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300000019

第19章 杨朱的哲学主张

一、《杨朱篇》

《列子》的第七篇名为《杨朱篇》,所记的都是杨朱的言语行事。《列子》这部书是最不可信的。但是我看这一篇似乎还可信。其中虽有一些不可靠的话,大概是后人加入的(如杨朱见梁王谈天下事一段,年代未免太迟了。杨朱大概不及见梁称王),但这一篇的大体似乎可靠。

第一,杨朱的“为我主义”是有旁证的(如孟子所说),此书说他的为我主义颇好。第二,书中论“名实”的几处,不是后世所讨论的问题,却是战国时的问题。第三,《列子》八篇之中只有这一篇专记一个人的言行。或者当时本有这样一种记杨朱言行的书,后来被编造《列子》的人糊涂拉入《列子》里面,凑成八篇之数。此如张仪说秦王的书(见《战国策》),如今竟成了《韩非子》的第一篇。

以上三种理由,虽不很充足,但当时有这样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这是我们所公认的,当时真实地存在杨朱这个人,这也是我们所公认的。所以我们不妨暂且把《杨朱篇》来代表这一派学说。

二、杨朱

杨朱活动的年代有很多不同说法。有的说他上可能见过老聃,有的说他下可能见过梁王。据《孟子》所说,那时杨朱一派的学说已能和儒家、墨家三分中国,大概那时杨朱已死了。《杨朱篇》记墨子弟子禽子与杨朱问答,此节以哲学史的先后次序来看,似乎没多大错误。大概杨朱的活动年代应当在公元前440年与前630年之间。

杨朱的哲学,也是那个时势的产儿。当时的社会政治都是很混乱的,战事连年不休,人民痛苦不堪。这种时代产生一种极端消极的哲学,是很自然的事。况且自老子以后,“自然主义”逐渐发达起来。老子一方面主张打破一切文明制度,归于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但老子一方面又说要“虚其心,实其腹”,“为腹不为目”,“甘其食,美其服”。可见老子所攻击的是高等的欲望,他并不反对初等的嗜欲。后来杨朱的学说便是这一种自然主义的天然趋势了。

三、无名主义

杨朱哲学的根本方法在于他的无名主义。他说:

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又说:

实者,固非名之所与也。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名实”两字乃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如今先解释这两个字的意义,再略说这个问题的历史。按《说文》“实富也。从宀贯,贯为货物”。

又:“寔止也(段玉裁改作“正也”,非也),从宀,是声。”止字古通“此”字。《说文》:“此,止也。”《诗经·召南》毛传与《韩奕》郑笺皆说:“寔,是也。”又《春秋》桓六年,“寔来。”公羊传曰:“寔来者何?犹云是人来也。”《榖梁传》曰:“寔来者,是来也。”寔字训止,训此,训是,训是人,即是白话的“这个”。古文实寔两字通用。《公孙龙子》说:“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名学上的“实”字,含有“寔”字“这个”的意思和“实”字“充实”的意思。两义合起来说,“实”即是“这个物事”。天地万物每个都是一个“实”。每一个“实”的称谓便是那实的“名”。

《公孙龙子》说:“夫名,实谓也。”同类的实,可有同样的名。你是一个实,他是一个实,却同有“人”的名。如此看来,可以说实是个体的,特别的;名是代表实的共相的(虽私名〈本名〉也是代表共相的。例如“梅兰芳”代表今日的梅兰芳和今年去年前年的梅兰芳。类名更不用说了)。有了代表共相的名,可以包举一切同名的事物。所以在人的知识上,名的用处极大。老子最先讨论名的用处,但老子主张“无知无欲”,故要人复归于“无名之朴”。孔子深知名的用处,故主张正名,以为若能正名,便可用全称的名,来整治个体的事物。

儒家所注重的名器、礼仪、名分等等,都是正名的手段。墨子注重实用,故提出一个“实”字,攻击当时的君子“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杨朱更趋于极端,他只承认个体的事物(实),不认全称的名。所以说:“实无名,名无实。实者,伪而已矣。”伪是“人为的”。

这种学说,最接近西方的“唯名主义”。唯名主义认为“名”不过是人造的空名,没有实体,故唯名论其实即是无名论。无名论的应用有两种趋势:一是把一切名器礼文都看作人造的虚文。一是只注重个人的重要性,轻视人伦的关系,故趋于个人主义。

四、为我

杨朱的人生哲学只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杨朱在哲学史上占一个重要的位置,正因为他敢提出这个“为我”的观念,又能使这个观念有哲学上的根据。他说:

有生之最灵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逃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这是为我主义的根本观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个“存我的天性”。植物动物都同具此性,不单是人所独有。一切生物的进化:形体的变化,机能的发达,都由于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变化,以求适合于所居的境地。

人类智识发达,群众的观念也更发达,故能于“存我”观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观念;不但要保存自己,还要保存家族、社会、国家;能保存得了家族、社会、国家,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稳固。

后来成了习惯,社会往往极力提倡爱群主义,使个人崇拜团体的尊严,终身替团体尽力,从此遂把“存我”的观念看作不道德的观念。试看社会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风俗,推尊为道德的行为,便可见存我主义所以不见容的原因了。

