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96300000123

第123章 溃败

与袁世凯的第一次交锋,差不多到此为止。看起来袁世凯的新军似乎不行啊?其实,仔细想一想新军的编制历史,也就明白了,新军战力如此,亦在情理之中。

甲午战败,袁世凯受命开始练兵,而清军这几年又没什么特别的战争,或者有战争也没让袁世凯的新兵上战场,再说甲午战败后开始练,到现在也不过三年,按理说三年也能练出一只强军的,但清军把新练陆军当宝贝一样供着,也是此次没办法了才拉出来作战,实质上袁世凯这群士兵也只能等同于新兵罢了。

相比较而言,袁世凯的新军士兵上战场的经验怕是没有蒙山军多。

本来,因为聂士成三支军队相互靠拢的要求,清军的三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距并不太远,对聂士成来说,三支军队等于成犄角之势,互相之间有一个照应,相当于把后背交给了对方。如果三支军队能够齐心协力应对人数比他们少得多的蒙山军的进攻的话,虽然最后未必能取胜,但从蒙山军身上咬一块肉下来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这三支军队虽然因为皇命走到一起来了,三支军队的长官私人关系也不能说差,但是,这三支军队毕竟属于不同环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军事力量,其理念、习惯皆不一样。譬如甘军,善以骑兵突袭,侵略如风,善打顺风之仗;而武毅军,则与其名称一样,相对更坚毅一些,无论是它的前身淮军或此后与八国联军在天津作战,都表现出一定的坚毅;至于袁世凯的新编陆军,在更在于军纪、操典对于军队的作用,是一支更为西化的军队。

按理说,就三支军队而言,袁世凯的新军对于莱茵国的陆军操典更为熟悉,在攻守上办法可能更多。但是,又是但是,袁世凯本人却没那么高的境界,袁世凯本人,说穿了也是个旧文人出身的家伙,看到自身有危险时不是从军事指挥官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旧文人那种“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角度思考问题,于是,袁世凯便开跑了。

袁世凯开跑,等于是聂士成丧失了最后的依靠。

至于董福祥的甘军,其实开跑的时间更早,毕竟受到的攻击更早,此前的损失更大。但董福祥做得更绝的是,他开跑并不是与聂士成汇合,而是独立开跑,这个,便不叫收缩阵地,而是逃跑了。

因此,当袁世凯带着大约还剩下一半的新军跑到聂士成那里时,聂士成正在一边指挥部队抵抗蒙山军的冲击,一边大骂董福祥不是东西,竟然敢丢下主帅独自逃跑!

“袁世凯,你是不是也想临阵逃脱啊?”看到袁世凯不经请示就到了自己身边,聂士成生气了,所以语气也变得特生硬。

“大帅啊,我这不是临阵逃脱!在此前交手中,新编陆军16个战斗营,已经折损了一半,如再不撤退,朝廷将会连一兵一卒都不剩啊!”袁世凯早就想好了主意,而且,他认为他这临机决断做得很对。

“这……”聂士成也感受到了蒙山军的凶猛,但就这样撤退,他也颇为不甘心。

“大帅,如果我们有炮弹,这仗也能打下去,可是……”袁世凯正劝说着呢,清军指挥所附近突然掉下来几颗炮弹,就在聂士成眼前,将十几个士兵给炸上了天!

“大帅,得罪了!”袁世凯大手一挥,七八个卫士冲上去把聂士成抬起就向远处的战马跑去。

“放下我,放下我……”聂士成挣扎着,但没人听他的话。

“命令各部,自行向北撤退!”袁世凯临时接过指挥权,对着武毅军的一名传令官命令道。

“是,将军!”传令官转身而去。

战至此时,差不多基层军官、士兵都知道了,他们没了粮食,没了弹药补给,手上的枪也马上要成烧火柴了,此时再不撤退,难道真的要等着当俘虏么?

但是,真要说起来,这一战也算是奇葩,即便到现在,清军也还有两万余人,而蒙山军只有五千余名士兵,如果清军指挥得当,留下一部阻击蒙山军,其他部分甩开腿跑,未必不能跑出去。

但是,三个指挥官已经慌神了,这就注定了清军此次围剿的彻底失败。

“缴枪不杀——蒙山军优待俘虏——”看到清军大面积溃败,各部追击的蒙山军追得更欢了。至于他们喊叫的内容,这些清军士兵此后才会知道,原来他们真的优待俘虏啊。

随着蒙山军的压迫,撤退的清军逐渐演变成了溃败,而聂士成、袁世凯两人也渐渐与其他部队脱离了,身边只有上百名卫士护卫着。

这是一场真正的乱战!不只是清军乱了,就是蒙山军,追到最后,团长找不着营长,营长找不着连长的时候也非常多。

而到最后,竟然只有班排战斗集体还在起着作用。但是,这样也够了,因为清军大多数士兵已经没有了枪弹,就等着他们抓俘虏了。如果清军还有枪弹,还有抵抗,枪声一定会引来蒙山军的迫击炮和重机枪支援!

