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依旧是白水煮番薯,姐妹两人吃完了,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起来,媚儿一直嚷着要去赶集,问过李珊才知道,村子离小镇很远,每隔三天才有牛车出村赶集。今天是没指望的,要想去,明儿个才有机会。
媚儿听了这消息,心中有些失望,叹息了几声,只得罢了。
吃完了早饭,媚儿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心中无聊又烦恼。
来了这么长时间,吃食千遍一律是番薯,这在姗儿看来,没什么问题,但媚儿却有些厌烦,觉得自己再吃一口番薯,就会吐出来。
她是天生的吃货,生平除了美食之外,没有别的爱好。
这会子,赶集是不成了,只能想想法子,找些新鲜吃食,不然,午饭、晚饭自己的肚子都会受委屈。
姗儿不知她心头所想,见她躺着,并没有说话,只拿了针线出来,取出齐氏留下的旧衣服,打算改小了供她们姊妹穿。
媚儿躺着,一面看她做事,一面想,家里一穷二白,找遍了也没什么东西,要想改善生活,应该出去找一找才行。
就算外面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但出去走动,权当散心也好。
媚儿想到这里,打定了主意,忙转头看向姗儿,笑着道:“妹妹,我们出去走一走吧。”
姗儿向来最听话,闻言点头道:“姐姐病了两天,在屋里闷着不好,很该到外面散散心。”
媚儿见她应了,立刻来了精神,从床上爬起来,笑嘻嘻催促姗儿快动身。
姊妹两个没怎么耽搁,各自将头发梳了梳,就走出家门。
出了门,媚儿的心情好了很多,四处左顾右盼,眼睛都有些不够用。
她发现,此时大约是初春,虽有料峭的春寒,但天地间却是渐渐有了新绿,大片大片的,惹人喜爱。
景致倒是不错,媚儿却无心看,四处打量着,见不远处有几座山,心中不由有些惊喜。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然此时时机不太对,但山可是个大宝地,不如索性往那里看一看。
媚儿便笑着看向姗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因平时村里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姗儿只当姐姐也想去玩乐,便点头应了下来。
于是姊妹两个携手结伴,取路往大山行去。
此时并不是春耕时节,但依旧有不少村民吃过早饭,扛着锄头下地。
见了她们姊妹,有人开口打招呼,姗儿腼腆,低下头不说话。
媚儿虽然不认识那些人,但逢着人寒暄,就笑吟吟点头,唬得村子里的人都有些诧异。
齐氏的两个女儿,性子都是木讷呆板的,不大说话更不会笑,怎么几天不见,其中一个竟变得活泼了?
媚儿看出他们目光中的诧异,却没有理会,只跟着姗儿,穿过蜿蜒的小路,往大青山的方向走。
这大青山是桃花庄的主要山脉,平时有不少孩子上山挖野菜,喂鸡喂猪,也有不少村民,会在农闲时节上山套兔子,赚些钱贴补家用。
因此时才刚入春,山上有些荒凉,四处悄无人声,很是寂静。
上了山,走了一会儿,姗儿有些害怕,拉着媚儿道:“姐姐,这里一个人都没有,不如我们回去吧。”
媚儿摇头,一面走一面道:“再往上走一走,瞧一瞧,也许能有意外收获。”看着有些惶恐的姗儿,安慰道:“你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她一路走来,已经发现了不少可以吃的野菜,只可惜此时还不能采摘。
野菜采不了,但心中却是盼着能摘些野蘑菇回家,好解一解馋。
姗儿拗不过姐姐,只能按照媚儿的意思,继续往山上走。
媚儿一面走一面查看,因一路行来都没看到蘑菇,心中有些失望,后来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样让自己惊喜的东西——野辣椒。
只见野草丛中,散落着不少长条状、小小巧巧的小米椒,已经风干了,红艳艳的,惹人喜爱。
媚儿连忙捡了一个,掰断了,放在鼻子间,很快就有一股熟悉的辛辣味儿。
媚儿又惊又喜,忙向姗儿招手,笑着道:“快过来,我们将这个东西都捡了带回家。”
姗儿讶然,睁着圆圆的眼睛,好奇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姐姐,你要这个做什么?”
媚儿听她这样问,反倒一怔,蹙眉道:“这是辣椒,你没听过吗?”
姗儿摇头,怔怔道:“这名字我从没听说过。”
这话让媚儿心中一动,按照姗儿这说法,这辣椒,竟是个稀罕东西。
在姗儿奇怪的目光中,媚儿大笑三声,天意啊,没找到蘑菇,但让她发现了辣椒。倘若自己用这东西做成菜,拿到镇上买,必定能吸引人的。
想到这里,媚儿便将身上的外衣脱了,笑向姗儿道:“这东西,是有用处的,妹妹,快跟我一起动起来。”说着,便蹲了下来,在草丛里寻找起来。
姗儿心中错愕,但因向来唯姐姐之名是从,便没有多话,也蹲了下来,给媚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