其实存我观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趋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道德的。杨朱即用这个观念作为他的“为我主义”的根据。他又恐怕人把自我观念看作损人利已的意思,故刚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连忙接着说:“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他又说: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损人利已。他一面贵“存我”,一面又贱“侵物”;一面说“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一面又说:“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只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这是杨朱的根本学说。

五、悲观

杨朱主张为我。凡是极端为我的人,没有一个不悲观的。你看杨朱说:

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提以逮错老,几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竟一时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偊偊尔,慎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住。

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如,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又说: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也,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大概这种厌世的悲观,也都是时势的反应。痛苦的时势,生命财产朝不保夕,自然会生出两种反应:一种是极端苦心孤行的救世家,像墨子、耶稣一流人;一种就是极端悲观的厌世家,像杨朱一流人了。

六、养生

上文所引“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已是杨朱养生论的大要。杨朱论养生,不要太贫,也不要太富。太贫了“损生”,太富了“累身”。

然则……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身。善乐生者不窭逸身者不殖。

又托为管夷吾说养生之道:

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又托为晏平仲说送死之道:

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杨朱所主张的只是“乐生”、“逸身”两件。他并不求长寿,也不求不死。

孟孙阳问杨子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

“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且久生奚为?五情所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见之矣,既闻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

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杨子曰:“不然。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发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不求久生不死,也不求速死,只是“从心而动,任性而游”。这是杨朱的“自然主义”。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 星夜咏叹

    星夜咏叹

    夏日炎炎。炎日下心如寒冰。殷红的血液在地板上肆意蔓延着。慈爱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在这个夏日的午后永远地离开了少年。美满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就破碎地只剩下兄妹二人。我错了。我错的离谱。但我今后不会再错了。叶莫在一片血色中抱紧妹妹。“哪怕拼上性命,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我发誓!”
  • 炮灰军医:师兄救命!

    炮灰军医:师兄救命!

    佟雪笙是一名军医,在一场战争中,意外丧生。然而,上天又给了她一次生命,穿越到了一个半岁大的婴儿上。原以为穿越过来的,应该都是浑身都是外挂的,至少她六岁以前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六岁以后。。。莫名坠崖的是她,莫名中毒的也是她,莫名被冤枉的是她,莫名被抢男人的也是她。佟雪笙算是明白了,她的人生是比恶毒女配更惨的存在,那就是小说前线上的炮灰,被牺牲的路人甲!不过好在她有师兄在手,即使是炮灰,也是狂拽炫酷吊炸天的炮灰!某师兄邪魅且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嗯?被抢男人?今日我才知道。我原来是备胎啊...”佟雪笙:“...相公,我知错了。”某师兄一把搂过自己的娘子,深情道,“那就用你的一生去弥补吧。。”
  • 韩娱之梦

    韩娱之梦

    新书已经发表《韩娱之我的会长大人》,该书讲述了一个会长和众多韩国美腿们的故事,请多多支持!!!
  • 锋烬

    锋烬

    男儿当自强,为自己所在意的人。锋芒毕露,焚敌为烬!!!!
  • 你曾许诺

    你曾许诺

    米小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确切的说是张若昀的好朋友的妻子,再说的具体些,那时他们来墨尔本,有过一面之缘,却都记在了心里。米小花和我,并不认识。只是有一天,孩子满月酒时,都叫来家里热闹,就坐在一起聊天了。我忘记和你说了。米小花已经是畅销书的作家,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就是她的作品,据说就连那些演员的衣服都是她亲自剪裁的。她送我一本她新出的书,插画很美,背景是一片淡蓝色的大海,中间靠着一对卡通的男女,很可爱。她说想要听听我的的故事。我随意翻看了几页,觉得文字的魅力太大,尤其是印刷体的铅字。某一天,我们重逢在咖啡厅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就这样絮絮叨叨的说起了很多。那些关于青春,激情,友情,爱情和岁月。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一本新书。我看到“你曾许诺”几个字时就掉了眼泪。是谁曾许诺。
  • 宠物小精灵之新生小智

    宠物小精灵之新生小智

    一名喜欢神奇宝贝的高中生林天,因一场车祸穿越到神奇宝贝的世界,成为了小智。
  •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本书收集了《红楼梦》的所有诗词,按原书章回编排整理,对每首诗词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力图使读者在领略“红楼”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关于《红楼梦》中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启示。
  • 梦里二三事

    梦里二三事

    我的梦稀奇古怪,有的让我伤心难过,有的让我惊恐万分,有的让我欢喜开心,有的让我莫名其妙。总之是是很精彩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这是我自己的梦,真实的梦,你们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能呢?请大家来看看吧!第一次写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 王爷专宠:嫡女才是真绝色

    王爷专宠:嫡女才是真绝色

    墨灵穿了!穿到了自己的书里!可惜是个炮灰!原本以为可以凭借着对剧情的熟悉,抱紧女主大腿!从此平步青云!谁知前方突现高能!我才是恶毒女配好吗!女主你这是要闹哪样!还有那个男主!对就是你!你家女主在那边!你这个病娇鬼!扒人家衣服干什么啦!这个崩坏的情节要怎么破!摔!
  • 剑心生魔

    剑心生魔

    小维我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包涵啊。他叫林玄清,是一个修炼废物,一副无法觉醒的的身体让他饱受鄙视,魔族几年的经历让他成功觉醒,然而家园却被毁灭,遇到恩师,无家可归的他最终成为无上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