虽然聂士成与袁世凯都有马可骑,而且护卫也骑着马,但是,战场地形却十分复杂,再加上蒙山军的追击也显得四面八方,上百人骑着战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实在是目标太大,所以,聂士成与袁世凯只有隐蔽着慢慢撤离,尽可能寻找安全而隐蔽的道路。

但是,哪怕聂士成和袁世凯有着非常丰富的战场阅历,但在这个时候想要突出去却比较困难。

原因在于每一支营级部队都装备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对讲机,至于侦察营与警卫营,连长手上同样有对讲机,上百匹战马簇拥着向着一个地方撤退,尽可能避开蒙山军的动作,在这个战场上是十分显眼的,很容易被蒙山军给抓住。

事实上,侦察营与警卫营就一直远远地关注着聂士成一行的去向,并让正在歼敌的各部,有意识地下着大包围圈。

同类推荐
  • 伏魔断妖传

    伏魔断妖传

    北宋宣和年间,方腊起事,朝廷发兵征讨。南唐后主李煜玄孙李钰,与结义兄弟曹宝、徐良奋起响应,南征北伐,屡建战功,官拜统制。后遭蔡京、童贯陷害,逼上梁山,然忠君之心不改。靖康之变,二圣被掳,李钰率军往救,大战金兵,功败垂成。后高举义旗,群起响应,抗屡败金兵,立誓要迎回二圣,遭高宗猜忌,被下毒害死。
  •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此套丛书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本书内容包括:孝庄、选储风波、皇帝和权臣、科场黑幕、民族怀柔之策、满族的婚姻习俗、郑成功、“康乾盛世”、两种文明的碰撞、洋务运动、袁世凯等。
  • 穿越三国我为王

    穿越三国我为王

    胡华在一场异磁场的转变,来到三国,成为诸葛孔明的书童······
  • 欲望是把双刃剑

    欲望是把双刃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历时十四年,死亡数千万人,给了大清王朝致命一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等天国英雄梦断金陵,却成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名臣的赫赫功业。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太平天国:这段有人高赞有人痛骂的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落第童生洪秀全,如何摇身一变成一代“天王”?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自称“洪秀全第二”?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的意义是重建还是破坏?本书从人性的视角出发,以人性解读历史,以历史印证人性,生动有趣又真实可信地解读了太平天国运动从萌芽到灭亡的精彩历史,从而揭秘太平天国运动的迷离真相,揭示太平天国前期成功到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以为今人之鉴。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云生深处

    云生深处

    生活给予我们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这些平淡的故事,常常进入我们的记忆当中。无论时光怎么样逝去,永难忘记!
热门推荐
  • 阴阳契约师

    阴阳契约师

    一位背负鬼纹时日无多的少年,偶获能与阴间沟通的一份契约,从此混迹都市,游走于高管权贵之间。读者群:496985642,欢迎各位读者大大进群交流!
  • 暮云端诗说

    暮云端诗说

    想你时的心跳,也是,一种旋律,很长很长,我要用余生,来唱这首美丽的歌。不知,是否动听?!——《我的余生》
  • 玄空六位面

    玄空六位面

    警告!警告!伪科学风暴来袭!在这里决定命运不仅仅依靠不懈的修炼,更有知识改变命运!这里是脉冲的世界,没有主角光环,有的只是一次次在生死间拼搏的小人物。阴谋,圈套;对策,谋略。智与力,缺一不可;情与道,最难取舍。一次次的抉择才有最强的王者。
  • 天谴执刑官

    天谴执刑官

    “人太NB是要遭天谴的,不管NB是真的还是吹的。”“什么狗屁玩意,这话谁信谁傻B!”“我信……所以你要死了。”
  • 温柔解决你

    温柔解决你

    [花雨授权]他又不是不知道,她喜欢的是……这么多年她都没人问津,这丫头!第一次见面就用蛋糕帮他“洗”衣服,无论他怎么表示,她就是迟钝得什么都不懂,一急之下,他干脆跳上台大唱情歌了。
  • 掌控领域

    掌控领域

    地球上的大学青年在死后穿越到一个叫真武大陆的世界附身到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废柴身上,但偶或绝世武魂,从废柴到天才,从天才到妖孽,金币多到富可敌国,武技都是绝世。让人羡慕嫉妒恨。请多多支持本书,第一次写,多多关照
  • 王者无涯

    王者无涯

    龙虎闹洛水,他因直言犯谏,被废太子之位。磨难砺人,他潜心修炼“通天八式”,只为斩妖除魔,还天下太平!三年后,他飘然仙去,让后人留下“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的慨叹。他就是王姓始祖——王子乔。
  • 叶罗丽世界

    叶罗丽世界

    一个全新的叶罗丽世界,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全新的人物。叶罗丽战士如何帮助叶罗丽仙子重新夺回她们的家……
  • 倾凰玉

    倾凰玉

    百转千回,只是为了一句誓言。惊风泣血。原来只是一场诀别。原来的诀别是因深藏眷恋。如今眷恋之中感伤殷切。我凝望你慢慢搁浅。却无言再说再见。
  • 烟雨朦胧是江南

    烟雨朦胧是江南

    那年的我们,在父母的依偎下,天不怕,地不怕;长大的我们,独行天下,总想着远方的家。。。