲佛的人问大师如何消除恐惧,大师回答:“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心跳恶梦,这些现象是过去恶业种子在梦中现行,不必介意。《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梦中相是虚妄的,跟前的森罗万象也不是真实的。

恐惧和不安总是由心而生,那是因为人们太在意了。人们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就容易产生恐惧,就容易被某个不好的念头纠缠。

从前,有一位禅师门下有五百弟子,其中一个弟子的名字叫“恶者”。弟子觉得这个名字不好,于是每天缠着师父给他改名字。禅师被缠烦了,于是随口应道:“你自己去外面找名字吧,如果有中意的,回来告诉我。”

小和尚听了师父的话后,高高兴兴地下山了。

小和尚走到第一个村落时,恰巧碰到了一对送葬的人,于是上前问道:“施主,能否告诉我死者的名字啊?”

一个送葬的人告诉他死者叫“有命”。小和尚听了后不住地摇头,自言自语道:“叫‘有命’却没了命,真是奇怪。”

送葬之人听到小和尚的话后,不禁笑着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跟生死有何干系,你还是出家人呢,为何如此糊涂?”

小和尚边走边想送葬之人的话,不知不觉进了村庄。在经过一户富有人家时,他看到主人正在用鞭子抽打一个女仆,于是上前去解劝。主人说女仆借他家的钱没还,所以该打,不用解劝。

小和尚看女仆可怜,于是俯身问道:“施主叫什么名字啊?”

女仆怯生生地回答:“宝玉。”

小和尚觉得莫名其妙,说:“你叫‘宝玉’却没有钱还债,在这里挨打。”

女仆哭着说:“名字只是父母给的符号,并不代表什么,跟我的财富更是没有关系。”

小和尚似有所悟,于是打算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迷路的老者,于是好心为对方指明了方向,在临别前,他问老者:“老施主,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人回答道:“指南。”

小和尚摸着头说道:“叫‘有命’的没了命,叫‘宝玉’的却没有钱,叫‘指南’的不认识路,难道名字真的只是一个符号?”

老人听到他的自言自语后,说:“小师父说得对,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不必太在意。”

这一趟下山让小和尚放弃了自己对名字的执著,于是回到寺院后告诉师父不再改名字了。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对你的人生没有丝毫的意义。身边的人能不能够认可你,不在于这些毫无意义的外在,而在于你自身的能力和品质。多一份能力和品质,你就多一份淡定与从容。

同类推荐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热门推荐
  • 我的美女军团

    我的美女军团

    他是战场的超级高手,地下世界的王者,想潜身都市,却被迫出手,杀强盗,灭外患,除奸恶,打富豪,保护高傲女总裁,调戏火爆女警花,征服冷艳女杀手.铁血柔情并重,打造美女军团!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春秋通论

    春秋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之盛宴梦骁尧著

    王之盛宴梦骁尧著

    这是一个元气与机械文明并存的大陆。这里有天使的羽毛、恶魔的黑翼、众神的战枪。这里也有神剑、古刀、火枪、烈马、军徽。还有叛逆、冷漠、热血、成长、温暖。以及冲破所有封锁的爱情。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弱肉强食的时代,适者生存的时代、混乱征伐的时代!欲望、毁灭、占领、统治即是一切!那个名为林焱的少年默默许愿,他的愿望是毁灭那个国家,赶走那些鸠占鹊巢的侵略者!他一路从荆棘和烈火硝烟中走来,他势必要毁灭那国,
  • 王俊凯之冷酷女王

    王俊凯之冷酷女王

    一项冷酷无比的冷云,遇见他会有什么感觉??尽情期待《王俊凯之冷酷女王》!
  • 老子解畧

    老子解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逆天鸣人

    火影之逆天鸣人

    是随心所欲,逍遥一生,是猎艳人生,众美相随。还是游戏人间,以众生为玩具。是称霸世界火影。世界之王。还是正面霸主,暗面魔头。还是绝世凶魔。世界公敌,毁灭世界。重归虚无、(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情锁深宫红颜泪:错嫁罪妃

    情锁深宫红颜泪:错嫁罪妃

    一夜恩宠,极尽缠绵后,他无情地将我推上高位,送上风口浪尖!一道圣旨,他让我从一名待罪的宫女成为鍙国后宫人人笑话的罪妃!责骂,耳光,我统统忍下,换来的却是他笑拥美人在怀,夜夜宠幸她人。而扒光衣服,雨中罚跪,这样狠狠的羞辱能否解他的心头之恨?
  • 王俊凯一切都只是戏罢了

    王俊凯一切都只是戏罢了

    他,王俊凯,出生于豪门,被迫娶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以后王俊凯会怎样会怎样对她呢
  • 无极道果

    无极道果

    重生后的李元阳发现,太极竟然是这方天地追求的圆满状态。前世的经文,竟然蕴含了无穷宇宙至理。有着这般机缘,李元阳将会在异世混沌缔造一个怎样的传奇?化身鸿钧道祖,讲大道三千。化身三清佛陀,教化苍生。化身轩辕圣皇,执掌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