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儿随着一行行的字往下,脸色也变得越来越沉重,一行清泪悄悄地从脸颊上滑落。好一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不是就是当年的她吗?不,应该说比当年的她心胸更宽广,博大。
萧楚儿接着打开第二封信:
一,解决水灾的几条建议:
第一,通河道,清淤泥,筑高堤。河道不通水泄受阻,淤泥不清自然泛滥。
二,修内河,建支流,以水编网,纵横贯穿,减少主流压力。
三,水量大之地,依山为堤,以山为坝,修建水库,截流减灾。
第四,南水北迁,把水系密集,流量大的河系,往北部少水干旱地引渠,引河,既能灌溉,又能分流,还可通航。
第五,在每条水系的入海口,开凿支渠,在每年雨季开阀泄洪。
这上面每条都要依靠穷苦百姓,朝廷可以以凡开河,扩渠,筑堤者奖励一定的田地,并减免三年的税赋徭役来征集劳力。凡因建水库,开河道失去田地的,朝廷既补偿土地让其耕种,还要补偿银两以安民心。
二,对庄稼耕作的建议:
水稻属于湿热作物耕作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三月耕作水稻,气温太寒,很多秧苗成活不了,再接着四个月天气也只是回暖,气温太低不利于稻米的集结和饱满。到七月刚好是稻米成长的好季节时,这边稻穗已经发黄,稻秆已经枯萎,水稻有心长也已无力。所有最好把时间从三月调到五月或六月。另外稻米不能像小麦一样播散耕种,必须要在等秧苗长到一寸半后重新从水里拔出,间距的在水中重新播种。这样能提高收成。
水稻收割之后,田地空闲,可以播种冬小麦,虽然产量不若水稻,但胜在管理简易,小麦需水甚少,要多开沟渠排水,以免涝灾。麦稻轮作,有利于土地肥力的恢复,朝廷应倡导鼓励农家精选育种,以提高粮食产量。
这些庄稼最好的肥料除了粪肥,草木灰,就是从河道挖出的淤泥。
三,军队的建设:
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靠强帅猛将的指挥,靠战术,还要靠军队整体实力。强军才能出强将。
大萧朝的很多士兵都是被迫来征战的,有自愿也是走投无路的。所以从军心上就大大削减。再加上军队粮食不足,营养不良,军人家属在家乡故土颠沛流离,消息传到军营,会使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战力。军队的补给每次都要从千里之外加送,从效率上说太慢,太低。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第一,凡参军者不光每月有军饷,另外其家属可以免交参军期间的各项杂税。家里有难处当地方官员必须要帮助解决。第二,在边塞不远的城池专建一些杂院,专门奖励战功卓越的士兵和将领的家属,让他们可以从千里之外的故乡来到自己亲人跟前经常相见,居住,甚至定居下来。边塞的荒地分配给优秀的士兵,让其在外颠沛流离的家人可以有地可种,安定生活,朝廷再可以给凡是在边塞经商,贸易,和耕作的军人家属最大的扶持和减免。让他们把这些荒凉的城池变成繁华热闹的自由贸易地。这样所有将士才会在战场上报着必胜的决心。谁也不会忍心看着自己的家人和美好的家园就在自己身后被入侵者涂炭。第三,那些阵亡的将士朝廷也要按级别每年给其家属发放抚恤金,这样才能收民心,振军心。第四加强将士的营养,每天鱼肉蔬菜必须要保证,还要配上水果。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击退强敌。强兵才能出强军,强军才能强国!
大萧朝的君主,锦绣河山就在你面前,看你自己何去何从!
“风儿?这是张小姐写的吗?这.......?这太不可思议了?”萧楚儿愣住了。
“把信给我!”斐凌风缓缓地站起来。面带愤怒的怒吼着。
“风儿,你.......。”从小到大从没见他这样和自己说话的。萧楚儿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给我备马。”说完抢过两封信怒气冲冲地跑出斐府。
“不好!快给我备轿。去亲王府。”萧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急急的追了出去。
而崔大叔跪在地上半天,被眼前这些东西弄得一愣愣的,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他没做错吧?是跪着?还是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